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CEO:回归创业模式押注具身智能

2025-11-26 07:25:21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华尔街日报

最新财报显示,理想汽车三季度营收同比下跌36.2%,更严重的是公司由盈转亏,净亏损6.24亿元,而去年同期净利润高达28亿元。这种断崖式下跌不仅反映了交付量的大幅下滑,更暴露了公司在转型期面临的多重压力。

在电话会上,CEO李想宣布理想汽车面向第二个十年将坚定回归“创业公司管理模式”,摒弃职业经理人体系;将产品重新定义为“具身智能”机器人,聚焦AI对物理世界的理解与主动服务能力。李想明确指出,搭载自研M100芯片的AI系统将于2026年交付,核心变革在于让汽车从“被动功能堆砌”转变为“主动自动化服务”。

理想汽车CTO谢炎表示,公司自主设计的M100 AI推理芯片正在进行大规模系统测试,预计明年商业化,与基础模型编译器和软件系统协同设计后,性能成本比将达到当今高端芯片的三倍以上。理想正在开发用于物理AI的车辆基础模型,专注提升感知、理解和响应能力,下一代平台和芯片的开发已经启动。

对于三电全栈自研,总裁马东辉称,在电驱系统方面,理想自研代工碳化硅功率芯片,自研自制功率模块和电机控制器,并建成专属驱动电机工厂,形成完整的自研链条。在电池技术上,公司围绕5C超充构建了从电芯化学体系、BMS系统到Pack结构设计的全栈能力,明年将量产自主品牌5C电池。供应链方面采用"外购+自研合资"双模式确保稳定性。

针对目前的纯电车型L6及L8,总裁马东辉透露,面向2026年,理想L系列将迎来重大改款,全系标配800V高压平台和5C超充技术,精简SKU并提升入门版体验,目标是重回增程产品领先地位并大幅提升纯电渗透率。

理想汽车电话会文字实录(由AI协助翻译)

理想汽车管理层:理想CEO理想、CFO李铁、总裁马东辉、CTO谢炎

主持人:

谢谢你,接线员。大家晚上好,早上好。欢迎参加理想汽车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电话会议。公司的财务和运营业绩已于今天早些时候在新闻稿中发布,并已发布在公司的投资者关系网站上。

在今天的电话会议上,我们将有我们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想先生,以及我们的首席财务官李铁先生。在开始准备好的发言后,我们的总裁马东辉先生和首席技术官谢炎先生将加入问答环节的讨论。

在我们继续之前,请注意今天的讨论将包含根据1995年美国私人证券诉讼改革法案安全港条款作出的前瞻性陈述。前瞻性陈述涉及固有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因此,公司的实际结果可能与今天表达的观点存在重大差异。有关风险和不确定性的更多信息包含在公司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的某些文件中。在此之外,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没有义务更新任何前瞻性陈述,除非适用法律要求。

还请注意,理想汽车的财报新闻稿和本次电话会议包括对未经审计的GAAP(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财务信息以及未经审计的非GAAP财务指标的讨论。请参阅我们网站投资者关系部分的理想汽车披露文件,其中包含未经审计的非GAAP指标与可比GAAP指标的对账。

我们的首席执行官将以中文开始他的发言,在他完成所有发言后将有英文翻译。就这样,我现在将把电话会议交给我们的首席执行官李想先生。请开始。

CEO李想:

大家好,我是李想, 2025 年的第三季度,也是理想汽车面向第二个十年的第一个季度,我们经历了产品周期、公关舆情、供应链爬产、政策变化等问题带来的各种挑战,这些因素对我们的交付和经营也产生了影响,但是今天更想和大家聊一聊我们长期的思考,理想汽车面向第二个、十年,三个最重要的关键选择应该怎么做?分别是组织、产品、技术。

第一个关键选择是组织,我们所面临的选择是创业公司的管理模式还是职业经理人的管理模式?理想汽车在过去的十年里,最初的 7 年是创业公司的管理模式,随着规模的扩大,到了我之前创业所没有经历过的营收规模。在 2022 年前后,很多人都会建议我们走向职业经理人的管理模式。因为在历史上,奔驰、宝马这样的百年汽车企业,以及微软、苹果这样的科技巨头都在这一模式下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功,过去三年我们非常努力的让自己变成职业经理人的治理体系,在真实的体验和落地后,我们认识到创业公司和职业经理人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治理体系,它与流程、组织结构无关,而是管理理念和要素的差异以及各自适用于不同阶段和行业环境。职业经理人的管理方式可以非常成功,但是需要三个要素,第一,行业和技术周期相对稳定。

