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会有人支持大而美法案?

2025-07-04 07:25:22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纽约时报

经过一番强力游说后,共和党主导的参议院通过了其版本的《大而美法案》(One Big Beautiful Bill Act)。

根据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CBO)的估算,这项立法将使川普时代的减税政策永久化,同时大幅增加国防与边境安全支出,并对医疗补助(Medicaid)等社会福利项目进行大幅削减——这些措施在未来十年将使国家债务新增超过3万亿美元,而此后还将持续扩大赤字。

(“永久化”若干关键税收条款,这是本轮税改与2017年改革最大不同之处。首先,在个人税收方面,该法案永久化了原定于2025年到期的TCJA税率结构,使低至中高收入者可继续享受相对较低的边际税率;标准扣除额大幅提升也被明确写入永久法条。替代性最低税(AMT)豁免门槛的提升得以长期保留,而原本存在的Pease限制(对高收入纳税人项目化扣除的总体限制)则被彻底废除,取而代之的是更为温和的新机制。在儿童税收抵免方面,法案不仅将$1,400的可退还部分永久化,还永久提高了适用门槛,并保留了非子女受抚养人抵免额。此外,合格商业收入(QBI)20%的抵扣比例也被固化为长期政策,惠及大量小企业主和个体经营者。在企业税收条款方面,永久化同样占据中心地位。法案将设备支出“100%即时折旧”政策(Bonus Depreciation)永久延续,大幅激励企业扩大投资。同时,Sec.179条款的支出限额被调高至250万美元,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大灵活性。

对于研发支出,该法案明确恢复国内研发费用的即时全额扣除,并允许部分企业追溯适用,从而强化对创新的长期鼓励。此外,包括雇主提供带薪家庭假税收抵免、新市场税收抵免、机会区投资激励等多项面向社会责任与地方振兴的企业激励措施,也均被转化为永久性制度。

值得注意的是,法案在其他领域也引入了数项永久条款。例如,教育贷款豁免税收待遇、杂项项目化扣除的取消、新设的非逐项慈善捐赠抵扣机制,以及Form 1099-K的申报门槛恢复等,均体现出共和党意图通过立法构建一种稳定、减税、简化的新税收结构。特别是新设“Trump Accounts”未成年储蓄账户虽属新创项目,其设计中也包含未来可演化为长期制度的机制。)

在经济疲软、亟需刺激的背景下,大规模举债可能是对症良方。但当前的财政与经济状况,与川普第一任期时已大不相同。

通胀依然令人担忧,利率远高于2010年代或新冠疫情期间的水平。如今,美国每年支付债务利息的成本已飙升至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最高水平,再增加几万亿美元债务,只会加剧这一本已严峻的问题。

这项法案在选民中极不受欢迎,甚至连一些投票支持它的共和党议员,也在公开或私下表达出不同程度的犹疑乃至敌意。

那么,他们为何要做出如此明显有害于政治前景、甚至可能危及国家财政的决定?

答案可能是:共和党人无意解决财政问题,他们真正想解决的是政治问题——而且是超越中期选举层面的政治问题。他们也许正在借鉴里根时代共和党的一项战略。

美国当前的财政困局,是两党共同造就的。在小布什(George W. Bush)执政时期,联邦税收就已难以持续支撑现有支出。而在拜登(Joe Biden)任内,债务利息成本飙升,但政府仍然在经济景气、通胀高涨的情况下继续推出新的支出计划。

既然责任是两党的,那么解决方案也理应是两党共担。唯有如此,那些担心因削减支出或增税而遭选民反弹的政客,才敢“共同跳板”(walk the plank)。(这段话通过一个带有幽默甚至残酷意味的比喻,强调:在面对财政困局时,若只有一方承担增税或削减福利的政治代价,就会遭受巨大选民压力。因此,必须两党“共赴险境”,才有可能推进真正的财政改革。它点出了美国当前两党对财政议题的根本互信危机。)

