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新的P2P骗局,正在酝酿?

2025-08-04 21:26:52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虎嗅APP

一场新的P2P骗局,正在酝酿?

RWA近日已成为金融圈最炙手可热的叙事之一。

从私人信贷到美国国债,“万物皆可代币化”正被包装成一场价值数万亿美元的数字化迁徙。全球顶级智库波士顿咨询(BCG)预测,到2030年,非标资产RWA细分市场辨模或达16万亿美元——这相当于届时全球GDP的10%。

在这幅繁荣景象背后,市场也发出了疑问:剥开“代币化”、“去中心化”这些技术外衣,RWA的内核,与当年留下满地鸡毛的P2P,究竟存在多大的本质差异?

如果说P2P的覆灭,根源是资产不透明和平台失信,那RWA又拿什么来保证,它所锚定的“真实世界资产”永不为虚?当信任的基石从有形的抵押品转向一行行代码,我们迎来的,究竟是一场金融效率的革命,还是又一次以技术名义包装的金融骗局?

RWA新瓶装旧酒?

先来看RWA到底是什么?

RWA最原始的定义是“真实世界资产”,是一个名词,指的是现实世界中存在的具体的、有形的(如房产、黄金、艺术品等)或无形的(如债券、股票、应收账款、知识产权等)价值物。

但在区块链和金融科技领域,RWA更是一场金融革命的动词,就是通过“代币化”把那些“动不了、卖不快、投不起”的传统资产,分割成若干份,搬到区块链上挂牌出售。

这样看来,稳定币和代币化基金都可被归为RWA范畴。它们背后都对应着某种真实世界资产作为价值支撑,但两者扮演的角色不同。稳定币在生态内承担着“货币”的功能,追求的是价值稳定和高流动性,不产生收益;而代币化基金则是“投资品”,其目标是获取收益增长。

这听起来仍然比较抽象?我们举个例子:

过去一套价值过亿的北京四合院,是普通人只能仰望的顶级资产。但现在通过 RWA,它可以被拆成10万份,每个人花100块就能“买一份”,成为这套四合院的“数字房东”,坐等收租金分红,这就是“资产碎片化、全民参与”的极致体现。

因此,RWA就是让有资产的人多了一个融资渠道,让资金方多了一个门槛更低的投资机会。理论上,RWA实现了资产方与投资者的双赢。这听上去是不是与过去P2P所宣扬的普惠金融很契合?两者的目的都是降低传统金融门槛,实现“去中介化”。

传统P2P模式,是依靠互联网平台让需要借钱的人直接向愿意出借资金的人融资,最大优势是削弱了银行等金融中介。但P2P的平台本质是信用撮合,因此面临信用风险难控、信息不透明等结构性缺陷。

RWA实际上是迭代了这种“撮合逻辑”,将中间的桥梁从互联网网站变成了区块链。区块链其实就是一个分布式账本,大家可以想象成是一本由很多人共同维护、谁都能查阅的记账本,每一笔资产相关的信息都公开且无法随意更改。RWA还利用了智能合约——它们就像写在区块链上的自动化小程序,能够根据预设规则自动完成资金划转、收益分配等操作,无需人工干预。

相比过去P2P主要靠借款人的信用说服投资人,现在的RWA是用能够查证的真实资产做抵押,整个过程更可靠、风险更可控,也更难被人为操作或作弊

可以说,RWA是P2P普惠目标的技术升级版,继承去中介化理念但重塑了信任机制。我们可以给RWA下一个更精准的定义:一个有资产抵押的、全球化的、基于区块链的P2P2.0

正因为有了这层优化,当数万亿美元的真实资产能够在链上被匿名、无国界地流转时,传统金融业也随之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和颠覆。

RWA让资产方可直接向全球投资者发行“资产代币”,绕过昂贵的中介和承销商,以更低成本实现融资,并通过区块链驱动的去中心化交易平台,实现全天候、全球化的点对点高效交易,这对传统证券交易所的模式必然有冲击。