第二,企业的行业地位领先且稳固。第三,创始人和创业团队要么没有动力干了,要么已经不在了。如果满足这些条件,职业经理人的管理模式是非常好的选择。苹果和微软也都在职业经理人接班后,从千亿美金成长为万亿美金的企业。而创业公司的条件恰恰相反,第一,行业和技术周期在发生巨大的变化。第二,行业格局不确定,企业还不是领先者。第三,创始人和创业团队每天还在投入地努力工作,充满动力。在人工智能重塑各个行业的今天,我们所处的环境,我们自身的特点更符合创业公司的条件。创业公司的管理的核心是四件事,第一,更多的对话,深度的对话,而非更多的汇报。在高度变化中,深度的对话是提升认知和大胆决策的关键要素。第二,聚焦用户价值,而非只是交付对用户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才值得交付,而不仅仅是完成各种交付的任务。

第三,持续提升效率,而非占有更多的资源。去年花 10 块钱做的事情,今年就要花 8 块钱去做,从而才有更多的资源去做短期不创造收入的长期投资和能力建设。第四,要识别关键问题,而不是创造信息不对称。只有价值增加了,效率提升了,关键问题解决了,才可以在高度竞争、高度变化的环境中持续满足用户的需求。过去三年,我和创业团队努力学习职业经理人的管理体系,逼迫自己接受各种变化,但是我们却变得变成了越来越差的自己。而英伟达和特斯拉今天仍以创业公司的方式管理。如果全世界最强的那些公司都可以使用创业公司的管理方式,我们有什么理由放弃自己最擅长的方式?从 1998 年开始,我有 27 年的创业公司的管理经验,而且从来没有在任何大企业中以职业经理人的方式工作过,当下面对的又是一个行业高度竞争,技术高度变化的大环境,我自己热爱汽车,热爱产品,热爱人工智能,工作就是自己最大的爱好,为什么不用自己最擅长的能力和方式来管理想汽车?这是理想汽车面向第二个十年第一重要的选择。因此从今年四季度开始,我们坚定地回到创业公司的管理模式,以此来面对新时代、新技术的挑战。

组织的选择是一切的基础,进入新的十年,更关键的问题是我们真正要为用户解决什么问题?产品是。是什么技术?往哪里走?这是永恒不变的本质。首先关于产品,我们同样要做一个选择,面向未来十年,我们的产品到底是什么?是电动车?是智能终端还是具身机器人?当产品停留在电动车,竞争的逻辑就会变成参数大战,续航多 20 公里还是少 20 公里,车长多两厘米还是少两厘米,如果只是电动车的竞争就是更大的空间,更多的续航,更便宜的价格。顺便 copy 一下已经被验证成功的那些设计,比如理想L9。

所有除此之外的研发投入都是研发成本的浪费,更强的传感器、更强的模型、更强的算力、更强的主动悬架,都是整车成本的浪费,甚至强甚至性能强大的算力和主动悬架等产生的能耗还会给续航带来负面效应。如果我们选择做智能终端,就会更加关注屏幕里的那些事,本能地变成智能手机功能的重复建设。过去几年行业在智能终端上大部分创新都是这种逻辑,本质上是把智能手机的功能搬到车上,把手机的 APP 放到车机里,把车在车里上更大的语言模型,甚至希望能够在车里做coding,在车里做 deep research。

用户买车到底是为了工作还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明明在手机和电脑上有更好的体验、更自然的应用,为什么非要放在车上?这些投入对于用户的价值提升非常有限,甚至是企业的自娱自乐。我们还可以让车变成物理世界的具身智能产品。说白了就是机器人,变形金刚的动画片和电影明确地告诉我们,机器人最大的分类就是两种形式,一种像人一样,一种像车一样。霹雳游侠和赛车总动员也清晰地告诉我们,汽车是机器人的核心形态之一,如何把车变成机器人,给它眼睛和耳朵的感知能力,给它大脑和神经的模型能力,给它心脏等器官一样的计算能力,改造硬件,形成更强的本体能力。

让汽车机器人具备顶级司机的能力,不仅可以开车,还可以每天迎接你,帮你停车、帮你充电,给你开关车门,无微不至地为你提供便捷体验和关怀。它还可以扮演父母助理、乘务员的角色,在车内给你提供最便捷的生活服务和空间照顾,就像飞机的头等舱服务,就像小时候妈妈一直在我们身边的照顾和关怀。

如何定义一个好的具身机器人?从被动的机器成长为自动的机器,再进化为主动的机器人。未来 10 年,具身智能最有价值的产品,一定是具备自动和主动能力的。汽车产品的竞争也是自动和主动能力达到什么程度,而这些价值会融入高频的生活和体验中,有了就再也回不去了。

电动车的选择不是不好,而是不够。智能终端的选择也不是不好,而是不够。只有选择具身智能这个最难的题,我们才可以真正改变用户的生活,提供自动和主动服务的具身智能机器人产品。恰好它就是变形金刚的汽车形态机器人,是赛车总动员、霹雳游侠的汽车形态机器人。新时代给予汽车企业和创业者们最好的机遇和最高难度的挑战。

