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谁的债多 分析:中国负债潮如炸弹随时爆炸
2025-07-09 09:25:34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大纪元
2025年,“负债潮”已成为中国大陆一个无法回避的沉重话题。在社交媒体上,人们不再比财富,反而流行起“比谁的债更多”的黑色幽默,帖子中充斥着“我还不起了什么”“降薪”“裁员”“房贷供不起,活下去都变成了难题”等字眼。从体制内的公务员到大公司的程序员,再到独立创业的自由职业者,越来越多的人正被一只看不见的手推向负债深渊,且情况一个比一个严重。
“负债潮”蔓延 欠债人比谁的债更多
这些网络上的“债务自白”揭示,除了沉重的房贷,各种网络借贷平台,如支付宝的借呗、花呗等,已成为许多人背负数十万债务的常见来源。尤其对于那些长期找不到工作的人,网络借款几乎成了他们维持生活的唯一依托。一种普遍的预感正在蔓延:更糟糕的局面即将到来。
博主“大骚”是一位专门为负债人提供咨询和帮助的人。7月8日,他在视频中分享了一则令人触目惊心的求助短信:“我有两套房子,贷款120万,信用卡欠3.5万,信用贷40万(支付宝19万、度小满10万、京东+宜享花11万)。目前房贷和信用卡正常还贷,其余网贷要还不上了,暂时都还没逾期。因为查询贷款APP太多,金额已到上限,征信现在是大花户。我不知道该怎么办?网贷和信用卡全部彻底逾期,等有钱再还行吗?网贷逾期会不会被起诉拍卖房子?还有没有可能再贷到款?家里没办法帮我,老婆要不是因为小孩原因就要和我离婚了。房子现在卖不掉,卖了还需要补15到20万贷款。最近病急乱投医,碰上很多骗子,希望能给我一些专业建议。”
征信大花户是指,一个人的信用报告上显示有大量密集的信用查询记录和多笔借贷信息,暗示其近期频繁申请贷款,信贷状况复杂或负荷过重,因此被金融机构视为高风险客户,未来很难再借到钱。
一位80后博主回忆道,他在上初中时首次听说“负债”,当时母亲告诉他,家里的一切(房子、店铺、生意)都建立在借钱之上,赚钱靠负债实现。“那时候我觉得有能力负债的人都很牛。”然而到了近几年,这种“负债”却让他感到窒息,因为生活依然靠借贷运转,但父母的赚钱能力却已衰退。“每个月的账单就像催命符一样压得人喘不过气。就像大多数人一样,我开始感到负债就是失败。”
7月7日,《经济学人》发表文章“Why so many Chinese are drowning in debt”(为何如此多中国人深陷债务泥潭),指出在中国经济下行之前,人们习惯于从支付宝、微众银行等大型网络贷款平台大手笔借钱。文章援引上海“千禧一代”莉莉的例子,她在社交账号上用短视频讲述自己的负债经历,甚至提到有人“在比谁的债更多,哦,我欠了1000万,我欠了一个亿”。
莉莉因曾就职的软件公司停发工资而陷入债务危机,欠网络贷款平台3万元。为此,她竟将自己的“破产故事”变成在社交平台上吸引流量赚钱的手段。
无论起因如何,如今许多中国人正深陷债务危机,甚至不得不与咄咄逼人的债务催收人员打交道。
研究揭示:数千万人已违约或逾期 数字或被低估
《经济学人》的文章说,负债越来越沉重地压在中产心头,抑制他们的消费,动摇了中共视为维系执政的基础。而中共政府面临的整个体系中的债务问题,主要是居高不下的地方政府债务以及企业债务。此外它也不得不面临居民债务的挑战。
居民债务占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2006年不足11%升至如今超过60%。贷款方包括国有银行和科技平台。
专门研究中国经济的独立宏观经济研究机构“龙洲经讯”估计,目前可能有2500万到3400万人已经违约。如果再加上逾期未还的,人数可能在6100万到8300万之间,占15岁及以上总人口的5%~7%。
