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把飞行员搞得那么神秘敏感,旅客安全才更有保障
2025-07-03 03:25:51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基本常识

涉及飞行员群体,牵连到民航安全,事件又一次被定性为敏感事件,不允许网络传播讨论。

是的,又一次。
此前,民航局答复关于东航坠机事故的信息公开申请时表示,相关飞行事故调查进展情况通报,公开后可能危及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决定不予公开。

排除了机械故障,排除了天气原因,还会有什么因素导致飞机从万米高空垂直坠落呢?
很显然,正是因为飞行员这个群体被当作特殊的、神秘的、敏感的存在,涉及飞行员的“负面新闻”才会被认为危害社会稳定,危及国家安全。
然而,这恰恰是完全错误的思路!
飞行员作为一种职业,不可否认是事关重大的,每一次上岗可能关系到数百名旅客的人身安全,但放到整个社会中比较,其实也没有那么特殊……高铁列车司机、公交车司机、渡轮船长、过山车检修工、燃气公司工程师等岗位涉及的人命数量哪个都不比飞行员少。
飞行员是特种岗位,但并不是什么特殊职业,不应该被当成敏感群体特殊对待。
现实中,有些公司和管理部门喜欢把飞行员的工作神秘化、敏感化处理,其实并不是为了保护飞行员群体不受干扰,也不是为了更好地保护旅客出行安全,而是为了更容易控制和拿捏飞行员,是为了更好地保护航空公司的利益。
首先,把飞行员群体敏感化,航空公司就能更容易操控飞行员的培养训练与工作安排,让中国飞行员作为一个整体的职业流动性变得很差。
实际上,当前中国的民航飞行员培养模式已经被飞行学员普遍诟病,很多学员在投入多年学习付出后无法上岗执飞,很多飞行员的职业发展与横向跳槽被航司牢牢卡死,整天带着浓重的怨气在飞行。
然后,把飞行员群体敏感化,航空公司就能借此遮蔽很多自身制度、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就能借此推卸或减轻很多本该承担的责任。
以航空事故调查为例,以维护社会稳定为由拒绝公开事故原因,实质上是为了减轻航司的赔偿责任,降低事故原因对航司业绩的冲击。
最后,把飞行员群体敏感化,使得飞行员的正常诉求很难发声,实质上在积累矛盾与风险。
近五年来,飞行员岗位的年收入相对社会上其它精英岗位的优势已经非常小,甚至略有不如,而飞行员整体的工作量(包括很多与飞行没有直接关系的事情)与工作压力却在与日俱增。
因为被定性为敏感群体,飞行员们的声音很难传播出来被公众听到。相应的,对飞行员的相关管理规定也就很难真正改善。
分享一点基本常识:
要让一个群体兢兢业业工作,保障服务质量,靠长期高压是不可能实现的。
要保障广大旅客的安全,需要的是把飞行员这个职业正常化,让飞行员群体的真实境遇为社会所知晓,让飞行员群体的真实诉求被社会听到。如此,才能从根本上化解矛盾,降低风险。
补充声明:
本文旨在讨论和关注飞行员作为一个群体的境遇,并非个案分析,更不是为刑事犯罪的凶手找借口做辩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