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谈判已经四轮,中国赢了还是输了?

2025-09-22 21:25:13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观察者网

中美贸易谈判已经进行了四轮,虽然依然被全球高度关注,但大家也似乎都麻木了——因为美国出招,中国立刻反制,再来一轮谈判,好像是一场拳击赛,观众都在看,谁先撑不住?谁会先低头?可问题是,对中国来说,这根本不是一场“谁先认输”的比赛。中国一路几个月应对下来,更像是下一盘棋,你走一步,我再走一步,不急也不乱。

外界看的是热闹——会不会爆发全面贸易战?谁的出口会被打击?但很明显,走的路径和美国不一样,有自己的节奏。这就是为什么,哪怕经历了几轮谈判还没突破,哪怕关税真的压下来,中国也没急着做出“妥协动作”。这个就是中国素来的“不对称战略”,不硬要“对着干”,而是用自己的路子,把压力化解掉。

不依赖单一市场的出口底气

当然,能够你一套我一套是需要基础的。先说最直接的出口。大家都知道,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市场之一,对中国出口企业来说,以前确实是个大客户。但这几年情况变了,美国市场有它的重要性,但已经不再是唯一的依赖。换句话说,过去是“一棵大树”,现在有了一片森林。

2025年7月13日,青岛港前湾集装箱码头集装箱作业繁忙有序,盛夏时节一派高效运营景象。(视觉中国)

看数据就很直观:今年以来,中对美出口按年下降了大概15%。但再看整体数字——中国的全球贸易顺差不但没缩小,反而在扩大。从去年同期的6000多亿美元,涨到了7800多亿美元。也就是说,对美这块蛋糕是小了一点,但从别的地方切了更大的蛋糕回来。

这背后有一个逻辑:中国早就没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十多年来,“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了在东南亚、非洲、拉美的投资。港口、铁路、电力站,这些基础设施铺开了,就像是提前打好的地基。现在,美国关起门来,中国就转身把门开向别的地方。

比如,东南亚市场。泰国、越南、印尼这些国家,本身人口多、消费力在提升。中国电动汽车在那里就特别受欢迎——同样的钱,买到的配置比欧美品牌要高一截。

2025年7月12日,安徽港口集团芜湖港朱家桥港区码头货场,大批奇瑞集团各品牌汽车等待装船运往海外市场。(视觉中国)

再比如非洲。很多地区电力供应不足,但阳光却特别充足。中国产的太阳能电池板便宜又好用,正好填上了这个缺口。中国的光伏产品在那里卖得火热,不仅赚了钱,还带动了一整条供应链。拉美和欧洲的情况也类似。欧洲原来是本土汽车企业的天下,但现在新能源转型迫在眉睫,中国车企藉着新能源的优势切进去,抢到不少份额。拉美则是传统农产品和能源市场,但随着消费升级,我国产的日用品、家电也在不断扩展。

换句话说,美国市场确实重要,但已经不是“决定生死”的唯一市场。

不是硬碰硬,而是手里有牌

贸易战打到现在,很多人关心的就是:中国有没有还手的底牌?其实答桉很简单,有,而且不止一张。

不同的是,中国的打法不是“我拼命砸你一拳”,而是“把牌摊在桌上,随时可以亮一张”。这种方式更像是提醒:别以为你能单方面压制,我们也能让你不好受。

先说稀土。石油是工业的血液,而稀土是高科技的维生素。手机、电脑、电动车、无人机、导弹、卫星,这些都离不开稀土。更关键的是,全球八成的稀土供给掌握在中国手里,而且很多精炼环节几乎是百分之百由我们完成。所以,当美国加征高关税时,立刻亮出了一张牌——暂停部分稀土出口。

图为内蒙古白云鄂博稀土矿场。(Reuters)

这个动作其实没有持续太久,但信号已经释放出去:你想打压我?那我就让你的产业链紧张。

苹果、特斯拉、波音这些公司一算账,立刻就慌了。因为它们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找到替代供应。

