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战再起 五一长假中国各车企纷纷降价
2025-05-05 21:25:41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大纪元
“五一”假期,中国汽车市场掀起新一轮价格战,凸显出经济下行压力下内需萎缩、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现状。各大车企通过“一口价”、零息贷款、赠送权益等多种“花式降价”方式,力求刺激销量,汽车行业的“内卷”现象愈演愈烈。
中国车企花式降价 促销力度空前
“五一”期间,多家车企推出大幅优惠政策,试图在小长假中抢占市场份额。例如,蔚来汽车旗下品牌乐道L60提供包括5年免费NOA领航辅助、52L车载冰柜、4,000元(人民币,下同)补贴及5年0息贷款在内的4.4万元综合优惠。
特斯拉首次推出全系“5年0息”政策,焕新Model Y首付低至7.99万元,月供仅3,060元;奔驰旗下的smart品牌则以限时“一口价”14.99万元起直接降价1.4万元,吸引消费者。
此外,长城汽车旗下哈弗品牌全系车型优惠最高达4万元,哈弗二代大狗PHEV限时“一口价”12.28万元起;领克汽车旗下的领克900上市价较预售价下调超4万元;东风日产N7起售价较预售价降低约4万元;吉利汽车综合补贴最高达5.3万元。
4月29日至5月31日,比亚迪秦L EV推出至高可享1万元厂家加码补贴政策;长安汽车旗下品牌阿维塔07 Pro+现车现金优惠2.5万元,同时可享3年免息方案。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5月5日,至少11个汽车品牌在“五一”期间推出限时购车优惠。
与此同时,中共地方政府部门也在助力促销政策。深圳市商务局推出汽车以旧换新补贴,报废更新最高补贴2万元,置换更新最高1.5万元,进一步刺激消费。
报告:价格战对销量的刺激微乎其微
尽管车企促销力度空前,但价格战对销量的刺激效果却在减弱。
全球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近日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汽车市场价格战愈演愈烈,但消费者的回应则难称热情。相比所付出的巨大代价,价格战对销量的刺激已经微乎其微,价格战的的“净刺激效果”仅为3.6%,消费者对降价的响应远不如预期。业内人士指出,经济下行导致居民消费信心不足,内需持续萎缩,汽车市场暴过于求的矛盾日益突出。
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主任安庆衡撰文指出,2024年中国汽车业内卷造成行业利润率大幅下滑,行业利润率仅有4.4%。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会成员李颜伟此前透露,若以去年1月市场折扣和新车成交均价为基准进行计算,2024年前11个月整体汽车零售市场损失达1,776亿元人民币。
根据上市企业披露的财报数据,2024年上半年中国18家上市车企净利润总和为488亿元,仅为丰田同期净利润(1,253亿元)的约39%,也低于大众集团(795亿元)和通用汽车(421亿元)的利润水平。
进入2025年以来,从车企端来看,价格战似乎出现降温的迹象。从市场端来看,车市不断出现的降价以及其它优惠活动已很难打动消费者。根据麦肯锡发布的调研数据,技术战对新车销售的刺激作用达到了价格战的3倍。消费者更乐意为领先的创新技术买单,而不是被单纯的价格竞争所左右。
尽管小米汽车等新势力品牌销量持续攀升,但库存压力也在加剧。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统计数据,2025年3月全国乘用车库存达335万辆,新能源汽车库存从2023年初的20万辆激增至2025年3月的80万辆,经销商库存压力显着上升。
饱和的迹象正在迅速显现。中国乘联会已预警,今年中国汽车出口恐将出现五年来首度下滑。在内需不振、出口受阻的情况下,中国车企面临结构性重整压力。
实际上,中共当局长期补贴本国制造业,并对环保与劳动法规相对宽松,加上对外资设限,使本土企业得以主导内需并反哺海外扩张。这些非市场化手段造成与欧美企业的竞争失衡,也成为美方政策反制的主因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