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词概括中国旅游业在国家的地位,"夜壶"再合适不过

2025-11-25 23:25:49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Mulan看世界



如果要用一个词概括中国旅游业在国家产业体系中的位置,我想“夜壶”二字再合适不过。

需要的时候端起来,不需要的时候放一边;需要它发光赚政绩时,把旅游当作拉动GDP的抓手,不需要时又瞬间变成可牺牲的工具。

过去十年,我见证了旅游业在疫情管控、经济复苏、外交摩擦各大场景中反复被“开关式”使用,相信中国的旅游人都早已练就了泰山崩于前而脸不改色的大无畏心态——因为习惯了。

可惜的是,地大物博、文化资源处于世界第一梯队的中国,入境游表现却一直不尽如人意——不仅远逊于国土面积不足我国4%的邻邦日本,跟经济发展和治安水平不及我们的泰国、土耳其、墨西哥相比,都相去甚远。

为什么会这样?

一个词概括中国旅游业在国家的地位,"夜壶"再合适不过

01 产业地位

原因恐怕不在旅游业本身,而在国家的产业结构与治理模型:中国是一个制造业国家,不是服务业国家。

首先,中国的国家战略核心源于科技自主、高端制造、能源安全、粮食安全,关键在于实体经济的竞争力和工业体系自主可控;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不属于这些核心范畴。

统计局数据显示,疫情前的2019年,国内旅游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4.56%,对国家综合实力的贡献远小于制造业。

对中国来说,一条汽车供应链大于半个省的旅游收入,一个芯片工厂大于整个旅游行业的外汇贡献。从优先级看,旅游业只能排到后面。

其次,中国拥有世界最大的国内消费市场,不依赖外国游客。足够强大的内需,使得我国的旅游业本质上是个内循环行业。

疫情三年可以看到,即使国门紧闭没有一个外国游客,中国旅游业仍然可以活得很好(除了入境社和出境社)。而泰国、日本这些“小柄”,却无法承受旅游业停摆的代价,日本二十多年前就把“观光立国”作为国家战略。

第三,由于特殊国情的需要,中国的旅游产业必须可控。旅游业涉及人的流动、外国游客的进出、社会秩序、城市形象和安全管理,这种具有“不受控”属性的行业,使它天然不可能被视为长期战略。

第四,旅游产业分散的特点使它在中国缺少强势利益集团。与房地产、金融、能源等领域不同,旅游产业上下游链条众多,服务特性使企业规模普遍不大,难以集约化发展。

行业组织力量薄弱,无法形成推动国家战略的重要力量——类似携程这种公司其实都不能算是旅游企业,本质上是个互联网科技平台,但在科技公司中从事旅游,注定只是非主流。

02 夜壶逻辑

疫情中最能看清国家对每个行业的真实态度。

从2020年初开始,跨省游全面叫停、出境游完全冻结、航班熔断以周为单位执行。当东南亚、欧美等国边境依然半开半合时,中国已将跨境旅游完全按下暂停键,整个行业瞬间休业停摆。

由于旅游业的可替代性强,既不是基础民生,也不是战略支柱,当防疫大局压倒一切时,旅游业立刻变成最容易牺牲的行业。

反观其他国家,泰国旅游业占GDP达20%,日本需要入境游收入缓解地方财政;而对墨西哥、土耳其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旅游是外汇支柱,停掉就意味着经济风险。

而中国不同,中国经济体量大、产业完备,财政体系不依赖旅游。因此旅游业不会放在“必须保”的位置,停掉它几乎没有系统性风险。

有意思的是,疫情后政府又把旅游业当成了万能补丁。三年封控之后,经济增长压力陡增,消费意愿疲软,于是,旅游业又突然被端出来,成为人间烟火气的活力证明。

各地争相搞文旅宣传,从文旅局长花式整活,到夜市、演唱会、网红景点集中爆发,长假政策延长或优化,再到免签政策快速铺开,吸引外国游客……

疫情结束后的第一个五一、暑期、十一假期,旅游数据连接暴涨,媒体一片铺天盖地的唱好。

各地意识到,旅游业是短期拉动内需最容易快速见效的行业。不像房地产必须控风险,不像高科技需要研发投入,不像制造业需要投资周期——只要人流动,即可产生消费。

旅游业再次从“弃子”变回“宝贝”。

而在国际外交舞台,旅游业又承担起另一种独特角色——精准施压工具。

2017年韩国部署萨德后,中国全面暂停当时正火的赴韩团体旅游,使该业务受限长达六年;中日关系紧张时,政策信号通过媒体传导,航空公司和旅行社推出免费退改签,促使中国游客和企事业单位纷纷退订,让对方旅游业猝不及防。

