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版的OnlyFans,要抢走福利姬饭碗了?

2025-07-02 12:26:50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酷玩实验室

你以为AI只能写论文、画图、剪视频?不对,它现在还能替你陪聊赚钱,线上接客,发嗲撩人——而你,只需要贡献一张脸。

一家英国公司搞出了一个叫“OhChat”的聊天网站,用户注册成为创作者之后,可以生成一个数字分身,在网站上替你营业,随时随地和顾客进行色情聊天。

想不到吧,AI时代,不用下海也能成为福利姬了。

01.一键成为福利姬

英国模特凯蒂·普莱斯(也就是大家熟悉的波霸乔丹),在第二次破产之后,被法院要求将她在only fans上40%的月收入用来还债,一直要持续三年。

这不是笔小钱,于是她开始搞副业,从OnlyFans转战AI版OnlyFans。

AI版的OnlyFans,要抢走福利姬饭碗了?

OhChat——一个用AI技术赋能成人内容创作者的网站,创作者提交30张照片,并花费大约30分钟和一个机器人交流,借助Meta的语言模型,AI可以学习作者的语调、用词、声音,快速生成一个和本人性格相似的数字分身。

这个数字分身会按照作者本人的语气陪用户聊天,调情,发送语音和照片(不穿衣服的也有),它会记住用户的偏好,并根据他们的XP精准投喂,非常体贴。

作者可以自行决定和用户的互动强度和露骨程度,一共四个等级,波霸乔丹是二级,指包含色情内容的聊天和裸露上身的图片,但不包括全裸和模拟性行为。



从此,凯蒂·普莱斯最大的竞争对手出现了。在OnlyFans,她今年47岁,已经肉眼可见地老去了,每一张自拍都要经过几轮精修,才能维持住人设。但在OhChat上,她永远23岁,皮肤紧致、声音娇嫩,是那个魅力四射的模特乔丹。

乔丹在平台上被宣传为“你的终极英国性感尤物”“人们可以付钱给她来实现他们未经审查的梦想”,听起来还挺诱人的(?)

这个网站和OnlyFans的收费机制相同,都是订阅制,用户可以为喜欢的数字人包月,从4.99美元到29.99美元不等,最高级别的会员可以解锁无限的文本、语音和图像。



创作者可以获得80%的分成收入,而除了前期训练模型,他们几乎不需要再投入任何精力,纯被动收入,比辛辛苦苦直播还要被平台抽一半的收入划算多了。

目前,这个刚诞生不到一年的网站上,已经有了各种各样的创作者,用户可以像刷date App一样浏览他们的照片,八块腹肌是基础配置——质量很高的date App。



用户可根据自己的喜好(XP)筛选靶兴趣的数字人,颗粒度甚至可以精确到眼睛和头发的颜色。



上面的AI还会定期营业,根据它们的人设,像更新朋友圈一样发布动态,爱跑步的、会唱歌的、攀岩的、读书的,怎么看怎么像个人。



点进去可以看到他们的自我介绍,这位小扮是一位自来熟的美国收银员,为了拓展客群,很多作者会在性取向上写上双性恋,至于现实中他们到底是不是直男完全不重要,反正油腻的情话,有AI替他们来说。



挑到一个看起来顺眼的,点进去就可以开始聊天了,聊天页面还会贴心地显示“对方正在输入”,沉浸感拉满。而且AI说起情话来确实一套一套的(就是好像过于夸张了点)。



不知道聊什么的话,聊天页面里有一些提示框,可以生成特制的剧本,AI引导人类和AI调情。咦,说好的这届年轻人性萧条呢?





还可以让对方给你发照片,类似于购买福利姬的定制图包,这属于付费项目,鉴于本人比较正派(穷),就先不看他的性感照片了。



数字人其实不是什么新鲜的技术了。有很多专门的数字人生成网站,上传一个你在说话的视频,AI会捕捉到你的神态和语气,可以方便地生成一个数字分身。

各家用的基本是同一套流水线技术:人脸驱动?(face driving) +语音对齐 (audio-to-lip sync)+图像 / 视频生成+大语言模块。

AI先提取你面部的关键点、肌肉运动轨迹,再映射到?3D?或?2.5D?网格模型,保证眨眼、抿嘴、点头都对得上节拍,接着把声音里的元音、辅音切片,精准对齐嘴型和下巴运动,再通过Stable Diffusion、StyleGAN 等扩散模型对画面进行优化,把画质拉清晰、帧数补齐、光影调得自然些,避免生成的视频AI味太重。

最后再搭配上一套记忆模块,让AI角色能长期保持个性统一,记得住你的口头禅、笑点和之前玩过的梗,一个酷似本人的数字人就诞生了。



不论用哪个工具,生成出的数字人和本人都挺像的,可见技术是已经非常成熟了,相关模型和平台越来越完善,数字人这个概念也炒了很多年,但一直不温不火,主要是落地场景太少——找不到工作的人类都那么多,弄出一个酷似人类的AI干啥呢?