房地产行业也同样面临挑战。RWA将其从非标准、区域化的“笨重”投资品,转变为标准化、流动性强的全球化金融产品,对传统房地产中介、开发商及REITs形成冲击,使“人人皆可投资全球房产”成为可能。

总而言之,RWA是一座桥梁,它将现实世界中沉淀了数百万亿美元价值的资产与高效、透明、全球化的数字金融世界连接起来。它所适合的行业,正是那些渴望提高资产流动性、降低融资门槛、扩大投资者基础的领域。

但与此同时,这也勾起了痛苦的回忆——P2P网贷曾经承诺,让我们的小额资金高效匹配至有需要的人手中,最终却导致无数家庭血本无归。所以我们不得不思考:既然RWA模式和P2P非常像,RWA是否也会重蹈P2P覆辙呢?

RWA步P2P后尘?

RWA的拥护者会立刻反驳,声称它用技术手段,完美解决了导致P2P崩溃的四大“原罪”:

(1)资产不透明——RWA用“硬资产抵押”替代“信用贷款”,通过物联网(IoT)、AI 等技术,可以将资产(如充电桩、光伏板)的运营数据实时上链,保证资产真实可查;

(2)资金不安全——RWA用“智能合约”托管替代“平台资金池”,资金流转由区块链上的智能合约自动执行,规则公开透明、不可篡改;

(3)风控不透明——RWA的风控规则被写入智能合约,自动执行。例如,若抵押资产价值下跌,可自动触发补仓或清算程序,减少人为干预;

(4)流动性差——RWA在全球的去中心化交易所进行24/7 交易,资金退出灵活。

这套理论闭环听上去很完美,但在现实中远非无懈可击。RWA虽然在合规架构和风控机制上已大幅优于早期P2P那种松散且高风险的模式,但它依然潜藏着更加隐蔽,甚至更具破坏力的新型风险。

P2P爆雷的根源是虚假标的,而RWA同样无法解决这个“资产原罪”。区块链技术再先进,也无法穿透屏幕,去验证链下的那栋房子、那笔贷款是否真实存在——如果底层资产本身就是虚假的或是劣质的,那么RWA所做的,不过是把“垃圾”进行了数字化编码

一些“伪RWA”项目,根本没有任何实体资产支撑,只是滥用概念包装的“空气币”。据统计,2023年全球新增的RWA项目中,有相当比例属于此类。更高级的骗局,则是利用AI生成虚假的地契和监控画面,来掩盖资产已被挪用的事实。

当信任的基石——那个“真实世界资产”本身就是谎言时,链上的透明度和不可篡改性就成了一个天大的笑话。

风险不仅仅在于造假,更在于资产本身流动性和定价上的难题。RWA大多锚定非标准化资产——如非上市股权、艺术品、碳信用等,这些资产价值波动大且难有客观公允定价,随时可能因市场恐慌或底层资产减值导致代币流动性枯竭甚至清零。例如,艺术品RWA项目分割权益上链,但因艺术品市场辨模有限,代币价格剧烈震荡,退出极为困难。

与P2P相比,RWA带来的影响更广泛。P2P的风险主要局限于一国之内,而RWA则将风险彻底全球化了。

打个比方,一栋位于泰国的房产,由一个在开曼注册的基金会发行代币,卖给了遍布美国、日本、巴西的投资者。一旦资产造假或项目方消失,问题就来了:谁来监管?适用哪国法律?投资者该向谁追索?这就是一个完美的“法律孤岛”。

虽然在香港、新加坡等合规友好的司法辖区,投资者可以通过SPV(如信托公司等独立法律实体)追索,缓释一定程度的风险,但在全球其他大多数区域,这个风险依然很突出。

总结来说,RWA不会简单地复刻P2P的覆辙,但依旧存在旧套路新变种的可能。既然风险如此高企,为什么资金依然源源不断地流入RWA赛道?

