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上岸,年轻人开始“降级考研”

2025-11-25 20:26:42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后浪研究所



必须上岸

“读了那么久的书现在也找不到工作。你干脆把目标放低一点,再考一次。”第二次考研失败后,KK的父谴陌他。

本科就读于北方工业大学的KK,即将开始第三次考研了。2022年底首战失败,他没能如愿上岸华北电力大学(保定),第二次目标降级成考卷难度更小的华北电力大学(北京),却再次落选。他彻底崩溃了,研考失败,3月春招又是“0 offer”,“感觉自己一事无成。”

看起来,“三战”是他的唯一出路。他必须继续把眼光放低,保证考上。目标调整为一所东北的双非院校,那里的分数线比华北电力大学低了整整70分。

在父亲同事的推荐下,他报名了一所寄宿制考研自习室,全力备战。考研自习室里多的是和KK一样二战、甚至三四五战的考生,他们的一致选择是——降级、保守择校,像KK这样,考研目标院校比本科等级还低的也是不在少数。

这种趋势早在几年前就逐渐成形。教育部数据显示,全国考研报考人数从2017年开始就快速增长,此后5年每年增长率都超过10%。热门专业和学校分数线水涨船高,等到2019年,经济管理、哲学、艺术等商科文科专业国家线均分比上年上涨15分,而与互联网发展紧密相关的应用统计专业,分数也达到了近8年最高,400分都无法跻身高分行列。

当时,2019被称为“史上最难调剂年”,连以往热度较低的中西部高校(统称B区)都没有空位了——宁夏大学学科教育(语文)有考生389分调剂被拒;广西师范大学调剂报名人数比上年翻了近三倍;B区唯一一所985院校兰州大学,更是被东部地区985、211的本科学生挤爆。

为了上岸,年轻人开始“降级考研”

虽然研究生每年都在扩招,但仍然赶不上报考人数的增速,平均每3-4个考生中只有一人能成功上岸。

淡漠正赶上这个艰难的时刻。作为华北电力大学能源动力专业的本科生,他两次报考西安交通大学失败,不得不接受一个现实——考入名校的概率不大了,往后只会越来越难。

无奈,他接受了中北大学的调剂来到太原。入学后他发现,自己是这一届研究生中唯一一个本科211的。周围的人都很不理解他为什么从211降级到双非读研究生,淡漠坦言,自己“考不动了”。

必区考研创始人姜鹏告诉“后浪研究所”,2021年,嗅到了考研市场的潜力,他在浙江湖州创办了一所寄宿制考研自习室,又在后两年将业务拓展到荆门和莫干山——基本每年都有降级考研的学生,有本科清北,降级到985、211读研的,有本科985,考研只敢考211的,而本科211的,考研却选择双非院校了。

如今的就业市场上,学历已然成了不少公司过简历的硬性标准,且这道门槛在逐渐收窄。一些规模较大的国企私企,明文规定了校招只招硕士及以上学历。

本科生“一抓一大把”,想在就业市场上多收获一点关注,只能想方设法在“教育经历”这栏下多添几行文字。再加之“周围人都在考研,那我也考”的从众心理,“必须上岸”就成了学生们的共识和执念。

一次,姜鹏和某位在高校任职的好友聊起这件事,对方说,“现在太卷了,很多学生考研要花一两年的时间准备,所以宁愿放弃对学校等级的要求,也要尽快上岸。”



一场权衡取舍

对挣扎在水面下的考生而言,考研成了一个经济学命题。

在资源稀缺性的约束下,为了达成核心目标——即上岸,不得不主动地、有策略地放弃一些东西。考研预备生们的择校策略不得不变得更加保守。

自21年来,姜鹏主要观察到考生们几类考研“降级”趋势——

一,想选择“好就业”的热门专业,就要被迫投奔冷门地区的学校。

许多报考教育学、马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等热门专业的学生,会稍微放低对学校等级的要求,至于电气工程、电子信息、计算机等“好就业”的专业,为了保专业而主动选择中西部B区学校的就更普遍了,“主打一个能上岸,而且考B区的话,在专业选择上的主动权就更大一些。”

二,想选择高等级的学校,就投其中的冷门专业。

但在“强就业导向”的引导下,越来越多人放弃这个方案,转而向下兼容。人们对名校光环的感知不大,或者说没那么大了。与其多花费三年在名不见经传的小众专业上,不如去那些小众学校,学个实用性高的热门专业。

三,冲着小众学校的王牌专业去。

比如三峡大学的电气工程、上海理工的材料化学等等,“一些志愿填报服务人员把名不见经传的学校带火了,大家打听到以后觉得它们的就业比较好,就疯狂往里面挤。”姜鹏说。为了“有个班上”,向下卷一个相对低端的赛道,也不失为一种轻松有效的择校策略。

