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丽缇丈夫声援张维伊,反遭网友嘲讽
2025-08-25 02:25:33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ZAKER
“现在的张维伊就是曾经的我。”——钟丽缇丈夫张伦硕在直播中的这句感慨,瞬间将自己和近期陷入舆论漩涡的张维伊绑在了一起,却意外遭到了网友几乎一边倒的否定:“不,你俩真不一样!”
8月24日晚,张伦硕在直播中公开为董璇的丈夫张维伊发声。他结合自身经历,坦言张维伊目前因与董璇的姐弟恋所承受的质疑(如被贴“软饭男”“不顾家”等标签),与自己早年同钟丽缇结婚时的处境极为相似。
他特别提到,自己曾因一条被剪辑的短视频而遭到全网狂嘲,点赞数超过70万,深知片段化传播和营销号带节奏对公众认知的杀伤力。因此他呼吁大众不要仅凭剪辑内容就对一个人下定论,并提醒警惕网络暴力。他还表示,如果见到张维伊,会安慰他并分享自己疏导情绪的方法。这番表态被部分人视为“难兄难弟”之间的善意共情。
然而,绝大多数网友却并不买账这番“惺惺相惜”。仔细对比两人的实际表现,网友们发现,这根本不是同一道题。
张伦硕:十年行动,硬是用时间扭转了风评
当初同样因“女强男弱”和年龄差被群嘲“吃软饭”的张伦硕,用了近十年的实际行动,一步步将口碑赢了回来。
十年间,他将钟丽缇与前夫所生的三个女儿视如己出。陪小女儿考拉剪头发、关心她在学校的宿舍生活、在她做手术时全程陪护并亲手按摩缓解疼痛……这些细节被网友和媒体一一记录,真实可感。
虽被嘲讽,但他实际收入并不低,属普通人中的“高富帅”层级,且持续为家庭开支分担。更重要的是,钟丽缇的婆婆曾多次在公开场合肯定他的付出,网友也认可其“用时间和爱证明了自己”。
张维伊:争议行为,桩桩件件超出“剪辑”范畴
反观张维伊,他的争议却来源于一系列可被验证的具体行为,让网友难以共情:
被曝出戴价值30万的劳力士手表,却在婚宴餐厅刷卡消费时失败,最终需董璇出面垫付。事后,他为了“面子”甚至要求餐厅退款后重新支付。
婚前与董璇说好丁克,婚后却以“告慰亡父”、“突破创作瓶颈”为由,反复向已46岁的董璇施压生育,被批未考虑女方的高龄生育风险。
董璇常年独自照顾双方共8位老人和女儿,而张维伊在被拍到董璇疲惫不堪时,仅在一旁调侃“排排坐好可爱”,被指冷漠。
他称呼董璇的女儿“小酒窝”为“窝子”,却早早为预设的亲生孩子取名“张小宝”,被网友质疑亲疏有别,用心明显。
两相对比,高下立判。网友纷纷在评论区划清界限:“买单失败、催生是事实,这些可不是剪辑能扭曲的”、“曾经的你(张伦硕)起码是年轻帅气的,而且有担当”、“别掺和你不了解的人的事了,好歹你帅啊,伦子比伊子帅多了哈哈哈”、“你十年如一日爱老婆爱孩子,本质完全不同!”
这场棒空喊话,看似是前辈对后辈的声援,却意外变成了一面“照妖镜”。它照出的不仅是两位当事人截然不同的品性与担当,更折射出大众舆论的进化:人们早已不再满足于表面的“人设”和煽情的共情,而是执着于那些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具象的行动与真诚。
所以,真不是网友苛刻。是大家终于明白:爱与担当,从来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
钟丽缇丈夫张伦硕声援张维伊,反让自己“口碑翻身”?
演员张伦硕近日公开声援陷入争议的张维伊,以亲身经历剖白:“他现在经历的就是我曾经经历的。”坦言自己曾因剪辑效应抑郁数年,工作停摆,甚至主动提出“想告诉他吃什么药能缓解”。这场跨越时空的共鸣,揭开了综艺剪辑背后艺人承受的心理代价。
张伦硕回忆,节目组曾刻意剪掉他做饭的镜头,只保留指挥母亲的画面,导致其被贴上“懒惰”标签。如今看到张维伊遭遇类似困境,他呼吁公众“不要通过片段给人定性”。然而网友却犀利划分二人本质区别:“张伦硕被骂时起码又高又帅”,“同一赛道里你是天花板”。更有评论直指张维伊行为本身存在问题——无时无刻挂着耳机、刻意展示大金表、三折手机、付款不积极等细节,被质疑“缺乏尊重与真诚”。
耐人寻味的是,张伦硕的声援意外成就了自身口碑的“翻身”。钟丽缇和婆婆欣喜透露“终于开始夸我老公了”,十年无绯闻、有网友翻出旧日数据:张伦硕婚前已是业内知名演员,虽不及钟丽缇巅峰期收入,但绝对属高收入群体。“他的‘穷’只是相较于国际巨星妻子”,一条获得数千赞的评论写道。
张伦硕更打动人的是家庭细节。曾被他辅导作业的大女儿张敏钧,去年在海外电影节获奖时特意感谢“张爸爸”;8月13日,钟丽缇女儿张思捷的膝盖手术,她在社交平台上的一番真情流露,感谢丈夫张伦硕的默默付出。一张照片中,他小心翼翼地推着轮椅,张思捷安静地坐在轮椅上,身上盖着一条厚厚的毯子。这一幕,温馨而感人。虽然张伦硕不是张思捷的亲生父亲,但他所给予的爱和关怀,却丝毫不逊色于亲生父亲。正如钟丽缇调侃:“女人混得好,男朋友不会少”——时间最终验证了张伦硕的责任担当。
张伦硕能“翻身”的关键,在于被证实具备传统意义上的丈夫与父亲责任感。而张维伊目前呈现的更多是“恋爱表现”:是否及时付款、是否注重仪表、是否情绪稳定——这些恰恰是当代年轻男性在婚恋市场中最被警惕的特质。
舆论场中呈现鲜明对立:一派坚持认为张维伊的举止难以让人喜欢;另一派则强调“剪辑扭曲真实”,呼吁给予成长空间。而张伦硕母亲的一句“身边人都跟她讲了这事儿”,折射出公众人物家庭在舆论风暴中的微妙压力。
从张伦硕到金莎男友,从“软饭男”标签到“宠妻继父”的认知反转,公众对男性的评判始终与责任担当深度绑定。当剪辑权力遭遇观众信任危机,或许正如某高赞评论所言:“时间会拆穿所有恶意剪辑,但前提是当事人经得起真实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