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大罢免”为何惨败? 赖清德面临哪些压力?

2025-07-29 15:26:15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德国之声



有学者认为,结果显示多数民意反对无差别的全面罢免,但未必代表支持国民党,关键是中间选民的“惩罚性投票”;对于民进党“抗中保台”论述未来是否受到挑战,专家有不同见解,但都指出北京乐见台湾社会对立加剧。

台湾“大罢免”首轮投票落幕,全军覆没的结局出乎外界预料。根据《公职人员选举罢免法》,挺过罢免危机的立委与地方首长,剩余任期内将不得再被提起罢免案,形同获得“免死金牌”。

发起“大罢免”的公民团体与后半场表态支持的民进党,未能如愿改变立法院的政治版图。综合分析,这场“大罢免”可视为2024年立委选举的延长赛,更是2026年地方选举的前哨战,蓝营“打了一剂强心针”,绿营则遭遇重大挫败。

DW采訪不同专家分析“大罢免”为何失利?如何解读“抗中牌”失灵的说法?中国与美国会怎么看待?以及总统赖清德的少数政府,接下来可能面臨哪些挑战?

大罢免为何惨败?

就投票结果来看,25起罢免案全数不通过,24名国民党立委与1名前民众党籍的新竹市长高虹安全部留任,在野阵营成功守住全部席位,罢免方全面溃败;整体投票率平均高达56.2%,创下罢免历史新高,关键选区花莲的投票率甚至突破了6成;包含新竹市长高虹安在内的8名被罢免人,他们拿下的不同意罢免票更超越了2024年上届大选的得票数。

“完全一席都没有,这个是有点出我意料。不过事后诸葛亮来看的话,其实也知道民进党同温层太厚。”东海大学政治系教授邱师仪向DW指出,以“反共护台”作为论述主轴,采取大规模的全台罢免,“这种包裹式的、把只要是蓝的都认为是亲共的(策略),好像也的确引起很多选举期间没有声音的中间选民反感。”

台湾大学政治学系教授左正东提出类似观点,他向DW表示,立委有任期可以改选,罢免通常是针对个别候选人有道德瑕疵或违法时采取的手段,但“大罢免”却是“全面无差别的罢免”。

他指,这一方面未能说服选民为何必须采取这样的手段,另一方面也未能提出明确的重大政策诉求,“对国家机器有效运转来说,并不是一个有效的罢免”,更重要的是指控“亲中卖台”但未能提出有力证据,论述因此显得薄弱。他表示投票的结果显示,“台湾主流民意认为,民进党已经滥用了所谓的‘抗中保台’”。

不过两名专家都强调,“大罢免大失败”并不代表台湾主流民意反对反共。

根据台湾政治大学选举研究中心的调查,2019年以后,台湾民众自我认同为“台湾人”的数狙倘定维持在6成以上;陆委会去年底的官方民调显示,近9成的台湾民众不认同中共长期对台军事威胁、经济胁迫与外交打压;近8成5的民众不认同中共在国际场域强调台湾问题是内政,并要求其他国家遵守“一中原则”。

左正东表示:“我相信投下不同意票的这些人,多数也认为他们是台湾人,他们所做的这个投票是反对目前他们所看到这种乱扣红帽子、只有自己的路线是正确的、其他的路线都是道德上的错误。这就是罢团以及民进党的赖政府给大家的感受,就是说一定要抗中才能保台,而且一定要用他们的方式去抗中。如果不是用这个方式,你就一定是有问题。”

邱师仪也强调,民主、自由、人权的理念以及生活方式,已经变成台湾人的DNA。反共仍是台湾社会目前的最大共识,“并不是说台湾人已经不再反共,或是不再讨厌中国,只是说民进党操作(大罢免的)手段他们认为比较拙劣,而且有点一竿子打翻一船人......硬要把它扯在一起做政治操作,他们觉得很反感”,结果反而催出了中间选民的“惩罚性投票”。