此时的旅游业,无关产业功能,更像一种快狠准的信号表达工具。

03 结语

一场寒潮或风暴就能让短途旅程中断,一场疫情就可使全球航班停摆,一次地缘冲突足以令热门目的地降温。

经济低迷时它是救命稻草,外交摩擦时它是施压手段,社会安定优先时它需要可控,内需拉动增长时它又是一条快速通道——这就是它的宿命。

它永远不会像在其他国家那样成为“国策级产业”,它会继续被端起、放下、再端起。

理解了这一点,中国旅游业者才真正看清了自己的位置。

这不是悲观,而是现实:这是一个高度依赖自然环境、国家政策节奏、不可自我命运化的行业。

在无常中守护,在夹缝中生长,在万事万变中迎接下一场风浪的来临。


    24小时新闻排行榜更多>>
  1. 博士后科学基金第78批拟资助人员公示
  2. 西北大学学生公开反共遭开除 引关注
  3. 广西北海轿车冲撞政府大门 遭武装巡逻车阻击
  4. 军委扩大会不能拖 军方“擒习先擒蔡”?军心不稳 下层或爆发起义
  5. 内斗不止 分红530亿:科兴生物遭纳斯达克驱逐退市
  6. 香港高院披露:宗庆后最信任的还是宗馥莉
  7. 日本要设“政府效率部”:学美国?
  8. 中日关系紧张之际 川习通话 专家解读
  9. 中国六代机新样机使用矢量喷口,引外媒关注
  10. 月余追捕和秘密监控 卢浮爆劫案最后1名嫌犯落网
  11. 阿里前三季度经营利润同比下滑85%
  12. “成年人失踪越来越多”大陆多地惊现成堆被弃身分证
  13. 成龙改遗嘱,15亿家产分配曝光
  14. 台积电正式起诉前高级副总裁 泄露2纳米等技术机密
  15. 天灾和成本压力下 美房屋保费未来两年恐飙涨
  16. 紧急情况!中国首次应急发射飞船前往天宫空间站
  17. 为何刺杀安倍?山上彻也:我曾感到“绝望与危机感”
  18. 年均日照时数太低 成都市民要求官方增设“太阳假”
  19. 起底高市早苗狂妄言行
  20. 对待有恩于你的人 请吃饭送礼都比不上这种“报答”
  21. 日本政府考虑上调五年入籍居住年限
  22. 暗光两说范曾
  23. 川普下令重审20万拜登时期难民 绿卡亦在审查之列
  24. 苹果内部四位实权派进入接班视野
  25. 塔利班控巴基斯坦空袭阿富汗
  26. 吉尔吉斯斯坦逮捕金矿公司中国籍CEO
  27. 台行政院长强硬回应北京:没有“回归中国”这个选项
  28. 川普推动“创世任务”:以人工智能驱动美国科研与能源转型
  29. 六四“抗命将军”徐勤先6小时庭审录像曝光
  30. 川普暂停拜登时期难民的绿卡审批
  31. 马斯克开始用Grok替代员工了!最惨部门裁员90%
  32. 国民党大陆事务部前主任:郑丽文追求终极统一
  33. 又一场“战争”来临?
  34. 美前宗教自由大使肯定“三退”运动
  35. 美国知名空头“死咬”英伟达:下个泡沫破裂的“思科”
  36. 55岁梅拉尼娅独自迎接圣诞树 赤脚穿12厘米高跟鞋
  37. 美称未参与以击杀真主党最高军事指挥官空袭行动
  38. 俄军猛攻基辅酿6死 美方加紧推动和平方案
  39. 阿富汗:将在适当时机回应巴基斯坦空袭
  40. 美军参联会主席将访问千里达
  41. 埃塞俄比亚火山沉睡逾万年喷发 多国受影响
  42. 因支持普京 俄体操运动员被德国俱乐部取消参赛
  43. 英国议员质询BBC高层人物的五个关键时刻
  44. 马克龙:不应逼乌克兰投降
  45. 青藏高原的研究,应该依赖谁?
  46. 国际油价短线下挫
  47. 人生不顺皆因这3个字 如何化解?
  48. OpenAI试图在奇点前夜,抢回人类的控制权
  49. 平生第一次晒柿饼
  50. 一则消息引爆市场,AI竞争格局生变
  51. 美国官员对外放风称乌克兰已同意19点和平协议草案
  52. 日中航班缩减 中国航空股大幅下跌
  53. 大陆演员仝卓表弟在柬埔寨失联 家人求救
  54. 美财长:川习明年或举行四次会晤
  55. 大众实现在中国自主研发生产新车型
  56. 日本“豪赌”:将“花之岛”打造成全球晶片中心
  57. 埃塞俄比亚火山在沉寂12000年后喷发
  58. 流感凶猛 郑州医院现危重症患者 北京儿院检测1200多号
  59. 川普提“创世纪计划” 目标是科学突破只需几小时
  60. 美陆军部长赴阿联酋会见俄方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