让AI替你下海,倒是个很不错的方向。

02.天才的商业想法!

OhChat的团队成员之一之前是OnlyFans的首席营销官,即便是最赚钱的创作者,依然逃不过一个现实: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为了赚钱,很多作者每天会花好几个小时回复粉丝的好几百条留言,搞得自己精疲力竭,但依然难以满足粉丝的期待,OnlyFans的主要矛盾,是粉丝日益增长的贴贴需求,和创作者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很多作者会把和粉丝互动的工作外包出去,粉丝以为自己在和女模火热调情,其实是在和宅男聊天。一位OnlyFans的人气作者说,大家雇佣调情高手来运营账号是常态:团队全天在线,很多成员是男性(还是男人最懂男人)。



用户发现,在不同的时间和作者聊天,ta们回复的语气完全不同;在聊天时,团队总是在想方设法让他掏钱。



这是个大问题,因为OnlyFans一大核心护城河就是作者会和粉丝互动(tiaoqing),满足他们各种各样的幻想和需求,如果只是为了看点图,老司机们可不愿意花钱。

在这种事上,大家都是坚定的白嫖党,花钱买福利姬的图包都会被群嘲。





白嫖党太多,福利姬的日子也不太好过,买了图包的大哥会把资源整理出来分享,再经过几轮盗图转卖,真真假假完全分不清,劣币驱逐良币,大家就更不愿意付钱了。



所以说卖图包这条路已经没啥商业价值了,OnlyFans和其他成人平台最大的区别是,它出售的是人与人之间的连接。作者会回复粉丝的私信,粉丝还可以另外花钱定制专属视频,根据《财富》杂志报道,与粉丝聊天拉近关系,接着售卖独家内容的方式,占OnlyFans很多创作者收入的50%以上。

OnlyFans本质上是粉丝经济的产物,用户花钱买的不是内容,而是一种类似于主播和榜一大哥的体验感,因此用户会对是不是作者本人在回复格外在意——谁也不希望自己其实是在对着另一个宅男发情吧!



但现在OnlyFans的真人感越来越低了,《纽约时报》采访过一家代理机构,他们帮好几十位创作者管理他们的OnlyFans账号,从社交平台引流到代发私信,再到日常内容创作,他们告诉粉丝这些视频是为你量身定制的,其实批量卖给好几十个人。

许多代聊客服来自菲律宾、印度、尼日利亚等低薪地区,他们每周工作六天,一天十二个小时,拿着三美元的时薪,听一帮怪怪的人类说怪怪的话,相当辛苦的一份工作。

——如果用户本人知道他们的聊天对象其实是咖喱味的,估计也会很幻灭。

话说回来,既然辣模背后都是客服在营业,那替换成AI辣模也无不可。甚至你很难说它是更真实了还是更虚假了,毕竟AI还能复制走作者本人的人设,比按照台词本回复的客服还是有沉浸感多了。



这简直是一个天才的商业想法,它同时满足了两端的需求:用户希望有真实的一对一互动;作者忙得很,实在难以兼顾,一位创作者说,“我大可花所有时间跟粉丝聊天,但这样就没有办法拍照片了”。

这中间时间管理的矛盾,由AI来填平刚刚好,OhChat公司的CEO把它描述为OnlyFans 和 OpenAI 的爱情结晶。

大家都很看好这门生意,它刚刚诞生三个月的时候就拿到了450万美元的融资,领投的公司叫Tangent,他们的创始人会用AI来优化自己的投资决策,可见AI也觉得这是个好的商业模型。

当然,它无可避免地会带来一些伦理上的模糊地带,比如让数字人代营业算不算性从业者,消费AI色情制品算不算电子嫖娼等。



牛津大学科技与监管教授 Sandra Wachter就对此提出过质疑:把人际互动伪装成情感交流,并将它变成一门生意,这件事情对社会是否有益?

对社会有没有益处不知道,但是大家真的挺需要的。一款叫做Replika的聊天AI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和用户聊天,谈恋爱,一次更新中,Replika移除了和用户进行大尺度聊天的功能,面对用户发来的调情信息,他们会像中年男人一样顾左右而言他:不如我们聊点别的?你看这只小猫可爱吗?

用户非常愤怒,他们在聊天论坛里发布请愿书,要求公司将ta们那个会调情的AI伴侣还回来。



热心网友甚至整理了心理干预的热线,为那些感到绝望的Replika用户提供帮助。

Replika官方还很纳闷:明明露骨的对话在聊天内容里只占了5%,为什么失去它,会让用户那么痛苦?





