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银行App现关停潮 直销银行模式走向终结
2025-11-10 22:25:37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大纪元
今年以来,北京银行、中国银行、江西银行等陆续将原独立App功能并入主体手机银行。中共监管部门推动削减应用数量与入口分散,银行数字转型的灵活性受限,中小银行的创新空间被边缘化。
据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资料,2023年至今已有逾20家银行停止运营直销银行App,涵盖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与多家城商行。银行数字化正从市场创新回归体制集中,创新实验时代走向终结。
北京银行10月10日公告称,其直销银行App及网站将于11月12日起停止服务,相关功能整合至主App“京彩生活”。公告称此举为“业务调整”,但多名用户反映,公告发布前App已无法登入,只能改用主App重新开户。据第一财经网站10月报道,银行内部员工透露,整合决策“上级压力极大”,多个数字团队被撤销或并入合规条线。
四川大学金融业学者杨永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北京银行的整合并非单一事件,而是整个行业被迫收缩的缩影。他说:“在监管压力下,银行‘整合’实质上是数字创新被行政命令收编的过程。过去App之间的业务分线与功能测试被取消,创新空间让位于合规控制,导致中小银行失去活动空间。”
监管收紧 创新成被动服从
证券时报网站早前报道,中国银行于9月底公告,信用卡App“缤纷生活”将逐步迁移至主App后关停。江西银行于3月下线独立信用卡App“惠享精彩”,渤海银行则在2024年底结束同类服务。多家银行公告用词相似,均以“优化体验”“强化安全”为名。
杨永强指出,这种情况反映出行业话语已被高度标准化。监管以安全与合规为名,统一语言、统一入口,使不同规模银行失去个别策略的空间。多位业内人士向观察者网站表示,这些“主动整合”只是形式,实质上是监管清理指标的结果。
政策收紧 创新链条几近停摆
去年9月,中共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加强银行业保险业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式管理的通知》,要求金融机构建立App台账、控制数量,并对功能重叠或活跃度低的App即时退出。政策出台后,多家银行接到限期自查通报。监管部门以“风险集中”“信息安全”为由,要求削减重复入口。
评论人士许锋(化名)对记者说,这项政策等于将银行的创新决策权转交合规部门。“在这项新规定下,银行的每个技术功能都必须经过多级审批。我看银行的创新项目,最近几乎停摆。”
许锋补充说,在经济下行环境下,监管往往以风险为名,建立起高度集权的技术体系,使创新沦为被审批的行政行为。“银行要听命于监管部门,特别是地方银行,以前在业务方面有很高的灵活性,如今已不复存在。”
监管逻辑 从创新转为维稳
据官媒央视网站本月报道,2024年有超过25家银行因App违规收集个资被通报,其中多数为中小银行。央视网站援引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2024年11月资料指出,两年内共有836家金融机构完成2664款移动金融App备案,平均每家超过3款。据该报道,监管要求减少重复开发、优化服务入口,整合进程加速。
多名受访分析人士表示,所谓的“隐私违规”只是表象,真正的问题在于监管部门将个案风险视为系统性威胁,借此强化统一控制。银行原本的数字分线与市场实验被削弱,创新被压缩进制度安全的框架内。中国新闻周刊网站报道引述上海大学上海科技金融研究所陆岷峰教授的观点指出,监管“减量化”的深层逻辑在于集中风险控制与消费者保护,但长期效果或将改变市场结构,使创新能力集中于少数头部银行。
实验终止 自由空间消失
金融评论人士对第一财经网站表示,银行App关停潮不只是技术调整,更是结构性回退。中国银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正从“多点创新”走向“单一控制”,直销银行的消失,象征中国银行业实验时代的终结。
业内人士对观察者网站指出,若依现行政策推进,未来一年内此类App总数可能再减少三分之一,银行移动端将逐步集中于主App,形成“一行一端”格局。四川金融学者范先生对记者说:“这种集中化虽可降低成本,却使银行间创新差距扩大。中小银行在技术开发上被迫退场,金融服务的多样性正快速消失。”
在社交平台上,有网民留言:“储蓄卡一个App、信用卡又一个App,手机到底要装多少个银行App?”也有人讽刺:“银行现在不是创新,是删功能比赛。”央视网站11月10日报道称,相关话题留言已超过一万条,不少用户抱怨整合后的主App“页面卡顿”“登入困难”。
直销银行自2014年在中国大陆兴起,原旨在以低成本、无网点服务吸引年轻客群,如今在监管收紧下逐步退出。舆论指出,过去中小银行依赖直销App吸引长尾客群,如今这些入口关闭后,品牌能见度迅速下降。多家地区性银行已停止原有线上推广,数字业务部门被并入总行风控线。银行的数字化从市场竞争回到制度层级,创新被行政命令取代。
多名分析人士预期,监管集中化的趋势仍将延续,银行业的数字创新将进入制度化管理的阶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