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媒报上海人抢购老旧房 引网民集体嘲讽
2025-11-26 07:25:37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大纪元
近日,大陆官媒在炒作上海等一线城市的“老破小”房。上海电视台的一则报道在网络上引发轩然大波,报道试图宣传上海“老破小”(即老公房)正成为抢手货,并出现“买房出租、追求高租金回报”的新趋势。然而,其夸张的案例和计算方式,招致网民集体嘲讽,直指官媒“把新闻做成了娱乐”。
官方叙事:低总价房源与高回报率
尽管中国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但有官媒开始将聚光灯投向总价较低的“老破小”房,试图营造交易活跃的氛围。
第一财经11月25日报道,机构最新数据显示,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二手房市场中,总价200万元以下的低总价房源正成为交易“主力”,其中上海该价位段成交占比达到48.72%。曾喊出“逃离北上广”的年轻人,正花200万抄底“老破小”房。
最近上海电视台的一则报道进一步指,一直以来,上海二手房市场中300万元以下的成交占比约为40%。今年下半年以来,这部分市场出现了“买房出租,追求租金回报”的新趋势。上海老公房(老破小)租金回报率走高,尤其是今年下半年有很多人拥到上海的楼市去买老公房,然后出租。
受访的中介吴红文对上海电视台说:在我们成交的过程中,会有两三单客户不看房,只看看周边小区环境和周边配套,看下户型、楼栋就定了。报道说,这些“不看房”的交易占到了门店成交量的三成左右。
报道称,这些客户买的都是老公房,以全款为主,并且都是出租。他们看重的是年租金回报率。所谓租金回报是指房子的年租金和房屋总价之间的比值,比值越高,说明购房的投资回报率就越高。
网友嘲讽:把新闻做成了娱乐
上述新闻在其微博上播出后,评论区被大量网友吐槽嘲讽:挺可笑的,真是把新闻做成了娱乐!
网民吐槽的点之一是“不看房就买”——只在“外面看一看”、“一周内就能成交”。对于价值百万级别的资产交易,这种极度草率的行为模式,在普通购房者中极不常见,与常理不符,网友质疑其真实性。
不少网友表示,有这样买房子的吗?别说超过150万的商品,就是买150块的衣服都得试穿一下吧。这则新闻在缺乏全面成本分析、高估租金收益、并采用夸张的购房案例的情况下,难以服众。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在当前市场环境下,购买任何房产,尤其是流动性较差的老公房,都应当将房价下跌的风险(资本损失)置于租金回报之上。
上海电视台的报道称,这些客户买的都是老公房,以全款为主,并且都是出租。他们看中的是年租金回报率。比如沈女士,她看中的这套逾50平方米的房子,房价在160万元,月租金能到4500元,年回报率达3.3%以上。而同期国有大行的一年期存款利率仅为1.1%,三年期在1.55%。
有上海人留言质疑,卖房的人为啥要卖呢,不把房子租出去呢?既然这个回报率这么高,那个房东为什么舍得把这个房子卖掉呢?他不留着房子来拿那么高的回报吗?正如很多时候商铺关门了,歇业了,外面贴出“旺铺招租”。真的是旺铺会关门吗?会做不下去吗?会转让吗?
很多网友认同的观点是:卖方的行为本身就佐证了市场对未来租金和房价前景持悲观态度。
另一名上海人跟帖嘲讽:我们尊敬做慈善的人啊。
在房价下跌、租金普降的大背景下,官方媒体突然报道一个“买老公房出租赚钱”的新趋势,被许多人解读为是为房地产市场“托底”或“唱多”的宣传,而非真实的市场臂察,导致公信力受损。新闻将3.3%的租金回报率与国有大行1.1%(一年期)和1.55%(三年期)的存款利率进行对比,强调其吸引力。然而,这是一种风险不对等的比较。
有网友说,现在上海台的新闻节目却做出娱乐节目的效果,怪不得现在的新闻没人看。
租金回报率:虚高与成本的谎言
祖籍为上海的大V“梅大师”也对此发表评论。他说,上海浦东的普星路那边的老公房,一般在50平方米,花逾150万买下来,单价在3万左右,月租金要4500块,到哪找这种冤大头?即使有冤大头,也不具有普遍性。
“这种房子每月4000块都租不掉,能以每月3800元租出去已经是谢天谢地了。前提还是房子的装修还不错。而连房子都不看就随便买房子,也不考虑交易成本(在上海现在中介费2%,契税最少1%,加起来超过3%。另外还有装修费等其它杂项费用),还得交税。现在凡事都要交税、登记。这些初期成本会立即拉低实际的初始回报率。所以说什么回报率达3.3%以上,那就是做梦。”
“梅大师”还提到,“今年超过150万买入,明年市值150万”的可能性极高。一旦房价跌幅超过一年的租金收益,所谓的“高回报率”将瞬间变成“负回报”。
事实上,最新的官方数据显示出市场的严峻性:中共国家统计局公布,今年1—10月全国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6.8%,销售额同比下降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