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盟:且看中日如何化解外交僵局
2025-11-23 02:25:08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法广
在持续两周的中日外交僵局中,中国坚称捍卫核心利益。全球两个重要经济体因台湾问题引发激烈辩论后,东南亚国家随即打开中日战争风险评估模式。值得关注的是,中美两军在这一敏感时刻举行了海上安全对话,双方就管控风险、减少误判达成了共识。
资料图片: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关于台海有事的讲话引发新一波中日紧张关系。东南亚国家密切关注。 REUTERS - DADO RUVIC
继中日两国互致抗议信加剧了紧张局势后,中国已将舆论不断发酵的日本首相涉台言论诉诸联合国,指责东京威胁会对台湾采取“武力干预”,重申中国将坚决行使《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赋予的自卫权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东南亚媒体纷纷报道,中国将民主自治的台湾视为国家领土的一部分,北京从未排除使用武力控制台湾的可能性。与此同时,台湾政府拒绝接受中国的领土主张,并表示只有台湾人民才能决定自己的未来。民间媒体引述台湾媒体报道,由于中日情势升温,中国海警船11月已经三次袭扰台湾。台湾领导人赖清德呼吁北京保持克制,同时呼吁国际社会持续关注。
此番中日外交激烈交锋。事缘上月履新的日本首相高市早苗(Sanae Takaichi)于11月7日在国会回答质询时表示,若中国对台湾发动军事攻击,可能构成“威胁日本生存的局面”。这被解读为日本自卫队可依法行使集体自卫权。高市早苗的言论激怒了中国当局,中国外交部声称“兹事体大”,随即召见日本驻华大使提出抗议,正告日本停止玩火。中国军媒则扬言警告如果日本在台湾海峡进行军事干预,将有可能使整个国家变成战场。
泰国《曼谷商业新闻》(Bangkokbiznews)周五(11月21日)报道,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无视中国要求其撤回台湾声明的呼吁,表示东京在应对这一重大地区安全危机的立场不变。
中日关系发展态势随即引发各界关注。新加坡《联合早报》评论称,高市“台湾有事”持续延烧,中日关系倒退13年。新加坡总理黄循财(Lawrence Wong)周三(11月19日)出席彭博创新经济论坛时表示:各方都希望亚洲保持稳定,这符合所有人的利益,当然期盼中日两国能够找到化解分歧的方式,为当前的紧张局势降温。新加坡和东南亚国家一样支持日本在区域内扮演更重要的角色,进而为区域带来稳定。新加坡领导人以多次表达 “求和” 与 “平衡”立场而被视为东盟代言人。由于所处特殊的地理位置,东盟国家都期盼能与中国、美国和日本保持不同程度的友好关系,通过制衡以缓解大国在东南亚地区争夺影响力的咄咄态势。
泰国民间媒体评论员达诺 (Dano Tonali) 分析认为,对于普通民众而言,中国和日本之间的紧张局势不至对两国民间关系造成重大影响,毕竟政治是权力之争,不会给普通个人带来重大影响。不过对于某些行业和相关领域的企业家来说,这些问题绝非小事。一些依赖中国购买力的日本企业可能会向当局施压要求解决问题,避免两国关系进一步恶化。这种情况凸显了中日关系的微妙性,如果不能迅速解决争端,可能会对两国经济造成更大影响。
上次中日争端发生在2012年日本政府国有化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中国随即掀起反日风潮,双方船舰冲撞并发生海上对峙。两国关系紧张逾时2年半。目前,中国仍在施压要求日本首相撤回有关台湾的言论。这位64岁的日本自民党总裁只委婉表示“未来会谨慎表达观点”。北京不满高市拒绝撤回有关台湾的言论,威胁称若不撤回将面临严重后果。日本内阁官员在出席二十国集团(G20)期间批评这项诉求“毫无根据”。为防止两国关系进一步恶化。日方呼吁加强对话。多家东南亚媒体援引日本媒体报道:中国拒绝明年1月举行日中韩首脑会谈。可见日相涉台言论的影响扩大至日中韩三国关系。
日相涉台言论事态几天来迅速超越外交层面。继中国先后祭出旅游、水产、动漫禁令后,外界认为中日经贸合作或将为这场政治争锋“买单”。东南亚媒体援引日本野村总合研究所(Nomura Research Institute)经济学者意见称,假若日中关系紧张无法在短期内平息,长期内会给日本造成严重的经济影响。日本全年旅游收入损失将超过140亿美元,或拉低GDP水平约1%。更令人担忧的是中国的稀土控制或导致日本汽车产业蒙受重创,尽管日本近年来努力摆脱对中国稀土的依赖,但目前从中国进口稀土仍然高达60%。
对于外界担忧台海可能爆发军事冲突,新加坡总理黄循财判断在可预见的未来,战争发生的可能性并不高。除非台湾单方面宣布独立。他还指出,美国在台海问题上的政策走向非常关键。当前美国采取摸棱两可的“一中政策”: 一方面支持台湾强化自我防卫能力,同时也否定任何一方单方面改变台海现状。坊间舆论则高度质疑日本首相此番言论所展现的强硬态度背后是否获得了川普的支持。值得注意的是,中美两军本周在美国夏威夷举行海上安全会谈,讨论了一系列安全问题,中方称双方会谈坦诚且富有建设性。
清迈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助理教授纳鲁特(NARUT CHAROENSRI)分析指出,日本领导人高调展示右翼立场有助于加强日美关系,美国总统川普(Donald Trump)与日本“鹰派”政客高市早苗之间友好融洽的氛围便是最好的证明。美国和日本都与台湾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台湾在民进党总统的领导下视美国和日本为亲密盟友。
一旦东北亚发生冲突,将主要从航运、货运、投资环境和经济稳定等方面影响东盟。尤其中国、日本和台湾作为芯片供应链的核心。台海冲突可能导致东盟电动汽车产业以及其他电子产业出现芯片短缺。届时各东盟国家可能会受大国施压而被迫选边站队。
泰国学者认为,中国目前正面临经济增长放缓的局面,北京当局亟待集中精力解决内部问题,以朝着“中国标准2035”的规划迈进,而战争必将影响“中国梦”目标的实现。鉴于中国内部的种种制约因素,预料这场激烈的外交争论不会导致大规模的中日战争。日本方面则经济长期停滞不前,为了应对通胀、货币疲软和人口老龄化等问题,日本仍然依赖与中国和东盟的贸易来重振经济。因此,日本极有可能避免直接对抗或大规模战争。
综合多方评论认为,尽管军事上中日都对彼此的军事实力存有顾虑,但两国之间互为重要的贸易伙伴,这种关系构成了一条高度相互依存的经济链。作为全球两个大型经济体,双方都不希望开战,毕竟战争必须付出巨大的经济代价,各方都在权衡利弊。日本历届政府领导人在应对涉及台湾的具体情况时始终避免明确表态,因此评估此番中日关系紧张不会升级为全面战争,只是结下仇怨难免会在长期后加剧双方的隔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