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疯传:“6100亿美元AI骗局”要崩了?

2025-11-23 03:25:25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格隆汇

现在全球市场讨论最多的话题,就两个:

1.美联储12月份到底将不降息;

2.AI到底有没有、有多大泡沫?

前者的分歧越来越大,预期概率一变再变;后者,Peter Thiel和软银旗下基金都选择在高位减持甚至清仓英伟达,恐慌情绪不断蔓延,投资者也开始纷纷抛售AI股。

此时此刻,作为全世界的希望,英伟达再一次站了出来。

11月19日盘后,英伟达扔出堪称离谱Q3财报:总营收达到创纪录的570.06亿美元,不仅同比暴涨62%,还远超市场预期的549.2亿。

净利润飙到319.1亿美元,同比涨65%,折算下来每天净赚3.5亿;每股收益为1.30美元,同样超过预期的1.26美元。

更重要的是接下来的预期,Q4营收预计将达到650亿美元,上下浮动2%,依然远远超过分析师平均预期的616.6亿美元。

这也意味着,英伟达未来的增长引擎依然没有熄火的迹象。

基于这些硬核数据,黄仁勋在财报会上安抚投资者:“我们看到的是完全不同的景象——每一块GPU都被点亮并使用,训练和推理需求均呈指数级增长,AI正进入良性循环”。

简单来说,什么AI泡沫,没有的事。

财报发布后,英伟达当天在常规交易时段已经涨了3%,盘后又一度涨超 6%,大幅缓解近一个月的回调压力。

但就在所有人都松一口气的时候,幺蛾子又来了。

老黄话音刚落,就被光速打脸。

01

真真假假

由于9月非农大幅超预期,市场对12月降息预期下降,导致美股大涨转大跌。

英伟达前一天的涨幅全部蒸发。

客观来说,这次转跌与英伟达本身的关系并不大,但好巧不巧……

与此同时,外网突然疯传一篇文章,题为《揭穿6100亿美元庞氏骗局的算法:机器智能如何揭露AI行业的循环融资骗局》,作者为Shanaka Anslem Perera。

核心观点之一是:英伟达发布的Q3财报中的数据存在严重矛盾。

第一,财务矛盾。

英伟达财报显示未结账款达334亿美元(同比激增89%),库存积压198亿美元(3个月增长32%),但管理层声称“需求旺盛供应紧张”,二者逻辑矛盾。

第二,现金流异常。

英伟达实际产生145亿美元现金,却报告193亿美元利润,两者相差48亿美元。

现金转化率只有75%,远低于同业95%的水平,达到危机级别。

最吸引人眼球的是第三,循环注资骗局。

英伟达向xAI注资20亿美元,xAI却借贷125亿美元采购英伟达芯片;微软向OpenAI投入130亿美元,OpenAI承诺斥资500亿美元购买微软云服务;微软为该云平台订购价值1000亿美元的英伟达芯片;甲骨文向OpenAI提供3000亿美元云服务额度,OpenAI则为甲骨文数据中心订购英伟达芯片。

同一笔资金在不同公司间循环往复,被多次计入营收,却无人真正付款。

一旦资金链断裂,可能触发6100亿美元级别的系统性清算。

有人觉得,正是因为以上事实被揭露,才导致英伟达在短短18个小时内股价反转。

不可否认,文章的观点看起来是挺有说服力。

但作为投资者,不能听风就是雨,必须要去求证。

首先,这篇小作文的作者,实际上是一家斯里兰卡的宠物店老板,并不是所谓的“独立研究员”。

我们当然不会戴有色眼镜,这位老兄或许对行业确实有深入的研究。

但我不认为市场的反应,会跟一个完全不搭边的人的言论有任何关系。

也就是说,英伟达乃至整个AI板块的表现,与这篇小作文无关。

很多人完全是倒果为因、牵强附会。

其次,数据有没有问题?