蓝营基本盘方面,这次罢免的选区本来就是蓝营优势地区。左正东指出,过去很多人批评国民党各自为政、独立作战,但这次不只成功动员地方,也可以看见不同选区“区域联防”的策略,可说是“打了漂亮一仗”。此外,“蓝白合”结盟在部分选区奏效,加上部分选民认为民进党政府处理风灾等问题施政不力,赖清德的“团结十讲”与“杂质说”又引发巨大争议,种种因素激怒了选民,促使他们出来投下不同意票。

邱师仪则补充认为,盡管赖清德执政后在国防议题试图展示决心,尤其今年汉光演习“做得非常好”,但显然这次选民更在意民生议题,对于通胀、缺工、少子化、低薪等内政有诸多抱怨,兵役问题亦引起部分年轻族群反弹,成为“大罢免”失败的次要因素。

民进党“抗中保台”论述面臨检视?

对于民进党“抗中保台”的论述未来是否受到挑战,专家有不同见解。

根据台湾现行法律,不分区立委无法被罢免,此次“大罢免”锁定的都是区域立委与地方首长,属于地方层级选战。观察近年台湾重要选举,盡管蔡英文作为总统连续8年完全执政,但她任内的两次地方选举都吃下败仗,并因此两度请辞民进党党主席。

国际危机组织(ICG)资深东北亚分析师杨皓暐向DW表示,从2018年、2022年地方选举到这一次“大罢免”,非常明显展现出来的是,在地方层级选举打“抗中牌”的策略已经证明“完全无效”。“抗中保台”对于地方选民来说显得空泛,“也会让他们有一种疑惑,是不是民进党除了喊这些口号之外,没有办法推出真正更实际的政策,来回应民众的一些日常的忧虑。”

2026年台湾将举行九合一地方选举,被视为赖清德政府的“期中考”。杨皓暐指出,当“抗中保台”已经没有办法真正有效在选举的时候动员支持者,或者是打动中间选民的时候,民进党必须考虑如何在中国威胁的论述上面下功夫,并在未来的选举里找出选民真正实际有感的例子。

杨皓暐进一步解释,虽然中国近年对台军事威胁日益增加,但这些军事行动一般民众眼睛看不到,国防预算增减的辩论也难以直接感受,“民众觉得‘抗中保台’这四个字,现在已经有点形同‘狼来了’的感觉了,你一直喊,可是他们也看不见这种实际的案例。”

学者邱师仪则认为,“民生牌”在地方选战具有极大优势,谈反共对于选民来说却很遥远、抽象。但从民调检视,台湾人整体对于中国的反感“非常强烈”,民进党“抗中保台”的论述未来需要更加细致,而不是“包裹式”地贴上“亲中舔共”标签,但整体路线并不会受到挑战。

“我甚至认为如果国民党跟民众党聪明的话,他要赶快把这个话语权抢过来。”邱师仪表示:“其实国民党内部也有那样的声音,也会希望说能够把所谓的反共、监督中国民主化纳进来,所以我也不认为民进党会放弃这一块。”

党内龃龉与朝野僵局有解吗?

对于“大罢免”8月23日的第二波投票结果,多名专家皆直白表示并不看好。

“大罢免”行动前期,民进党对于是否支持,态度暧昧。民进党立法院党团总召柯建铭曾称“大罢免是他发起的”,但总统赖清德也提到,这是公民团体自主发起的罢免行动,在后期才表态支持,但也被质疑态度犹疑,未全力动员。

邱师仪预料,民进党与罢免团体之间对于“大罢免”首轮投票失败的责任归属、未来路线,“可能会有一段吵架的时间”。第二轮投票的7起蓝委罢免案,光是连署阶段就已经相对吃力,在这样的情况下,“能够通过这个罢免去改变国会结构的可能性,不能说是完全趋近零,但已经大幅下降。”

在“朝小野大”格局未变的情况下,朝野僵局可能持续。

邱师仪预料,接下来一年台湾政局可能“会比较乱”,“2026年这个态势下去的话,大概就是回到过去那种地方选举国民党大胜”,民进党则可能慢慢会走陈水扁的少数政府路线。他称短期来看,自己比较悲观,但如果国民党主席由弹性较大的卢秀燕出线,“可能是一个新的契机,有机会(朝野)和解””。

