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对华出口管制重大升级 封堵中企子公司
2025-09-30 18:25:28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大纪元
周一(9月29日),美国商务部发布一项重大升级的制裁新规则,旨在阻止中共受制裁的公司,利用其子公司或外国分支获取受限制的美国物品。专家表示,新规标志着美国出口管制从点状打击,向网络化的封锁转型,影响深远。
BIS《联邦公报》说了啥?
根据当日BIS(商务部工业和安全局)发布的《联邦公报》(Federal Register),任何被列入清单的实体,其持有至少50%股权的子公司,将自动受到实体清单限制。
《联邦公报》说,新规适用于实体清单(Entity List)及军事最终用户清单(MEU)。新规较现行规则显著改进之处在于,现行标准将所有未被实体清单明确列名的实体排除在外,无论其是否与清单实体存在关联,不足以充分保护美国国家安全或外交政策利益。
《联邦公报》说,该规则50%持股标准的设计,旨在与美国财政部海外资产控制办公室(OFAC)长期实践保持一致。
美国商务部表示,新规“堵塞了一个重大漏洞”。
新规还给予60天的宽限期。
《金融时报》引用一位前美国政府官员的话表示,新规意味着“美国企业有限的尽职调查和似是而非的否认时代已经结束”。企业将不得不更深入了解复杂的所有权结构和间接控制措施,包括共享董事会成员、同地办公以及与中共的关系。
最新规定适用于全球,不针对任何特定国家,但却立即引发中共当局的不满。中共商务部指责美国这项新规“极其恶意”,是“滥用出口管制又一典型例子”。
美制裁的重大升级
自2023年10月拜登政府对中共实施芯片禁令以来,美国对中国科技公司的制裁先后有数次大升级,包括重点禁止芯片设备制造设备出口、引入全球管制概念等等。
本次又是一次重大升级。洛杉矶数据分析公司Kharon发现,这项新规则可能会将全球近100个目的地的数千家隐藏子公司纳入“出口管制范围”。

美国南卡罗莱纳大学艾肯商学院教授谢田直言,美国本次制裁是一个重大升级,实际上跟中美总体脱钩一致。
台湾财经专家黄世聪对大纪元表示,以前是点跟线,现在是面的打击。
“这一任商务部显然比之前商务部更了解实际情况,这对中共当然不是一件好事情。”
旅美经济学者黄大卫(Davy J. Wong)对大纪元表示,新规标志着美国出口管制从点状打击,向网络化的封锁转型,影响深远且复杂。他从三个方面加以分析:
一、传统实体清单需要逐案列明,耗时且易受规避。新规通过50%准则自动覆盖子公司,类似OFAC的金融制裁逻辑,效率和覆盖面显著提升,减少执法难度。
二、新规则不仅限于实体清单,还扩展到军事最终用户清单,针对中共军民融合企业打击更精准。相比2022年的芯片禁令,其覆盖范围更广泛,包括28纳米以下成熟制程,影响消费电子企业行业。
三、通过强制出口商制裁,新规将合规压力外包给企业,形成自我审查的寒蝉效应,远远超过此前仅针对实体个别精准制裁,面更广。
为何此时发布新规?
值得注意的是,这项规则的发布时机恰逢美中贸易谈判之际。不久前,美国放松了对中国AI芯片的管制;而一个月后,预计川普总统将在韩国亚太经合组织论坛上与中共党魁习近平会面。

黄世聪认为,美国新规把制裁范围扩大,应该也是美中贸易谈判的一环,美中谈判是打打谈谈。他指出,之前美国用芯片、飞机零组件,中共用稀土,互相施压。
谢田表示,这可能会成为美国贸易谈判的一个筹码。但实际上美国对中共的科技、军工公司及子公司的调查,一直在往前推进,现在可能正好重叠在一起了。
黄大卫指出,美国商务部最新制裁,并非要破坏谈判,而是利用谈判注意力窗口,放大制裁的心理和经济效果。

