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元焦点】国资驰援?专家:中共抄底民企
2025-07-29 15:25:46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大纪元
今日焦点:“国资驰援”全是假象?专家揭中共抄底内幕;清修还是牟利?少林寺商业化,是谁在背后做局?美中贸易谈判即将登场,美代表为何称“期望不高”?
“国资驰援”全是假象?专家揭中共抄底内幕
近几年,大陆出现一种现象,那就是“国资抄底民企”。说白了,就是政府旗下的国有企业正在大量买下、接手本来属于私人老板的公司。据悉,这股潮流从2018年开始,一直持续到现在。
在几十年前,中共刚刚建政的时候,搞过“公私合营”,意思是政府和私人企业一起经营。但在2014年,也就是习近平上台后,中共官方又提出了个新词“混改”,就是让国企和民企互相参股,一起发展。但实际情况却是,国企的“手”越伸越长,而民企的“股份”则越来越少。
等到2017年,国企参股民企的速度加快,甚至有舆论风向称“私营经济将要退场”。
比如,2018年,有50家民营上市公司宣布“被”国企接手。而在2024年7月,在这短短的一个月期间,有超过10家民营上市公司的控制权,已由个人转变为“由央企,或地方国资实际控制”的资产。
比如大家十分熟悉的“良品铺子”,这个曾被誉为“高端零食第一股”的品牌,在今年7月宣布,公司大股东将公司股份转让给了武汉国企,转让金额超过10亿人民币。交易完成后,良品铺子的实际控制人就是武汉国资委了。也就是说,它已经不是民营企业了。
不过这样的“抄底”行为,也可能带来一连串的隐患。比如,有钱的省市收购得多,穷省份就干看着,区域发展会越来越不平衡。再比如,地方政府借钱去买企业,债务就会越堆越高。还有,国企本来效率就低,一接手民企,可能把原本灵活高效的民企经营方式给拖垮了。
2024年,搜狐财经曾发文质疑,“地方国资频频收购上市民企,功成之后何不身退?”但这篇文章并没有给“国资抄底潮”带来影响,官方也没有对此做出回应。就连《中国企业家报》也承认,这背后隐藏的是“利益与权力的深度交织”。
那么,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美国经济学者黄大卫(DAVY J.Wong)告诉大纪元,中共国资抄底并不是为了“驰援”,那只是一种话术。各级政府抄底民企为的是“战略吞并”。就是看准了民企困难,在其估值低时,低价收购,然后掌控其经营权。中共高层之所以默许,甚至鼓励这种操作,说白了,就是因为这符合它制定的国策“国进民退”。
华裔经济学者李恒青对大纪元称,国企抄底民企,有些确实是民营企业没有办法正常经营,为了不引起整个经济的连锁反应,所以政府出面接盘。但并不是全部如此,还有一种是“恶意接盘”,比如,中共打着国家金融安全的旗号,要求腾讯的微信支付、阿里巴巴的支付宝交出它们的全部资料库。他称,习近平之所以要加速“国进民退”,是因为它要保党。说白了,习之所以会制定这样的策略,是因为他要将国家资源集中到自己手中,以便于它随意调动。
李恒青解释,目前习家军各路人马都在抢占民营经济的处置权,资产重组的过程就是发财的过程。他说,“这才是他们真正的动力。所以现在从中央到地方兼并民企热情极高。民营企业在这一波潮水当中,没有什么别的路可走,就是一个一个的倒闭。”
清修还是牟利?少林寺商业化 是谁在背后做局
日前,河南嵩山少林寺管理处发布通报,证实方丈释永信因涉嫌刑事犯罪正在接受官方调查。官方指出,释永信有两个大问题,一是挪用、侵占寺院资产;二是长期与多名女性保持不正当关系,还育有私生子。
不过,“释永信被调查”之所以引发关注,并不是因为他的罪名,而是因为他名下庞大的商业帝国。这是怎么一回事呢?我们来看一下:
少林寺坐落于河南省登封市嵩山,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也就是公元495年,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是汉传佛教的禅宗祖庭,号称“天下第一名刹”。
少林寺还因少林功夫而名扬天下,甚至有“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功夫甲天下”之说。