接下来是技术的选择,更具体的讲是完整 AI 系统的技术选择,是面向数字世界的语言智能,还是物理世界的具身智能?这意味着要构建完全不同的系统能力。要想做好具身智能,最重要的是构建一套不同于语言智能的 AI 系统,它包含具身智能的感知相当于眼睛和耳朵具身智能的模型相当于大脑具身智能的操作系统相当于神经。具身智能的算力相当于心脏,具身智能的本体相当于人类的身体。当下没有任何第三方供应商可以完整地提供这套系统,甚至没有任何一个是可以供应的。

语言智能最大的特点是关注好模型和计算,更大规模的模型。更大规模的计算就会带来更强的能力,而具身智能必须增加对物理世界的感知模型也是必须基于对物理世界的理解。精准是首要任务,其次才是泛化操作系统需要确保软硬的。最优融合,提高更高的帧率,整体系统要快和精准。为具身智能的感知模型、操作系统等提供的算力也需要在端侧供应,而不是云端,最后还要改造硬件成为具身智能的本体,比如三维神经控制的线控和主动液压悬架系统,提高本体执行的效率和准确性。如果你具身智能理解整个it、整个 AI 系统,你发现可以改变以及急切需要改变的实在太多了。

首先是感知,基于现有的感知模型和端侧的算力,现在的 3D Bev OCC 占用网络 2D Vit 有效的感知距离,我讲的是有效而非理论上最大只有 100 多米,远远不如人类的眼睛。如果升级成人眼,工作原理相似的 3D Vit 有效距离可以扩大 2 至 3 倍。今天我们辅助驾驶可能 50% 以上的常见问题自然就解决了。

3D Vit 不仅限于自动驾驶的领域,在车外和车主的主动交互与服务,在车内与家人的主动交互和服务也就变成了可能。这需要感知模型的研究和研发的重大突破,还必须有 M100 这样的为具身智能定制设计的芯片和强大的编译团队高效配合才可以实现。其次是模型,有了 3D Vit 才有了真正对物理世界的理解, VLA 模型中的 VL 才可以更好的对于物理世界的感知和理解。人类的数据才可以更高效地被用于训练视觉模型生成的数据才可以更好地去完善训练现有最好的计算平台。一个 4B 的 MOE 的模型运行帧率只有十赫兹,而执行系统是六十赫兹。如果模型运行的帧率可以快 2 至 3 倍。现在辅助驾驶的一些舒适性的问题,反应迟钝的问题都可以有效地解决,这同样需要对传统的 GPU 架构和算力进行深度的改造和定制,以及专有的操作系统。

M100 芯片就是为解决具身智能这些本质的问题而研发的,最后是本体人类的刹车转向的最快响应速度在 450 毫秒左右,目前自动驾驶的感知到执行的完整链路在 550 毫秒左右,坐在驾驶员的位置上本能的反应就是慢很多,像老年人在开车,线控体系可以把整个链路的响应速度提升到 350 毫秒。别小看这 200 毫秒的差距,这大概可以把事故率下降 50% 以上,而且让人感觉开得比自己还要好,还要安全。

既是理性的真安全,又是感性的安全感。基于这样的需求,整个控制的方式都会变得完全不同。如果只是关注语言智能那样的模型规模的提升,模型规模扩大一倍,算力提升带来的性能提升只有 5% 到10%。如果从具身智能整体来看,每个环节全系统地去解决最关键的问题,那接下来一轮自动驾驶的性能提升应该有 5 ~ 10 倍。

具身智能为用户提供的自动和主动的快速交互和真实服务的能力更是有和无的质变。过去三年,我们对于具身智能完整系统的技术储备,让我们下一代的产品充满信心,具身智能机器人的元年从汽车机器人正式开启,千亿收入只是起步,以上三个关键的选择决定了我们第二个十年发展的基础,它比上一个十年更难,也更具挑战性。我们深知未来的竞争不在一时一刻,而在方向的长期选择和持续投入的定力。

依托坚实的财务基础,我们会保持专注,用我们最热爱的创业公司的管理模式,打造领先的具身智能产品,确保理想汽车能够穿越周期,引领技术,成为一家长期为用户和社会创造价值的企业。我也希望以后更多的以这样的方式与投资人们进行沟通和交流,而不是每个季度以固定格式的汇报。感谢我们的投资人,在我们最难的时候仍然支持和信任我们。我们一定尽最大的努力,在未来的 3 ~ 5 年内,让理想汽车成为具身智能领域表现最好的企业、用户价值最高的企业。谢谢。

CFO李铁:

大家好,我现在将向你们介绍我们第三季度的一些财务数据,鉴于时间限制,我今天的发言将仅限于财务亮点,所有数字将以人民币计价,除非另有说明。如需了解更多详情,我们鼓励你们参阅我们的收益新闻稿。

第三季度总收入为274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6.2%,环比下降9.5%,其中包括来自车辆销售的259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7.4%,环比下降10.4%,这主要是由于车辆交付量降低。环比下降部分被因产品组合不同而导致的较高平均售价所抵消。

第三季度销售成本为229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2%,环比下降5.3%。第三季度毛利润为45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51.6%,环比下降26.3%。第三季度车辆利润率为15.5%,而去年同期为20.9%,上一季度为19.4%。同比下降主要是由于估计的Mega召回成本以及因生产量降低导致的较高单位制造成本。环比下降主要是由于同样的召回相关成本。如果排除这些召回成本,第三季度车辆利润率将达到19.8%。第三季度毛利率为16.3%,而去年同期为21.5%,上一季度为20.1%。如果排除上述提到的Li Mega召回成本,第三季度毛利率将达到20.4%。

第三季度运营费用为56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5%,环比上升7.8%。第三季度研发费用为30亿元人民币,同比上升15%,环比上升5.8%。同比增长主要是由于新车型项目的进度影响,以及在扩展我们的产品组合和技术方面增加的投资,还有产品配置调整带来的费用。环比增长主要是由于这些相同的产品配置调整费用。

第三季度销售及行政费用为28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7.6%,环比上升1.9%。

同比下降主要是由于去年第三季度确认了关于CEO绩效奖励的股权激励费用。第三季度运营亏损为12亿元人民币,而去年同期运营收入为34亿元人民币,上一季度运营收入为8.27亿元人民币。

第三季度运营利润率为负4.3%,而去年同期为8%,上一季度为2.7%。第三季度净亏损为6.244亿元人民币,而去年同期净利润为28亿元人民币,上一季度净利润为11亿元人民币。第三季度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每ADS摊薄净亏损为0.62元人民币。而去年同期每ADS摊薄净收益为2.66元人民币,上一季度为1.03元人民币。关于我们的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我们的现金状况依然强劲,季度末余额为989亿元人民币。第三季度经营活动使用的净现金为74亿元人民币,而去年同期提供的现金为110亿元人民币,上一季度使用的现金为30亿元人民币。第三季度自由现金流为负89亿元人民币,而去年同期为91亿元人民币,上一季度为负38亿元人民币。

现在说一下我们的业务展望。对于2025年第四季度,公司预计交付量将在10万至11万辆之间,总收入将在365亿元人民币至392亿元人民币之间。

这一展望反映了公司当前对其业务状况和市场条件的初步看法,可能会有所变化。我们准备好的发言到此结束。我现在将把电话转交给接线员,开始我们的问答环节。谢谢。

提问环节

主持人:

谢谢。如果您确实希望提问,请按星号键然后按1,并等待您的名字被报出。如果您希望取消您的请求,请按星号2。如果您正在使用免提电话,请拿起听筒来提问。为了今天电话会议上所有参与者的利益,请将您的提问限制在两个问题以内。如果您有额外的问题,您可以重新进入队列。

如果您是说普通话的人士,请先用中文提问,然后接着说用英语翻译。第一个问题来自中信证券,请讲。

中信证券:

好的,感谢管理层。我是中信证券,我有两个问题,那第一个我们很高兴地听到李想总关于过去的一个波折的反思,也更高兴地听到管理层计划重新回归创业公司的这么一个状态,也十年做了一个产品规划和技术展望。我们也同意,就是说 AI 时代的产品大概率不是一个简单的升级,应该是基于 AI 时代的用户体验的全新产品设计,那车和具身智能也都是物理 AI 的这个重要的载体,也有同源的技术和相似的底层逻辑。但是我们其实更想关注的就是说任何技术和产品的代际的研发和切换,它都是需要时间的,它是很难立竿见影的。

所以我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果我们只展望未来一年, 2026 年有什么我们能够期待的技术和产品,以及基于未来十年的考量,我们投资人大概在多远的未来真正能够看到公司产品和技术的一个跳升,感受到真正的不同。那我的第二个问题是关于三电的,就是公司的产品从增程向纯电切换,不可避免会面对很多挑战,我们也已经面对了这样的挑战。那么围绕着电动的这个技术和产业链,在未来纯电车的三电领域,我们做了哪些有效的技术储备和供应链的储备?能不能给投资人更多的信息和更多的信心?