有趣的是,这张牌中国并没有一直打下去。为什么?因为真正有力量的筹码,不是天天挥舞,而是关键时刻拿出来。就像手里握着一把剑,不用天天砍人,但只要你敢欺负到家门口,这把剑就能亮出寒光。

再说大豆。这个听起来很普通的农产品,实际上是另一张牌。美国中西部的农民,六成的大豆都卖给中国。结果中国一旦暂停采购,美国农民立刻受不了。失去中国这个大买家,他们的损失就是实打实的。

这就是双向依赖的道理。美国一直想用市场限制来压中国,但事实是,他们同样离不开中国。中国的稀土、我们的市场,都是实实在在的筹码。这些筹码不需要天天喊口号,更不需要主动出击,只要适时亮一下,就足以让对方重新掂量利害。

更有意思的是,这些筹码的存在,也让中国的姿态可以更从容。心里很清楚:手里有牌,不怕久拖。对方想通过加税逼中国屈服,结果反而是自己产业链和农民的反弹先来了。

这就是所谓的战略智慧。不是非要去打击谁,而是通过掌握关键点,让对方知道谈判桌上是对等的。大家要谈,可以,但别想着让中国单方面接受。换句话说,手里有牌,心里就不慌。

稳住基本盘,外压也难撼动

说到贸易战,外部的风浪大是大,但真正能不能撑住,其实关键还看内部。就像一艘船,外面浪再高,如果船舱里稳、压舱石重,就不容易翻。

那我国的压舱石是什么?一句话:稳住基本盘。先说房地产。中国房地产现在确实低迷,房企的日子难过,买房的人也观望。但仔细看,政府没有放任不管,而是不断在出招。降利率、放松限购、加大公积金支持,这些政策虽然不是立竿见影,但至少让市场不至于“硬着陆”。就像有人摔倒了,地上有垫子,不会摔出大伤。对整体经济来说,这就是一种托底。

再看消费。8月的零售额和工业产出确实低于预期,说明老百姓花钱更谨慎了。这是一个问题,但政策也在动。比如发消费券、补贴新能源车、支持以旧换新,这些措施就是为了刺激大家敢花钱。虽然不能马上让消费火起来,但起码给了信心。对经济来说,信心往往比数字更重要。

就业压力呢?青年失业率高,这也是外界盯得紧的问题。但这几年政府在加大对创新创业的扶持力度,特别是数字经济、人工智能、新能源这些领域。说白了,就是要用新行业来吸纳一部分就业压力。虽然过程不轻松,但这也算是往前走的必经之路。

2024年10月18日,河南郑州,一场秋季校园招聘会在郑州大学体育馆内举行,不少大学生参会求职找工作。(视觉中国)

更重要的是产业升级。这几年中国一直在强调新能源、数字经济、智能制造。这些新产业的增长速度很快,出口里新能源车、电池、光伏被称为“新三样”,已经成了拉动增长的新引擎。换句话说,不再是单纯靠老路子硬撑,而是靠新动能往前顶。

所以,当外部压力来的时候,中国有一套组合拳:房地产政策防风险、消费补贴托人气、创新创业解就业、新产业推增长。这样一来,虽然经济有下行压力,但不会掉到不可控的局面里。

这也是中国敢和美国拖下去的底气。再换个角度想,美国加税是想逼中国让步,但如果内部稳住了,它的手段就很难奏效。就像下棋,对手想用一个招数直接吃掉你,可你提前布好局,那这个招数就落空了。

所以,外面风浪再大,内部稳得住,中国能撑得住。

这个道理,其实挺朴素的:船不怕风浪大,就怕自己漏水。只要舱内没事,风浪打过来,也就是摇一摇而已。

中美马德里贸易谈判前夕,美国财政贝森特(Scott Bessent)9月15日宣布,两国已就TikTok协议的框架达成一致;将由美国总统川普(专题)(Donald Trump)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专题)周五通话时作最终敲定。(Reuters)

