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投绑大选”三读通过 蓝绿白谁更接近台湾民意?

2025-11-25 17:25:51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看中国

立法院会21日下午针对攸关公投绑大选的公投法第23条修正草案进行投票表决,民进党立法院党团在议场斑举标语表达反对立场。
立法院会21日下午针对攸关公投绑大选的公投法第23条修正草案进行投票表决,民进党立法院党团在议场斑举标语表达反对立场。(图片来源:中央社)

在国民党及民众党立委主导下,今年11月21日,立法院会议通过修正《公民投票法》第23条,重启“公投绑大选”机制,将来若公投案公告成立后且适逢全国性选举,投票日将与选举同日举行。民进党团批评,蓝白违背公投否决“公投绑大选”的结果,不仅不尊重民意,更可能重演选务混乱。熟悉选务的官员指出,公投如果跟选举同时进行,焦点恐被选举模糊,无法展现真正民意,也恐重演选民大排长龙投票、边投票边开票的乱象。

修法要点

  1. 原有规定:自民国110年起,公民投票日定为8月第四个星期六,每两年举行一次,与大选脱钩。

  2. 修正条文指出,主管机关应于公投案公告成立后 3至6个月内 举行投票,若期间内有全国性选举,则应同日举行。

  3. 此次修法由在野党以数量优势推动,表决结果赞成56票、反对44票

背景与争议

此次修法回归“公投绑大选”机制,主要源于两大问题:

投票效率与民意直接连结的疑虑:有支持者认为,当公投与选举同日举行,可提高投票率、扩大民众参与。

选务操作与议题沟通的风险:反对方指出,此前2018年在九合一选举中曾出现“边投票边开票”等选务混乱情形,当时原因部分为选举与多件公投同日进行。

此外,政府选务机关表示,将会“审慎且积极研议选务规划”,以期保持选务运作的安定与顺利。

各方反应

在野党成员(包括中国国民党与台湾民众党)强调,此举有助于“尊重人民直接民权”、“打破鸟笼公投”的坚持。

执政党(民主进步党)与部分选务专家则警告,“选举选人、公投选事”两者叠加可能淡化议题焦点,并可能重演2018年类似混乱场景。

这次修法最大的变化在于:未来只要有全国性选举,公投便可能与之同日举行。

短期内,若即将有地方公职人员选举或其他大型选举,连署中的公投案是否能同步进行仍待选务机关确认。

长期来看,公投是否因此激增或议题热度上升,将对议题阐述、民众理解与选举策略产生影响。

选务流程与投票动线、内场开票安排将成为挑战,选务机关需加强准备以避免过去问题重演。

回顾2018年“公投绑大选”的混乱经验

一、排队时间过长:投票动线严重壅塞

2018年共有约1,300多万名选民,但除了选票外,还需领取10张公投票。

投票程序变得复杂,许多投开票所出现排队1–3小时的情况。

北北基部分地区更出现排到投票所外数百米的状况,老人家与行动不便者投票极为不便。

二、投票时间延后:形成“边开票边投票”的重大争议

法律规定投票要在16:00截止,但因排队严重,许多投票所仍让已排队民众完成投票。

同时,部分投票所已开始先开选票(不是公投票)以节省时间。

出现极具争议的“边投票边开票”场景,被批评有影响投票意向的疑虑,引发社会强烈不满。

三、选务负荷过重:人力不足、动线混乱

多数投开票所原本就相当紧凑,2018年却要处理:

10份公投

多份选举投票

排队人潮管制

开票直播压力

中选会后来承认:“选务量体超过承载”。

开票人力疲乏,部分地区甚至开到凌晨,整体行政压力极大。

四、选票格式与流程过于复杂

不同公投票颜色一致(皆为粉色),民众须逐案确认题目。

许多选民反映:

不知道如何领票

投票时题目太多、耗时

不小心投错票匦

也导致投票误差与作业延迟。

五、资讯落差造成投票效率问题

许多民众对10案公投不清楚,需要在现场看题目、讨论,造成投票时间拉长。

投开票所人员无法协助解释内容,让民众在现场花更多时间判读题目。

六、社会观感:民众投诉、国际媒体报道

国际媒体如BBC、路透社都有报道台湾投票日“大乱”。

台湾社会普遍认为2018年的选务“太混乱”,中选会事后也遭受巨量舆论压力并进行检讨报告。

基于2018年的重大争议,中选会、朝野政党、学者普遍认为公投不应与大型选举同日举办。

2021年立法院修法:公投与大选脱钩,公投改为固定“两年一次、8月第4个星期六”,当时得到较多跨党派支持。

立法院会21日下午处理攸关公投绑大选的公投法第23条条文修正草案,立法院长韩国瑜(中)敲槌宣布三读通过。
立法院会21日下午处理攸关公投绑大选的公投法第23条条文修正草案,立法院长韩国瑜(中)敲槌宣布三读通过。(图片来源:中央社)