李想:

我是李想,我来回答第一个问题。对,那我们认为在 2026 年的时候,也就是在明年,然后搭载我们以 M100 芯片,然后为核心的,然后 AI 系统,然后开始交付在产品端上的时候,然后我觉得这个真正的价值和体验就会发生改变。那我觉得具体的改变还是我之前讲的对,会让汽车这样的产品,然后从被动的使用,然后变成真正的,然后自动化和主动化来为用户提供服务,而且这种服务和体验然后并不是说我们要搞一个 deep research,或者我们去做一个coding,或者我们生成一个视频,而是它会体现在我们日常的生活和高频体验中,每天都会感受到,每天都能够体验到这样的价值带来的根本性的变化。

对,我觉得这是讲的第一点,我第二点是说如果未来的十年,然后到底有什么样的,然后明确的功能或者价值然后可以呈现。那我觉得基于我们,对,然后人工智能和具身智能的理解,它没有办法像传统的编程或者硬件功能对给出明确的功能这样的一个特性,而是说当我们去构建整个人工智能的系统化能力的时候,只要一些关最关键的核心的问题被解决,或者一些关键的性能进行突破,它会带来一系列的,然后体现在我们具体的生活中或者产品价值上的,然后一系列的,然后改变,而这些改变甚至会远超我们的预期。我觉得这是我们正确的,我们自己理解的人工智能和具身智能,然后能够给我们的物理世界,给产品,给我们日常的生活,然后带来的转变以及背后的驱动力,而非传统的编程和功能模式的这样的一个呈现方式。

马东辉:

我是理想汽车马东辉,我来回答第二个问题,关于三电领域的研发和供应的布局。其实理想汽车一直聚焦在三电核心技术上进行的话,自研包含电驱动电池和电控技术的一些突破,然后我们在电驱系统方面的话,我们主要是聚焦对于用户有价值的像能效以及到化体验,那我们自己的话是自研代工了碳化硅功率芯片,然后并且我们自研自制了功率模块以及电机控制器的生产和研发,那同步理想汽车也自己建成了专属驱动电机的工厂,那这样的话就构建了从碳化硅功率芯片,然后再到功率模块再到电机的全链条自研能力。

而并且我们的电驱技术不仅是用在纯电车型上面,也包含增程的全系车型就可以保证在驾驶过程当中很安静、很平顺,然后并且也有效的话是优化了能耗的水平,提升的话车辆的续航里程。那关于电池技术的话,我们是聚焦在充电速度和安全,然后我们围绕的话 5C 超充的电池,然后也构建了全栈的自研能力,包括电芯的化学体系,然后电池管理系统、 BMS 控制模型和算法,然后以及电池 pack 的布局和结构设计,可以实现超快充、长续航、长寿命三重的核心优势。

然后在电池的供应布局方面的话,我们规划的话是采用外购,然后加自研合资的双模式。那明年我们也将量产理想自主品牌 5C 的电池,然后通过自研技术产业化的落地,进一步强化电池的安全性能,然后升级用户的补能体验。那最后一点的话是在电控我们通过软硬件的全自研,然后打造极致的驾驶质感。那在软件端我们可以实现对于动力的控制、能量的管理以及发动机的标定等。全栈的话自研,然后在硬件端的话像一些核心的域控制器、PCB、 layout 以及底层软件的自主研发,都是我们全栈自研,通过与自研底盘技术的协同,然后可以实现对于车辆驾驶性和平顺性的精准优化,然后打造好开易上手的驾驶特质。那总体来说,通过三电技术的自研,我们是希望能够以技术硬实力,然后为用户带来充电快、续航长、好开又安全的确定性体验。

主持人:

谢谢你!下一个问题来自摩根士丹利。请继续。

摩根士丹利:

管理层你好,我是摩根士丹利的Tim。首先感谢这个管理层也分享下个 10 年的策略愿景和给我一些思考,也感谢接受我的提问。那我有两个简短的问题想先回归到短期的经营挑战和进展。那第一个问题是有关于纯电这一块,就是想了解一下理想 L6 以及 L8 目前订单情况以及交付情况,那当下公司如何解决这个供应的问题?然后后续如何展望这个后续的一些销量?然后第二个问题是想请教一下,就是现金流。就我们看到公司 Q3 的经营活动,现金流的流出进一步的扩大,那这也导致于可能现金储备有所减少,主要的原因是什么?然后我们怎么看待后续现金流的一个改善的一个情况?