四,如果把握实在不大,想放弃学校质量只求上岸,就直接投奔偏远地区的学校。比如云南许多前几年无人问津的学校,如今报名人数也超标。

这就是一场权衡取舍。

而每一个“向下兼容”的选择都意味着,原本在舒适温水区的人,会被大量涌入的“上层”学生挤到更下层。

这两年社交媒体也上出现了许多求助帖,“985本,被调剂到双非硕值得去吗?”材料类行业职场博主北川就多次遇到过咨询降级读研的学生。在这些学生心里,研究生身份的光环往往比一份高质量的offer更具吸引力,而来自升学机构、家里人和周围同学对读研的追捧,也增加了他们内心的学历焦虑。北川见过一位985的本科毕业生,已经拿到了薪酬待遇都不错的工作offer,也在纠结是否应该为了研究生学历去双非院校读研。

在这类降级读研的求助帖下面,甚至有高赞回复“清北本不如双非研”。北川曾在网络上刷到一位正在备考研究生的二本同学,宣称如果自己考上了研究生,那自己就比所有没有研究生学历的人强。

“过去学历歧视主要是针对学校的等级,比如985、211、一本二本,而现在,学历歧视已经进入一个新的怪圈,越来越多名校本科生甚至觉得,双非院校读研好过本科毕业找工作。”北川说。



图片来源IC PHOTO



另一种高考复读班

为了研究生学历,本科毕业后,学生们也只能被迫投入新一轮“高考怪圈”。“考研现在越来越有高考化的趋势了。”姜鹏也这么觉得。

KK在考研自习室的一天是这样度过的:

早上7点半,被自习室的值班老师叫醒,早读背诵。接着就是全力备考,午晚吃饭时间也就半小时左右,日均学习时长超过12个小时。更刻苦的,自习室也有人一直学到晚上12点才回去睡觉,KK说。

这样的日计划一般持续七八天,才有一天休息。仅有的休息时间里,KK也只是起得比平常晚一些,外出吃顿饭,算一种放松调剂,接着就回来继续学习。他唯一的娱乐设施只有自习室里的一张乒乓球桌,在长达半年的全封闭备考周期内,偶尔的乒乓时间能喘息一下。

考研机构也在强化这种“高考化”的氛围,组织一模、二模考试,在考研倒计时100天时召开“百日誓师大会”,校领导们带礼品慰问“奋战”的同学……考研寄宿学校,更像是另一种高考复读班。

和备战高考不同的是,“考研集中营”里的同学们更加自觉——基本上,这里不存在初战的人,都是多次考研失败的考生,每个人心中都有着强烈的,“我必须考上”的信念。

这种“不成功便成仁”的压力,在整个备考周期都压迫着KK紧绷的神经。他根本不敢想象“如果这一次考不上该怎么办”,但他还是不免去想,“到了那个时候,就已经没有路可走了”。

“上了大学就轻松”,早就没人再相信这种谎言。考研成了第二次高考,另一个“逆天改命”的机会。在社交媒体上搜索“考研备考”,不仅大量本科应届生在相互求助,甚至大一大二的学生,为了能充分准备,把课余的所有时间都投入到考研备考中,戏称自己是上了“高四高五高六”。

在经济学中,人们用“沉没成本”来形容已经发生、无法收回的过去的投入。考研学生亦然,备战次数越多,沉没成本也就积少成多到泥潭深陷。

在姜鹏的考研自习室里,他已经连续三年都看到了同一位考生,”说实话,我真的挺害怕今年再看见他的。“



降级读研才是亏大了?

但这一切付出,如果只是为了上岸一个不如本科的院校,值得吗?这个怀疑已经无数次像回旋镖般回到淡漠脑海中。

“为什么要去一个比本科学校差很多的学校读研?”找工作时,他曾多次被面试官问起,只能如实回答“被调剂了”。好在,最终他还是拿到了湖南老家一所对口国企的offer。

但,这份新增的硕士学历真的有给自己带来理想的收益吗?

2022年,在湖南老家工作了一年后,淡漠了解到博士入职待遇比硕士入职待遇高很多,还有额外的住房补贴等人才政策。“硕士和博士待遇上还挺大的,感觉还是再读个博好一点。”淡漠说。

2023年他成功申请到中南大学的博士生,目前已经在读博三,这也是他为了薪资跃升的最后一次尝试。

但从业8年的北川观察到,“拿了研究生学历更好找工作”的所谓共识,这两年在职场上已经不灵了。以材料行业为例,22年左右行业发展期,材料类专业的学生只要读研,就大概率能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但最近几年连研究所都趋于饱和,校招“卡硕先卡本”的现象越来越普遍——hr开始优先看本科等级了。现在多的是人即使是研究生,也因为第一学历被拒。

北川就曾遇到一位本科西北工业大学的学生,本来可以入职某央企从基础研发岗干起,企业也有意向培养他读在职研究生,但读了双非研究生后,却被同一家公司卡了最终学历。

“工作后,你也可以读非全日制研究生、同等学历申硕等等,拿到研究生身份的路径太多了。”北川说。从企业的视角来看,拿研究生的待遇招聘全日制双非研究生,不如培养本科学历的员工读名校在职研究生,这样不仅能提升生产效益,也能从员工的名校身份中获益。