左正东则指出,这次罢免选战可以看见“蓝白合”在部分选区呈现“坚定的结盟状态”。比如新竹市长高虹安,这次取得的不同意罢免票数,甚至比她上届立委选举的得票数还要多,蓝白整合“非常清楚”。接下来的任期,赖清德“跛脚总统”的情况将会加剧,“而且问题可能不是只出在在野党,包括他在党内的领导威信都会受到影响。未来他能不能有效的领导民进党,我看恐怕都是一个问号。”

“大罢免”遭到完封,民进党秘书长林右昌已经公开表示,民进党身为执政党“责无旁贷”,他已向党主席赖清德请辞秘书长一职。接下来,赖清德预料可能将进一步面臨被要求内阁改组的压力。

左正东称,“政治是妥协的艺术”,他认为赖清德的少数政府“没有多数的时候要赢者全拿,那就什么都做不了”;邱师仪则称,赖清德的身段需要更柔软,才能以柔克刚,因为“他已经不是赖清德这个人,也不是台南市长赖清德 ,他是台湾的总统赖清德。”

中民乐见台湾对立 美国关注国防预算

左正东观察认为,台湾社会与政治立场有极化趋势。他举例指,日前有台湾民众在街头拍照,被部分舆论质疑在替中共做情搜,信者会认为“这些人为什么这么可恶?替中共去做我们的情搜”,但不信者则会对没有根据的指控以及阴谋论感到反感,最终“不同立场的人都得到了一个愤怒的结果”。

“大罢免”首轮投票落幕之后,中国国台办在记者会上称,罢免投票的结果显示“民进党的政治操弄完全违背人心民意,不得人心”。

杨皓暐分析指,中国在台面上势必会持续利用这次“大罢免”的结果,推波助澜“赖清德是一个没有主流民意支持的总统”这样的论述,并尝试藉此强化中国以及台湾内部的亲中势力,甚至是国际社会对于赖清德执政合法性的质疑。

但与此同时,从北京内部盘算的角度来看,“这个结果至少会暂时让他们仍然认为,‘和平统一’还是一个有可能可以成功的选项。整体而言,不见得对两岸关系是一个坏事。”

杨皓暐强调,这并不代表北京会放过对台施压的机会,“尤其现在看到大罢免的结果之后,可能在分化、统战、资讯战,还有对台湾的影响力作战部分,反而会加剧它的程度、频率与多样性。因为这一些作战对他们来讲其实是低成本,而且回报率蛮高的。......因为他们觉得‘大罢免’的结果展现出来的是,台湾分化的程度或许比自己原本预估的还更严重的。”

至于美方态度,杨皓暐则认为由于“大罢免”未能改变朝野格局,华府暂时应该不会花费更多心力关注。接下来将观察的重点之一,是立法院在国安议题、国防预算的审议。

“如果国防预算要通过特别预算受到了阻碍,国安相关的立法继续受到阻碍的话,我觉得可能会让尤其华府这边开始对台湾整体国内的政治局势担忧加剧,(认为)是不是会削弱了台湾真正强化自己防御的决心跟能力。”

另一方面,尚未公布的台美关税预料将成为另一个局势变因。杨皓暐表示,若台湾谈出来的关税与日本相比尚在可接受范圍,“赖清德政府至少不会再受到更多来自在野党、民间的压力与责难,但是如果跟日本比起来差距蛮大,将会加剧赖政府面对在野党的质疑,还有如何去说服民间,台湾在对外关系方面要持续紧跟美国的论调。”