马东辉:

你好,我是理想汽车马东辉,我来回答第一个问题,然后今年的话我们通过理想 L6 和理想L8,然后构建了 BEV 的产品矩阵,然后分别去覆盖主流和高端的家庭纯电市场,也为理想汽车纯电业务长期的稳定增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于我们来说的话,我们也完成了增程和纯电三能源形式的产品的一个布局,实现的话有效的互补,满足用户不同的需求,那对于纯电车型的话,核心亮点那 i 系列产品实现了区域渗透率的大幅突破,特别是像对于像上海、北京、江浙沪等纯电的话,核心市场,那 9 月份上述地区的订单大幅的话增加,那关于供应的话,目前理想 I8 和 I6 两款产品正经历产能爬坡、交付提速以及市场渗透发展的路径。

那从 11 月份起,为了解决产能爬坡,然后 I6 电池的供应将正式启用双供应商的模式,但是我们会保障两家供应商电池的性能跟质量标准是一致的,然后预计的话,明年年初 I 6 的月产能将稳步提升到2万台。那在此我们也想向理想 I6 的订单车主致以诚挚的歉意。受核心零部件供应的规划和产能爬坡的影响,您的提车时间有所延迟。感谢您的信任和选择,也恳请给予我们更多的支持和时间,我们将全力加班加点提升产能,加速交付的进程,谢谢。

李铁:

关于第二个问题,我认为关于经营现金流,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正如我们在上次财报发布中所指引的那样,第三季度我们在交付方面面临巨大压力。交付量的下降会导致收入减少,最终会影响RPD(应收账款)在现金流中的表现,同时还有缩短向供应商付款周期的影响。正如你可能知道的,这是由于从六月份开始政府当局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的措施,实际上,我们重视与供应链合作伙伴的关系,并积极响应他们的要求。目前,我们所有应付账款的评估期限是60天,付款方式是网上转账或银行票据,没有任何商业票据或某种形式的证明。不,是的,就是普通的银行票据。谢谢。

主持人:

谢谢你!下一个问题来自美银。请继续。

美银证券:

那我这边就是有两个问题一并请教,那第一个问题,公司怎么看明年置换补贴政策的变化,以及购置税提高至 5 个 percent 的影响。如果置换补贴退坡的话,公司相对应的销售策略会是怎样的?那我第二个问题是这个,因为我们明年 2026 年的这个L系列也会有重大的改款,那请问有哪一些亮点可以期待?

马东辉:

我是马东辉,我来回答这两个问题,然后第一个问题的话是关于置换补贴以及购置税的问题,然后我们认为的话,这也是汽车行业从原有的政策驱动,然后转向的话市场驱动的一个过程,这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个凸显期。然后购置税政策的脱退坡,短期市场一定会产生波动,因为用户会在 2025 年年底,然后集中去锁定优惠,会出现类似的翘尾效应,并且在 2026 年 Q1 的销量自然会出现环比的下调,但长期来看的话,我们还是维持这个乐观,那 NVE 的话渗透率也会稳步的增加,那 2026 年国内的话新能源渗透率我们预估可能会达到 55% 到60%,那对于高端市场的 NVE 渗透率会突破的话60%。然后对于理想汽车的应对策略的话,首先的话在过渡阶段还是要保障用户的利益,并且我们 20 年新开发的车型要适配新的法规的规范,那在过渡期的话我们也推出了安心购车的方案,比如承担 I6 年底前锁单用户跨年交付的购置税的一个差额,然后并且我们 26 款所有产品油耗、电耗全部达成新政策的要求,可以享受 26 年新政策的优惠。

长期的话还是要强化用户的价值,通过技术的升维来对冲影响没有捷径。那 2026 年的话,我们全系采取 800 伏高压平台以及 5C 的超充电池,提高效率,降低能耗,并且在 2026 年我们也将建成大约 4, 800 座超充站,并且高速充电桩的占比预计也会超过35%,以及通过深化供应链的国产化规模效应啊。稳定的价格对于产品力我们只有加速迭代,再加速迭代,那总结来说的话,这个政策退坡肯定是行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分水岭,那理想 2026 年我们是有信心这个实现交付量历史的突破,然后以产品力和用户价值去穿越周期,巩固我们在高端市场的领先地位,谢谢。

关于第二个问题,就是 2026 款L系列的改款的车型的一些这个时间跟亮点,本来应该是说产品这个具体发布时间和细节我们应该在合适的时机正式全面的对外公布。那今天我还是想稍微的话这个透露一下,首先那个 2026 年L系列的大改款,我们是基于用户这个反馈以及核心技术积累,然后想去打造的迭代产品,然后去承接 2026 年我们要重回增程产品领先地位的整体战略目标,然后在车型配置方面的话,我们会回顾回归精简的 SKU 模式,然后兼顾市场的覆盖和这个供应的效率,希望实现核心体验全系拉满,然后彻底消除入门版体验打折的一个痛点。

然后在设计方面的话,我们也会延续L家族的经典设计基因,同时强化豪华质感的升级。然后去平衡品牌的高辨识度以及用户体验的话新鲜感,去打造更加贴合家庭需求的产品形态。那在技术方面的话全系会标配 5C 的超充技术,那和我们现在的纯电的超充网络更好协同,然后更好的话去解决补能的焦虑,那同时也依托增程领域先发的优势和技术沉淀,然后进一步去强化理想汽车是增程领导者的品牌认知。 2026 年L系列大改款的核心就是用确定性的技术升级确定性的交付节奏,确定性的用户价值,从容去回应市场的不确定性。谢谢。

