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财政困境加深 大陆多省欠薪工程停摆
2025-11-20 01:25:28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大纪元
近期,中国28个省分陆续公布前三季度财政收支数据。工资发放拖延、工程停滞、公交贴出停运告示——这些情况频繁出现在多个省份的文件及公告里。部分地方政府把工资、民生、基本运转单独列出来,当地人说最近消息传得快,朋友圈里也有人在转。
截至11月17日,据第一财经梳理的名单,除广东、新疆、黑龙江外,其余28个省分都公开了今年前三季度的财政数据。从这些省份的数据看,西藏、吉林的预算收入增速是两位数,其它大部分省分在2%左右,有些地方则是负增长。
不过,舆论认为,官方的数据带有极大水分。一名学者受访表示:“我一个在山东省政府的朋友说,今年的财政数据可说是惨不忍睹,能报道的数据不是实际情况,你看看大街上、餐厅里,有几个人在消费,有些基层政府连工资都发不出。”
县乡层级欠薪扩大
年底前,关于欠薪、停建、停运、医保的各种信息出现在社交平台上情况尤其明显,不少留言都提到当地公共服务缩减得比往常更快。记者在采访中得知,一些县区根据新的收支安排,把原本该支付的钱放到后面了,基层单位反映节奏“乱了”。湖北、云南、黑龙江一些县区从第三季度开始推迟工资发放,多名公务员和编外人员对记者说,下半年收入“明显少了”。
湖北襄樊事业编人员施先生说,现在只发基本工资,绩效工资改成按季度算。他提到他一个在罗田县的朋友,“(工资)半年了还没发,大家都在等消息”,语气里有点无奈。
施先生说,内部已经有人提醒,(政府财政)收入会往下走,要等上面的统筹安排。奖金被放到下个季度,但什么时候发“谁也说不准”。
湖北的一个聊天群里,有网民留言说,欠薪主要在县乡,“有些地方连基本工资也赶不上”。他说,县里承担的项目不少,钱一拖再拖,“不是拖,就是欠”。
云南昭通10月出现城建项目停工。当地承包工程的蒋先生对记者说,他负责的工地挂了张纸,上面写着“等待后续资金安排”。工程款得等下一批下来,材料费和工人工资都要看安排。还有工人想提前回家,施工方只能自己想办法协调。
另一名熟悉当地工程情况的人士说,这不是单个项目,今年秋季类似的情况已经出现几回。“大家都怕年底钱拿不回来”。
多地公共交通停运
9月29日,广西荔浦三家公交公司贴出停运公告,说资金不够用了,长期亏损、保险也付不出。今年河南安阳一些城郊线路同样停运了。安阳市公交公司回应说,疫情后客流减少,线路亏损久了,司机也紧张,恢复条件不具备。
抖音上,有网民留言说,公交线路一停运,上班的人只能拼车。村镇之间出门,大多得靠私家车或顺风车。另一条留言写道,“这些公告看多了,几乎都一样,都是客流没了、收入也没了。”
一名关注城乡交通的业内人士说,城乡公交本来就靠补贴撑着,“客流几年都在往下掉,很多线路扛不住”。
公立医院收缩范围扩大
医疗系统也开始收缩。一名网民上传的视频里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院区周三晚上通知停诊,引来不少讨论。有人留言说自己赶上现场,也有人根据视频猜原因,评论区里消息涌得很快。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发布的公告,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朱屯路、化肥东路医疗延伸点于11月20日起停诊。
公告中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朱屯路、化肥东路医疗延伸点”,即此前的郑大一附院西院区。该院区投入使用不到一年半。
多家医院在近月发布院区调整。健识局11月18日报道,山西省肿瘤医院将于2025年8月撤回江北国际医院二期的南院区;朝阳区康复医院9月宣布从“一院两区”整合成单一院区;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公布瑞安新院区的更新方案,床位和面积都大幅缩减。
在评论区,不少人说今年类似的医院合并、院区缩减的消息出现好几次。有患者留言说,院区合并后得重新弄清去哪个科室,有人担心排队会更久。
一名研究医疗体系的学者对记者说,今年下半年之后,一些地方开始重新排布医疗资源,院区规模、科室设置都在调整。他表示,公立医院在更新评估标准,需要按新的划分执行。地方财政紧张后,部分非税收入划入医保基金,使得医院端的收入空间缩小。
官媒披露地方财政趋紧 减多项支出
人民网9月28日报道,多地财政部门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慢,三保(指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压力更大,一些项目必须往下压。报道援引地方财政人士说,工资、民生、运转得优先。
评论区有网民留言说,“三保”的问题最近出现得太频繁了。也有人说,行政项目要减少,工程款、部门预算得重新安排。
新华社10月12日报道,东部和中西部差距再次拉开,一些县区调整行政成本,暂停一般性工程和采购。据报道,重点人群就业和医疗要单独安排。
从地方公开的数据看,今年土地收入明显下降,多地土地出让公告减少,地块流拍增多。地方政府在公告中称,要重新排支出结构,项目顺序也要调。县级报表出现“收支矛盾突出”的字样。
一名熟悉地方财政的人士对记者说,土地收入减少后,县级的收入立刻变小,“很多项目只能先放着,看年底钱来不来”。
基层生活压力大增 多行业降薪
四川南充公务员李先生对记者说,年底的钱得先保证工资、民生、日常运转。“查税和审核最近都在往上冒,收不上来就抢。”他说他年底要退休。
江西上饶一名女教师说,今年绩效工资拆成季度或半年算。“哪里还有购买力?消费是句空话。我家那边店关了不少,没人消费。”
不少网民留言说,收入下降后,店铺退租、关门在一些城市更常见了。有留言写,地方地府一直喊消费,“但大家兜里没钱,还怎么消费”。
经济日报10月20日报道,多地财政收入保持低速,市县把一些非急需项目往后压,提高统筹比例以维持基本职能。央视新闻11月2日报道,一些县区暂停行政项目、延后采购、压缩公务支出,以保持收支平衡。
研究地方财政的媒体人黄忠对记者说,今年欠薪、停建、停运、医保调整在多个省份都有。他说,土地收入下降后,不少地方靠转移支付和统筹资金在撑。县级政府得在财政承受能力和劳动力流动之间找平衡。他提到,公开资料里反复出现的“守住底线”,说的就是地方当前的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