但“跳板”并不都是平等的。任何有关削减支出与增加税收的谈判,其起点都取决于谈判开始时的财政基线。

这正是“大而美法案”的关键:这项共和党法案虽然对经济无益,对美国财政更是灾难,但它重设了预算谈判的起点。

川普第一任期的减税政策被设计为有时限,以限制其账面成本——小布什时期的减税也是如此。

但当时奥巴马(Barack Obama)与共和党控制的国会谈判续期问题时,他可以要求最高收入群体的减税按原计划到期。因为一旦谈判失败,整套减税政策将一并到期。

而共和党的这项新法案则意在将川普时代的减税政策永久化,从而剥夺下一位民主党总统的谈判筹码。

同样地,当民主党人日后重返执政,他们势必试图恢复被削减的医疗补助与补充营养援助计划(SNAP)。这将消耗他们原本可以用于扩张社会福利的政治能量。

届时,财政形势可能比现在更加严峻,任何增税或削减支出的举措都将更不受欢迎,回旋余地也更小。

如果民主党人届时仍需共和党支持以共同“跳板”,就必须在其他领域做出让步,才能换取合作——即便他们只是为了撤销共和党单方面推行的政策。

共和党人脑海中可能还有一个历史先例——在面对迫近的财政危机时,主动迎面而上。

1981年,罗纳德·里根就任总统时,美国债务利息占GDP的比重已升至二战以来最高水平。

按常理,面对赤字恶化,应当削减支出或提高税收(或两者兼施)以实现收支平衡。但里根却签署了大幅降低税率的“肯普-罗斯法案”(Kemp-Roth tax cuts),将财政赤字推至和平时期前所未有的规模。

随着债务与利息成本飙升,政府不得不应对。1982、1983与1984年,国会通过了三轮增税法案。这些税收提升虽未完全抵消1981年的减税幅度,但规模依然可观。

1982年那次增税幅度甚至超过了1990年和1993年为遏制赤字而推行的增税政策。工薪税(payroll tax)被提高,退休年龄延后,各类税收漏洞被关闭——但1981年设定的名义税率仍然保留。

这也正是共和党推动永久化减税的潜在收益之一:最终可能迫使民主党人不得不参与应对赤字问题——而且是在共和党所偏好的框架下。包括那些平时无人敢碰的、对全民福利系统的结构性改革。也包括那些对工薪阶层更具负担的税种,而非资本持有者。

川普提出的关税政策,也可能成为谈判基线的一部分。共和党人有时宣称关税是一个可观的财政来源,但现实中,即使征收极高关税,也难以填补财政缺口——因为贸易虽然对经济至关重要,但其占GDP的比例有限(2024年美国商品进口总额仅约占GDP的12%)。而且,提高关税还将抑制贸易总量。

但关税本质上是一种消费税,而在未来解决美国财政危机的严肃方案中,提高消费税几乎不可避免。

目前美国的联邦税收结构相对异常:对所得税的依赖过高,且所得税的累进性在经合组织(OECD)国家中极为突出。美国与OECD国家在税收总额上的差距,几乎可以完全归因于一个事实:美国尚未开征增值税(VAT)。(增值税(VAT)是在商品生产过程中每一个增值环节征收的一种税,最终由消费者承担全部成本。以一辆假设的汽车为例:当钢铁制造商将钢材卖给汽车制造商时,会向其收取增值税,并将这笔税款上缴给政府;汽车制造商随后将汽车卖给经销商时,也会收取增值税,但此时它可以获得相应的税收抵免,或保留一部分增值税收入,以补偿其向钢铁商支付的税款。这个过程会在整条供应链中反复发生,直到商品最终售出给消费者,由其一次性支付全部增值税。这一制度鼓励企业在销售时依法征税并如实上缴,以便获取税收抵扣,从而形成一种自我监管机制。相比之下,增值税比传统的销售税更不易逃税。由于增值税在每一生产环节都征收与抵扣,它构建了一个更广泛的税基,同时不会因为产品供应链较长而被反复征税,避免了对复杂产品的额外惩罚。此外,增值税便于出口退税,有助于保持贸易中立性,不扭曲国际竞争环境。)

在正常情况下,推动增值税立法——一种对消费征收的累退税——对任何政党都是政治自杀。但在财政危机情境中,若通过提高消费税同时削减更累退的关税,其政治阻力可能会下降,从而成为两党都愿意共同“跳板”的政策。(累退税(Regressive Tax)是一种税制结构,其中税率对所有人 nominally 相同,但对低收入者的负担相对更重。具体来说,累退税的核心特征在于:随着纳税人收入的增加,实际税负在其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反而下降。这意味着,低收入群体虽然缴纳的税额可能较少,但所占收入比例却更高;而高收入者则因其收入更高,即便缴税较多,税负比例仍相对较低。)

而共和党这项法案,恰恰通过加剧危机、重设税收基线,反而可能促成这种本该在正常程序中不可能达成的最终政策目标。其结局或将更有利于共和党的长期优先议程。(揭示了一种“以退为进”的策略逻辑:通过故意制造不利局势,反而塑造出改革的空间与政治杠杆,从而达成自身更长期的制度性目标。其深层逻辑类似“破坏中奠定规则”,是一种以危机为工具的议程推进方式。)