主持人:

谢谢你!下一个问题来自UBS。请继续。

UBS:

感谢管理层接受我的提问,我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关于这个 Mega 的召回的,就我们了解到就这召回是四季度宣布的,为什么这个成本是记在三季度?然后这个金额是怎么确定的?有多少是由供应链承担,多少由我们自己承担?它对于四季度的毛利率会有些什么影响?然后在当前这个召回的情况的更新,以及就是最新的 Mega 的这个订单能否也分享一下?这是第一个问题。嗯,第二个问题是关于这个 AI 的这一边的,能否请管理层分享一下 VLA 和事件模型当前的进展、用户的反馈、后续的研发目标和迭代的进度?

李铁:

关于这个,我想我很快会(回答)。给我时间。我们很快会回答你的问题。首先,这个,我们认识到这在第三季度是一个测试。我们把这个事件视为一个后续事件,所以它将被计入,计入,计入我们能够记录的最近一个季度。所以这是一个基础或覆盖标准。关于召回,我认为我们有一个公告。我不想重复大部分已经涵盖的细节。目前我们只是制造所有更好的电池包来满足召回要求、需求,这意味着我们降低了我们的以及2025年Mega的交付。所以这意味着所有更好的电池包,我们把它们大部分转移去替换2024年的召回。我认为这最好地服务了客户的利益

马东辉:

我是马东辉,我来回答第二个问题,关于 VLA 的当前进展以及迭代的话速度,然后理想的话 VLA 实际大模型的话已经在 9 月份,然后全量的话推送给了 ad Max 的车型,然后并且我们凭借模型迭代的迁移能力,快速的话去覆盖从新款的 i 系列到 22 款的理想L9,然后让所有用户均能够同步去体验它的核心能力,然后实现老车也能够享受新的科技、新的体验,那通过用户的反馈和数据分析,体验的升级是有明显的成效。

特别是 i 系列的车主,智驾的使用意愿是很强的,然后用户的日活以及 MPI 就是接管前的平均行驶里程数均呈上升的一个趋势,然后并且用户也普遍的话反馈,然后 VLA 在纵向控制上更加丝滑,然后绕行的决策更加的果断,然后在复杂路口选路准确性方面的话也显著的提升。那后续的话我们会不断的迭代,然后功能持续的话突破。

那 OTA 8.0 是作为首个全量推送的版本,当时的话是以安全作为核心的优化体验。那在 12 月初我们会推送 OTA 8.1,然后进一步去提升 VOA 的感知能力,响应更加的话精准。然后在 12 月底我们会进行架构的升级,重点去强化语言和行为信息的交互,优化的话决策的流程,并且会适配 2026 年自研芯片 M100 的上车,那后续的话我们也会有更多创新的功能陆续落地,推出行业首创防御型的 AES 功能,然后去升级安全防护的能力,我们也在探索任意车位到任意车位全场景的泊车,并且结合我们自建的超充站去实现智能找车的功能,去真正完善智能出行的生态。谢谢。

主持人:

谢谢你!下一个问题来自高盛。请继续。

高盛:感谢管理层接受我的提问,我是高盛的Tina,由于时间关系,我就问最后一个问题想请问一下,就是刚才公司也提到咱们自研的芯片,所以想问一下这个自研芯片以及自研操作系统咱们开源的一个进展和后续的规划在。

理想CTO:

让我来回答你的问题。我们相信AI基础设施系统是智能汽车的核心基础。为了实现这种效率,系统必须被设计成集成架构,而不是作为独立的部分拼接在一起。我们自主设计的控制器、硬件和操作系统使我们能够将开发时间从行业平均的15个月缩短到9个月,同时降低20%的成本。推理堆栈中的许多模块仍然来自供应商。为了更快地创新,我们将Halo OS开源,使我们的合作伙伴和生态系统能够协同开发。在9月份,我们成立了Halo OS技术指导委员会,并协助智能汽车价值链上的各家公司签署了社区章程,包括整车制造商、芯片制造商、软件和硬件服务提供商以及零部件供应商。

同时,我们正在开发我们自己的用于物理AI的车辆基础模型。我们的重点是提高感知、理解和响应能力。因此该模型可以看得更远、理解得更好、反应得更快。

AI推理芯片是这个系统的计算引擎。我们使用自主设计的芯片构建的控制器和100(M100)目前正在进行大规模系统测试。我们预计明年将进行商业化开发。与我们的基础模型编译器和软件系统协同设计,我们预计M100在我们下一代基于VLA的自动驾驶系统中,将在高效AI推理和执行系统的基础上,实现至少三倍于当今高端芯片的性能成本比。我们的下一个优先事项将是更快的迭代、持续的性能改进和更低的成本。我们下一代平台和芯片的开发已经开始。谢谢。