图片来源IC PHOTO

“降级读研才是亏大了,比硕士升级的人还惨。”对于那些在降级考研和就业中犹豫的人,他的态度是,“大多数人还是应该以工作为主。”

而留在考研赛道的学生中,往届生的占比已然超过了应届生,大家似乎已经逐渐认识到,为了一份硕士学历挤破头并不一定划算,通向健康职业的路径也不止考研一条。

淡漠的一位本科室友,原本拿到了一所对口国企的offer,工作一年后离职前往英国读研,硕士毕业后回国,却发现在同等待遇要求下,自己连原来的单位都进不去了。

“后悔啊,当时应该大四毕业就工作的。”KK半开玩笑,半是无奈地说。虽然已越过考研的至暗时刻,他对未来的期待却一年比一年低,“有工作就找工作吧,我是真没招了。”


    24小时新闻排行榜更多>>
  1. 军委扩大会不能拖 军方“擒习先擒蔡”?军心不稳 下层或爆发起义
  2. 阿里前三季度经营利润同比下滑85%
  3. 日本要设“政府效率部”:学美国?
  4. 内斗不止 分红530亿:科兴生物遭纳斯达克驱逐退市
  5. 中国六代机新样机使用矢量喷口,引外媒关注
  6. 为何刺杀安倍?山上彻也:我曾感到“绝望与危机感”
  7. 香港高院披露:宗庆后最信任的还是宗馥莉
  8. 对待有恩于你的人 请吃饭送礼都比不上这种“报答”
  9. 台积电正式起诉前高级副总裁 泄露2纳米等技术机密
  10. 紧急情况!中国首次应急发射飞船前往天宫空间站
  11. 日本政府考虑上调五年入籍居住年限
  12. 月余追捕和秘密监控 卢浮爆劫案最后1名嫌犯落网
  13. “成年人失踪越来越多”大陆多地惊现成堆被弃身分证
  14. 年均日照时数太低 成都市民要求官方增设“太阳假”
  15. 美前宗教自由大使肯定“三退”运动
  16. 成龙改遗嘱,15亿家产分配曝光
  17. 天灾和成本压力下 美房屋保费未来两年恐飙涨
  18. 川普推动“创世任务”:以人工智能驱动美国科研与能源转型
  19. 青藏高原的研究,应该依赖谁?
  20. 吉尔吉斯斯坦逮捕金矿公司中国籍CEO
  21. 一则消息引爆市场,AI竞争格局生变
  22. 美国知名空头“死咬”英伟达:下个泡沫破裂的“思科”
  23. 川普下令重审20万拜登时期难民 绿卡亦在审查之列
  24. 马斯克开始用Grok替代员工了!最惨部门裁员90%
  25. 台行政院长强硬回应北京:没有“回归中国”这个选项
  26. 国民党大陆事务部前主任:郑丽文追求终极统一
  27. 又一场“战争”来临?
  28. 国际油价短线下挫
  29. 苹果内部四位实权派进入接班视野
  30. 川普暂停拜登时期难民的绿卡审批
  31. 55岁梅拉尼娅独自迎接圣诞树 赤脚穿12厘米高跟鞋
  32. 白纸运动三周年 男子在上海外滩举旗瞬间被夺
  33. 平生第一次晒柿饼
  34. 逛吃曼哈顿
  35. 埃塞俄比亚火山沉睡逾万年喷发 多国受影响
  36. 谷歌:从“护城河”保卫战到增长新引擎
  37. 因支持普京 俄体操运动员被德国俱乐部取消参赛
  38. 美称未参与以击杀真主党最高军事指挥官空袭行动
  39. 马克龙:不应逼乌克兰投降
  40. “川普亲信”领跑美联储主席之争
  41. 川普参加火鸡赦免仪式 感谢上帝恩典
  42. 美国官员对外放风称乌克兰已同意19点和平协议草案
  43. 英国议员质询BBC高层人物的五个关键时刻
  44. 华邮:赖清德投书 感谢川普、国防预算1.26兆元
  45. 大众实现在中国自主研发生产新车型
  46. 日本“豪赌”:将“花之岛”打造成全球晶片中心
  47. 川普提“创世纪计划” 目标是科学突破只需几小时
  48. “共产党倒台”西北大学男生公开反共遭开除
  49. 大陆演员仝卓表弟在柬埔寨失联 家人求救
  50. 美财长:川习明年或举行四次会晤
  51. 埃塞俄比亚火山在沉寂12000年后喷发
  52. 流感凶猛 郑州医院现危重症患者 北京儿院检测1200多号
  53. “白纸运动”三周年草木皆兵 上海外滩发生奇葩事
  54. 一个词概括中国旅游业在国家的地位,"夜壶"再合适不过
  55. 美9月核心批发价格涨幅低于预期 零售额增长
  56. 民主党为何没有“自己的川普”?
  57. 日中航班缩减 中国航空股大幅下跌
  58. 赖清德称中国目标2027武统,宣布高额国防特别预算
  59. 美财长证实川普致电习近平,重申对台立场不变
  60. 中国进入恐怖新时代 偷拍强行渗入百姓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