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北欧2大机场被神秘无人机瘫痪 丹麦称“最严重攻击”
2025-09-23 04:29:47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看中国
图为2025年9月23日,丹麦首相梅特·弗雷德里克森在哥本哈根就哥本哈根机场无人机活动发表新闻声明。丹麦首相表示,前一天晚上,神秘无人机在哥本哈根机场上空飞行数小时,迫使机场必闭,这是对关键基础设施的严重袭击。(图片来源:EMIL NICOLAI HELMS/Ritzau Scanpix/AFP via Getty Images)
一场前所未有的安全危机于昨夜笼罩北欧,两座最繁忙的国际机场——丹麦哥本哈根机场与挪威奥斯陆机场——相继因不明无人机入侵而被迫关闭,导致空中交通陷入长达数小时的瘫痪。事件引发了数万名旅客的行程混乱,更触动了丹麦最高层级的国家安全神经。丹麦总理梅特·弗雷德里克森(Mette Frederiksen)将此事件定性为“迄今对丹麦关键基础设施最严重的攻击”,丹麦国家情报局(PET)更直言不讳地指出,这可能是一次旨在测试丹麦反应能力的“混合战”事件。
事件经过:一场精心策划的瘫痪行动
混乱始于昨天(9月22日)晚间约20时30分。丹麦哥本哈根机场(CPH)塔台和地面人员陆续报告,在机场避制区域内发现了多架无人机的踪迹。出于绝对的安全考量,机场当局立即做出全面关闭空域的决定,所有航班暂停起降。根据警方和目击者的描述,至少有2到3架大型无人机从不同方向侵入,其飞行模式显得极其专业,并非普通爱好者的操作。
机场的关闭造成了连锁反应。根据航班追踪服务FlightRadar的数据,哥本哈根机场的运作于晚间20时26分完全停摆。在接下来的近四个小时内,这座北欧最繁忙的航空枢纽陷入一片沉寂。机场在社交媒体X上发布的公告显示,约有100个航班因此被取消,另有31架已在途中的飞机被迫紧急转降至瑞典马尔默、德国汉堡等邻近机场。据估计,此次事件直接影响了约20,000名旅客的行程,许多乘客被困在机舱或航厦内,焦急地等待消息。
几乎在同一时间,挪威首都的奥斯陆机场(OSL)也遭遇了同样的威胁。挪威国营机场鲍司Avinor证实,奥斯陆机场因发现无人机,自午夜零时起关闭空域,所有进出港航班均改道至其他机场。
经过警方和军方在机场周边的大规模搜索与监控,这些神秘的无人机在午夜过后自行消失。哥本哈根机场于凌晨0时30分左右宣布重新开放,而奥斯陆机场的空域则在凌晨3时22分恢复运作。然而,大规模的航班延误和取消仍在持续,机场方面呼吁旅客密切联系各自的航空公司,以获取最新的航班动态。
官方定性:从骚乱升级为“攻击”与“混合战”
随着机场重新开放,丹麦官方的态度也从最初的谨慎转为极度严厉,事件的性质迅速从一场航空骚乱升级为国家安全事件。
哥本哈根警方副助理警监韩森(Jakob Hansen)在初步调查后表示:“无论是无人机的数量、尺寸、飞行模式,还是它们在机场上空盘旋的时间,综合所有因素…都显示这是一个具备相当能力的行为者所为。”他坦言,目前尚不清楚幕后主使的身份。
