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大面临退市 中国房企债务重组前景黯淡
2025-07-30 15:25:39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大纪元
由于恒大被香港高等法院勒令清盘已满18个月,预计将于下月从香港交易所除牌下市。分析认为,中国房地产市场长期低迷,中共“止跌回稳”政策已经破产,结构性需求的变化导致房价将进一步下降,中国其它违约房企债务重组前景将更加黯淡。
恒大面临从港交所退市
由于恒大未能提供具体的境外债重组计划,香港高等法院于2024年1月29日勒令恒大清盘。同日,恒大也从港交所暂停交易。按照港交所的规定,一家公司如果连续停牌18个月,就必须下市。现在恒大面临从港交所摘牌。
路透社周三(7月30日)报道,重组顾问表示,(恒大)开发商面临现金流恶化的问题,而且债券持有人拒绝承担更大的投资损失,从而推迟了恒大与债权人之间的谈判。
南华早报周三报道,独立分析师郑中基表示,“鉴于该公司债务巨大、资产质量差,无法提供可行的重组计划”,退市并不令人意外。
私募股权投资公司开元资本驻香港首席投资官布洛克·西尔弗斯(Brock Silvers)赞同郑志刚的观点。他说,“恒大或许不应该继续上市,因为几乎没有证据表明任何合理的重组能够为股东带来可行的业务。”
恒大是全球负债最多的房地产开发商,负债超过3000亿美元,市值曾一度高达4000亿港元(510亿美元),但在股票交易暂停时缩水至22亿港元。
中国恒大今年1月表示,香港一家法院已下令将其一家关键的离岸子公司CEG Holdings BVI清盘,试图从这家负债累累的房地产公司收回资金。
此外,恒大清算人—Alvarez& Marsal Asia的 Edward Middleton和 Tiffany Wong——一直在努力收回至少一部分债权人所欠的权益,以及给予恒大高管的60亿美元报酬和股息。
中国房企债务重组 前景黯淡
路透社表示,恒大退市将给其它开发商带来更多阴影,他们正努力通过获得债权人支持以重组债务来维持运营,从而避免陷入清算诉讼。
据标普全球今年4月发布的《中国企业违约综述2025》,今年境外债券到期规模最大达到1,040亿美元,其中房地产企业到期债券320亿美元,其中很大一部分可能进入重组。
投资平台FSMOne Hong Kong的数据显示,自2021年以来,已有超过1400亿美元(占比超过70%)的中国房地产美元债券违约,其中大部分仍处于不同程度的重组阶段。
另一家房地产开发商商碧桂园2023年拖欠了140亿美元的离岸债务,目前仍在努力在8月11日清算听证会之前获得债权人对其债务重组方案的批准。其它开发商包括合景泰富以及雅居乐这两家公司分别于2023年和2024年启动重组程序,但至今尚未公布详细的重组方案。
德勤中国国转型与重组主管何国梁( Glen Ho)并不看好违约房企的债务重组。他说,“隧道尽头没有光明”,“企业希望推迟重组生效日期,用时间换取包多的喘息空间,但资金无法凭空创造。”
澳新银行分析师在6月份的一份报告中表示,由于需求的结构性变化,预计到2035年中国房地产建设将再下降30%,这可能会给中短期内的债务重组努力带来长期阴影。
违约房企可能将经历多轮债务重组
值得注意的是,专家们认为,中国违约房企可能要经历多轮债务重组,才有机会维持运营。
恒大重组顾问预计,在中国主要城市以外的房屋销售没有改善且融资渠道不畅的情况下,一些开发商,尤其是私营开发商,将经历不止一轮甚至两轮的债务重组。
根据标普全球的上述报告,2020年以来的违约境内债券中,接近三分之一(30%)经过重组之后又再度违约。不确定的宏观前景和持续的超预期的房地产危机,在2023年推高了再违约数量,并在2024年使众多重组案陷入停滞。美国加征关税则放大了这种不确定性。
咨询公司自艾睿铂 AlixPartners驻香港的合伙人(葛俊 Una Ge)表示:“没有单一的剧本;每个重组计划都必须根据公司独特的资本和债权人结构量身定制。”
“对于私营开发商来说,明显的趋势是需要持续去杠杆,因为一轮重组往往不足以维持他们的生存。”
中共房地产“止跌回稳”政策已破产
2024年以来,尽管中共当局多次试图稳定市场,但今年上半年中国房地产投资仍同比下降11.2%,房地产销售面积下降3.5%,新开工面积下降20%。
高盛分析师在6月份的一份报告中表示,中国房地产市场的长期低迷可能会持续到2027年,实际房价可能还会再下跌10%。
2024年中共当局为房地产“止跌回稳”,出台甚多政策。诸如“四个取消、四个降低、两个增加”。2025年又在金融支持、推进城市更新、加强住房保障等等方面继续出台政策。
中国问题专家王赫曾在大纪元撰文指,中共房地产“止跌回稳”政策已破产。中共过去几十年畸形发展房地产所积累的泡沫,一旦破灭,必须在市场上出清。中共不要市场出清,试图通过政策就能改变房地产大势,岂不是异想天开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