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一公老师当然是很牛的,摸到了诺奖的边
2025-11-08 20:25:22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悟道轩小筑公众号
施一公老师当然是非常牛的,而且摸到了一点点诺奖的边,所以如果他哪天得到了一些强大的学术力量的力挺的话,他获得诺贝尔奖也是不奇怪的事情。
然而,明显他没有选择极致专研如何获得诺奖的路线,诺奖概率目前看来不高。因为他这样的人也不太适合只做学术,否则埋没了他这样的全面性人才。
先谈学术:
施一公的学术路线其实非常清晰,三大主线为细胞凋亡复合物结构、剪接体的动态结构、γ分泌酶的结构与功能研究。支线任务就很多了,膜蛋白、核孔复合体、量子生物学等等。当然,如果支线任务做出了影响力,开辟了新的研究体系和研究范式,自然也可以变成主线剧情。
他能在秘诀其实因为不算是什么很大的秘密:
高明的生化基础+极致高效的实验安排为基础,施一公聪明的大脑选择的巧妙课题为核心的,支持所有有所成绩的学生去独立做大老板的人才培养体系。
可以说,现在施一公掌握清华和西湖大学的资源,也可以直接和很多高级别leaders打交道,这些虽然和学术没有直接关系,但是却也千丝万缕的反哺了施一公为核心的学术军团的壮大和发展。
具体来说,施一公有一个准诺奖级别的工作,那就是剪接体的动态结构和分子机制,今年也在候选柄家一等奖。还有两个足够美国科学院院士级别的工作,分别是γ分泌酶的结构与功能以及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阐明。
其中,施一公靠着清华的冷冻电镜平台,直接反超了另外两个世界级的顶尖研究组:剑桥大学Kiyoshi Nagai,马克思普朗克研究所Lührmann及Stark 团队。这两个研究组都有超过二十年在剪接体结构上的耕耘,但是第一个高分辨率的剪接体复合物结构居然是后来进入这个团队的施一公团队拿下了。光是这个成绩,就够施一公吹一辈子了。
当然施一公并没有停止脚步,一个组就拿到了所有的高分辨率剪接体的关键阶段的拼图。因此他被认为有希望和Naghi还有Lührmann分享剪接体的诺奖的有力人选。如果Naghi不在70岁去世,我想这个组合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概率是很大的。

再谈社会贡献:
可以这么说,即使你获得诺奖,你也和施一公没办法比,因为清华生物医学口的目前大部分主要领导都是施一公当年招聘的、西湖大学是施一公建设起来的、科学大奖和科研制度也是施一公共同参与完善的;颜宁统帅下的四百个生物医学PI也是充分借鉴施一公的清华和西湖大学的发展模式。
可以说,中国的理工科学术圈,就没人不知道施一公的大名的。绝大部分诺贝尔奖获得者,即使是中国的屠呦呦、莫言,比起施一公的如今的影响力还是相去甚远,能做到的事情也不是一个层次的。
施一公这种把自我影响力最高程度放大的发展模式,绝对不可能是随便一个院士、诺奖、甚至官员可以相提并论的。一生只做一件事的很多传统意义下的科学家,也许部分科学家会被写进教科书,但是在科学研究以外的方面,他们在施一公面前简直是太嫩了。
这才是聪明的科学家发展的模式,让你去成为施一公,你也没有那个屏蔽力、极强的专注力和自律性去做到他目前牵头的繁重事物,并且忍受海内外互联网的吃瓜群众对他的不理解甚至谩骂。
这种综合学术影响力,国内几乎找不出第二个人能和施一公媲美。施一公:有人称,中国的科技实力已经超过美国了,我很担心_生物探索
最后简单谈谈人才培养:
施一公学术军团目前也是国内人才培养最成功的军团之一,数量和质量都让人嗔目结舌。
在质量上,施一公自己和徒弟颜宁已经是中美双院士了,柴继杰拥有中美双院士的水平,预计今年或者两年后会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虽然一门三中国院士在国内已经不少了,但是一门有三个中美院士水平的大咖其实在国内是几乎看不到的。
在数量上,几乎所有国内的最好的主流科研单位都有施一公的徒子徒孙,只有被其他派系占据的太严重的地方也许不会被他的徒子徒孙所考虑过去工作。
清北复交中科院和西湖大学和其他985就不用说了,现在施一公也有美国任教的弟子做的非常好的,也是极少数土博有机会去海外做非常好的例子。
国内院士有很多,但是院士里面能培养几十个主流研究单位的PI的,其实也没有多少个。
施一公是真正的世界级大咖,学术领袖,并且综合影响力并不是随便一个诺奖、图灵就可以媲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