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DSE状元扎堆学医,精英的算盘打得太响
2025-07-24 07:25:13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Letsight
在这个卷学历、卷背景、卷资源的时代,家长们都希望孩子能从小接受最好的教育。近年来,申请欧美名校竞争激烈,美国国际教育环境又多变。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中产家庭将目光投向香港留学,2025年香港中学文凭试(DSE)报考人数创新高。那么,DSE赛道究竟有哪些变化?内地考生又表现如何?快来看看吧!
7月16日,2025年香港中学文凭试正式放榜。
这场被誉为香港高考的重要考试,不仅牵动香港本地考生的命运,近年来也吸引了越来越多内地学生及家长的关注。
从今年的放榜中,我们也看到了DSE赛道的多重变化,考生人数大增、状元数量创新高、内地学校捷报频传,但与此同时,英语门槛、升学难度也在加大。
那么,2025年的DSE考试成绩整体如何?内地考生表现怎样?考多少分才能上岸?DSE这条赛道还能火多久?
DSE成绩刚刚公布,状元名单就已经抢占各大头条。
今年是自2012年设立DSE以来,状元人数最多的一届,共诞生了16位状元,包括11名男生和5名女生。
5名学生获得6科5**及公民与社会发展科A,成为本届状元,香港真光中学、迦密柏雨中学和张祝珊英文中学今年首诞状元。
另外有10名学生取得7科5**及公民与社会发展科A,被称为“超级状元”,今年圣保罗男女中学再度展现顶尖学府实力,独揽3名“超级状元”。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一位来自中国香港妇女学会中学的男生获得8科5**及公民与社会发展科A,成为2018年以来首位“终极状元”,而且他还是一位内地新移民。
图源:香港01
状元风头正盛,他们的专业志向也同样引人关注。根据目前公布的信息,16名DSE状元中有11人打算攻读医学专业,另有1人希望成为兽医。
在刚刚公布的IB成绩中,至少有32名高分状元,其中多人计划投身精神科、传染病科等领域,香港大学医学院宣布今年将录取26位IB状元。
状元扎堆选医,已经成为香港升学的一种传统。过往多届数据显示,约七成的DSE状元最终选择修读医学。
图源:香港01
今年的“终极状元”王同学来自内地,他表示因为看到香港医疗系统长期人手紧张、医生负荷过重,决心修读医科、回馈社会。
从媒体报道来看,状元们几乎众口一词,希望以医学回馈社会、服务基层、照顾长者、解决医疗短缺问题。
这当然是面对媒体的客套话,深层次的原因其实是医生在香港社会地位高、收入可观、职业稳定、社会认可度极高。
对于习惯用理性权衡成本收益的学霸来说,学医就是最好的选择。
图源:小红书
个人的自由选择无可指摘,但这也引起很多人开始反思。全香港最聪明的脑袋都向“钱”看,那么谁来搞研究,谁来发展高新科技?
这也是为什么近些年,香港科技发展明显掉队,就连亚洲金融中心的地位都差点让位。
不是行医不好,而是全社会最优秀的人才都集中于单一领域,注定会带来社会发展的失衡。
长期下来也会压缩其他方向的发展空间,让一些本该去做科研、工程或艺术的学生,被迫走上最稳妥的路,而不是最热爱的那条路。
根据香港考评局公布的数据,今年DSE总报考人数达55,781人,比2024年增长近10%,创下近五年来的新高。其中:
日校考生,即就读香港本地中学的应届生为42,795人;自修生人数超过1万人,同比激增37%;来自内地考场的考生共有230人,较去年实现翻倍式增长。
图源:香港考评局
今年的DSE核心科目考试情况上,中文约63.9%考生获3级或以上;达到5级或以上的约11.2%。
英文只有53.6%过线,达到5级或以上的考生约9.5%,不足一成,说明了英语依然是拉分的关键。
数学必修有83.4%考生达标,15.7%获得5级或以上;公民与社会发展92.8%达标,但依然有7.2%未过线。
图源:香港考评局
