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田长霖校长:做人中庸,做事极端
2025-09-29 21:25:32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iCAN霞客行
上周末,我有幸参加了纪念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首位华裔校长田长霖(Chang-Lin Tien)诞辰九十周年的活动。作为田芝楠教授(田校长之子,也是我在美国访学时的导师)的学生,能够见证这场充满温情的纪念活动,我感到无比荣幸。活动现场座无虚席,众多伯克利校友齐聚一堂,动情地分享着与田校长相处和受他精神感染的点点滴滴。当活动接近尾声时,主办方用AI技术合成了一段田校长的语音,那句"做人中庸,做事极端"的箴言,让在场所有人无不动容。
这句简短却深刻的话语,凝聚了东西方文化的精髓。它既体现了东方文化中"和而不同"的处世智慧,又彰显了西方文化追求卓越的进取精神。这正是田校长一生的真实写照:待人接物谦和包容,治学治校锐意进取,因此被师生们亲切地称为"伯克利的旋风"。
1990年,田长霖出任伯克利分校校长时,正值美国高校面临经费紧缩、种族矛盾激化的艰难时期。作为首位亚裔校长,他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压力。然而,他并未采取强硬手段,而是以开放包容的态度倾听各方声音,用智慧化解分歧。当校园里种族偏见甚嚣尘上时,他以幽默自嘲的方式回应:"我的英语带口音,但我的数学没有。"这种举重若轻的处世之道,赢得了全校师生的由衷敬佩。
尽管身居校长高位,田长霖始终保持着平易近人的作风。他坚持亲自回复普通教职员的邮件,每周雷打不动地与学生共进午餐。活动现场,一位校友动情地回忆道:田校长经常在下班后路过运动场,兴致勃勃地加入学生们的排球训练。他常说:"校长不是老板,而是服务者。"这种"中庸"的处世哲学,让他成为伯克利历史上最受爱戴的校长之一。
如果说田校长的为人处世展现了中庸之道,那么他在学术和教育领域的作为则堪称"极端"的典范。作为国际公认的热辐射学权威,他对科研的严谨程度近乎苛刻。"数据必须完美"是他的座右铭,要求学生实验误差必须控制在0.1%以内,一篇论文常常要修改数十遍。他开创性地将工程热物理与医学相结合,建立了"生物传热学"这一全新领域。40岁就当选美国工程院院士,后来更荣获美国工程院创始人奖,这些荣誉都是对他科研精神的最佳褒奖。
担任校长期间,田长霖先生以破釜沉舟的魄力推动改革。他提出"伯克利必须第一"的口号,大刀阔斧地削减行政开支,将90%的经费投入顶尖学科建设。他力排众议创立"跨学科研究院",鼓励教授们打破学科壁垒,这种创新模式后来被哈佛、MIT等顶尖学府争相效仿。
田长霖校长不仅身体力行地践行"中庸做人,极端做事"的理念,更不遗余力地提携后进,推动东西方的交流和发展。他特别关注女性科学家的发展,推动设立"吴健雄奖学金",并协助这位"东方居里夫人"建立中美高能物理合作项目。他与菲尔兹奖得主丘成桐的合作堪称典范,不仅邀请其来校讲学,推动微分几何在热传导建模中的应用,还共同发起"华裔科学家协会",为年轻学者搭建国际交流平台。
活动现场,中星微电子创始人邓中翰院士深情回忆道:田校长不仅鼓励他将微电子技术产业化回国创业,还亲自担任科学顾问,甚至开出一张五万美元的支票支持他的初创公司。这份沉甸甸的信任与支持,成为他创业路上最珍贵的动力。
田长霖校长用他的一生证明,"做人中庸,做事极端"是通向卓越的不二法门。在这个充满变数与挑战的时代,这一智慧显得尤为珍贵。愿我们都能像田校长那样,以春风化雨般的胸怀待人,以烈火燎原般的热情做事,在东西方文明的交融中,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人物生平】田长霖(1935年7月24日—2002年10月29日),湖北黄陂人,传热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国家工程院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首批外籍院士,香港创新科技委员会首位主席。
早年求学(1935-1959)
1935年7月24日,田长霖出生于武汉一个书香门第。1949年随家人迁居台湾,1955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台湾大学机械工程系。1956年赴美留学,仅用一年半时间就获得路易斯维尔大学硕士学位,1959年获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学位,时年24岁。
学术生涯(1959-1990)
·1959年加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机械工程系,成为该校最年轻的助理教授
·1968年晋升正教授,时年33岁,创下伯克利工学院最年轻正教授纪录
·1974-1981年任伯克利机械工程系主任
·1983-1985年任伯克利研究副校长
·1988-1990年任伯克利执行副校长
·学术成就:
o国际热辐射学权威,开创"生物传热学"新领域
o40岁当选美国工程院院士
o获美国工程院创始人奖等数十项国际荣誉
校长任期(1990-1997)
1990年7月1日,田长霖正式就任伯克利第7任校长,成为:
·美国顶尖研究型大学首位亚裔校长
·伯克利建校122年来首位少数族裔校长
任内主要成就:
学术改革:
o创立"跨学科研究院"
o推行"伯克利必须第一"计划
o使伯克利连续七年蝉联全美最佳公立大学
校园建设:
o完成12亿美元筹款计划
o新建东亚图书馆等标志性建筑
国际影响:
o推动中美学术交流
o促成伯克利与多所中国顶尖大学合作
晚年岁月(1997-2002)
1997年卸任校长后:
·继续担任伯克利荣誉校长
·创立"田长霖国际学者计划"
·2000年确诊脑瘤仍坚持工作
·2002年10月29日病逝于加州红木城,享年67岁
历史评价
田长霖被誉为:
·"伯克利的旋风"(教育界)
·"东西方文化的完美桥梁"(《纽约时报》)
·"美国高等教育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亚裔领袖"(美国教育部)
他开创的"做人中庸,做事极端"理念,至今仍是全球高等教育管理者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