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最大造假,爆了大雷

2025-11-08 22:26:04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

一场持续三年的财务罗生门,迎来新进展。

10月27日,因未能在规定期限内履行复牌指引,诺辉健康(以下简称“诺辉”)被取消上市地位。这个曾被誉为“中国癌症早筛第一股”的明星公司,正式退出资本舞台,11月14日将在其注册所在地开曼群岛进行清盘。

诺辉2015年创立于杭州,创始团队出自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创业方向瞄准的是结直肠癌、胃癌等高发癌种的居家早筛——不用去医院做胃镜和肠镜,在家进行粪便采集,便可初筛癌症风险。2021年,诺辉在港交所上市,首日市值突破300亿港元,被视为中国癌症早筛产业化的一个转折点。

但风光仅维持了两年。2023年诺辉被做空报告点名财务造假,2024年3月停牌,如今走到退市。医疗自媒体“健闻咨询”的最新调查披露更多细节:诺辉的销售为冲击业绩,默许经销商向环卫工人购买公厕粪便作为检测样本,制造虚拟订单。

体外诊断行业自媒体“IVD资讯”创始人张洪华对《中国新闻周刊》指出,诺辉丑闻暴露的问题在于,体外诊断从设计、生产到市场销售,本就是慢生意,很难单靠资本市场运作“快进”。

港股最大造假,爆了大雷

图/视觉中国

港股最大造假案?

“公司每天和粪便打交道,你会觉得是很low的事情吗?”诺辉创始人之一朱叶青曾在公开分享中提到,公司早期招人,他都会先抛出这个问题,吓跑过许多面试者。

这一细节或许能让外界更直接地认识这家公司。数据显示,国内约八成的结直肠癌患者确诊时已是中晚期。诺辉核心产品之一是结直肠癌早筛试剂“常卫清”,用户只需在家采集粪便,无创、无痛,邮寄到公司检测,几天后就能拿到结果。

诺辉切入了一个在国内几乎空白的市场。2020年,“常卫清”成为国内首个正式获批上市的癌症早期筛查产品,次年被写进首部结直肠癌筛查指南,被认定是肠癌早筛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他产品,如“噗噗管”是国内首个获批的便潜血自测器,“幽幽管”是国家药监局批准的幽门螺杆菌自测器。此外,诺辉还布局了肝癌、鼻咽癌、宫颈癌等早筛产品线。



诺辉产品之一“幽幽管”幽门螺杆菌自测器 图/视觉中国

2021年2月,诺辉登陆港交所,成为当时港交所18A生物科技公司中极少数打通了研发、注册、商业化全流程的企业,也是国内首个在全流程实现完全合规的癌症早筛企业。

诺辉上市后的首份年报交出了亮眼成绩。2021年公司营业总收入达2.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01.5%。其中,“常卫清”收入9720万元,发货量超66万盒,同比增长168%;“噗噗管”收入近1.2亿元,发货量超580万人份,同比增长104%。2023年,公司披露2022年的营收为7.7亿元,同比大增259.5%,连续两年实现近三倍增长。

但这一爆发式增长引发了质疑。2023年8月,美国财经媒体CapitalWatch 发布做空报告,指控诺辉公布的2022年营收与其推算的销售额相差近九倍。

该机构CEO朱江在近期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提到,最早关注诺辉源于2022年,该公司披露了阶段性高速增长的业绩,团队准备买入其股票。但在研究财报时,分析师认为公司一些业绩数据前后矛盾。

“我们最初只是想验证,在医院能不能开到这个产品。”朱江指出,尤其是在2022年疫情防控严格的情况下,医疗机构结直肠癌早筛产品销量大幅增长,似乎并不合逻辑。于是,他们派调查员,去诺辉披露的有产品销售的一些医院核实。第一个难题是,由于疫情封控,医院出入管控严格。即便进了医院,当调查员以“不想做肠镜,想使用‘常卫清’检测”为由咨询时,医生明确拒绝了这一请求。

