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博弈升级 专家揭中共外交施压手段
2025-11-20 17:25:33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大纪元
近日,中日司局长级磋商在北京举行,就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涉台表态展开交锋,但未能弥合分歧。专家分析认为,这是1972年中日建交以来最严重的冲突,此次外交风波开启了国际社会与中共交往的新模式,并揭示了中日冲突背后的深层结构性矛盾。
中日对话陷僵局
据日本共同社和日经中文网报道,11月18日,日本外务省亚洲大洋洲局局长金井正彰在北京与中国外交部亚洲司司长刘劲松举行司长级对话。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此前在国会答辩时表示,若台湾发生突发事态并伴随武力冲突,可能构成日本的“存立危机事态”。中方在此次双边对话中再次要求日方撤回该表态。
报道称,日方无意撤回表态,双方分歧难以弥合。对话结束后,有记者询问刘劲松对对话是否满意,他直言“当然不满意”,并用“严峻”表达了对话氛围。当天,刘劲松身着中山装,胸前佩戴国徽标志。
央视等中共官方媒体重点报道了金井正彰一行离开中国外交部时的画面。视频显示,刘劲松在门口与金井正彰短暂交谈,刘劲松双手插兜,侧目看着金井正彰,而金井正彰则低头侧耳聆听翻译讲话。许多中国网民将此解读为中方“气势”的展现。
日本政府指责中方未与日方协调就发布相关画面,并就此事对华提出交涉。
日媒认为,围绕高市早苗国会答辩引发的紧张局势预计将长期化。日中两国的政治、经济关系乃至民间交流均受到冲击,能否通过对话打破僵局成为焦点。(延伸阅读:中共发外交官“双手插兜”送客照 日方抗议)
中日最严重冲突 专家:开启“互亮底线”交往模式
时事评论员文昭在“文昭谈古论今”节目中分析认为,这可以说是1972年中日建交以来最严重的冲突,因为双方最高层都在第一时间针锋相对。据其分析,习近平亲自指挥部署,要求日本必须收回高市早苗的言论。但这种强硬态度迫使日本也亮明底线——政府如果收回言论、道歉,国家安全的基本立场就会动摇,这是退无可退的。
他指出,这一轮外交对抗开启了国际社会与中共交往的新模式:“互亮底线”——你亮你的底线,我亮我的底线。金井正彰此次来北京并非道歉,反而态度强硬,重申了日本立场:不撤回高市早苗的言论,但对中国的立场也表示理解。简言之:你要表达不满是你的权利,但我没有讲错话,不会收回,也不会道歉。
文昭进一步解释,中共的“一中原则”在外交实践中更像是一种情绪施压机制:只要触及这条红线,就会表现出强烈反应,期待对方安抚。应对这种模式最有效的方式是坚持原则立场,不被情绪左右。
他分析,台湾问题源于中共对中华民国存在的强烈忧虑。中华民国的存在,意味着有一个不同政治制度的中国存在,这对中共构成意识形态挑战。如果中共控制台湾,对日本生存和独立的影响将是立竿见影的。因此高市早苗才表示台湾有事即日本有事,这构成日本的“存立危机事态”。这一表态反映了日本基于地缘战略的现实考量。
日本首相拒绝收回言论 中方多方面施压
此次中日外交风波的直接起因是高市早苗于11月7日在国会答辩时就台湾突发事态的表态。她表明,自己的发言基于历代内阁立场,不会撤回。
在此之前,中共驻大阪总领事馆领事薛剑曾在社交平台X上发文暗示“斩首”高市早苗,引发外交争议。在高市早苗拒绝撤回言论后,中共官方媒体也连发评论,措辞激烈,被外界称为“泼妇骂街”式的反应。
与外交交锋同步,中方在黄海的军事演习从原定的11月17日至19日突然延长至25日。中共军方也发出了“战备升级”等表态。
中共外交部发言人毛宁11月19日在记者会上虽然没有明确表示中方已经暂停进口日本水产品,但她说,在当前的局势下,即便日本水产品出口到中国,也不会有市场。她还指责日方未能提供所承诺的技术资料。
在高市早苗任职首相前夕,中共放开了日本水产品的进口。中共当局在东京电力福岛第一核电站处理水排海后,于2023年8月全面停止进口日本水产品。
11月20日,中共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例行记者会上再次要求日方收回涉台言论。
文昭指出,中共采取的施压手段包括发出旅行警告、恢复水产品禁令、搁置牛肉进口谈判等,但这些经济手段连台湾都未能使其改变立场,更难以对经济总量和人口远超台湾的日本产生决定性影响。这些措施反而可能促使日本更加感到供应链重构的必要性,效仿台湾与中国拉开经济距离。(“文昭谈古论今”相关视频)
美国表态支持日本立场
共同社报道,美国驻日大使格拉斯11月20日就中方暂停进口日本水产品一事表示:“这是中国(中共)典型的经济施压。我支持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和渔业人士。”他与外相茂木敏充在外务省会谈后接受媒体采访时作出上述表示。
格拉斯在会谈中表示,美国将参与包括尖阁诸岛(中方称钓鱼岛)在内的日本防卫,“日美同盟不会动摇”。
关于中共针对高市涉台的国会答辩所采取的对抗措施,格拉斯批评称这是“损害地区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