主持人:

谢谢。由于我们今天的电话会议现在即将结束,我想将电话转回给公司做结束语。

再次感谢您今天加入我们。如果您有进一步的问题,请随时联系LEODO的投资者关系团队。今天就到这里。谢谢。


    24小时新闻排行榜更多>>
  1. 一则消息引爆市场,AI竞争格局生变
  2. 中国六代机新样机使用矢量喷口,引外媒关注
  3. 台积电正式起诉前高级副总裁 泄露2纳米等技术机密
  4. “白纸运动”三周年草木皆兵 上海外滩发生奇葩事
  5. 美国知名空头“死咬”英伟达:下个泡沫破裂的“思科”
  6. 内斗不止 分红530亿:科兴生物遭纳斯达克驱逐退市
  7. 对待有恩于你的人 请吃饭送礼都比不上这种“报答”
  8. 吉尔吉斯斯坦逮捕金矿公司中国籍CEO
  9. 紧急情况!中国首次应急发射飞船前往天宫空间站
  10. 日本政府考虑上调五年入籍居住年限
  11. “川普亲信”领跑美联储主席之争
  12. 为了上岸,年轻人开始“降级考研”
  13. 成龙改遗嘱,15亿家产分配曝光
  14. 美前宗教自由大使肯定“三退”运动
  15. 天灾和成本压力下 美房屋保费未来两年恐飙涨
  16. 马斯克开始用Grok替代员工了!最惨部门裁员90%
  17. 川普下令重审20万拜登时期难民 绿卡亦在审查之列
  18. 台行政院长强硬回应北京:没有“回归中国”这个选项
  19. 国民党大陆事务部前主任:郑丽文追求终极统一
  20. 川普暂停拜登时期难民的绿卡审批
  21. 55岁梅拉尼娅独自迎接圣诞树 赤脚穿12厘米高跟鞋
  22. 白纸运动三周年 男子在上海外滩举旗瞬间被夺
  23. 英国议员质询BBC高层人物的五个关键时刻
  24. 平生第一次晒柿饼
  25. 逛吃曼哈顿
  26. 谷歌:从“护城河”保卫战到增长新引擎
  27. 一个词概括中国旅游业在国家的地位,"夜壶"再合适不过
  28. 埃塞俄比亚火山沉睡逾万年喷发 多国受影响
  29. 因支持普京 俄体操运动员被德国俱乐部取消参赛
  30. 美称未参与以击杀真主党最高军事指挥官空袭行动
  31. 马克龙:不应逼乌克兰投降
  32. “共产党倒台”西北大学男生公开反共遭开除
  33. 川普参加火鸡赦免仪式 感谢上帝恩典
  34. 美国官员对外放风称乌克兰已同意19点和平协议草案
  35. 中国进入恐怖新时代 偷拍强行渗入百姓生活
  36. 华邮:赖清德投书 感谢川普、国防预算1.26兆元
  37. 美9月核心批发价格涨幅低于预期 零售额增长
  38. 大陆演员仝卓表弟在柬埔寨失联 家人求救
  39. 大众实现在中国自主研发生产新车型
  40. 日本“豪赌”:将“花之岛”打造成全球晶片中心
  41. 埃塞俄比亚火山在沉寂12000年后喷发
  42. 五大红卫兵领袖之一蒯大富离世只剩韩爱晶
  43. 川普提“创世纪计划” 目标是科学突破只需几小时
  44. 美财长证实川普致电习近平,重申对台立场不变
  45. 大陆银行甩卖7万套法拍屋 进一步拖累房市
  46. 民主党为何没有“自己的川普”?
  47. 日中航班缩减 中国航空股大幅下跌
  48. 美财长:川习明年或举行四次会晤
  49. 流感凶猛 郑州医院现危重症患者 北京儿院检测1200多号
  50. 赖清德称中国目标2027武统,宣布高额国防特别预算
  51. 中日关系恶化 日企正加速摆脱对中国依赖
  52. 纳粹法西斯是典型的左派
  53. 力挺高市早苗?川普主动说“有事随时给我打电话”
  54. 乘客疑虑犹存 美感恩节航空旅行人数低于预期
  55. 先天患亨特综合症男孩接受首个基因治疗,效果让医生震惊
  56. 川普一天内和习近平及高市分别通话 能调停中日吗?
  57. 习近平川普通话,中方真正想传递的信号是什么?
  58. 美财长:美对台立场未改变
  59. 提前8个月解散了?美国“政府效率部”及马斯克回应
  60. 成都市长王凤朝落马 曾长期在国企任高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