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的代价:中国主产区被污染的水源和伤痕累累的山丘

2025-07-09 03:26:08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BBC中文



当你站在白云鄂博的边缘,你会看到一片布满伤痕的灰色大地被刻进了中国北方的内蒙古草原之中。

深色的尘云从深坑中升起,那里的地壳经过数十年的挖掘,只为寻找现代的宝藏。

稀土的代价:中国主产区被污染的水源和伤痕累累的山丘

你可能没有听过这个小镇——但如果没有白云鄂博,我们所熟知的生活可能会陷入停顿。

小镇的名字来自其所属的地区,这个地区拥有全球一半的稀土金属储量。稀土金属是几乎所有电子产品关键组件的主要成分:智慧型手机、蓝牙喇叭、电脑、电视萤幕,甚至是电动车。

在所有国家之中,中国的稀土开采与精炼遥遥领先。

这种主导地位为北京带来巨大的经济和政治筹码,例如在与美国总统川普就关税问题谈判时。但中国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为了深入了解,我们前往中国两个主要的稀土开采中心——北方的白云鄂博,以及南方江西省的赣州。

我们发现了人造湖泊中充满放射性污泥,并听闻有关水源污染与土壤受到污染的指控,这些问题过去曾与癌症以及出生时的先天缺陷有关。这趟旅程充满挑战。

北京方面似乎对有关环境方面的批评相当敏感。我们被警察拦下、盘问,还与一名拒绝我们离开的不明矿主对峙了三个小时,对方要求我们删除拍摄画面。

我们提出的采访要求或声明未获回应,但政府已发布新规定,试图加强对这个产业的监管。

科学家告诉BBC,当局确实在努力清理这些矿区。然而,中国北方的采矿作业仍在继续增长。



采矿机器不断寻找名为钕(Neodymium)和镝(Dysprosium)的稀土元素,这些元素被用来制造强力磁铁,并且广泛应用于从电动车到电脑硬件等各种现代科技中。

为了寻找这些稀土元素,机器将地表一层层剥离,这会扬起有害的尘埃,其中部分含有高浓度的重金属与放射性物质。



过去几十年的卫星影像显示,白云鄂博矿区的范围不断扩大。

这座矿区位于内蒙古广阔干燥的土地上,距离首都北京大约九小时车程。

在更南方的稀土开采重镇赣州,陡峭、受到严重侵蚀的山顶上布满了小型圆形的混凝土池,池中盛满有毒废料——许多混凝土池没有任何东西覆盖,直接暴露在环境中。

这些被称为“浸出池”,矿工会在其中注入大量硫酸铵、氯化铵及其他化学元素,以从周围采到的土壤中分离出稀土金属。



过去,仅在这一个县内就曾有超过一千个稀土开采点,其中有一些是非法的。企业开采一个矿点后,就转移到下一个。

直到2012年,中国政府介入规管,并大幅减少采矿许可证数量。

但当地早已遭受严重破坏。数十年来的研究显示,稀土矿区与森林砍伐、土壤侵蚀、以及化学物质渗入河流及农田有密切关系。

当地农民黄晓聪(音译,Huang Xiaocong)的土地被四座稀土矿点包围,他相信,不当的采矿行为引发的山泥倾泻仍在持续发生。

他还指控这家国有企业非法侵占土地,但该公司拒绝回应BBC的提问。

黄先生说:“这个问题太大了,不是我一个人能解决的,这必须由更高层级的政府来处理。”

“我们这些普通人没有答案……像我们这样的农民是最弱势的。简单来说,我们天生弱势。真的很凄惨。”

在中国,村民对抗大型企业是罕见且充满风险的行为,接受国际媒体采访更少见。但黄先生坚持要发声,并已将问题提交给当地自然资源局。

卫星影像显示,黄先生所在的村庄与土地被矿池包围。在一个六公里宽的区域内,至少可见到四个采矿点。

在我们采访黄先生的过程中,周围出现了一群身穿制服的男子,制服上印有疑似同一家稀土公司的标志。至少有12名男子用车辆包围我们的车,阻止我们离开。

最后,一名自称是中国稀土江西公司的当地经理出现,他对黄先生和我们进行质问,尽管我们试图交涉并表示愿意听取他的说法,但他仍然不让我们离开,对峙了将近三个小时。

《稀土前沿》(Rare Earth Frontiers)一书的作者朱莉·克林格(Julie Klinger)教授表示,生活在白云鄂博与赣州矿区周边的居民,似乎成了中国过去“先污染后治理”采矿模式的受害者。她补充说,如今中国正努力减轻破坏,但后果已经无法逆转。

她告诉BBC:“我认为,要真正了解这种发展模式对人类与环境造成的代价是非常困难的。”



最严重的健康影响出现在白云鄂博以南、包头市附近最大的尾矿池附近。根据克林格教授的说法,在2010年前的数十年间,当地村民被诊断出骨骼与关节畸形,这是因为水中氟化物含量过高所致,还有一些是急性砷中毒的案例。

他们大部分居住在尾矿坝附近,这是一座建于1950年代的人造湖,用作倾倒矿业废料。虽然当局后来已将村民迁离该地,但这座长达11公里的尾矿池至今仍充满灰色黏土污泥,其中包含具有放射性的钍。