这是最重要的。

如果仔细做过对比,你会发现,文章中有部分数据与实际完全不符,怀疑是为了佐证自己的论点而编造的。

文字中声称的几个数据点如下:“应收账款334亿美元”,“一年内激增89%”;“库存芯片达到198亿美元”,三个月内增长32%;“现金转换率仅75%”,“客户平均付款周期由46天延长至53天”……

对比真实财报:应收账款约339.91亿美元,没问题,但并没有“一年内激增89%”之类的数据。

报表显示库存为197.84亿美元,但并没有“三个月内增长32%”这一增幅公开报表。

同样的,报表里找不到“现金转换率”的公开数字,也没有“客户平均付款周期46→53天”、“104亿美元可能永远无法收回”等细节。

……

显然,这篇小作文大部分都是前半段数据与公开数狙糖合,但后半段涉及到描述的数据,比如增长率、不可收回金额、客户付款周期、供应链受限导致库存累积等等,不仅在财报中根本没有提及,在其他官方报表或主流财经报道中也都找不到来源。

既然大家都不知道,那么一家宠物店的老板,上哪知道的这些“秘密”呢?

不能说100%,但大概率,是被夸大、乃至于捏造的。

那么,为什么一篇这样不知所谓的文章能引起全市场必注?

还是因为市场连日陷入冰点,大家太慌了。

冷静下来,真实情况并没有那么糟糕。

02

全面开花

还是回到英伟达的Q3财报上。

分业务来看。

第一,当然是占总营收89.5%的数据中心业务,这是绝对核心。

首先是计算业务(核心为GPU),以430亿美元营收贡献了数据中心业务的84%,主要来源于Blackwell系列芯片的统治级表现。

截至Q3末,Blackwell GPU总出货量已达600万块,其中第二代Blackwell Ultra芯片占比超70%,单季出货量突破280万块,相当于每天卖出3.1万块芯片。

其赚钱能力非常惊人。单块Blackwell Ultra芯片均价约1.2万美元,较上一代Hopper芯片高30%,但因采用台积电4NP先进工艺,单芯片制造成本仅增加12%,直接将计算业务的毛利率推至78.2%,比数据中心业务整体毛利率高4.8%。

不过上一代产品依然在发挥余热。

Hopper系列本季仍贡献62亿美元营收,其中H100芯片在中小企业AI推理场景的出货量达45万块,占该系列总出货的63%。

更传奇的是六年前发布的A100芯片,目前全球仍有超120万块在满负荷运行,仅Q3就通过维护服务、升级授权等方式创造4.3亿美元收入,堪称“算力常青树”。

其次“GPU +网络”的协同效应继续爆发,导致网络业务以82亿美元营收、162%的同比增速成为最大惊喜。

核心产品InfiniBand交换机Q3出货量达18万台,同比暴涨210%,其中支持400Gb/s速率的IB 400系列占比85%,单台均价4.2万美元,较上一代高25%。

这种爆发源于“算力集群化”需求:每100块Blackwell Ultra芯片需配套8台InfiniBand交换机,而Q3数据中心客户平均每单采购包含1200块GPU+96台交换机,这种“捆绑式采购” 使得网络业务营收增速始终高于计算业务。

以微软Azure为例,本季采购的15万块Blackwell芯片配套了1.2万台交换机,仅这一单就贡献12%的网络业务收入。

第二,游戏与AI PC。

43亿美元营收、30%的同比增长,看似是“配角”,实际上是英伟达在稳固消费级市场的基本盘。

传统游戏方面,RTX 50系列显卡自今年发布以来,累计出货量已达1100万块,Q3单季出货480万块,占全球高端显卡市场(单价≥300美元)的72%份额。

其中RTX 5080最受追捧,单季出货210万块,部分电商平台溢价率甚至高达20%。

当然更重要的还是AIPC业务,本季营收达14亿美元,同比激增68%,成为游戏板块的黑马。

核心产品GeForce RTX 5090 AI显卡出货量达85万块,占AI PC显卡市场的67%,配套的AI软件平台NVIDIA AI Studio已有超2800万用户,较上季度增长45%。

