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遏制中企洗产地 或冲击70%中国对美出口
2025-07-22 04:25:39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大纪元
川普政府正试图封堵中国企业通过全球供应链“洗产地”的行为,经济专家认为,若该策略成功,恐将冲击中国高达70%的对美出口,并使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减少超过2.1%。分析认为,此举将进一步打击中共依赖出口维持经济增长的模式,并重塑美中贸易格局。
根据彭博经济研究(Bloomberg Economics),中国企业“洗产地”(违规转运)行为可追溯至川普第一任期内爆发的首次美中贸易战,并在美方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后迅速扩大。
分析显示,2017年至2023年间,中国通过越南、墨西哥等第三国出口至美国的商品,其附加价值比重已从14%攀升至22%。这些转运流程可能仅经过简单的换包装、贴标签与组装,就标示为第三方原产地,使中国商品得以规避美方关税。
这一趋势引发了美方的日益关注。路透社指出,川普政府2018年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后,美国自中国进口商品的占比在2017年至2024年间下降了8个百分点,至13.4%;然而,同期中国在全球商品出口中的总占比却反而上升了约1.5个百分点,达14.2%。其中一项重要原因是部分中国制造商将电子产品、鞋类等出口商品绕经越南、墨西哥等国再销往美国。
为遏止这类“洗产地”行为,川普政府正考虑对违规货品征收更高的关税。例如,美国目前对原产于越南的进口商品课征20%的关税,但若发现该商品违规转运,税率将加倍至40%。
经济学家认为,类似政策将扩及其它低关税国家,并可能列入未来贸易协定的供应链安全条款中。
川普政府正将“转运”(transshipment)重新定义为一种规避关税的手段,在川普政府的政策语境下,“转运”已几乎成为“产地欺诈”的代名词。
“彭博经济研究”在周二(7月22日)的报告中指出,若美方成功封堵第三国转运漏洞,可能将使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减少逾2.1%。除了直接经济冲击外,分析也警告,若美方对供应链设下限制,将进一步削弱其它国家与中(共)国做生意的意愿,对北京构成长期挑战。
因应美方要求,马来西亚、泰国与韩国等国已开始配合调查中国商品“重新贴标”的行为。
路透社指出,这些亚洲国家出于本身的经济利益,也有动机打击中国廉价商品,因为这些产品已严重压缩本地制造业的市场空间。
尽管政策方向明确,但执行层面仍面临高度挑战。
路透社分析指出,在供应链高度分工的产业(如服装、汽车与食品领域),商品的“原产地”判定标准模糊。
例如,一件中国制衬衫若仅送至越南贴上“越南制造”标签,显然属于欺诈行为;但若越南工厂使用中国原料进行染色或加装钮扣是否仍应视为“洗产地”行为,则难有共识。
美国商务部以冷冻蔬菜与饼干为例,说明原产地判定的差异。
若来自不同地区的蔬菜仅混合冷冻,则须标示每项原料的产地;但若多国原料经过加工烘焙成饼干,则应以加工所在地作为原产地。这类区分看似清晰,实则高度依赖产业特性与国际共识,对各国海关与企业将造成执行难度。
分析认为,川普政府若持续推动“违规转运”的惩罚性关税,将促使全球供应链重组,特别是在中国深度参与的产业与区域。
(本文参考了路透社与彭博社的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