该机构表示,两项数字都比五年前翻了一倍。在高企的青年失业率和房地产低迷的背景下,情况可能会继续恶化。
“负债潮”源于房地产崩盘 官方数据引发质疑
《经济学人》文章表示,在中国经济繁荣时期,住房贷款曾被视为一笔稳赚不赔的买卖。然而,2020年的“动态清零”封控和次年开始的房地产崩盘彻底改变了这一切。
彭博社曾报道,中国房地产市场危机正重创中国的中产阶级,因为包括中产在内的70%的家庭资产与房地产深度捆绑。房价每下跌5%,就会使19万亿元人民币的住房财富化为乌有。
关于中国负债人口的真实规模,官方数据始终不敢公开,且不同机构的估计存在巨大差异。根据中共央行发布的2024年第四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截至2024年底,中国居民在银行体系的贷款余额为89.72万亿元,同比增长7.3%。然而,中共央行金融研究院的报告估计实际居民负债总额已达103.5万亿元,比官方口径高出15%。更令人震惊的是,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收入分配研究院的调查显示,居民负债总额甚至可能高达200万亿元,比官方数据翻了一倍。
财经博主“边境中文说”近日分析指出,尽管官方不公布具体的负债人数,但可通过“失信被执行人”(俗称“老赖”)的数量来窥探真实负债人数的走势。这类人群属于严重的负债群体。2019年6月底,中国有1443万名“老赖”,按官方14亿人口计算,每100人中至少有1人曾上榜。
他认为,比“老赖”更惨的是“断供房贷的房主”,其中绝大部分是上班族。因大环境恶化而失业,导致房贷无法偿还,房子被法院拍卖,导致数十年打拼“倾刻间一无所有”。2020年,阿里拍卖网的法拍房数量总计约133万套;2021年上升至168万套。
然而,“边境中文说”表示,2022年的法拍房数据便不再公开。“可想而知法拍房得多到什么程度,才让中共政府不敢公开了。”他推测,2022年实际法拍房数量应在320万到380万套之间,甚至更保守估计,2023年至少有500万套以上。2024年的法拍房数量已无从知晓。
他说,负债的人群太吓人了。如果没上老赖名单,不算严重负债人群。那么这部分中度负债的人又有多少呢?
分析:债务如“炸弹” 随时可能“爆炸”
近期博主“吉化舰”的一篇文章被广泛转发。文章援引统计数据称,负债人口比例已经超过了一半——14亿人口(官方说法)中有接近7亿到8亿人背负着不同程度的债务。这些债务的来源多样,包括房贷、车贷、信用卡透支、消费贷以及亲友间的借款。特别是一线和二线城市,房贷成影响巨大的一项负债来源。有研究表明,城市居民中将近80%的家庭都为房屋贷款而承受压力,而农村地区,消费贷和借亲友钱成为普遍的债务来源。
即便是一些收入较为稳定的中产家庭,也常常背负着数十万甚至上百万的房贷或其它形式的贷款。导致“月光族”现象广泛存在,很多家庭或个人的收入几乎全部用来偿还债务。这样的债务压力之下,全中国人口中究竟有多少人深陷其中,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经济问题。
政经博主“小咖说”近日表示,传统上中国人习惯储蓄有存款,但如今“负债的规模已经把所谓的存款安全感冲得七零八落了”。房贷是中国人负债的最大头。一旦人被债务锁死,才会发现很多决定权根本就不在自己手里,生活会被牢牢地限制住。
“政府用负债来刺激消费,用消费来拉动经济。但当经济越来越疲软,风险越来越高的时候,这种逻辑最终只会把更多人推向深渊。政府表面上看似在帮你圆梦,但实际上是在帮经济找短期止痛药,长期看代价极其巨大。”他说。
“小咖说”警告,每一笔负债都像一根看不见的绳子,紧紧地绑住了这些人的未来。这些债务更像一个巨大的“定时炸弹”,一旦收入中断或者经济环境恶化,随时都有“爆炸”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