今日上午,警方与丹麦国家情报局(PET)联合召开的记者会,更将事件的严重性推向了新的高度。哥本哈根警察局局长安妮·腾内斯(Anne T?nnes)首次将此事件称为一场“无人机攻击”,并强调当局正以“极度严重”的态度对待。
PET行动主管弗莱明·德雷耶(Flemming Drejer)的发言则更具指向性。他表示:“丹麦正面临高度的破坏威胁。敌方的目的可能不是要直接攻击我们,而是要对我们施加压力,观察我们的社会如何反应。”他提出了其中一个关键的调查假设,即这可能是一次“混合战”(Hybrid Warfare)事件。“如果是国家行为者所为,我会将其定义为混合战事件。在这种情况下,并不需要发动爆炸性攻击,仅仅是干扰我们的航空交通,并让我们整个社会感到不安全,就足以达到其目的。”
当被问及是否怀疑特定国家时,德雷耶明确表示,PET正在调查所有可能性,考虑到当前的国际形势和威胁格局,追查是否有国家行为者参与是调查的重中之重。他确认,俄罗斯正在当局的调查范围之内。乌克兰总统泽伦斯基也在社交媒体X上提及俄罗斯昨日侵犯哥本哈根的丹麦领空,尽管这条资讯未获官方证实,但无疑为当前的紧张局势增添了更多揣测。
首相发声:对丹麦关键基础设施的空前威胁
在记者会召开前,丹麦总理梅特·弗雷德里克森发表了一份措辞强硬的声明,为此次事件做出最高级别的政治定性。她写道:“这说明了我们所处的时代性质,以及我们作为一个社会必须准备应对的情况。这起事件是迄今为止对丹麦关键基础设施最严重的攻击。”
弗雷德里克森指出,当局不排除任何可能的幕后黑手,并强调:“这明显符合我们近期观察到的发展趋势,包括欧洲其他地区发生的无人家攻击、领空侵犯以及针对机场的网络攻击。”她的声明清楚地表明,丹麦政府已将此次孤立的机场事件,置于更广泛的欧洲地缘政治冲突和安全威胁的背景下进行考量。
技术与挑战:为何不直接击落?
面对公众对于为何不直接击落入侵无人机的疑问,当局也给出了说明。PET的德雷耶解释,出于关键的安全考量,他们选择不采取击落行动。在一个布满飞机、燃油和大量人员的活跃机场上空进行武力拦截,掉落的碎片可能会造成无法预估的二次伤害。
他同时强调,丹麦当局并非束手无策。“我们具备击落这类无人机的能力,”德雷耶表示,“但我不能透露具体细节,因为敌人可能会利用这些资讯来制定反制措施。我可以告诉各位,我有一个相当大的工具箱,而国防部还有一个更大的工具箱。”这番话既解释了行动的谨慎,也意在向潜在的挑衅者展示威慑力。
然而,事实是这些无人机最终自行离开了该区域,当局未能捕获任何一架实体。调查人员目前不排除无人机是从机场敖近水域的船只上起降的可能性,并已开始对事发时段该区域的船只活动展开调查。
悬而未决的四大谜团
尽管机场已经恢复运作,但笼罩在北欧上空的疑云远未散去。此次事件留下了一系列亟待解答的关键问题:
- 幕后黑手是谁??究竟是哪个“具备相当能力的行为者”策划并执行了这次行动?其动机为何?
- 无人机去向何方??这些专业的无人机在完成其“任务”后飞向了何处?它们目前的位置在哪里?
- 是否与俄罗斯有关??尽管俄罗斯被列为调查对象,但目前是否有实质性证据指向其involvement仍是未知数。
- 哥本哈根与奥斯陆事件的关联??两大机场在同一晚遭遇类似攻击,是纯粹的巧合,还是经过精心协调的联合行动?
幕后黑手究竟是谁?