在朱江看来,如果连医生都不推荐,那上述销量究竟从哪儿来?团队随后派出六名调查员,耗时16个月,深入走访医院、体检中心以及电商渠道,广泛访谈员工,重点关注终端的库存情况,并深入分析财报与交易数据。在此基础上,做空报告指出,诺辉在公立和私立医疗机构、民营体检机构以及线上平台中,均存在夸大销售的嫌疑。

做空报告还指出,诺辉也在通过各种方式及渠道进行压货,“常卫清”产品的有效期为12个月,诺辉会将一些产品压到过期,下一年度该类产品便变成公司销售财务数据中的确认收入,营造了销量繁荣的假象。

2023年8月,在做空报告发布后,诺辉连续两天强势回应,认为这一报告失实且具有误导性。此外,创始人朱叶青携CFO高煜、首席科学官陈一友,召开盘中电话会回应,反指做空机构曾索要300万元公关费遭拒。

面对虚增收入的质疑,朱叶青出示了2023年上半年纳税额超7500万元的证明,却未提供做空报告重点关注的2022年数据。此外,朱叶青指出,“常卫清”在临床端的收入主要来源于民营医院和诊所,而非做空报告重点提及的公立医院或其体检科。不过,朱叶青未正面回应为何在2022年疫情防控期间,旗下产品能够实现高增长,以及电商平台销售数据被指造假等问题。



诺辉创始人之一朱叶青 图/视觉中国

不久后,公司发布了2023年半年报,上半年诺辉营收8.23亿元,同比增长264.58%,上半年收入超过了上一整年。对诺辉而言,受到做空报告影响,公司股价短期内波动,随后数月回升。风波似乎暂时平息。

拐点出现在2024年3月。作为诺辉业绩的审计机构,德勤拒绝在2023年年报中签字,并发函质疑其销售真实性。同月,诺辉因无法发布2023年年报,被港交所强制停牌,股价定格在14.14港元。诺辉发布公告表示,公司成立独立调查特别委员会,核查公司产品销售真实性等相关问题。

半年后,外界没有等到调查结果,诺辉的管理层却发生震动。德勤员工在2024年9月9日辞任公司核数师职务,诺辉CFO高煜同日辞职。2024年末,朱叶青辞任董事会主席兼CEO。今年2月,在公司股东特别大会上,他被高票罢免执行董事职务。

年报迟迟难产,停牌18个月后,香港联交所在10月22日发布公告称,诺辉未能在9月27日或之前履行联交所订下的复牌指引而复牌,上市委员会决定根据《上市规则》第6.01A(1)条取消该公司股份在联交所的上市地位,于2025年10月27日上午9时起正式取消。多家基金公司已将其估值调至接近归零。

“健闻咨询”的近期报道补充了造假操作的细节:一些销售为了伪造业绩,和经销商伪造虚拟交易合同,经销商拿到回扣,向环卫工人购买公厕粪便作为检测样本,甚至一份样本会拆分给多个虚假检测账户。

朱江曾表示:“诺辉的这个案例,很可能是‘港股通’开通以来,甚至是香港开埠以来,陷入‘造假’等恶性纠纷中金额最大的股票之一。”

但值得注意的是,退市并不等同于公司造假事实被认定。朱江对《中国新闻周刊》介绍,他在2023年9月向香港廉政公署邮寄材料,举报德勤在诺辉审计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不端行为,但尚不知调查结果。截至目前,香港联交所与香港证监会均未发布任何公告,确认诺辉存在虚假销售等违规行为。本刊曾就独立调查的进展情况向诺辉发送邮件询问,但截至发稿,尚未收到任何回复。

“早筛产品不是快消品”

作为中国癌症早筛领域的头部公司,诺辉为何迟迟交不出财报,难以摆脱造假指控困境?多位行业观察者认为,这与其商业模式有关。

朱叶青曾多次公开表示,希望把肿瘤早筛产品做成“快速消费型医疗产品”。“常卫清”对标的是美国Exact Sciences的同类产品Cologuard,这是全球首款基于粪便DNA联合便潜血检测的肠癌筛查试剂。Cologuard在2014年获得FDA批准,并被纳入联邦医保,2020年销售额高达8.2亿美元。朱叶青相信,这种“粪便样本+居家检测”的轻医疗模式,中国虽然是空白市场,但商业模式同样可行。

