警惕各类短信诈骗
2025-08-13 13:25:45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大纪元
(英文大纪元记者Anne Johnson报道/梓依明编译)您的手机突然响了,您想也许是家人回短信了。结果却收到一条收费公路发来的信息,说您欠费。这是怎么回事?
收费公路短信只是不法分子实施诈骗的众多手段之一。他们的目的是吓唬您,从而套取您的信用卡号,甚至社保号(Social Security Number)。还有许多更肆无忌惮的诈骗手段,您务必要提高警惕。
短信诈骗的运作方式
据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ederal Trade Commission)称,2024年消费者因短信诈骗损失约4.7亿美元。这个数字是2020年的五倍之多。
短信诈骗,也称“短信网络钓鱼”(Smishing),是诈骗者窃取您个人信息的常用手段。
诈骗者发送的短信内容多样,但模式相同。您会收到未知或“伪造”号码发来的短信,而该短信是诈骗者使用技术手段模仿您认识的企业或个人所发。他们模仿的常见企业包括美国国税局(IRS)、苹果公司(Apple)或亚马逊(Amazon)。
这类信息总是制造紧迫感。例如,他们可能会声称您欠国税局的钱,您的房子即将被查封,或者您中了彩票,需要尽快领奖。
骗子随后会要求您点击一个链接或拨打一个电话号码。这些骗子精通心理学,他们会运用心理技巧,让您在未经思考的情况下做出回应。
您可能收到过不少诈骗短信。以下是最常见的几种。
未送达的快递通知
这类诈骗利用了现代人网购频繁的现象。您可能会收到一条来自看似UPS、FedEx或美国邮政(U.S Postal Service)的短信,内容声称您的包裹未能成功投递,或需要重新安排配送时间。
如果您最近刚好在网上购物,可能会忍不住点击这个链接。然而,一旦您点进去,系统会要求您提供个人信息,甚至要求您预付款,以“确保”包裹能顺利送达。
收费公路缴费诈骗
据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ederal 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称,该委员会已收到多起投诉,称有人冒充合法收费公司发送短信。这类诈骗短信声称收信人有未支付的过路费或账户欠款。有时甚至威胁收信人,如果不付款,其驾照将会被吊销。
这类消息通常会要求您以非标准的方式付款,例如礼品卡或电汇。发信人的号码通常是国际号码,或短信中同时包含其他陌生收信人的电话号码。
请勿点击链接或拨打该电话号码。收费运营商不会通过短信通知逾期未付的账单。
虚假招聘短信
您可能正在求职,突然收到一条短信,内容是一个绝佳的工作机会。这份工作远程办公,时间灵活,薪水也不错。但您并没有申请这份工作,他们怎么知道您是否可以胜任呢?您可能还会注意到,短信中并没有提到您的名字。
这份工作通常宣称每天能挣200到800美元,每周只需工作30到60分钟,每月轻松就能赚到至少9000美元。为了吸引申请者,他们会把您推到其它平台,因为他们希望尽快将对话转到电子邮件、Telegram或WhatsApp上。
您一旦上钩,他们会试图说服您支付一笔申请费。这笔钱一旦汇出,您将永远收不回,再也联络不到对方。或者,他们可能会要求您提供个人信息,如社保号和出生日期,以窃取您的身份。
这就应验了那句老话:事情若好得令人难以置信,多半不是真的。
新的账单
如果您收到一条消息,说您的账单已经准备好,或“感谢您的付款”,请提高警觉。
这是一种常见的骗局。如果您与该公司曾有过业务往来,但最近没有交易,请访问该公司的网站并联系客服。
切勿点击短信中的链接或拨打短信中的电话。诈骗者会借此设法获取您的密码或其它个人信息。正规公司绝不会要求您提供这些敏感资料。
账户需要重新激活
即使是一则看起来无害的短信,也不能轻信。如果您收到一条短信,说您的账户被黑客入侵,请不要回复。正确的做法是联系公司或银行的反欺诈部门并举报该短信。不要点击短信中的链接或拨打短信中的电话号码。诈骗者的真正目的,是想获取您在金融机构的密码。
家人求助短信
这种诈骗往往令人心碎。您收到一条短信,说您的亲人遇到麻烦了,急需用钱。千万不要直接汇款。正确的做法是打电话给那位家人或朋友,询问他们的情况。如果他们没接,就联络他们身边的人。核实情况之前,不要汇款。
虚假订阅续费通知
我们常常会忘记自己订阅了哪些服务,但是,如果有短信称,若现在采取行动,就能享受订阅费用的优惠,请不要上当。如果您真的对某个订阅感兴趣,请联系该公司的客服咨询相关事宜。
大量短信诈骗,骗取您的钱财
以上只是几种常见的短信诈骗。实际上,只要是要求您采取行动或做某件事的短信,都应该首先怀疑它是诈骗。切勿点击短信中的链接或拨打短信中的电话号码。请记住,所有的短信诈骗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制造紧迫感,让您感到必须立刻回应。别上当,冷静下来查证后再说。
原文:Beware of These Text Scams刊于英文《大纪元时报》
《大纪元时报》版权所有?2025。本文仅代表作者的观点和主张,内容仅作一般资讯参考用,没有任何推荐或招揽之用意。大纪元不提供投资、税务、法律、财务规划、房地产规划或其它个人理财的建议。大纪元不担保文章内容的准确性或时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