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5型驱逐舰,技术领先后留给世界的背影
2025-07-16 07:25:31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世界的多重视角
中国海军驱逐舰专题,终于来到了最后一个型号——055万吨大驱(文末有往期链接)。
按照中国海军驱护舰的命名规则,动力和舰体有一个发生变化,那就要启用新的型号名。
这一点,在052系列和055身上有所体现。
先看动力的变化。
052系列,都是用的同一母舰体(根据需要适当放大),动力形式也没变(都是柴燃交替)。
所谓柴燃交替,是指同时装备燃气轮机和柴油机,慢速巡航时启用柴油机,高速冲刺时启用燃气轮机,但是这两种动力不能同时工作。
对应的柴燃联合,是指柴油机和燃气轮机可以同时开启,一起驱动轮机。
显然,柴燃联合可以提供更充足的动力。
柴油机和燃气轮机的动力特性不同,要联合起来驱动,对齿轮箱、离合器等设备要求太高。
以052D为例,装备2台GT25000燃气轮机(26.7MW)和2台MTU956柴油机(4.9MW)。
柴燃交替的形式下,最大功率就是53.4MW;柴燃联合的话,就是62.8MW。
当然,柴燃交替下的功率也足以将052D推到30节的速度,问题不大。
但是,到了055就不行了。
055满排有1.3万吨,如果还是2台GT25000和2台MTU956,哪怕是柴燃联合,也不可能有30节的速度。
所以,055很奢侈的装备了4台GT25000,采用燃燃联合的形式,动力一下子就充沛了。
从柴燃交替到燃燃联合,动力形式变了。
4台燃气轮机,确实赋予了055澎湃的动力
再就是舰体的变化。
055长183米,宽22米,满排1.3万吨。
而052系列,初型052长148米,宽16米,满排4800吨;终极型052D长156米,宽18米。
对比一下052到052D的舰体放大比例,055舰体显然是全新设计的,而不是继续放大。
再看一个055舰体全新的设计。
055的舰艏更尖锐
052系列,舰艏还是直线型,055则采用了比较复古的曲线飞剪艏。
飞剪艏在水线部位比较薄,往上迅速变宽。那么,军舰吃水越深,受到的浮力就会变大。
也就是说,飞剪艏的储备浮力更大。
遇到大风大浪时,能有效的改善甲板上浪和埋首的情况。
而且,因为水下部分比较薄,航行阻力小,也有利于高速航行。
早在二战时期,很多年国家的战列舰、巡洋舰就开始采用这种飞剪艏设计。
大和号(左)和衣阿华号(右),都是飞剪艏设计
不过,这种飞剪艏设计,加工难度更高,耗费工时,自然就会带来造价高的缺点。
进入到导弹时代后,海战模式革新,军舰对速度要求没有以前那么高了(战列舰时代需要抢占阵位,非常依赖速度),很多国家的军舰也就回到了直线型舰艏的设计。
提康德罗加巡洋舰,直线型舰艏
也有部分国家继续保留了飞剪艏设计。
爱宕级(近处)和金刚级(远处前面),都是飞剪艏设计。
055的飞舰艏,体现的就是中国海军对远洋作战的追求,并且逐步落实到装备设计的细节上。
动力和舰体都是全新,那就必然要启用新型号。
这个规律在护卫舰上也适用。
053H3和054都是全柴动力,但是后者舰体是新的,所以启用新型号。
接下来说说舰电和武器系统。
指挥系统、346雷达、海红旗-9防空导弹、鹰击-18反舰导弹,这些在052C、052D的篇章说过了,就不再重复。
本文讲几样别的。
1.一体式桅杆
以052D为例,在主雷达之外,还有517B警戒雷达、364低空补盲雷达、366远程对海搜索雷达等,分布在舰艇的不同角落。
这些雷达,在055上都看不到了,全部被整合到一座桅杆里。
所以,055看起来比052C/D简洁很多。
因为缺少公开资料,以上的标注都是猜测,仅供参考。
注意上图位于346A阵面上的阵面,我标注为“某种制导雷达”。
因为该阵面也有4块,跟346A相控阵雷达的4个阵面安装方向一样,显然是互相联动的。
346A负责搜索,上面的阵面如果是制导雷达,那是给谁制导呢?