2023年,国家卫生健康委曾发布通知,要推广癌症早诊早治,完善并推广包括胃癌、食管癌、结直肠癌、宫颈癌等重点癌症早诊早治指南。但问题在于,国内的癌症早筛市场还处在起步阶段。

周漫琪在一家癌症早筛企业的市场部门工作了八年,公司也推出了结直肠癌、胃癌等早筛产品。她向《中国新闻周刊》坦言,当初看到针对诺辉的做空报告时“并不意外”。“体外诊断还是一个很传统的领域,癌症早筛产品不是快消品,多打广告不一定能卖出去。”周漫琪提到,国内目前技术成熟的产品,从研发上市到进入医保,再到实现全国推广,即使进展顺利,也大约需要十年,而且业绩也不如当时的诺辉好看。相比之下,诺辉在上市后披露的增长速度太快了。她还注意到,在公立医院推广本公司产品时,很少见到“常卫清”的身影。

公开资料显示,诺辉的销售渠道包括医院、民营体检机构、电商平台,以及保险公司、连锁药店等。朱叶青曾直言,未来直接面向消费者的市场前景广阔,但在大众接受之前,还是得先获得医生的认可。因为多数用户第一次使用,往往是在医生推荐或体检机构中完成。

进入医疗机构,是诺辉商业化的关键,但这条路并不好走。诺辉在2022年8月曾对外披露,“常卫清” 这个产品有更强的临床属性,如果要进入医院,需要先拿到定价,再转入医院操作系统销售,过程长,不是一上市马上就能卖。

周漫琪也了解到,诺辉一直在尝试打通医院渠道,但高昂的定价成了主要障碍。公司官网显示,“常卫清”售价为1996元。原CFO高煜曾透露,“常卫清”的出厂价在不同渠道有差异,在临床、DTC(直接面向消费者)和民营体检三个渠道的单价区间分别为1200—1600元、600—1200元和300—500元。该产品未被纳入医保。

周漫琪介绍,产品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后,销售团队首先需要前往医院,说服检验科主任认可该产品在临床上的必要性。检验科同意试剂盒进入医院后,销售团队还需前往消化内科、体检科等相关科室讲解产品,让医生充分理解并认可。此外,产品价格还需纳入医院的医疗服务项目价格目录。周漫琪坦言:“一个早筛产品如果想在医院有上千元的高定价,价格监管部门很难批准。而且医生开这么贵的项目,也会面临很大的压力。”

此外,结直肠癌早筛产品进入公立医院,更大的竞争对手是肠镜检查。肠镜是结直肠癌诊断的“金标准”。在三甲医院,无痛肠镜费用在1000至2000元之间,部分体检机构甚至更便宜。相比之下,早筛产品虽具备无创、便捷等优势,但在高昂的价格下,其优势非常有限。

体外诊断自媒体“医业观察”创始人星哥也指出,大家日常做一次全身体检,几十个项目加在一起不到2000元。但光检测结直肠癌就要近2000元,即便结果阳性,还需要通过肠镜来确诊,普通人可能很难接受。

而Cologuard在美国能卖得好,是因为当地肠镜预约很难,而且价格非常昂贵。据报道,美国肠镜检查费用为2000—3000美元,肠癌早筛产品价格大概是600美元,而且能被医保报销。

尽管诺辉曾回应,“常卫清”在临床端的收入主要不是来自公立医院或其体检科,而是大量来自民营医院和诊所,比例超过九成,但做空报告显示,调查团队对全国排名前200的私立医院及一线城市217家高端私立医院进行了调研,调查结果不支持诺辉此前声称的“常卫清”销售量显著增加,“相反,我们发现产品销售相当有限”。