他认为,在逻辑上美国国家安全优先于经济妥协,平衡短期贸易谈判与长期的科技压制目标,是美国深思熟虑的一个战略布局。
“60天的缓冲期表明,美国希望避免立即全面断开供应链与经济联系,保留谈判筹码,也为企业调整供应链设计限制,意在迫使中方在贸易上更多让步与妥协。”
在此之前,美国一般允许实体清单上中国公司的子公司购买受控技术,前提是这些子公司本身不在清单上,但这一规则被滥用。
比如2023年3月2日中国浪潮集团被拜登政府列入黑名单后,其旗下的子公司仍可以购买美国技术。直到今年3月25日,川普政府才将6个浪潮子公司列入清单,堵住了拜登政府的漏洞。
今年1月,长鑫存储被发现其芯片制造技术进步速度比预期更快,尽管美国对向中国出口先进技术实施了管制。
此后将这一做法普遍化,成为美国政府的一个优先事项。
川普总统提名的商务部高级职位候选人兰登‧海德(Landon Heid)在4月初的确认听证会上提出了这个想法。众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也在2023年底的一份报告中建议采取这种做法,称现有的实体清单制度“无效”,需要改革。
数月来美国官员一直在筹划这项新政策。彭博社透露,新规其实最早可能于6月公布。
对中国科技公司有何影响?
新规并未单独针对中国,但根据新美国安全中心的数据,目前实体名单上总共约有3400家实体,其中中国实体约有1100家。包括华为、中芯国际等,这些中国公司的子公司都将受到制裁。
中国企业分析机构WireScreen的初步分析显示,新规将影响数千家中国国有集团的子公司及其它企业。
路透社分析说,尽管全球各地的公司都被列入实体名单,但这一变化对中国实体的影响最为显著。生产老旧、不太复杂的芯片的工厂可能会受到影响,其它行业包括飞机和医疗设备,也可能受到影响。
一位专家表示,中国科技巨头华为、海康威视以及无人机制造商大疆是可能受到影响的三家公司。

黄世聪表示,中国科技发展的主力就是这几家公司,它们透过子公司或孙公司名义来规避美国制裁,成为漏网之鱼。之前像华为的很多分公司都被制裁了,大疆公司也是一样,现在等于是说再把这个范围再扩大。
“美国对(共产)中国的任何制裁都要有威吓力和实质影响力,把所有可能的窗口跟机会都堵起来,这样才真的有可能防堵(共产)中国拿到关键零部件。”
黄大卫表示,这三家企业因其在全球科技链中的关键地位,以及其军民融合与情报机构高度重合的属性,成为新规首要打击目标。
他说,华为早在2019年已被列入实体清单,新规可能令华为新增的200家子公司受限,掐断其通过东南亚转口获取美国技术的渠道,5G、6G设备生产成本会上升,海外市场也将受压。
“怎么说都会削弱其在AI领域的突破速度。”但他提醒,华为可能通过其它渠道,因为华为跟情报部门高度融合,也有亚非拉国家的内线帮助。
黄大卫表示,海康威视光学软件等依赖美国程度非常高。新规影响其在印度、巴西等地的子公司,全球智能城市项目可能受阻,营收和营业都会下降,其许可证申请难度将特别加大,技术迭代和其技术更新方面可能会被削弱。
他接着说,大疆无人机占全球80%以上,其企业级无人机高度依赖美国传感器和一些嵌入式设备和系统。新规将限制大疆东南亚主战线,影响出口效率。结合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禁令,大疆在美国市场份额可能全线受影响,全球高端市场可能给其它公司抢占。
“三家企业不算非常致命一击,但是新规会迫使其战略收缩,主战亚非拉市场。”他总结说。
黄大卫同时还谈到了新规对中国科技公司短、中、长期的冲击。
“在短期内供应链将会中断,同时导致生产成本快速飙升,尤其是依赖美国原件的中小企业可能面临停产;中期会迫使中国企业加速去美国化,但国产替代仍然落后相当大的年限,研发成本也非常高,同时加剧了外资撤离风险;长期来说,新规将压缩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尤其在5G、AI和无人机领域,迫使中国企业只能靠内循环或转向亚非拉等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