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产阶级难负担的8件事在10年前可轻松应对
2025-11-09 04:25:34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大纪元
中产阶级已今非昔比。10年前轻松应对的生活支出,当下已感觉难以支付。每月都要面对明细预算,为维持十年前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而苦苦挣扎。
过去,中产阶级意味着安全感。不是富有,而是稳定。它意味着,如果你努力工作,做出合理的决定,就能负担得起一套体面的房子,能够无忧无虑地养育子女,能够在正常的年龄退休,并且能够应对生活中不可避免的问题。
而在当下,全球各大都市高昂的房价、物价,加上育儿成本、旅行花费节节上涨,令曾经的“舒适中产阶级”悄然消失。
以下是生活方式杂志《Vegoutmag》盘点的八件事,在10年前,中产阶级能轻松应对,而对当下的中产阶级来说,却感觉难以承付。
1)在工作所在的城市买房
十年前,如果你有一费倘定的职业,比如教师、会计或市场经理,你完全可以攒够首付,在离工作地点通勤时间合理的范围内买一套普通的房子。虽然可能需要几年时间,但并非遥不可及。
现在呢?很多在繁华大城市或美国硅谷工作的工程师虽然收入远高于中位数,却不得不搬到距离公司一小时车程的地方才能买得起房子。一些谷歌工程师因无力买房,也难以支付高昂的租金,不得不住在车里。
在大多数大城市,房价中位数增长速度是收入中位数的两到三倍。过去只需要高于年薪3到4倍的价格就能买到的房子,现在却需要8到10倍甚至更多。

2)每年一次家庭出国度假
在10年前,中产阶级家庭会度假。或许不是去异国他乡,但去海滩待一周或去外州探望亲戚是常态。
到了2015年,国际旅行对普通中等收入者来说触手可及。廉价航空公司让亚洲和欧洲旅行成为可能。一家四口只需几千美元就能去巴厘岛或泰国。
如今,我看到许多家庭面临着艰难选择:是修车还是带孩子们去旅行?是换一台老旧笔记本电脑还是订机票?
机票价格飙升,住宿费用也水涨船高。更重要的是,中产阶级家庭曾经拥有的经济缓冲——预算中允许自由支配的余地已经屈指可数。
旅行变成一种需要在其它方面削减开支的牺牲,与十年前中产阶级的处境截然不同。

3)父母单方收入抚养孩子
这并非在讨论父母是否应该工作,而是在探讨他们是否真的拥有选择权。
十年前,许多中产阶级家庭可以依靠一份全职收入和一份兼职收入维持生计,尤其是在孩子年幼的时候。父母一方可能每周工作三天,或者在家工作几天。虽然手头不够宽裕,但勉强可行。
如今,育儿成本飞涨。但更根本的是,住房、医疗和教育支出使得除了真正富裕的人之外,单收入家庭几乎难以为继。
父母双方全职工作已从一种选择转变为一种经济上的必然选择,这彻底改变了家庭的运作方式、父母陪伴孩子的时间,以及孩子的成长模式。
4)无经济压力的医疗保健
各国医疗制度和医保制度情况差异很大。但即使在拥有公共医疗保健体系的地方,为了避免长时间的等待,中产阶级也悄然转向私人保险。但私人医疗保险的保费增长速度远远超过工资增长速度。
曾经可以承受的每月开支如今已成为许多家庭难以承受的巨额支出。因此,他们放弃了保险,并祈祷不会发生什么大事。
过去,中产阶级意味着不必担心看不起医生,也不必担心全科医生推荐的专科医生会不会让他们破产。这种安全感已经消退。

5)在合理的年龄退休
十年前,三四十岁的中产阶级工人可以看看他们的养老金或401(k)账户,看到一条65岁退休的道路,如果他们储蓄有自律,甚至可以60岁退休。
现在呢?目标已经改变。住房成本吞噬了原本应该用于退休储蓄的资金。停滞不前的工资意味着可投入的资金减少。退休后生活成本不断上涨,而预期收益却变得更加不确定。
合理的退休年龄曾经是中产阶级的承诺之一。如今却变成了一种奢侈品。
调查显示,过去四十年,80岁及以上年龄的工作者占所有80岁及以上美国人的比例有所上升。1980年,80岁及以上人群中只有2.9%的人在工作;而到2019年,这一比例已上升至近4%,到2023年则上升至4.2%。

6)让子女免于负债接受大学教育
教育原本应该是下一代跻身中产阶级的阶梯,然而过去十年教育成本的爆炸式增长已众所周知。
2015年,许多中产阶级父母还能切实地计划资助子女上大学。或许子女会背负一些债务,但父母可以做出实质性的贡献,无论是直接支付学费还是提供免费住宿。
如今,即使是中上阶层的父母,也难以在不影响自身退休保障的前提下,有效减轻子女的教育负担。教育成本已经高得惊人。
7)无需预算压力也能买到优质食品
与住房和教育相比,食品或许显得微不足道,但事实真相如何呢?
十年前,一个中产阶级家庭可以去超市买到优质食品,包括新鲜的蔬果、不错的肉类,以及一些有机食品,他们无需为每一分钱斤斤计较。
当然,人们会寻找特价商品,也会避开最昂贵品牌,但不会在每个货架间都进行心算,也不会因为总价过高而把东西退回去。
现在,食品通胀令人震惊。过去,中产阶级无需为基本生活开支担忧。当今的中产阶级即使是基本生活必需品,也需要精打细算,做出取舍。

8)真正能应对紧急情况的应急资金
十年前,理财建议是储备相当于3—6个月开支的应急基金。对于中产阶级家庭来说,虽然具有挑战性,但并非不可能。几年时间慢慢积累,就能形成一定的缓冲。
如今,不仅每月剩余的钱更少,积累这笔缓冲资金变得更加困难,而且紧急情况的花费也更高。汽车维修、医疗手术、热水器故障,这些曾经可以应对的小问题,如今都可能演变成财务危机。
应急基金是衡量财务安全的基本指标,如今对于那些理应拥有财务安全的人来说,已经变得难以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