研究指出,这些有毒的混合物可能正慢慢渗入地下水,并朝着中国第二大河黄河移动,而黄河是中国北方的重要水源。

随着携带式电子产品、电动车、太阳能板、磁力共振器材与喷射引擎的需求激增,有一项令人忧心的统计数据浮现:每开采一公吨(吨)稀土金属,便会产生约2000公吨的有毒废料。

中国如今正试图控制过去的稀土热潮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同时在海外扩展其采矿业务。包括美国在内的其他国家则急于追赶发展自身的稀土产业。

但科学家警告,无论这些金属在哪里开采,如果缺乏妥善的解决方案,大自然和人们的生活都会处于危险之中。

然而,一些在白云鄂博的农民已经逐渐适应了生活在这座“世界稀土之都”的现实。

那些曾经伤害他们土地、污染水源的金属,如今也为他们带来了工作机会。

“有了稀土,现在有钱赚了,”一位农民告诉我们,“矿场每个月能发五、六千块(人民币,约837美元或615英镑)。”

他说自己在养马方面损失金钱,这是当地游牧民族长期以来的传统生计。如今,马群仍在矿山旁的草原上游荡,一旁挖掘机的轰鸣声从未停歇。

他说:“种地还好,就这片地,你种了庄稼卖了就行。”他一边种着蔥一边说。


    24小时新闻排行榜更多>>
  1. 新四军连莫斯科也一起骗 没有抗日的18个真相
  2. 身心憔悴的习总!为何副手伴他灰溜溜地去“阳泉”?
  3. 就以色列问题 卢比奥宣布制裁联合国人权官员
  4. 贺龙拿着授衔名单找毛主席评理
  5. 意大利帮美方逮捕中国支持的黑客
  6. 黑衣版歼-20服役:外形大变,世界唯一
  7. 马斯克定“美国党”优先事项:曝光爱泼斯坦案文件
  8. 最高法院驳回!佛州严苛移民法被继续冻结
  9. 甘肃200幼儿血铅超标 19年前黑历史荒诞重演亟待释疑
  10. 中美突传大消息
  11. 北京最忌惮什么?学者曝中共制裁8家台实体的关键
  12. 特斯拉股价跳水!马斯克对中国已经“没价值了”?
  13. 【唐青看时事】中共攻台破绽曝光
  14. “破局”通胀:反内卷与扩内需
  15. 四名中国人在希腊被捕 被控拍摄阵风战斗机
  16. 历史谜案:康生为何不承认小姨子苏枚自杀?
  17. 美国学者在中国考察后撰文:华盛顿一直错估情况
  18. 浙江女富豪自首 曾三登胡润百富榜 丈夫儿子入加籍
  19. 美商务部长称拟于8月初与中方会谈 美代表团成员曝光
  20. 前日本官员很沮丧:川普只会把亚洲推向中国!
  21. 川普公布最新8国关税 巴西最重达50%
  22. 难以启齿的上海真实现状;大批商铺百货倒闭关门
  23. 人活一世两件事:让身体舒服 让灵魂自在
  24. 川普援乌政策急转弯内幕大揭秘 美军战备压力曝光
  25. 中共推百亿“以工代赈” 专家指难解困局
  26. 一名误入歧途的DOGE员工发现政府已经很有效了
  27. 安省1医院控承包商欺诈数千万
  28. 川普重大胜利!最高院宣判 “裁员风暴”真的来了
  29. 比谁的债多 分析:中国负债潮如炸弹随时爆炸
  30. 日韩为何被美课征25%关税 矢板明夫析原因
  31. 甘肃超200幼儿园师生血铅异常 食品竟添加“彩绘颜料”
  32. 东北能成为“低物价天堂”,为什么?
  33. 震摄中共新举措 日本在新基地部署“鱼鹰”
  34. 川普拟禁中共买地 分析:或引发全球效仿
  35. 孟加拉国外交转向中国:对印度关系从未如此紧张
  36. 稀土的代价:中国主产区被污染的水源和伤痕累累的山丘
  37. 印度拟提升稀土产量 减少对中国依赖
  38. 川普对巴西征50%关税 下令调查不公贸易行为
  39. 蒙市挑战国土安全部,丁胖子广场恐遭报复性扫荡
  40. 比特币首次突破11.2万美元
  41. 全球最繁忙机场 前十名美国占四
  42. 中国女足今日亮相东亚杯
  43. 法国情报局:关闭了9个中共海外警察站
  44. 【直播】美参院审议莫纳雷斯出任CDC主任提名
  45. 几块钱冰饮背后,藏着最暴利的生意
  46. 盘点毛泽东治下的十大栽赃案
  47. 吃西瓜前加上这一物 就不会变得湿软难吃
  48. 甘肃幼儿园铅毒风暴,UNICEF关切
  49. 司法部起诉加州:允许跨性别人士参与女子运动伤害女性
  50. 10年期美债拍卖需求稳健,美债上涨
  51. 关税冲击下,“美版618”开局疲软
  52. 美国电视名人谈亲身经历的超自然现象
  53. 巴西:将对美50%关税实施对等报复措施
  54. 哈佛或丢认证资格 川普政府正式发令索要国际生信息
  55. 离谱首例!司法部怒告马州全体法官案 被迫转移隔壁州
  56. 历时13年 瓶中信从加拿大漂到爱尔兰
  57. 川普又预告新关税:铜是下一个,药品在一年后
  58. 【翻墙必看】银行加速解散引中国民众恐慌
  59. 又是他自做主张?海格塞斯叫停援乌 川普怒:谁批准的
  60. 别再滑了!小心手机成瘾 失智症状一次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