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芬奇“维特鲁威人”隐藏几何密码被揭开
2025-07-03 14:29:49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看中国
一名女子正在观看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创作的《维特鲁威人》(Vitruvian Man)素描,拍摄于2013年8月2日,地点为威尼斯。(图片来源:GABRIEL BOUYS/AFP via Getty Images)
据《每日邮报》与《独立报》报道,伦敦一位牙医最新发现,列奥纳多·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名作《维特鲁威人》(Vitruvian Man)中隐藏着一个神秘的几何图形,可能揭示了这幅文艺复兴杰作构图背后的数学原理。《维特鲁威人》绘于约1490年,是一幅描绘人体理想比例的钢笔素描,展现了一名男子同时站在圆形与正方形中的姿态,数百年来被认为是艺术与科学结合的典范。
牙医罗里·麦克·斯威尼(Dr. Rory Mac Sweeney)在分析达·芬奇的笔记手稿时,发现画中人物双腿之间有一个“显而易见却常被忽视”的等边三角形。斯威尼博士指出,这并非随意的图案,而是达·芬奇构图方法的关键。他表示:“我们一直在寻找复杂的答案,但其实线索早就在达·芬奇自己的文字里。他始终在暗示这个三角形。”
三角形与颌骨结构的惊人对应
斯威尼博士拥有遗传学学位,并在都柏林三一学院接受牙科训练。他在研究中指出,这个等边三角形与现代牙科解剖学中的“邦威尔三角”(Bonwill’s triangle)高度吻合。邦威尔三角是连接人类下颌与颅骨接点之间形成的等边结构,每边大约10厘米,被认为是下颌理想咬合与功能协调的基础。
这一几何结构不仅在牙医领域具有实际应用价值,例如在假牙设计与咬合分析中,也代表了自然界中的高效构造原理。斯威尼认为,达·芬奇通过将这一三角形嵌入《维特鲁威人》的构图中,展示了他对人体最佳结构早于现代科学的深刻洞察。
揭示人体与宇宙的共通“蓝图”
根据斯威尼博士的分析,运用这个三角形构建图像后,正方形边长与圆形半径之间得出的比例约为1.64,与自然界常见的“最优化结构比例”1.633极为接近。这个神秘数字在多个自然现象中反复出现,例如晶体的原子排列、人类颅骨与下颌的黄金比例、以及球体最紧密堆叠方式。
他在发表于《数学与艺术期刊》(Journal of Mathematics and the Arts)的论文中写道:“500多年来,达·芬奇如何将人体图像完美嵌入圆与方之中的方法一直是个谜。我们现在可以确认,他在手稿中提到的等边三角形,是贯穿画作结构的核心。”文章还指出,这一发现不仅解答了几世纪来的谜团,也重新定义了这幅画在科学史上的地位。
斯威尼博士总结道:“《维特鲁威人》不仅仅是一幅优美的艺术作品,更是一项建立在人体几何比例基础上的科学创作。”他补充说:“达·芬奇知道,或至少直觉上意识到,我们的身体与宇宙一样,是按照一种优雅而统一的数学结构建构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