事实上,当前的共和党与民主党正陷入一场“财政斗鸡游戏”:双方都在逼迫对方率先转向,接受各自最难以容忍的政策后果——民主党被逼面对对富人加税与削减国防开支,而共和党则被推向接受削减福利和提高消费税的立场。在这种对峙中,共和党通过推出《大而美法案》,等于是猛踩油门,将财政博弈推向正面冲突的边缘。这种战术也许能逼得对手先转向。但也有可能让双方同归于尽——美国经济也将随之殉葬。


    24小时新闻排行榜更多>>
  1. 北京有大人物去世?央视画面泄密 四元老疑似出席会议
  2. 匈牙利人和他们的小吃
  3. 美媒突然惊叹:完了,99%来自中国
  4. 川普不等了:“可能周五”开始通知各国新的关税税率
  5. 北戴河临近权斗激烈 习仲勋名字再被冷遇
  6. 全国性生育补贴政策有望在年内落地,每年补贴...
  7. “大又美法案”通过后,这些人最亏
  8. 川普在共和党人中的支持率暴跌
  9. 核武地图大揭密:谁拥有?怎么取得?最新战略全剖析
  10. 南航机长遗书曝光 妻子发帖质疑死因
  11. 紧盯北极 川普支出法案拨款86亿购海警破冰船
  12. 野生东北虎到公路散步,已咬死十多只牛
  13. 今天看到两个好消息,都是关于美国的
  14. 为何会有人支持大而美法案?
  15. 今年热得诡异,到处40℃+
  16. 美众院通过大而美法案 送交川普签署
  17. “经济上行风”穿搭,背刺多少中国普通人?
  18. 添强摘器官疑虑 英媒:中共拟在新疆增6座“医学中心”
  19. 旺夫的女人 身上都带有这“4个特征”
  20. 美援乌武器将运回美国
  21. 印度:印巴冲突中 中共向巴方提供即时情报
  22. 马斯克承认当年赴美签证有问题
  23. “请求习近平主席接我们回家吧”被乌俘虏的中国籍男子喊话
  24. “大而美”法案:让谁“美丽”、代价几何?
  25. “我们都曾担任财政部长 我们知道这项法案很危险”
  26. 川普又赢!继越南之后 望与印度签“截然不同”好协议
  27. 上海推外卖骑手绿码红码 勾起网民封控记忆
  28. 上海首创外卖骑手“交通安全码”:绿码才能接单
  29. “以为自己不可能被骗” 反诈大使演员朱时茂遭诈骗
  30. 外星人4万7千年前就已经造访地球?
  31. 海军副总司令阵亡细节披露,俄驻地有间谍?
  32. 川普拟明年在白宫办终极格斗赛 庆建国250年
  33. 各国8月1日开始交关税,川普:税率最高70%
  34. “7.5大屠杀”新疆人权组织吁各国向中共施压
  35. 大罢免拉下几席算大成功?新系高层年会内警惕情势不容乐观
  36. 非农为啥“吓不到”市场?
  37. 卢比奥取消访日韩行程 专注应对中东局势
  38. 拜登:许多欧洲领导人打电话向我求助
  39. 四十难立 苦难和现实不公促“粉红”觉醒
  40. 堵车费实施半年,民调支持率续升
  41. 大而美法案是自残行为?
  42. 炒港美股要交20%个税 中国各地补税通知密集
  43. 南航机长伤人后坠亡 其妻披露案件更多细节
  44. “险资标杆”鸿鹄基金,“敲定”925亿本金
  45. 北大同学纪念李克强帖子受限 中共诡异内斗?
  46. 年轻人在闲鱼干副业,人均年入3660
  47. 天文学家发现全新物体穿越太阳系 迄今第三次出现
  48. 第四轮石油大幅增产或将敲定
  49. 河南洪水1游客失联树倒砸死1人 湖北内涝2人触电身亡
  50. 7月飘雪 青海祁连大草原一夜之间白雪皑皑
  51. 上海访民诉讼案开庭 市局出动警察维稳
  52. 杀害秋瑾和林昭的责任人 下场为何如此不同?
  53. 川普改主意,关税战提前5天打响?
  54. 遭长期稳控 丹东姜家文控诉区委书记左忠鹏
  55. 英媒:中共拟在新疆增6座“医学中心” 添强摘器官疑虑
  56. 俄情报:中共2027不敢攻台 目标另有所在
  57. 住建部:更大力度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58. 女子转院,在“黑救护车”上死亡
  59. 罗马仕陷倒闭传闻,充电宝行业能挺住吗?
  60. 扎克伯格“暴利抢人”!挖走OpenAI前首席科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