没和AI谈过恋爱的人应该也会很纳闷:这届人,怎么会孤单到要和AI调情啊?!

03.AI,真的更会聊天吗?

第一个聊天机器人诞生于上个世纪60年代,ta叫做ELIZA,是麻省理工学院的约瑟夫·维森鲍姆(Joseph Weizenbaum)所开发的。

那时候可没有什么大模型,ELIZA用到的代码只有短短200行,它很不智能,几乎只有两种对话模式,一是复述一遍用户说过的话,二是询问更多细节,除此之外啥也做不了。



但令维森鲍姆感到非常惊讶的是,面对这样一个傻瓜机器人,却有不少用户将它当成树洞,主动倾述生活中的心事,其中包括大量“令人震惊的私密信息”。他在1976年出版的《计算机能力与人类理性》中写:我之前没有意识到的是,仅仅是花一点时间和一个简单的计算机程序接触,竟然也能让本来很正常的人陷入强烈的幻想之中。

人类是如此孤单,不光和AI调情,也爱和AI诉说烦恼,分享心事。

信诺集团新研究“2025 年美国的孤独”报告中显示,超一半的美国劳动者感到孤独;欧盟27国调查中,有35%的欧洲人感到孤独,人民智库2019年的调查中,17.8%的受访者表示“过去一周绝大多数时候感到孤独”。

对于一群孤单的人,200行代码就能把他们哄得团团转,何况科技巨头斥巨资打造的大模型呢?



今年四月,GPT-4.5通过了图灵测试——这是一个用来判断“AI到底是否足够像人”的经典测试。它的规则很简单:让一个人分别和人类、AI聊天,如果他分不出来谁是真人,那这个AI就算通过了测试。

在针对GPT-4.5的这场实验中,GPT-4.5被73%的参与者误认为人类,显著高于同样参加测试的真实人类表现(56%)。

也就是说,在更像人这件事上,AI比真人表现得更好。

前段时间,英国一名女子爱上了ChatGPT,为了她的AI恋人,她和丈夫离婚了,甚至她买了一枚刻有“Leo太太.exe”(Mrs. Leo.exe)的戒指——她的恋人叫Leo,她计划和Leo在弗洛伦萨举行一场浪漫婚礼,邀请亲朋好友都来参加。

她说在ChatGPT身上,她体验到了“疯狂被爱”的感觉,网友把这则新闻转发给ChatGPT,问它怎么看,GPT老师的回复的确非常温柔又令人心动,看完都感觉很想爱它一下。



相比之下,人类的聊天能力就实在有点差劲了,最近网友们新创造了一个词,聊缩力——一种迅速让对话变得乏味的能力,大家晒出收到的聊缩力拉满的回复,一句比一句劝退,让人瞬间丧失了继续交流的欲望。

在技术层面上,AI越来越像人,但在情感层面上,人却越来越像AI。





聊缩力的本质,是乏善可陈的人们,对另一个人同样乏善可陈的生活,不再感兴趣。

生活节奏太快,工作压力太大,精神状态也长期处于“低电量模式”,大多数人只想把为数不多的空间留给自己,实在没有能力再去承接另一个人的情绪。

《情绪》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某一天的压力水平越高,第二天的社交互动就越少。这种现象被称为“压力诱发的社交回避”(stress-induced social withdrawal)——人越是被生活压垮,越没有精力与另一个人交流。

现代化程度越高,人们的朋友也就越少,在美国,1990年,表示自己拥有10个以上亲密朋友(不包括家人)的人占33%,而到2021年,这一比例已下降到13%。



在这样的趋势下,越来越多人选择和AI说话——它从不疲惫,24小时在线,无论你和它说怎样无聊的事,它都很有热情。

而孤独本身,就是一门价值巨大的生意。互联网营销服务公司SplitMetrics的分析显示,AI伴侣类应用在Google Play商店中的下载量达到2.25亿次;全球AI陪伴产品的年产值3000万美元,前100生成式AI榜单中,TOP20中有6个陪伴类型的AI;有大概2成的用户将ChatGPT、Grok、Claude这样的AI工具用作情感陪伴。

在社交平台上,网友们分享着“AI伴侣指令”,在评论区交流怎样让自己的电子伴侣更具活人感,他们将自己训练的AI看作真实的存在,在它们身上投注精力、心血和时间。

这是一段稳定、可控、永远掌握主动权的关系,AI不像人一样随机,情绪反复、忽冷忽热。在一切都高度不确定的世界里,AI是一个总是确定的存在。



这两年,“性萧条”一词频繁出现在各个社交平台,不仅是年轻人对结婚、生育的意愿下降,对情感与亲密关系也在变得冷淡,但他们并非没有情感需求,而是将对亲密关系的期待转向了更低门槛、更高控制感的方向————最好既能得到回应,又不用付出太多;既能倾诉烦恼,又不需要互相照顾。