第三,专业可视化业务。

企业级的需求正在爆发,主要集中在设计工具和医疗影像两大场景。

面向建筑、汽车设计的Quadro RTX系列本季营收4.1亿美元,同比增长62%。

这背后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刚需:全球Top 50汽车制造商中,42家已将Quadro RTX系列用于自动驾驶仿真测试,单家年均采购量达2300块,较去年增长40%。

医疗影像的核心产品NVIDIA Clara Guardian AI医疗显卡出货量达5.8万块,较上季度增长32%。

美国FDA已批准采用该显卡的12款AI影像诊断设备上市,仅Q3就新增3款,推动北美地区医疗客户采购量同比增长110%。

此外,科研领域的需求同样强劲,全球超500所高校采购该系列显卡用于分子模拟研究,单校平均采购量达180块,较去年增长50%。

第四,汽车与机器人。

营收占比虽然只有1%,但没有人会怀疑其长期潜力。

自动驾驶芯片业务的核心产品DRIVE AGX Orin出货量达120万块,同比增长55%,配套的自动驾驶软件订阅服务收入达8200万美元,同比增长180%。

更重要的是客户结构升级:本季新增蔚来、小鹏等4家中国车企客户,全球采用Orin芯片的车型已达68款,较上季度增加12款,其中L4级自动驾驶车型占比从18%提升至25%,推动单芯片均价从280美元涨至320美元。

机器人业务的核心产品Jetson AGX Orin开发者套件出货量达9.2万块,较上季度增长28%,配套的Omniverse机器人仿真平台已有超1.2万家企业用户,较上季度增长35%。

工业机器人领域表现尤为突出:ABB、库卡等头部机器人制造商本季采购量达1.8万块,用于打造AI驱动的协作机器人,单台机器人配套的英伟达芯片及软件价值达4500美元,较传统机器人高3倍。

财报给出的是过去看得见摸得着的数据,意味着近几年的AI狂欢,是有实际支撑的。

泡沫可能是有,但必然没有做空资本宣传的那么大。

那么后续呢?

英伟达已经给出了5000亿美元的收入承诺,而且2025-2026两年数据中心收入可见度已经锁定,这意味着订单已经排到后年了。

需求端有三个明确的爆发点:

1.推理需求即将反超训练:现在训练需求占主导,但据黄仁勋的说法,推理要实现“全天候运行”,每家公司都在生成海量token,未来12个月推理需求可能超过训练,而英伟达在推理的高准确度、高吞吐量优势没人能比。

2.具身智能接棒:黄仁勋反复强调的“物理AI”已经起步,能理解物理世界的机器人需要巨量算力,这也是英伟达建Omniverse的原因,这块需求才刚刚打开缺口。

3.主权AI和企业AI持续放量:欧盟200亿、沙特500MW只是开始,全球至少20个国家在推进主权AI项目,企业端“AI工厂”建设热潮才刚启动,这些都得靠算力撑着。

目前最大的变量是,Rubin平台能否延续神话?

英伟达方面说,Rubin芯片平台进展顺利,2026年下半年量产,这是决定下一轮增长的关键。

从现有数据看,Rubin会使用更先进的制程和封装技术,台积电从上面赚的钱会从11亿涨到14-19亿美元/ GW,这意味着Rubin的单价和性能都会再上一个台阶。

更重要的是,Rubin要适配物理AI和更大型的AI工厂,正好踩中了下一波需求爆发点。

如果产能能跟上(台积电已经在提前备货),英伟达的5000亿收入承诺能完成,甚至可能把AI算力的景气周期再拉长2-3年。

而到那个时候,最前沿的技术又不知道该进化成什么样了。

03

尾声

短期看,Q4 650亿美元的营收目标依然能稳军心;中期看,2026年Rubin量产前,算力需求大概率都不会降温;长期看,数据中心向“AI工厂”转型也才刚开始,这波革命至少要持续5-10年。