各党团提出修法理由

国民党

国民党立委(例如罗智强、赖士葆等)主张恢复“公投绑大选”,认为这才是真正落实“直接民权”。

他们认为现行公投与选举脱钩,降低民众参与率,也让公投变成“鸟笼公投”(意指公投被孤立、不与选举合并,使公投的决策力量被削弱)。

有国民党立委还主张:若行政单位在公投结果公告3个月内未提出回应方案,行政首长应承担责任(如辞职)。据媒体报道,赖士葆就有提出这样的立场。

民众党

民众党团与国民党合作提出修正案,主张“打破鸟笼公投”,认为现行制度使公民直接参与公共政策决定的空间被压缩。

他们强调公民投票是宪法上人民主权的具体体现,应该与选举同时进行,以提升效率并扩大公民参与。

修正案也规定公投为“应放假日”,意味着提升公投日的重要性与便利性。

民进党

民进党立法院党团反对这次修法。根据媒体报道,他们担心将重演过去选务混乱的问题。自由电子报影片指出,绿营批评“边开票边投票”的乱象可能重现。

他们认为公投与选举合并可能使议题被选举阴影淡化,也可能使选举资源与注意力过度集中在选举本身,而非公投议题本身。这是典型的“选举选人、公投选事叠加”的风险。

民进党也对在野党以人数优势强推修法表示不满,认为这样做违背部分民意。


    24小时新闻排行榜更多>>
  1. 一则消息引爆市场,AI竞争格局生变
  2. 中国六代机新样机使用矢量喷口,引外媒关注
  3. 台积电正式起诉前高级副总裁 泄露2纳米等技术机密
  4. 美国知名空头“死咬”英伟达:下个泡沫破裂的“思科”
  5. “白纸运动”三周年草木皆兵 上海外滩发生奇葩事
  6. 吉尔吉斯斯坦逮捕金矿公司中国籍CEO
  7. 内斗不止 分红530亿:科兴生物遭纳斯达克驱逐退市
  8. 紧急情况!中国首次应急发射飞船前往天宫空间站
  9. 对待有恩于你的人 请吃饭送礼都比不上这种“报答”
  10. “川普亲信”领跑美联储主席之争
  11. 为了上岸,年轻人开始“降级考研”
  12. 成龙改遗嘱,15亿家产分配曝光
  13. 日本政府考虑上调五年入籍居住年限
  14. 天灾和成本压力下 美房屋保费未来两年恐飙涨
  15. 美前宗教自由大使肯定“三退”运动
  16. 马斯克开始用Grok替代员工了!最惨部门裁员90%
  17. 川普下令重审20万拜登时期难民 绿卡亦在审查之列
  18. 国民党大陆事务部前主任:郑丽文追求终极统一
  19. 川普暂停拜登时期难民的绿卡审批
  20. 台行政院长强硬回应北京:没有“回归中国”这个选项
  21. 55岁梅拉尼娅独自迎接圣诞树 赤脚穿12厘米高跟鞋
  22. 白纸运动三周年 男子在上海外滩举旗瞬间被夺
  23. 英国议员质询BBC高层人物的五个关键时刻
  24. 平生第一次晒柿饼
  25. 逛吃曼哈顿
  26. 谷歌:从“护城河”保卫战到增长新引擎
  27. 因支持普京 俄体操运动员被德国俱乐部取消参赛
  28. 美称未参与以击杀真主党最高军事指挥官空袭行动
  29. 一个词概括中国旅游业在国家的地位,"夜壶"再合适不过
  30. 埃塞俄比亚火山沉睡逾万年喷发 多国受影响
  31. 美国官员对外放风称乌克兰已同意19点和平协议草案
  32. 马克龙:不应逼乌克兰投降
  33. “共产党倒台”西北大学男生公开反共遭开除
  34. 川普参加火鸡赦免仪式 感谢上帝恩典
  35. 美9月核心批发价格涨幅低于预期 零售额增长
  36. 大陆演员仝卓表弟在柬埔寨失联 家人求救
  37. 日本“豪赌”:将“花之岛”打造成全球晶片中心
  38. 中国进入恐怖新时代 偷拍强行渗入百姓生活
  39. 华邮:赖清德投书 感谢川普、国防预算1.26兆元
  40. 美财长:川习明年或举行四次会晤
  41. 大众实现在中国自主研发生产新车型
  42. 埃塞俄比亚火山在沉寂12000年后喷发
  43. 五大红卫兵领袖之一蒯大富离世只剩韩爱晶
  44. 川普提“创世纪计划” 目标是科学突破只需几小时
  45. 美财长证实川普致电习近平,重申对台立场不变
  46. 中日关系恶化 日企正加速摆脱对中国依赖
  47. 大陆银行甩卖7万套法拍屋 进一步拖累房市
  48. 民主党为何没有“自己的川普”?
  49. 日中航班缩减 中国航空股大幅下跌
  50. 流感凶猛 郑州医院现危重症患者 北京儿院检测1200多号
  51. 先天患亨特综合症男孩接受首个基因治疗,效果让医生震惊
  52. 赖清德称中国目标2027武统,宣布高额国防特别预算
  53. 纳粹法西斯是典型的左派
  54. 力挺高市早苗?川普主动说“有事随时给我打电话”
  55. 乘客疑虑犹存 美感恩节航空旅行人数低于预期
  56. 美财长:美对台立场未改变
  57. 提前8个月解散了?美国“政府效率部”及马斯克回应
  58. 成都市长王凤朝落马 曾长期在国企任高管
  59. 川普:美方提出的乌克兰和平方案从28点缩减至22点
  60. 大摩:阿里云的增长逻辑“完好无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