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发作前有征兆 尿酸不高也会中标
2025-11-09 03:29:53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看中国

痛风好发于秋冬季节转换时。(图片来源:Adobe Stock)
痛风引起的关节炎,是引发急性单一关节炎中最常见的原因。此病自古就有,像亚历山大大帝、米开朗基罗、牛顿、路易十四、达尔文、邱吉尔等风云人物都深受其苦。由于大部分发生在比较富裕的人,所以又叫帝王病。
判断与尿酸值
痛风的判别是以症状为主,而尿酸的高低可作为判断的参考。约有30%的患者在急性痛风关节炎发作时,尿酸值为正常,因此,尿酸的参考值要等到急性期过后较为准确。
痛风爆发的征兆
痛风的发作,刚开始常是大脚趾,约占七成,一般在发作前一到十二小时,平均五小时就会有些预兆,例如:发热、发痒、肿胀等不舒服的感觉。只需几个小时,便开始红肿及难以忍受的疼痛,症状类似感染性关节炎或蜂窝组织炎,大约在一到两天之内会痛到最高点。
如果不理它,在一到两星期左右,疼痛及肿胀会慢慢消退,最后关节恢复正常,有的可能有一些脱皮现象。其他关节像脚踝、脚跟、脚背、膝、腕、肘、手指也可能波及,但超过80%是以下肢关节为主。一般是单一关节发病,只有5%的病例为多关节侵犯。早期发作者,常在三至十天会不药而愈。
急性发作后,患者会进入缓解期,但一年内再发的比率有六成,两年内再发的比率达七成,只有约7%的患者一辈子只发作一次。一般第二次发作的关节并不一定与第一次的关节相同,而随着时光的流逝,每一次发生的时间会愈来愈短。
当痛风进入慢性期,关节附近会长痛风石,里头有尿酸结晶,有时会因外伤或自动破裂,渗出乳白色像牙膏或豆腐渣状的分泌物。

痛风石堆积会造成关节变形与肾脏损害。(图片来源:Adobe Stock)
痛风石与尿酸浓度
痛风石的产生和血中尿酸浓度有关,若在9.2以下,很少会产生痛风石;介于10到11之间会产生轻、中度的痛风石;若在11以上则会产生较严重的痛风石。据统计,痛风若不治疗,十年后约有一半会产生痛风石,二十年后有70%会有痛风石,其中有24%是属于严重的。
这时候,患者可能只有大痛、小痛之别,而没有不痛的时候,必须天天吃止痛药来解决,久而久之,胃、肾都受影响。
中医观点与治疗原则
痛风属于中医学痹证的范围。古代医籍中也有相同的病名,但中医所谓的“痛风”,系指痛痹久而不愈而言,与现代的痛风有所不同。
中医认为,痹证的病机主要为外邪痹阻于肢体、经络,使气血运行失畅,风寒湿热之邪壅于关节经络,气血郁滞不通所致。急性期多属热痹,应以清热通络、祛风除湿为大法,常用白虎加桂枝汤加减。慢性期则应以泄浊化瘀、蠲痹通络为原则。一般而言,中药的止痛效果或许不若西药之迅速,但副作用少,长远疗效还是值得肯定的。
(作者为台湾台中市叶慧昌中医诊所院长,本文经作者授权刊载,转载本文请取得作者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