之前在052C篇讲过,346雷达的每个阵面是集成了一块C波段阵面的,用于海红旗-9提供中继制导。
考虑到技术的延续性,不大可能把这个C波段阵面单独拿出来,放到舰桥顶部去。
所以,推测那个“某种制导雷达”,有可能是给将来某型半主动雷达制导防空导弹准备的,比如红旗-16、红旗-XX。
以后没准会搞出一坑四的红旗-16,或者,红旗-XX反导系统也需要中继制导。
上面这些雷达,看上去好像仅仅是往一个地方塞,却不是那么容易实现的。
在一个狭窄的空间里,如何走线、如何分配空间,非常考验集成能力、系统整合能力。
就好像现在的智能手机,集成了以前的电话、MP3、MP4、相机、电脑等多种产品的功能,可不是一日之功就能实现的。
而且,众多雷达设备挤在一起,对电磁兼容又是个考验。
比较让人疑惑的是,原来的远程警戒雷达哪去了。
大型相控阵雷达比较耗电,普通战备等级时没必要开机,用远程警戒雷达即可。
而且,这种远程警戒雷达一般工作在长波段(至少是米级以上),反隐身效果更好。
所以,055不大可能拿掉这种雷达。
从现在的舰体外观来看,上图箭头所指的位置,最有可能是米波雷达的位置。
一来这里无遮无挡,视野好;二来这个阵面看上去足够大,可以确保雷达的功率。
但是,这只是猜测哈,暂时无法证实。
两侧都有一面,可以保证接近360°的视野
然后,再说一下双波段雷达的事。
一个完整的雷达系统,包括搜索前端和处理后端。
前端(也是我们平时能看到的天线)负责发射电磁波,探测目标,然后把数据传到后端,由计算机处理(更早的时候是人工),并呈现处理结果(比如目标的方位、轨迹等)。
就好比人一样,眼睛和耳朵都算是获取信号的前端。当你看到东西,听到声音,都要传递到你的脑子里做处理,然后识别出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那么,当脑子不好使的时候,就会出现半天识别不出来的情况,也就是我们说的反应迟钝。
雷达也会一样,后端处理速度会决定雷达的性能。
以前,每部雷达系统都是独立的前端和后端,各自负责自己的数据。
这就导致各雷达的数狙剔法及时同步,非常不利于指挥员快速获悉整体的态势。
后来有了一体化的指挥系统,它会把每部雷达的后端处理结果综合起来,然后统一呈现。
这就大大提高了指挥效率。
一体化指挥的处理模式
而双波段雷达系统,则是把这些雷达的后端统一起来,综合处理各雷达传递过来的信息,这样计算会更迅速。
因为之前是每部雷达的后端都要工作一遍,然后再由作战指挥系统再处理一遍,双波段系统则只要处理一遍即可。
这样算起来,人的大脑是双波段模式,具备综合处理不同前端(比如眼睛、耳朵)获得的信息(画面和声音)。
信息处理速度加快,那作战效率就更高了。
所以说,双波段系统的应用,提高的是后端数据处理的效率,对前端的探测能力(比如探测距离)是没有影响的,这是前端天线决定的。
就好像一个的脑子聪明与否(后端信息处理能力如何),跟他眼睛能看多远、耳朵能听多远没有关系。
双波段处理模式
2.130毫米主炮
052D和055都装备了国产130毫米舰炮,前者的型号名是H/PJ-45A,后者的名字未知(有部分改进)。
H/PJ-45A型130毫米舰炮,参考了俄罗斯AK130舰炮的部分技术,但是关键技术指标差别还是挺大的。
AK130双管设计,54倍口径,最大射速60发/分钟,最大射程20公里,全炮重94吨。
H/PJ-45A单管设计,70倍口径,最大射速40发/分钟,最大射程29.5公里,全炮重50吨左右。
H/PJ-45A用低了近一半的重量,达到了AK130三分之二的射速,并且有更远的射程,技术含量显然是更高的。
052D上的130炮
3.垂发的数量
055有112个HT1垂发,曾让很多人有怨念,理由无非就是提康有128个MK41。
但是,055的垂发直径是850毫米,深度有7米和9米两种;MK41的直径只有635毫米,6.7米深。
112个HT1垂发,如果全是7米坑,总体积是566m?;如果全部是9米坑,总体积是728m?。
055上肯定是有9米坑的,那么其垂发总体积就是566m?~728m?
128个MK41,总体积则是345m?。
055的垂发体积,比提康的垂发体积,至少大了39%。
而055的排水量,不过比提康大了30%左右。
所以,055带112单位850毫米垂发,已经是这个体量的极致了。
如果要多带16个垂发,那舰体至少要拉长好几米,如此体量就上去了。
那么,4台GT25000就不够用了。
所以,055带112个垂发,并不是设计的问题。
再说了,112个850毫米坑的火力推送能力,难道不比128个635毫米坑更强?
数量重要,粗细也很重要
说到坑的深度,之前有说法052D只有16个9米坑(可以发射鹰击-18、鹰击-2X等),055是32个,都位于舰桥前。
但是,从公开的图片看,055的舰舯也有9米坑。
055舰舯发射鹰击-18
垂发是8单元为一组,055舰舯至少有8个9米坑。
再结合中部这48单元垂发的纵向距离本就没多少(也就六七米),把其底下的舱室整体挪到一边去,以全部容纳9米坑,也不是不可能。
乐观估计一下,舰舯的48个单元全是9米坑。
再加上舰艏,055的9米坑至少有80个。
当然,这只是推测哈。
之外也有052D疑似在舰艏靠前的单元发射鹰击-18,该舰的9米坑也可能不只16个。如此,055舰艏的64个没准都是9米坑,那全舰112个都是?
052系列是中国海军追赶世界先进水平留下的脚印,稳健而坚决。
055则是中国海军实现技术领先后留给世界的背影,自信又从容。
更重要的是,现在的这8艘055,还是2014年之前冻结的技术状态。
10年之后的今天,新的批次会有什么惊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