DSE允许学生自选2-3门选修科,热门科目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经济、历史、M2(数学延伸部分)等。
从今年成绩分布来看,理科类科目在高分段明显占优,成为状元的标配。
物理科5级或以上高于大多数选修科,化学科达标率与优异率双高,M2(数学延伸部分)被视为提分神器,是众多状元共同选修的热门科目之一。
相比之下,人文社科类科目如文学、商业管理虽然也有考生取得很好的成绩,但整体5级率偏低,选科回报率不如理科稳定。
因此,对于计划冲刺港三大的学生来说,理科选修是性价比更高的选项,不仅有利于提分,未来专业也有更多选择。
如果想要升读香港八大,考生首先需要达到最基本的入学门槛332A+22,即中文、英文3级,数学2级,公民与社会发展科达标,两门选修科目取得第2级或以上。
图源:香港考评局
结合港八大实际招生学额与考生上线人数推算,今年约32.8%的考生达到香港前六所大学的录取标准,38.3%达到本科线,38.4%达到内地重点本科录取标准,高达72.2%的考生达到副学士课程的入学要求。
这意味着,DSE体系整体的本科达标率相较内地普高体系更高,升学通道更加宽松。
而且相比于1335万的高考报名人数,DSE一年报名人数不过5万左右,港八大的录取率却接近四成,整体竞争强度显著低于内地高考,成为不少内地学生逆袭名校的路径。
近年来,越来越多内地国际学校加快引入DSE课程体系。尤其是在北京、上海及大湾区,一批学校已经建成比较完善的DSE教学体系,并且取得亮眼的成绩。
北京地区
北京新英才学校作为北京首批有DSE毕业生的学校之一,2025年考生成绩表现不俗,远超全港平均水平。
全体科目3级及以上占比72%,4级及以上占比45%,5级及以上占比达到17%。
橘郡国际学校(北京校区)同样是较早开设DSE课程的学校之一,并迅速展现出拔尖学生的培养能力。
今年,学校DSE班中一位获全额奖学金的孙姓同学,在大考中取得7科共45分的满分佳绩,班级中还有多人获得6科28分或30分的成绩。
图源:网络(香港高校DSE分数换算方法)
上海地区:
作为国际教育资源高度集聚的城市,上海的DSE学校在体系建设与教学输出方面展现出高度成熟度。
常青藤学校亦有多名学生在语文与数学科考获5*或5**,英语科也有不少学生达到5级以上,文理双优。
复港HKDSE中心今年出现了一位五科拿到33分、另一位六科拿到37分的学生。
新虹桥国际部本科达标率超过80%,全体学生数学合格,五科平均总分为19.14分。
TICC存志学校首届DSE的本科达标率达到62%,明显高于平均值的38.5%,其中数学合格率高达91%,物理科优秀率更达到81%,整体理科表现亮眼。
大湾区:
相比北京和上海,大湾区的DSE发展更快,一方面是因为有政策扶持,另一方面本地港人家庭对DSE的认可度也更高。
培侨书院(大湾区校区)今年是第二届DSE毕业生,成绩比去年更亮眼。各科4级以上73.2%,5级以上占比38.8%,核心科目5级以上有32.9%,升读香港八大的最低要求高达94.6%。
图源:培侨书院
广州暨大港澳子弟学校同样是第二届DSE毕业班,数学2级及以上达100%,其中近30人取得5级或更高;中文科5级及以上超10人,英文科4级及以上近20人。
广州南沙民心港人子弟学校是内地唯一一所全英文授课、完全比照香港Band 1中学的DSE学校。
首届毕业生就交出非常漂亮的成绩单,接近一半学生至少有一科取得5/5*/5**的高分;英国语文科中,有近六成学生考获4级以上;超过九成学生达到332A。
东莞暨大港澳子弟学校中文、英文合格率都是91%;数学合格率86%;公民与社会发展科(公社科)合格率达到94%。
另外选修科如物理、化学、地理等,学生及格率全部100%。
从北京、上海到大湾区,DSE课程在内地的发展正在提速。
从教学体系、师资配备,到学生成绩和升学成果,很多学校已经能做到比肩香港名校的成绩,甚至在一些维度上实现超越香港。
不少家长已经把DSE当作规避高考压力、连接香港八大和世界名校的理想路径。
这股内地DSE热潮,很可能会在未来几年进一步扩大,成为与A-Level、IB并列的主流国际课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