最大的玩家是国家

如果我们的分析仅仅停留在风险层面,那就低估了RWA的真正意图。RWA不仅仅是一种金融技术创新,它更是一种地缘政治工具。在RWA的棋局中,最大的玩家其实是国家层面。

观察当前RWA市场的构成,虽然不是国家直接主导,但也是国家信用资产(如美债)和受国家严格监管的全球金融巨头(例如贝莱德)主导。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7月,全球RWA市场(不含稳定币)总规模约为255亿美元,私人信贷和美国国债占据了近90%的份额。以贝莱德发行的BUIDL为代表,美国国债代币化,正成为RWA最主流的应用。

这意味着RWA正在成为美元霸权在数字时代延续的工具。它让全球任何一个角落的资本,都能够绕开本国的资本管制和复杂的传统银行体系,几乎无摩擦地、7x24 小时地投入美元资产池里。

在过去,一个国家的资本想要购买美债,需要通过层层审批和金融中介。而现在只需要一部手机和一个数字钱包,这本质上是对非美经济体的一次数字化的、无声的“资本收割”。它将全球的流动性更高效、更隐蔽地虹吸到美元资产的蓄水池中。

面对这种情况,世界各国正陷入一场巨大的“囚徒困境”:

因为全球95%以上的主流稳定币都是锚定美元,如果选择拥抱RWA,就意味着向这套以美元资产为核心的体系开放自己的金融边界,这会挤压本币作为支付和储备货币的需求,本国货币政策的调控能力变弱,甚至削弱其金融主权。

这种结构性“虹吸”最大的后果,就是非美国家的铸币税遭受严重冲击:本地消费者原本用本币买东西,支撑本币的价值与需求,国家就能通过多印钱获取铸币税。如今大规模转向稳定币,货币发行权和铸币税收益“外流”到了稳定币发行方甚至锚定国(通常是美国)。

虎嗅注:铸币税指的是一国政府或中央银行通过发行货币时,货币面值减去实际发行成本后获得的差额收入,这部分差额就是“铸币税”,通常作为政府财政收入的一部分。

当然,也有区域在尝试推出本币稳定币,来降低上述风险,虽然只具有“相对意义”,但相对于完全开放或被动防御,这至少可以为本国金融留下一定回旋空间和政策工具

例如,香港《稳定币条例》已经在8月1日正式生效,欧元区也在加快推进数字欧元及欧元稳定币。这些举措的核心目的,正是要防止本地金融活动大规模转向以美元为主的离岸稳定币体系,从而守住本国货币政策和金融体系的自主权。

如果选择封锁RWA,虽然短期内有助于防范资本外流、守住金融边界和主权,但长期看可能被新一代全球数字金融体系边缘化,更有可能让一个经济体在未来全球贸易中丧失影响力。目前的确也有一些国家出于维护金融安全和主权的考虑,已通过建立“数字防火墙”,对RWA跨境流动实施严格管控。

所以说,RWA的终极形态,挑战的不仅仅是传统金融机构,更是撼动了自《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以来,以国家为基本单元的全球治理体系。

正因如此,RWA不仅是P2P普惠目标的技术升级版,也是一场地缘政治、金融主权与技术革命交织在一起的宏大风暴,是国家层面争夺新的货币话语权的新战场。但对普通人而言,RWA的业务模式虽然降低了投资门槛,却也让个体投资者暴露在许多与P2P十分相似、甚至更为复杂的新风险之下。