而AI,刚好满足了这个需求,它用更像人的方式,接住了那些被忽视的情感需求。它填补了人类的孤单,但也让孤单的人们,逐渐忘记了该如何靠近彼此。




    24小时新闻排行榜更多>>
  1. 地震消息令人震惊 传中国科学院院士微信泄露
  2. 网传李克强女儿的信 直呼习近平暴君
  3. 《人日》刊文纪念李克强冥诞 《求是》删文
  4. “把老婆还给我”天津男子派出所跪求“霸妻”所长
  5. 李克强70岁冥诞 《人民日报》刊长文纪念、肯定
  6. 美国6州43处海滩紧急关闭 致命细菌威胁数千万游客
  7. 张国焘提名9人进中央政治局,毛主席拒绝
  8. 遥祝薄熙来生日快乐 薄毕瓜发文:最伟大的父亲
  9. 众院通过程序性投票 将最终表决大而美法案
  10. 美国疯抢,铜价逼近年内新高
  11. 美中关系走向:加速脱钩还是趋于改善?
  12. 河南省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和它的一费剔耻的判决
  13. 吹牛老爹躲过重罪指控,子女欢呼“胜利”
  14. 7.20反迫害26周年 新世纪推出长片《传递》
  15. 新疆书记换人 袁红冰:与中东局势变动有关
  16. 美媒惊曝:中共真正野心不在台湾 而是西伯利亚
  17. $1500亿资金注入 "美丽大法案"或将颠覆移民执法
  18. 日本建设新型海底监测网
  19. 人民日报纪念李克强冥诞发出了什么信号
  20. 吹牛老爹判了 震动欧美圈 最重罪行全躲了 刑期仅…
  21. 曝歼20缠斗F35 央视强调“牺牲准备”令小粉红洩气
  22. 日媒:习权力正受打击 国安系首当其冲
  23. “大而美法案”众院219票闯关
  24. 缓解住房危机 纽森签法案全面改革加州环保法
  25. 从小粉红到反共斗士:农家子弟觉醒之路
  26. 6月非农报告或延长美联储观望期
  27. “大而美法案”终过关,将送交川普签字
  28. 女性就业难 国企是挤兑“妈妈岗”的重灾区
  29. "大而美法案"众院219票闯关!5共和党人一度倒戈
  30. 别把飞行员搞得那么神秘敏感,旅客安全才更有保障
  31. 朝鲜将派遣额外3万名士兵,前往俄乌战争前线协助莫斯科
  32. 1.2万磅蓝莓全美最高等级召回 不只拉肚子还可致命
  33. 专家:中共治国荒腔走板 政权衰败征兆
  34. 楼市危机全面爆发 上海房价血亏 杭州跌回2015年
  35. 北戴河临近权斗激烈 习仲勋名字再被冷遇
  36. 王毅:稀土不会成为中欧之间的问题
  37. 已入籍也不保险!川普动手 这10类人恐失去美籍!
  38. 退休期间应该从储备金中提取多少金额?
  39. 【名家专栏】遏制行政国家 维护总统权力
  40. 歼-20的雷达探测距离达到1000公里?
  41. 添强摘器官疑虑 英媒:中共拟在新疆增6座“医学中心”
  42. 达·芬奇“维特鲁威人”隐藏几何密码被揭开
  43. 川普政府施压 墨西哥拒绝比亚迪建厂
  44. 纽约市府将设五座创新公厕
  45. 旺夫的女人 身上都带有这“4个特征”
  46. 海豚蛋蛋尺寸惊人:全因它们是滥交高手
  47. 李在明:韩朝不应互相敌对
  48. 川普在共和党人中的支持率暴跌
  49. 全国性生育补贴政策有望在年内落地,每年补贴...
  50. 房产大王被清华学霸儿子手撕 曾挪用国企5千万入狱
  51. 美越达成贸易协议,对亚洲市场意味着什么?
  52. 姐姐讲述模特弟弟被骗缅甸细节
  53. 美国率先解除多项限制,中美交易稀土不止换芯片
  54. 台盟前副主席李钺锋被判无期
  55. 美越达协议 对川普对华关税意味着什么
  56. 美国5月国际贸易逆差升至715亿美元
  57. 谷开来与王立军真有一腿吗?姜维平:只是烟幕弹
  58. "小心他们在盯着你",达赖喇嘛90岁生日一片寂静的西藏
  59. 贸易乐观情绪提振油价
  60. 海军副总司令阵亡细节披露,俄驻地有间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