直接面对消费者的市场同样难啃。诺辉通过体检机构、保险公司、电商平台向大众销售其产品,但挑战仍在于社会对早筛产品的认知度较低。

近年来,张洪华长期关注诺辉的营销。诺辉的确在品牌传播上走得更靠前,曾多次把话题推上微博热搜,做出了产品的品牌和溢价。但他直言,这个市场仍是小众。

周漫琪回忆,她管理市场部时,曾在电商平台开设官方旗舰店。除非做促销活动,平时销量惨淡,最后不得不砍掉这个业务。“除非全民有检测意识,否则没有人会在电商平台主动搜‘肠癌早筛’产品。”

周漫琪提到,体外诊断类产品短期内很难快速盈利,这在医疗领域是共识。“企业要想真正打开市场,还得把钱花在研发上,把检测成本降下来。”她举例说,目前甲基化检测周期一般需要8小时,“如果能缩短检测周期,减少人力成本,早筛产品才有更大的降价空间”。



2021年2月18日,诺辉健康于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图/诺辉官网

4000多名散户如何维权

诺辉已于近期退市,并计划于11月14日在其注册地开曼群岛举行清盘程序。公司从资本市场彻底退出后,受损的个人投资者成为外界关注的群体。

朱江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提到,诺辉停牌初期,不少股民仍抱有乐观预期,直到去年底,创始人朱叶青辞任董事会主席兼CEO后,投资者情绪才明显转变,上百名个人投资者主动联系朱江团队,寻求维权途径。

截至10月下旬,已有超过4300名投资者在CapitalWatch完成登记,累计申报损失金额逾7亿港元。朱江团队也聘请多名律师,牵头组织个人投资者维权联盟,探索集体诉讼的法律路径。据朱江粗略统计,在这4000多名投资者中,约六成是在做空报告发布,看到诺辉公开回应后买入股票,不少人投资额在80万至180万元之间。

朱江回应,团队早前的调查材料和录音,已递交至香港证监会、香港廉政公署等监管部门,“我们是最适合做这件事的,而且作为媒体也不愿意错过这么大的事件”。

但维权的法律路径并不明朗。在今年9月举行的“诺辉健康投资者跨境证券法律支援研讨会”上,朱江团队邀请的维权律师指出,根据现行法规和既有案例,集体诉讼必须建立在虚假陈述被最终认定成立的前提下。目前,港交所和香港证监会尚未对诺辉事件作出明确认定,个人投资者在收集证据时面临的难度极大。朱江也坦言,律师明确指出,做空机构掌握的材料属于媒体或调查公司的证据,在法官面前大部分都不成立。

更复杂的是,诺辉注册地在开曼群岛,主营业务在内地,上市地在香港,跨越多个司法辖区。香港和内地监管制度、信息披露规则等方面有明显差异。内地证券法允许由投资者保护机构发起集体诉讼,由上市公司赔偿后,再向造假高管追偿。但在香港,法律体系不同,一个主流的维权方式是,利益受损的股东向香港法院申请,指派清盘人代替董事会职责,代表公司追究造假高管的法律责任。

朱江介绍,目前维权团队正推动通过申请清盘,获取鲍司财务账册,以厘清资金流向。“律师告诉我们,现在最核心的问题是账本。”他说,没有账本,就无法查清公司的资金去向。根据香港相关法律,虽诺辉注册地在开曼群岛,但仍可在香港本地发起清盘程序。目前,朱江团队正在物色合适的清盘人,计划由其正式向香港法院提出申请。

上述负责维权咨询的律师表示,在诺辉风波中,许多维权股民来自内地,他们希望通过这一案例,引起香港立法机构对中小投资者保护的重视。但他也坦言,最终结果仍存在很大不确定性。


