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中国经济通缩恶化 处死亡螺旋边缘
2025-05-05 15:25:41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大纪元
中美关税战僵持不下,为了抵消出口受阻的冲击,中共近期大力推动“出口转内销”。但经济学家认为,这进一步恶化了中国经济的通缩危机,而通缩正是中共长期想要解决的问题。投行高盛在最新报告中预测,今年中国经济CPI将降至0%,PPI将下降1.6%,并表示中美贸易战短期难解决,中国经济面临多重挑战。
贸易战下 中共大力推动“出口转内销”
目前,美国对华关税为145%,而中共对美关税则为125%,如此高的关税水平让两国贸易形同中断。此外,5月2日起美国取消了对中国小额包裹免征关税的政策,转而对这些包裹征收120%或每件100美元的关税。
为了抵销外销受阻的冲击,中共近期大力推动“出口转内销”,希望透过民间购买力来提振经济。京东、腾讯和抖音(TikTok在中国的姊妹应用)等电商巨头正积极向中国消费者推广这些商品。电商平台京东在其平台上设立了一个专门的区域,销售原本面向美国买家的商品,折扣最高可达55%。大型连锁超市“永辉超市”也摆出外贸专区。上海则举办了为期5天的外贸嘉年华活动。
分析:将恶化通缩危机 中国经济正处于通缩死亡螺旋的边缘
不过很多分析认为,这项政策将进一步恶化中国经济的通缩危机。
《亚洲时报》周三(5月5日)题为“中国经济正处于通货紧缩死亡螺旋的边缘”的文章提到,将出口产品以大幅折扣转至国内平台,短期内或许看似明智,但长期看,会削弱各行业的定价权,削弱盈利能力,并为新一轮的企业削减成本埋下伏笔。这种转向反而加剧了其原本想要解决的问题。
中国经济近年深陷通货紧缩的恶性循环中。根据中共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4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仅上涨0.2%,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则同比下降2.2%。
文章说,中共一直将国内市场定位为制造业的“泄压阀”,现在出口级库存的涌入,进一步加剧了国内的产能过剩,并引发更深层次的通货紧缩,波及整个经济。
虽然有传言称中共当局将提供支持,但实际举措却寥寥无几。在此背景下,中共方面谨慎的刺激措施必然带来后果。持续的价格下跌不会自行纠正,反而会重塑人们的行为。企业缩减开支,家庭推迟支出,投资决策偏离轨道,增长势头逐渐减弱。
高盛预测:今年中国经济CPI为零
高盛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闪辉预计,全年中国CPI将降至0%,低于2024年0.2%的同比增幅,PPI将下降1.6%,而去年下降2.2%。
闪辉指出:“价格必须下降,才能让国内和其他海外买家吸收美国进口商留下的过剩供给。”她还表示,制造业产能可能无法迅速适应“突如其来的关税上调”,这可能加剧部分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
摩根士丹利的经济学家团队认为,随着贸易战冲击出口订单,PPI可能在4月下跌至2.8%,较3月2.5%的跌幅进一步扩大。
2023年和2024年,中国经济CPI长期徘徊在零附近后,今年2月和3月连续两个月转为负增长。3月PPI同比下降2.5%,连续第29个月下跌,也是近四个月来的最大跌幅。
“出口转内销”加剧产能过剩 掀起价格战
巴克莱银行高级中国经济学家周英科(Yingke Zhou)表示:“副作用是中国企业之间掀起了一场激烈的价格战。”
他解释说,大量原本面向美国市场的折扣商品涌入国内,也将侵蚀企业盈利能力,进而影响就业,对工作前景和收入稳定的担忧已经在削弱消费需求。
路透社报道,凯投宏观(Capital Economics)中国经济主管朱利安‧埃文斯-普里查德(Julian Evans-Pritchard)表示:“通缩压力上个月持续存在,而且几乎肯定会在未来几个季度加剧,因为中国企业将过剩产能出口的难度加大。”
位于浙江义乌的“大陆奥凯体育用品公司”是一家拥有超过20年历史的体育工厂。创始人吴晓明日前告诉TVBS特派记者,受到美中关税战影响,该公司面临巨大冲击,出口订单与去年同期相比大幅减少了60%。
他说,2022年一颗最低端的球(排球)可以卖到人民币7到8元(约新台币32元),但到了去(2024)年上半年,同样一颗球只能卖到人民币5.8到6元(约新台币25元)。等于产能过剩,导致足球价格在短短两年间暴跌20%。
“出口转内销”只是权宜之计 企业没有利润空间
北京本土投行香颂资本董事沈萌表示,中共帮助出口商转销受影响商品的举措,可能只是权宜之计。
他说:“对于那些原本能从美国消费者手中收取斑价的出口商来说,在国内市场销售只是清理滞销库存、缓解短期现金流压力的手段,几乎没有利润空间。”利润挤压可能迫使一些出口企业倒闭,另一些可能选择亏损经营,只为避免工厂停工。
根据高盛闪辉的估计,中国有1600万个工作岗位(占劳动力总数的逾2%)涉及对美出口商品生产。
欧亚集团(Eurasia Group)的中国事务主管王丹表示:“最低免税政策的取消以及现金流下滑,正将许多中小企业推向破产。”她警告说,出口依赖型地区的失业人数正在增加,预计今年城镇失业率平均将达到5.7%,高于官方目标5.5%。
中美贸易战短期难解决 中国经济面临多重挑战
高盛近日发表题为“China Matters Patience and Resilience”的最新报告指出,在中美贸易摩擦升级背景下,中国宏观经济面临多重挑战。并预测,中国今年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仅增长4.0%,而中共为2025年设定的增长目标为“5%左右”。
中美双方在关税谈判上存在深层次的分歧与高度不确定性。尽管美国财政部长和总统曾释放调整关税的信号,但中方官方立场明确,要求美方取消所有单边关税才会重启贸易谈判。
报告分析,双方在谈判风格、互信程度、核心诉求以及涉及的广泛议题(包括芬太尼管制、TikTok出售、产业政策、货币管理、贸易失衡及地缘政治等)上存在较大差异,这使得短期内达成贸易协议的难度相当大。
虽然中国在扩大财政支出以刺激经济方面仍有空间,但出于对长期财政可持续性的考量,政策刺激的力度更显保守和有选择性。
文章说,过去,中国经济的再平衡进程相对缓慢,在经济下行时往往仍旧依赖基础设施建设和生产补贴来支撑。现在考虑到美国关税可能长期维持在高位,且过剩供应难以被其它国家完全吸收,中国被认为需要加速推进深层次改革。
改革方向可能包括赋予地方政府征收消费税的权力以更直接地刺激消费、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以提高居民消费信心,以及投资于与消费相关的基础设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