所以,我们个人在投资RWA前,别只看外壳,更要弄清楚“盒子”里装的是什么。你投的是底层资产,千万别忽略最本质的那一环


    24小时新闻排行榜更多>>
  1. 四川江油暴动遭军警镇压 民众高呼“习近平下台”
  2. 四川江油抗议 传全城大抓捕 被捕者装运猪车拉走
  3. 许家印香港大宅被曝违建 挖出464㎡地牢被下令清拆
  4. 江油抗争引关注 评论:中国处处埋“地雷”
  5. 下跪的人民 站着的公仆
  6. 关于种姓:印度“最隐秘伤疤”要被揭开了
  7. 衣架大战上演 中国黑帮火拚意大利快时尚重镇
  8. 痛到无法直腰?或许是“基孔肯尼亚热”作怪
  9. 观后感:我们还有批评《南京照相馆》的权利吗?
  10. 新关税将上路 美国7类商品涨价倒数计时
  11. 当川普瞄准转口贸易,中国工厂撤离
  12. 印度批美国欧盟“双标” 你们也与俄做生意 怎么不罚
  13. 《南京照相馆》演的是反日 江油演的是现实的中共国
  14. 全美打击犯罪夜今天登场
  15. 川普“网络口水战”引发核升级?莫斯科为何静悄悄
  16. 中共非洲抢铜 美国与之展开博弈
  17. 美联储官员:降息时机靠近 今年或降2次以上
  18. 中国剩女超1亿!倒贴30万也没人要!剩女有价无市 追悔莫及!
  19. 北极圈遭遇13天30℃热浪:医院爆满 驯鹿濒临死亡
  20. 《南京照相馆》煽动仇日 影响中国孩童惹议
  21. 电影院里上映《南京照相馆》 电影院外真实上演《江油照相馆》
  22. 一个汉堡,卖出10亿美元身家
  23. 川普不在乎印度经济崩溃 三事件让美印必係生变
  24. 注意!如果你的手有这种症状 你可能罹患肺癌
  25. 乌克兰战争爆发后 俄军士兵艾滋感染率暴增2000%
  26. 美国签证逾期居留率最高的国家揭晓
  27. 独驾小飞机环球第三天 亚裔美女机师意外坠机身亡
  28. 冷战再起?川普部署核潜舰,俄宣布停止履行"中程飞弹条约"
  29. “褚书”名碑 褚遂良〈雁塔圣教序〉
  30. 【翻墙必看】中国房地产业陷入灭顶之灾
  31. 4岁童误触未锁枪支射伤母亲
  32. 多家副食品超市抢滩奇诺冈
  33. 因防疫不力,广东多个机构被罚
  34. 一场新的P2P骗局,正在酝酿?
  35. 【佳音时刻】大陆楼市崩了 房价最低点是哪里?
  36. 广佛边界规划了18年的大桥,到现在都没动工
  37. “当头淋100度沸水”!韩国被美中夹击陷入绝境
  38. TJ Maxx将在四个州和华盛顿特区开设新店
  39. 四川江油校园霸凌女生引爆抗议 官方封禁舆论
  40. 2奈米技术遭泄密 台积电:已严惩涉事者
  41. 美股和经济已脱节 除了AI和股票 几乎没什么领域繁荣
  42. 中共让黑暗照进现实 从影视《南京照相馆》到真实《江油照相馆》
  43. 中国高校陷信任危机 招生不足 新生拒入学
  44. 石破茂就日本战后80年谈话表态
  45. 日本高温飙41.8摄氏度,刷新观测纪录
  46. BBC观点:为何自由女神像成为美国文化战争的核心?
  47. 民主党议员签署联名信,敦促川普承认巴勒斯坦国
  48. 又一个女明星“疯”了 阵仗还不小 一连3天滚动式上热搜
  49. 川普建了一个全新“朝贡体系” 美学者:全球性敲诈勒索
  50. 【直播】川普签署行政令 成立2028奥运工作小组
  51. 伊朗又硬起来了
  52. 川普:美中达成贸易协议 才会与习会面
  53. 奥巴马被控"通俄门造假",司法部长下令大陪审团调查
  54. 川普突然现身白宫屋顶 即兴开“高喊”记者会
  55. 川普拟最终对进口药征250%关税
  56. 华尔街投资机构警告 美股短期将出现10%-15%回档
  57. 哪些因素会影响您的房屋保费?
  58. 川普:或将印度关税24小时内升至25%以上
  59. 少林寺爆离职潮 引发热议
  60. 男女官员车震原配抓奸 现场水泄不通 叫来防爆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