    24小时新闻排行榜更多>>
  1. 大陆银行积存大量房产抵押物 批量直售房产
  2. 碾压福建帮 张又侠“军中称王”
  3. 扇耳光大赛:通背拳传人被打到“眼睛已不可能痊愈”
  4. 川普又盯上了美国肉价,“铁拳”挥向四巨头
  5. 绿卡重大改革!傍老人申请绿卡面临严查…
  6. 川普政府“秘密核武器”首度曝光 威力是广岛核弹十倍
  7. 施一公老师当然是很牛的,摸到了诺奖的边
  8. “有人调侃 川普干一辈子 对中国科研是大好事”
  9. 美国政府停摆39天,参议院称两党谈判现积极转机
  10. 涉助中国执行“猎狐行动”,川普赦免麦克马洪
  11. 自己作死了 中国这一行业倒闭触目惊心
  12. 夜店也能领证?中国结婚率迎来反弹
  13. BBC:中国官媒罕有揭示严打诈骗活动内幕
  14. 它成了比黄金还猛的“理财产品”
  15. 美少年毒驾夺六命,获刑65年
  16. 坎坷男星赵毅,50岁仍单身
  17. 麦当劳最年长牛肉汉堡 室温下神奇保存30年
  18. 20大后军方委员都去哪儿啦? 落马 递补 被跳过 被调查?
  19. 16死39伤!央视揭露一年多前的重大死伤案
  20. 京东第一辆车,价格定了
  21. 美股崩盘恐迎血洗修正?专家曝"最神准指标",预警跌幅16%
  22. 安世半导体事件发酵,荷兰人自己都看不下去了?
  23. 中国流感升温 药企奥司他韦24小时不间断生产
  24. 中国女艺术家控“鹰眼”演员性骚 还威胁向ICE举报…
  25. 云南大理市委原书记刚出狱又被调查 引关注
  26. “密使一号”欲以邪术夺台 国防部参谋次长吴石
  27. 走到顶层的人 具备12种突破底层力量
  28. 世界小姐佳丽吼唱死亡金属爆红
  29. 亚投行高层抗议中共后走人 出逃日本
  30. 郭俊辰被折磨20至48小时后遭活埋!博物馆地下室囚禁48人或包括陈都灵!
  31. 比特币巨震!加密货币近14万人爆仓,发生了什么?
  32. 3D打印鼻植入物获突破
  33. 全球淘金热潮下 越南家庭囤积黄金和金饰
  34. 中国商人涉新加坡洗钱案 英国没收恐龙化石豪宅艺品
  35. ChatGPT成自杀教练!加州连7起诉讼 控“怂恿轻生”
  36. 军方高喊过紧日子藏心思 德媒:中共或想攻打台湾
  37. 芝加哥移民执法现场枪击!男子“向联邦探员”开枪
  38. 中国商人涉新加坡最大规模洗钱案 遭英国没收恐龙化石等
  39. 马斯克的1万亿薪酬神话:集体迷幻!疯到没边了…
  40. 内蒙古禁飞区惊现蝴蝶状不明飞行物
  41. 官员伪造公章并重婚获刑
  42. “夏不坐木 冬不坐石 ” 为什么冬天不能坐在石头上?
  43. 毛泽东这般改造中国人 让恐惧 伪善 盲从成日常
  44. 俄外长:未收到川普“恢复核试验”的具体说明
  45. 政府停摆,对美民航业造成灾难性打击
  46. 讓恐懼、偽善盲從成為日常
  47. 下周美国市场也不好过?一场大规模美债发行潮来袭
  48. 报告:中资如何乔装美企 取得技术与资金
  49. 科技股估值超过Mag 7
  50. 商品涨价行情对A股市场有何影响?
  51. 一年23轮融资,AI眼镜引爆资本市场
  52. 中国结婚率反弹:夜店玩嗨直接领证
  53. 当下,国内仍做监督报道的新闻媒体仅剩36家
  54. 美国产稀土磁铁出炉 25年来首次
  55. “胖改”17个月,永辉超市还没上岸
  56. 中国10月通胀意外回升
  57. 中产阶级难负担的8件事在10年前可轻松应对
  58. 山东威海海域商船与渔船碰撞 致8人失联
  59. 俄赴华旅游人数升至13年来最高水平
  60. 超强台风凤凰逼近 菲律宾近百万人紧急撤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