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项圈,正靠解决现代人的养宠焦虑年入上亿
2025-11-10 02:26:11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零号机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

当你在研究高深的AI前沿技术的时候,已经有人在用简单的AI+硬件闷声发大财了。
比如你在街头偶然碰见一只可爱柯基,它脖子上挂着个闪烁微光的项圈,可能不止是装饰,更是一枚小型AI终端,背后藏着一个年入1亿美金的隐秘赛道。
什么是宠物智能项圈?
它本质上是把人类智能手表的技术移植到了宠物领域,相当于给猫猫狗狗配备了一个“智能健康管家”。传统项圈只能悬挂身份牌,而AI智能项圈则集成了GPS定位、运动传感器、生物传感模块等先进模块。

项圈内置的传感器可以24小时不间断地记录宠物的位置、运动和生理数据,并实时上传到云端。在后台,AI算法会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比如把当日运动量和上周对比,判断宠物是否健康;根据叫声和动作模式,识别宠物是否处于焦虑状态。最后,系统会将这些分析结果转化成易懂的报告推送到用户的手机app上。
例如,当宠物跑出安全区域,项圈会立刻给主人发送警报;如果宠物运动量显著下降,系统会提醒主人关注其健康状态,甚至会直接对接宠物医院的兽医咨询。

目前,市面上的智能宠物项圈已形成较为成熟的垂直细分格局,能满足不同层次需求。高端品牌比如SpotOn,最低定价为999美元,主打精准定位和专业训练功能;而国内依托供应链优势,市场上也涌现出多款定价在600元人民币以内的入门级产品,提供基础定位及活动量统计等功能。

那么,这么一个小小的项圈,究竟有多大的盈利能力?
根据《2025新兴宠物用品市场洞察报告》,宠物穿戴设备是增长最快的宠物产品赛道之一,2023年全球市场辨模为33亿美元,预计2033年将增长到171亿美元。其中,智能项圈占据了六成市场份额。2024年智能项圈市场辨模为20亿美元,预计到2034年将增长至63亿美元。
从全球市场来看,北美是全球宠物智能穿戴设备市场的主要消费区域,这可能和北美每年超10%的宠物狗走失的现实困境相关。目前,欧洲和亚太地区的市场也在逐渐增长,其中中国市场表现出巨大的增长潜力。

读到这里您可能会产生疑问:项圈作为一次性销售产品,为什么能带来持续利润?
实际上,头部品牌的盈利关键源于其“硬件+订阅”的商业模式。
持续不断的订阅费用,是该行业利润的核心来源,也是暴利的奥秘所在。用户在购买硬件后,需要按月或按年支付费用(通常为几十到上百元),以解锁实时定位、高级健康分析、专家咨询、保险折扣等核心服务。
例如,品牌“星联未来”对其项圈每月收取9.99美元订阅费;欧洲企业Tractive凭借此模式一年收入达1.05亿美元,用户留存率高达94%。

这种商业模式令人联想到黑镜第七季第一集《凡夫俗女》中的情节,男主角为拯救妻子而在其体内植入科技设备,却需持续支付订阅费以维持基本生活功能。现实虽然不如电视剧这般极端和黑暗,但其底层逻辑是相通的:硬件引流,服务榨汁,即以硬件吸引用户,通过服务创造持续价值。
进一步而言,部分企业已经开始和宠物保险合作,用项圈收集的健康数据来制定动态保费,该模式未来还可能延伸到宠物食品、宠物医院等等领域,形成完整的商业闭环。

对于普通人来说,可以从这里学到什么搞钱思路?这个行业还存在哪些机会?
当前的关键,或许不在于重新研发一个项圈产品,而是在已有的行业生态里,找到自己的定位。
除了做代理商赚取销售差价这一传统路径,还可以考虑提供配套服务,比如数据分析、宠物行为咨询,把项圈收集的宠物活动数据做成“行为报告”,帮主人解决毛孩子们的行为问题。
还可以尝试开辟二手市场,比如高端智能项圈的租赁或二手回收翻新业务,满足用户在宠物旅行、术后护理等场景中的临时需求。

业界普遍认为,“AI宠物经济”的红利期或许才刚刚开始。以90后为主的养宠人群把宠物当孩子养,愿意为其健康和安全买单。
有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智能宠物用品市场辨模超过100亿元,而到2028年,中国宠物经济的产业规模预计超过1万亿元。这其中还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盈利潜力待挖掘。
需要明确的是,人工智能项圈的核心不是“卖AI”,而是“用AI解决养宠人的焦虑”——怕猫狗丢了、生病了、没精力好好照顾等等。

然而,硬件+订阅的商业模式要在国内市场大面积铺开,仍面临着用户付费订阅习惯尚未养成这一阻力。
你是否接触过特别实用的AI宠物产品?对于AI技术还能解决哪些养宠痛点,你有何见解?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