    24小时新闻排行榜更多>>
  1. 传习缺席北戴河 马兴瑞大瓜爆不完 彭丽媛遭“半软禁”
  2. 习近平快退休了?美媒解析“中南海秘辛”何以甚嚣尘上
  3. 就业形势严峻 大陆名校博士也难逃困境
  4. 情况急变 刘源为啥突然离京
  5. 川普:不延长8月1日期限 对印度征25%关税
  6. 释永信被抓反映习的失败?惊传丁薛祥父兄被限自由
  7. 亿万人在用的WPS,可能要重塑你的工作流
  8. 英国议会拒绝《中国日报》 专家:共媒有毒
  9. 二十届四中全会10月在北京召开
  10. 川普上任半年 美国版一党专政和定于一尊实现了
  11. 恒大面临退市 中国房企债务重组前景黯淡
  12. 呼吸道感染可能增加癌症转移风险
  13. 美防长被曝可能辞职,明年竞选田纳西州州长
  14. 沙尘暴突袭:百米高沙墙扑向公路
  15. 豪华游轮提前离港 600游客追船失败 被抛弃在夏威夷
  16. 贝森特:中共在谈判中处于守势
  17. 【新闻大破解】孤立北京 川普亲领军迎战中共?
  18. 亚裔绿卡持有者恐被ICE驱逐
  19. 7月东莞工厂倒闭潮再现 制造业寒潮蔓延珠三角
  20. 政府再发支票?霍利提出600美元关税退税新法案
  21. 美财长警告:中国若继续买俄石油 恐征100%关税
  22. 川普:美印谈判未结束 结果周末见分晓
  23. 川普宣布对印度征25%关税 并对购买俄能源实施惩罚
  24. 中美谈判落幕 川习会有谱 贝森特赞何立峰老练政治家
  25. 再次上演封城?广盅堂子工厂曝光!背后推手是中共?
  26. 视民如敌 中共利用取证工具监控百姓
  27. 中共追捕李传良 律师揭背后中南海的恐惧
  28. 保险成本快速飙升 联合健康保费将上涨
  29. 震惊!非法移民居然能当警察 买枪时被ICE逮捕
  30. 趁家长外出,老师强奸13岁女生
  31. 川普正在赢得贸易战?这对美国经济意味着什么
  32. 中共党媒曾造谣称释永信无生育能力 网民举报
  33. 党内也需要杀人 老家伙们几乎收拾一空
  34. 港媒分析:稳定币将成中美货币战下一个主战场
  35. 民主党参议员联名批川普对华让步 削弱美战略地位
  36. 美已对台提“最优关税”或与日相当 要求增加对美投资
  37. 美国第2季GDP成长3%
  38. 欧盟投降了,川普成最大赢家
  39. 川普称与韩国达成贸易协议 将对韩征收15%关税
  40. 美联储重磅宣布:维持利率不变 未发出9月降息信号
  41. 水体中的药物污染,让鱼类变得“疯狂”
  42. 俄罗斯8.8强震后 欧亚大陆最高火山喷发
  43. 超级牛散拍下大牛股,涨超300%
  44. 巴拿马提告 要求撤销长江和记港口经营权
  45. 中国学者:习近平思想遭遇党内掣肘
  46. 微软上季营收加速增长18%
  47. 他们用20年破解“好油”密码
  48. 中城枪击案凶手父亲是退休洛杉矶警察
  49. 爱马仕Q2销售额同比加速增9%
  50. 川普全面暂停货物“小额豁免” 仅保留了这些例外
  51. 蓦然罢免方丈释印乐少林寺维稳 禅宗后面的李干杰
  52. 上海、浙江将惨 海啸、台风“竹节草”齐来
  53. IPO市场火热,软件明星Figma将上市
  54. 残障女用房子换婚姻,却被丈夫家暴
  55. 十多个阿拉伯国家联署 共同谴责 要求哈马斯交权
  56. 降低对中依赖 特斯拉与LGES签43亿美元大单
  57. 川普宣布50%“铜关税”,纽约铜价一度暴跌逾18%
  58. ChatGPT自行点选“我不是机器人”成功过关 引发争议
  59. 开挖机、不爱商业,少林寺来了位不一样的住持
  60. 树林发现大量丢弃药品,还有针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