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社媒上热传的一句话 释放何信息
2025-07-24 15:25:40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大纪元
过去几个月,“经济上行时期的美”成为中国网络上的热门词条。《华尔街日报》说,在中共官方数据不可靠的大背景下,这一热门话题凸显求职者日益加剧的挫败感,也表明中共当局提振就业的政策并未达到预期效果。
《华日》报道说,“经济上行时期的美”是对2000年代至2010年代的一种怀旧的提法,当时应届毕业生找工作不难,但现在中国年轻人就没那么幸运了。
龙洲经讯(Gavekal Dragonomics)的埃尔南‧崔(Ernan Cui)表示,总部位于北京的长江商学院(Cheung Kong Graduate School of Business)的一项调查显示,过去两年的招聘情况远弱于平均水平。
有指标显示,人们即便找到了工作,但挣得也越来越少。崔说,去年中国多个行业的工资大幅下降,其降幅超过2020年COVID-19(中共病毒)疫情期间的水平,创下有记录以来最差表现。在私营领域,科技行业是重灾区,但公共部门的雇主也进行了减薪,这反映出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
她补充说,这种情况导致了消费者信心低迷。“许多人觉得自己的工作和收入前景岌岌可危,因此不愿花钱。”
尽管中共政府为企业推出了税收优惠,并为求职者提供了更多职业培训,试图提振就业,但这些做法似乎并没有收到成效。
巴克莱(Barclays)的私营部门指标,加上各行业和地区的零星反馈,都表明劳动力市场几无改善。这些经济学家说,实际情况是,有关减薪和裁员的报道更多了。
巴克莱经济学家在最近的一份研究报告中写道,“我们看到劳动力市场持续恶化的迹象。”他们表示,近期采购经理人调查中的就业分项指数显示,围绕美国关税的焦虑情绪正在拖慢招聘步伐。
凯投宏观(Capital Economics)的计算显示,近600万人(约占中国城镇劳动力的1.3%)因美国额外关税而直接面临失业风险。
随着中国青年失业率居高不下,描述青年人困境的新词层出不穷。继“烂尾娃”“全职儿女”后,中国又兴起“全职乖孙”。
在一些就业受挫的年轻人看来,与其勉强待在大城市,不如回家尽孝,“老人也得请护工,找外人终究不放心,还不如我这个亲孙来打这份工”。
旅澳历史学者李元华对大纪元表示,如果从个别家庭来讲,孙辈照顾老人,解决社会问题,也解决家庭问题。但是作为一种流行,其实反映出中国经济下滑,大家没有工作,不得已而为之,这是不正常的现象。
在杭州阿里巴巴工作的刘女士表示,“完全没想到今年比去年还难。”她举例说,一位浙大毕业、在央企工作多年的同学,最近他工作的整个部门被裁,“我们都以为那是铁饭碗,他整个人都懵了”。这并非个案,“南方电网也是整部门裁,毫不留情”。
刘女士还透露,连在国有银行工作也不再是稳定的。“我一个朋友去年才进入工商银行上海分行,今年就被‘优化’了。现在国企大厂的裁员,比不少民企还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