自己的节奏,不被拉偏

贸易战打到今天,很多人最关心的是:这场拉锯要拖多久?会不会最后被拖垮?但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中国的思路并不是“和美国对耗”,而是“走自己的节奏”。换句话说,中国并没有把全部精力放在贸易战上,而是把它当作一个扰动,一个必须处理的杂音,但不会因此改变大方向。

先看一个最明显的词:“稳”。无论是货币政策还是财政政策,这几年中国一直强调“稳字当头”,有意不被对方的节奏带跑。

美国加税了,市场炒作了,很多人等着看中国“立刻出招”。结果往往慢一拍,甚至不回应。为什么?因为真正的棋手不会被对手的每一步牵着走。稳,才是最有力的回应。

再看长期布局。新能源车是个典型。十年前,谁能想到今天“新三样”(电动车、电池、光伏)会成出口主力?当时很多人还在争论“补贴是不是浪费钱”。可现在回头看,这些产业不仅撑起了出口的半边天,还成了中国科技和制造业的代表。

2025年3月26日,江苏泰州海陵区华港镇下溪村,电力工人在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现场巡视。(无人机照片/视觉中国)

美国加税能完全封死中国的市场吗?不可能,因为全球都在往新能源转型,中国在这个方向上已经占据了主动。再比如“一带一路”。很多人以前觉得这只是基础设施建设,没啥经济价值。但今天会发现,这些铁路、港口、电站,成了中国产品走出去的重要通道。

美国在筑墙,中国却在修路。修了十年的路,现在正好派上用场。外部摩擦加大,中国就把出口往这些地方引,渠道顺畅,市场也在一点点打开。

科技投入同样如此。晶片、人工智能、5G、算力中心,这些领域短期内可能看不到立竿见影的成果,但一旦突破,就会大大增强中国的自主性。换句话说,贸易战其实是给中国提了个醒:要在核心技术上加快脚步。对中国来说,这更像是一种倒逼——不可能因为别人封锁,我们就停下,只能更快走自己的路。

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迎来公众开放日,7月19日,观众在链博会绿色农业链展区参观(新华社)

很显然,中国面对贸易战,不是一天到晚盯着美国出什么牌,而是低头走自己的长路。短期的震荡在所难免,但长期的方向是清楚的:全球布局更广,产业升级更快,科技自主更强。到最后,外部的关税风暴可能就只是一阵子,而中国真正留下的,是更坚固的产业和市场谤基。

换句话说,中国并没有把贸易战当成决定命运的大考,而是当成一场必然要经历的风浪。只要方向对,船稳,风浪迟早会过去。到那时候,别人还在算关税的得失,中国已经在新的赛道上跑起来了。

没有“低头”与否,只有“走自己的路”

回过头来看这场中美贸易战,从年初到现在,已经像一部长篇连载剧。关税数字翻来覆去,谈判场景一再重演,外界的观众也从最初的紧张,到现在多少有些麻木。

可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态度始终没变:不急,不躁,按自己的节奏走。中国并不是在赌气,也不是死扛,而是心里有底气。

这个底气来自几个方面:

出口市场的多元化,让中国不再依赖单一客户;手里的关键筹码,比如稀土和农产品,让谈判时有分量;内部的政策组合,稳住了基本盘,不至于被外部冲击击穿;

再加上长期的产业和科技布局,始终有更大的目标在眼前。这样一来,所谓的“低不低头”反而成了一个伪命题。

因为如果你有自己的路在走,你就不会被对手的动作左右。别人再怎么加码关税,也只是制造一些阵痛,不会改变方向。

真正的较量,不是今天让不让步,而是十年后谁能在新的产业赛道上站稳脚跟。所以,这场贸易战对中国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检验。挑战在于外部的压力确实存在,检验的是战略定力和长期眼光。到最后,真正重要的不是一次谈判能不能“赢”,而是整个国家能不能把路走稳,把局布好。