正如黄仁勋自己所说,AI正经历从CPU到GPU、从生成式AI到智能体的三大转型,当前仍处于早期阶段。

作为这个时代最热门的领域,泡沫一定是存在的,但重塑全球产业的效率革命,也确确实实正在发生。

后者才是主干,前者不过是细枝末节。


    24小时新闻排行榜更多>>
  1. 政治中国 长平观察:上海人为什么关心起政治来了?
  2. 范冰冰夺最佳女主角 致辞感谢台湾金马奖说.....
  3. 突然发文藏玄机:这个年,不好过
  4. 为于朦胧举报王小洪 军后代被派往“牺牲率最高部队”
  5. 房产“白菜价”再现 山东70平海景房卖8万元
  6. 沈舟:中共军队在朝鲜战场如何被打懵(十)
  7. 玉龙雪山下婚礼结束仅4天,霍震霆两个儿子爆雷
  8. 大陆多地医院爆满 广州有班级半数学生请假
  9. 美国会议员:中国正在境内发动“系统性信仰战争”
  10. 37岁男子拍照打卡“世界第一长洞” 失联6天奇迹生还
  11. 北卡州康科德市发生枪击事件 4人受伤
  12. G20宣言破例首日表决:没有美国的“压倒性共识”
  13. 高市车牌藏卢沟桥事变密码
  14. 上海交大扩招5000博士生 折射就业压力等困境
  15. 原版爱马仕柏金包以千万美元卖出 去了哪里
  16. 马斯克描绘自动化未来:工作将变成可选项
  17. 解放军多个备战画面曝光
  18. 哈佛实验室如何成中国学者获名校身份的通道
  19. 手握70位明星,但它却亏了34亿
  20. 佩洛西2022年访台 彭博:意外促使日本加强防卫
  21. OpenAI“至暗时刻”已至,谷歌一剑封喉奥特曼
  22. 山西发现4300年前近千平米“宫城” 这个发现有多重大?
  23. 大陆青壮年人猝死频发 知名律师打羽毛球去世
  24. 美中科技战 USCC促设立“量子优先”目标
  25. 章泽天庆生,未见刘强东
  26. 它是一艘外星飞船?NASA公布“星际访客”最新图像
  27. 莫言辟谣和史铁生余华偷瓜:都是网友们杜撰故事
  28. 弘一法师:慈悲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29. 72岁前总统“再就业”,新身份让人意外
  30. 中国创投机构,批量从银行拿钱
  31. 非常多人渴望对日开战,为什么?
  32. AI泡沫破灭谁能幸存?
  33. 习近平应该是最后一个知道真相的人
  34. 台湾重返联合国还会远吗 2758号决议揭穿中共的谎言
  35. 高中学历却冒充工科专家,骗走大学数百万资金
  36. 山东省鲍示2025年度科学技术奖建议授奖名单
  37. 比起痛失"人口红利", 扼住中国的真正"拐点"浮出水面?
  38. 东芝和中企分道扬镳后 和日本半导体公司结盟
  39. 川普被曝:正准备关税"备胎方案"
  40. 东亚第一内卷国,全民贷款炒币
  41. 中国游客大规模取消赴日行程,韩国跃升最热门旅游目的地
  42. 川普:美28点新计划并非“最终提案”
  43. 美警告后 多家航空公司取消委内瑞拉航班
  44. 马克龙:20国峰会或将走到尽头
  45. 美乌将在瑞士磋商 聚焦结束俄乌战争
  46. 哈佛团队破解耐药性危机
  47. 巴西联邦警察“预防性逮捕”前总统博索纳罗
  48. 美联邦法官下令禁止国税局与移民局共享纳税人信息
  49. 中国学生走私真菌案背后:中美之间的学术合作与政治偏见
  50. 任达华栽倒惊呆众人,妻子举动惹议
  51. 香港人照样去日本!北京吁勿赴日,日媒:几乎没人取消行程
  52. 王思聪又换女友了
  53. 偷中国游客现金,日本安检员被捕
  54. 万锦接连发生入室盗窃未遂事件
  55. 三款欧美战机加盟 乌克兰未来空军正在成型
  56. 新毕业生正遭遇“完美风暴”冲击
  57. “抽象”设想亦具研究价值
  58. 研究实现水稻精准基因组编辑新突破
  59. 辽宁11岁男孩摆摊 知情人:6岁已辍学照顾病案
  60. 中国专家曝汽车供应链3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