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立昆从Meta离职原因分析
2025-11-23 06:25:36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深度学习与大模型
扎克伯格斥资143亿美元收购的是Scale AI公司49%的股份,以此换取其创始人汪滔(Alexandr Wang)加入Meta,随后Meta成立了超级智能实验室(Meta Superintelligence Labs),由汪滔担任首席AI官,甚至杨立昆也需向其汇报。


杨立昆近日从Meta离职既是Meta内部"世界模型"长期主义路线受挫的标识,更是公司整体转向闭源、产品导向战略的明确信号。两者不可分割,但后者更具决定性意义:
一、世界模型长期主义路线受挫的标识
杨立昆是"世界模型"(World Models)路线的首席倡导者,主张通过视频和空间数据理解物理世界,最终实现人类水平的AI。但他曾坦言该架构完全实现"可能还需要十年"?。这一长期愿景与Meta当前面临的激烈竞争形成尖锐矛盾:
? 技术愿景与商业现实的冲突:Llama 4表现不及竞争对手,Meta AI聊天机器人未获市场青睐,迫使扎克伯格放弃FAIR的长周期研究,转向快速迭代模式?
? 资源重配的直接结果:新成立的超级智能团队接管了原本由FAIR开发的Llama模型,世界模型研究被边缘化。杨立昆在新架构下既需向年轻的汪滔汇报,又罕见地"很少与超级智能团队接触",显示其话语权被系统性削弱?
? 人才流失的连锁反应:2025年10月Meta在AI部门裁员600余人,包括不少协助杨立昆启动FAIR的成员,进一步削弱了世界模型研究的基础?
二、Meta转向闭源的核心标识
更深层的是,杨立昆离职标志着Meta 从"开放研究"向"封闭竞争"的全面战略转型:
1. 组织文化断裂:新团队"更倾向于采取封闭的方式",与杨立昆长期倡导的开源理念直接对立?。FAIR实验室原本是Meta的开放研究旗帜,如今其创始人被迫离开,象征意义极强。
2. 权力结构重置:28岁的汪滔取代图灵奖得主杨立昆,不仅是个人更替,更是技术路线的根本转换。汪滔的Scale AI以数据标注服务著称,服务于大模型训练,其背景完美契合扎克伯格"全力押注大语言模型"的新战略?。
3. 竞争策略倒逼:为追赶OpenAI和谷歌,扎克伯格亲自组建TBD Lab,开出高达1亿美元的个人薪酬包挖角,甚至挖走OpenAI核心研究员后又出现人才回流,显示其不惜代价也要建立封闭可控的顶尖团队?。
三、综合判断
杨立昆离职更多是Meta转向闭源的标识,原因如下:
? 因果链:不是世界模型技术本身失败,而是其长期主义路线在Meta内部输给了短期商业化压力,这种压力直接催生出封闭保密的竞争策略。
? 可替代性:世界模型研究可在外部独立推进(杨立昆计划创业继续该方向)?,但Meta的闭源转向是公司级战略锁定,影响更深远。
? 信号强度:让一个图灵奖得主向28岁创业者汇报,再使其离职,扎克伯格传递的信号极为明确——在AI军备竞赛中,资历与理念都不如执行速度和封闭可控重要。
这一事件本质上是AI发展路线分歧的集中爆发:当Scaling Law驱动的商业化大模型遭遇瓶颈时,企业是选择坚持长期基础研究,还是加倍投入封闭研发以维持竞争力?Meta的答案已清晰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