已知事实与官方判断:?丹麦警官叶斯波森明确指出,从无人机的数量、尺寸、飞行模式以及在机场上空盘旋的时间等综合因素来看,这绝对是一个“具备相当能力的行为者”所为。这种专业程度远超一般民间爱好者或普通恐怖组织的能力范围。
动机分析:?丹麦国家情报局行动主管弗莱明·德雷耶提供了关键洞察,他认为攻击者的目的并非造成直接伤亡,而是“对我们施压,看我们如何反应”。这种策略完全符合现代混合战的典型特征:以最小的成本和风险,造成最大的心理震慑和社会混乱。
能力评估:?这次行动展现的技术能力包括多架无人机的协调作业、夜间精确导航、长时间空中滞留,以及完美的撤离计划。这种综合能力通常只有国家级行为者或其代理组织才能具备。
无人机神秘消失之谜
消失过程:?最令人困惑的是,这些无人机在完成“任务”后自行离开机场区域并完全消失,丹麦当局未能捕获任何一架。这种完美的撤离计划显示攻击者具备周密的后勤支援和逃脱路线。
可能去向分析:?警方正在调查无人机是否从机场敖近的船只起降,这一线索极为关键。波罗的海复杂的水域环境为海上作业提供了天然掩护,而该区域频繁的商业和军事船舶活动也为可疑行为提供了伪装机会。
技术考量:?无人机的最终去向可能包括:返回海上母舰进行回收、转移至预设的陆地基地,或者按照预编程序自毁以销毁证据。每一种可能性都反映了不同程度的技术复杂性和资源投入。
俄罗斯涉入的证据与推测
官方调查立场:?丹麦当局确实将俄罗斯列为重点调查对象。德雷耶明确表示,考虑到“目前的威胁情况和国际形势”,国家行为者的参与是调查的重点方向。
地缘政治背景:?近年来俄罗斯在欧洲各地实施的混合战活动包括网络攻击、基础设施破坏、领空侵犯等,这次无人机攻击的手法与模式高度吻合。乌克兰总统泽伦斯基在社交媒体上提及俄罗斯侵犯丹麦领空,虽然未获官方证实,但为调查方向提供了重要线索。
证据现状:?然而,正如报道中明确指出的,目前仍缺乏直接指向俄罗斯参与的实质性证据。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也不能排除其他可能性,包括其他国家行为者、代理组织,或试图嫁祸的第三方势力。
双城攻击的协调性分析
时间与模式的巧合:?哥本哈根和奥斯陆两座机场在同一夜晚遭遇相似的无人机干扰,这种“巧合”的机率极低。两次攻击都展现出相似的专业水准、战术特点和完美的时机把握。
战略意图推测:?这种协调攻击可能有多重目的:测试北欧国家的联合应对能力、最大化国际媒体关注和心理震慑效果、分散调查资源和注意力,或者为更大规模行动进行实战预演。
跨国调查合作:?丹麦和挪威当局已开始密切合作,调查两起事件的潜在关联。这种跨国协调不仅对破解当前案件至关重要,也为应对未来类似威胁建立了重要先例。
混合战的完美演示
这次事件完美诠释了现代“混合战”的非对称特性。攻击者以极低的成本——几架无人机和精心的策划——就成功瘫痪了北欧最重要的航空枢纽,影响了数万名旅客,造成了数百万欧元的经济损失,更在国际社会引发了广泛的安全恐慌。
混合战的典型特征:?这种攻击方式位于战争与和平的灰色地带,让受害国难以做出对等的军事回应。它不追求直接的军事胜利,而是通过持续的骚扰和威胁来消耗对手的资源、意志和国际声誉。
对未来安全的深远警示
这次事件暴露了现有安全防护体系面对新兴威胁的脆弱性。传统的机场安全措施主要针对地面和内部威胁,对于来自低空的无人机攻击准备明显不足。
技术挑战:?尽管技术上具备击落无人机的能力,但在人口密集的机场环境中,任何武力反制都可能造成不可接受的二次伤害。这要求发展更精密的反无人机系统,包括电子干扰、定向能武器、拦截无人机等非破坏性手段。
政策应对:?各国政府必须重新评估关键基础设施的脆弱性,制定针对混合战威胁的综合防御策略,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并加强国际合作与情报分享。
战略意义:?无论最终查明的幕后黑手是谁,这次攻击都已经成功地向全世界展示了现代战争的新面貌,以及小型、灵活、低成本的攻击手段如何对现代社会造成不成比例的巨大影响。
这次协同的无人机事件,不仅是对丹麦和挪威民航系统的一次压力测试,更是对整个欧洲关键基础设施防御能力的一次严峻警告。它以极低的成本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恐慌,完美诠释了现代“混合战”的非对称特性。未来,如何利用科技手段有效探测、反制并威慑这类来自低空的威胁,将成为各国政府必须面对的紧迫课题。丹麦当局已与挪威及其他国际伙伴展开合作,誓言将彻查到底,找出这次大胆挑衅的幕后黑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