    24小时新闻排行榜更多>>
  1. 中国“防火牆冲上太空”!挑战星链霸权 改写全球格局?
  2. 川普偏爱的TikTok即将到手
  3. 伯恩斯:驻中国后变鹰派 对中一厢情愿时代已结束
  4. 中国消费降级严重!便州大萧条!80%门店倒闭!2100万人不消费了?
  5. 防阿根廷陷经济危机 美将提供强有力支持
  6. 中国出口涌入欧洲
  7. 新能源“烂尾车”困扰百万车主
  8. 女高管遭老板性侵:两年没夫妻生活 拉手也不行
  9. 2025财年获美H-1B签证最多的公司有哪些
  10. 64岁老太涉嫌杀人案开庭
  11. 百万房价小区里的公租房,两边住户都委屈
  12. 川普:希望其他国也效仿美国抵制“泰诺”
  13. 中美贸易谈判已经四轮,中国赢了还是输了?
  14. 加州湾区凌晨地震 有人惊醒逃生 交通一度受阻!
  15. 个人理财:购买年金有什么缺点?
  16. 我国肝癌高发,茶叶是背后祸因?
  17. “秋分5不吃 吃了秋难安” 5不吃指啥?告诉家人要忌嘴
  18. 川普联合国大会讲话:联合国做的事情只有写信
  19. 7号线法拉盛方向发生恶性袭击
  20. 美最高院:暂时允许川普解雇FTC委员斯劳特
  21. 男子哄骗女主播赴约后实施强奸
  22. 第二届中瑞工程院创新论坛开幕
  23. 皇后区花旗球场计划被看好
  24. 金价创出今年“第36个新高”,大涨之后黄金泡沫化了?
  25. 党政军分工 李强动静显示习提前“退居二线”
  26. “全球最强风暴”来袭:5级飓风强度 直击:声如机器启动…
  27. 美国禁伊朗驻联合国外交官去Costco等店购物
  28. 美国房地产最新报告:今年最佳购房周在10月
  29. 研究揭密 预防老年痴呆最佳一招 不用花大钱
  30. 此地集中采集辖区内男性居民血样,录入DNA数据库
  31. 美国H-1B签证费暴涨,分析人士:美印必系恶化
  32. 男子多次性侵12女孩
  33. 三大异象预示:熬不过2025 习近平下台的4种方式
  34. 川普拟宣布“泰诺导致自闭症”
  35. 台积电2nm价格至少上调50%
  36. 男子采菌被黑熊一巴掌扇下悬崖
  37. 杜江夫妇泰国度假,霍思燕体态匀称
  38. 美政府对巴西最高法院法官妻子实施制裁
  39. 摩尔多瓦抓捕74人 防止俄干预选举
  40. 中国互联网管理部门宣布整治“恶意”帖子
  41. 基因编辑技术助橡胶草产胶产量翻倍
  42. 美国会委员会促对安克公司进行关税调查
  43. 耐克和卡戴珊携手打造运动服 对决露露柠檬
  44. 加州通过法案:食品包装禁止含有全氟物
  45. 杭州房产中介雇人扮买家看房 逼房东降价
  46. Target把隔日送达服务扩展至全美35城市
  47. Fed官员泼冷水:进一步行动空间有限 今年没理由再降
  48. 埃尔多安联合国演讲遭限时关麦
  49. 鼓励华人参政,但应脚踏实地
  50. “始祖鸟”在喜马拉雅山烟花秀 市值蒸发150亿
  51. 蓝色粉蝶,一片蓝色的海洋
  52. 77岁风流巨富去世,留下一个悬案,一笔遗产
  53. 广州医院医生传遭患者报复:被砍几十刀肠子流出
  54. 2030年,AI行业或现8千亿美元营收缺口
  55. 于朦胧不就是在“鬼域”中惨死——《罗刹海市》
  56. 以誓言报复"承认潮",内塔尼亚胡:我下周见川普,等着瞧
  57. 川普加征关税后 中国廉价货物涌向全球
  58. 多国在联合国宣布承认巴勒斯坦,安理会仅美国未承认
  59. 纽约及美东干旱持续扩大 秋季野火风险升高
  60. 谷歌工会集会反对H-1B签证新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