但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少林寺”寺院遭受严重破坏,僧人被迫还俗,佛像被毁,殿宇坍塌、寺产被侵。等到文革结束时,少林寺才被重建。
释永信,1965年出生,1981年进入少林寺。1987年,少林寺方丈释行正圆寂,释永信主持寺务,1999年升任方丈。
从1986年开始,释永信开展了一系列的宣传和推广活动,大力宣传少林寺及少林武术。自此以后,少林寺从一个修炼场所,变成一个横跨文化、旅游、影视、食品等领域的“商业帝国”。不仅搞旅游、卖门票、开公司,甚至还投资影视、开连锁、做食品生意等。因此,释永信又被外界称为“佛门CEO”。
除此之外,释永信还被称为“政治和尚”,他不仅是少林寺的住持,还担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河南省佛教协会会长,以及中共全国人大代表等。
2015年7月,一位自称“少林寺知情人士释正义”的网友发布举报贴《少林寺方丈释永信这只大老虎,谁来监督》。他在信中举报,释永信拥有双重户籍、私生活混乱、与多名女性通奸,并育有私生子,还有侵占寺产等问题。
在当年,这些指控并没有被坐实,少林寺还报警说是恶意诽谤。但没想到,9年后,官方的通报却证实了举报的部分内容是真实的。
在释永信推动少林寺商业化发展的同时,许多人表示不能接受。他们担心,佛门清净之地沦为逐利工具。
而释永信作为僧人的“清心寡欲”,与其“商业帝国”缔造者的身份,形成强烈反差。
另外,少林寺的高昂门票、关联公司斥巨资竞拍商业用地等事件,特别是在2022年,少林寺关联公司河南铁嵩数码科技有限公司以4.52亿元竞得郑州商业用地一事。虽然后期少林寺退出该公司的股东行列,但也仍引发公众对佛教信仰纯粹性的讨论。有评论指出,释永信事件折射出的是,中共宗教政策的深刻变迁。
《大纪元》此前曾报道称,释永信的晋升之路与特定派系支持有关。在江泽民执政时期,官方曾推动宗教场所的商业化发展,其本人也曾视察多处宗教圣地。此举带动各地官方藉宗教名义发展经济,或从中牟利,使得宗教场所商业化的现象一度盛行。
美中贸易谈判即将登场 美代表为何称“期望不高”
本周一(7月28日),美国贸易代表杰米森.格里尔(Jamieson Greer)在接受财经节目采访时表示,中美即将展开新一轮贸易谈判。能与北京对话也算是个“好兆头”,但美方对这次会谈不抱有太大期望。他说,“我们不指望今天能取得什么重大突破,我们更关注的是北京目前对协议的履行情况,我们会继续监督与检查。”
格里尔的这番话,是在美中第三轮贸易谈判即将在瑞典开始之前做出的表态。
与此同时,正在英国访问的美国总统川普在新闻发布会上被问到“对美中谈判的看法”时,川普回应,目前谈判团队正在进行接触,美中双方虽然关系不错,但中方很强硬,美方也一样。他说:“我们会拭目以待。”
川普还提到,美国刚刚和日本签署了一份对双方都有利的协议,他希望跟中国谈出类似的结果。他说,有些时候,他会为了整体局势,做出一些“对美国影响不大、但对对方国家很重要”的让步,但他没有说明,具体是指哪些内容。
目前外界最为关注的,就是美中之间是否会延长已经实施的“关税暂停期”。在今年5月,中美在瑞士会谈时达成协议,中美之间有为期90天的关税暂停期,这一期限将于8月12日到期。
上周,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Scott Bessent)暗示,在本周的贸易谈判中,可能会延长暂停期限。
但格里尔却不希望外界对这次谈判抱太高的期望。他表示:“我们希望以积极的方式继续推动谈判,气氛是建设性的,也很友好”。
格里尔说,这是三个月内的第三轮谈判,能够继续沟通,这本身就是一个好兆头。。
在第二轮谈判之后,北京放宽了对美国稀土的出口管制;美方则允许继续向中国出口“英伟达(NVIDIA)H20芯片”。可以说,在这轮谈判中,双方各有让步。
现在,距离贸易谈判的“截止日期”已经不远,而就在最近几天,美国陆续与日本、欧盟等主要贸易伙伴达成了一系列协议。
对此,格里尔称,白宫没有“急着要达成协议”的压力。“我们会看看各国的意愿有多大,我们并不觉得达成协议有什么紧迫性,我们喜欢达成协议,我们希望达成一些有助于重组贸易的协议”;
“我们会根据对方的意愿决定要不要谈,我们喜欢签协议,但更看重协议的质量和是否有助于改善全球贸易。”
——《纪元焦点》制作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