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日民族主义:中国政治最廉价的兴奋剂

2025-11-19 10:27:40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新世纪/Newtalk新闻

日本
2025年11月7日: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在东京国会众议院预算委员会会议上致词。(图片来源: ?Tomohiro Ohsumi/Getty Images)

2025年11月7日,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在众议院备询时,首次明确表态:若中国以军舰封锁台海并伴随武力行动,可能构成《安全保障法制》下的“存亡危机事态”。她表示,“具体判断将视当时情势而定,但若出现武力攻击,构成的可能性极高。”11月10日,她于国会再度重申这是政府既定立场,仅承认“具体举例值得反省”。

《共同社》与《朝日新闻》皆指出,这番言论意在为自卫队未来的区域安全角色预做铺陈。而北京的反应毫不迟疑:外交部召见日本使节,发布赴日旅游与留学风险警示,并暗示将启动经济报复。

更具象征性的,11月16日,中国海警船驶入钓鱼岛(尖阁诸岛)海域,宣称进行“权益执法巡航”,在日本实际管辖区域直接展示中方存在。

这组对日动作,不论政策密度、动员速度或语言强度,都已超越常规外交摩擦,呈现高度制度化、程式化的民族主义动员。而关键问题是:这真是主权本能反应?还是用来转移国内焦虑的政治戏法?北京此举一石二鸟不仅对日本民意发动认知攻势,也藉民族主义把内部矛盾重新包装。

从外交反制到舆论动员:民族主义的标准剧本

中国利用民族主义作为政治杠杆已非首次。在2012年钓鱼岛国有化争议中,中国各地爆发反日示威。街头焚毁日系车、砸毁日企、抵制日货与旅游团取消的场景,情绪一度失控。

而2025年的版本更为冷静却更算计。这不再是群众自发的情感,而是政权主导的协同动员:外交召见、海警巡航、航班退票、留学警示,再由《环球时报》、央视、《学习强国》接力铺陈叙事。

短短数日内,官方就完成“日本挑衅→中国反制→全民支持”的情绪链。民族主义在此不再是群众心声,而是一套可反复使用的政治技术。

民族主义:北京治理焦虑的止痛剂

若仅从外交层面理解这场对日强硬,很容易忽略其背后更深层的政治逻辑——那就是中国难以掩盖的内部压力。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2025年第三季数据,城市青年失业率高达18.4%(优化后);房地产投资年减11.2%;地方预算赤字全面攀升;出口连三季下滑,外资加速撤离。

《IMF亚洲区域展望》指出,中国同时面临“中等收入陷阱”与“治理信任危机”。而习近平体制下的政策高度集中,让错误难以调整,矛盾只能堆叠。

在这个背景下,反日民族主义成为一种最方便、最低成本的情绪止痛剂:

制造外部危机→触发民族愤怒→模糊经济焦点→巩固政权正当性。

与其修补真正的结构性问题,不如发动一场外交对抗来转移注意力。

低成本、高报酬:民族主义的政治经济学

这次对日反制采用的是“准制裁+舆论动员+行政限制”的三重组合拳:军事面:仅以海警船施压,维持“灰区”紧张,而非军事升级;经济面:未正式制裁,但对旅游、留学、文化交流全面降温;舆论面:官媒与社交平台高度同步,塑造“中国不再容忍”的强硬姿态。

此举在国内能提升“捍卫主权”的象征效果,在国际则保留“可控升级”的回旋空间。

国际关系学者T.V.Paul曾指出,中国在面对区域摩擦时,擅长使用非军事手段进行“低强度危机管理”,如外交动员、经济杠杆与有限冲突威胁。而Alastair Johnston亦指出,中国经常透过民族主义与话语控制来操控外交政策议题与内部动员。此次对日行动,正体现出这种“经济民族主义+话语策略+地缘压力”的混合模式。

民族主义的双刃剑:最终会反咬操控者

问题在于:民族主义不是安全的武器。它能被点燃,却不一定能被熄灭。

2012年的反日抗议最终演变为暴力骚乱,中国政府不得不出动武警镇压“过度爱国者”。中共高层对此深感不安,认为民族激情若不受控,可能反噬政权本身。

如今民族主义的动员更为集中、更为造作,对其风险更应警惕。社会压力越大,群众对政府的期待越高;若政府任何让步,都可能被解读为“软弱”,反遭情绪倒逼。

政治心理学早有警告:“民族主义是一条火龙——你若不能持续喂养,它终将反咬你。”

舆论场的驯化:从公共讨论到情绪制造

2025年的中国舆论环境,已从“言论场域”变成“情绪工厂”:

1.官媒定调:央视、《人民日报》、《环球时报》统一叙事;

2.算法放大:微博、抖音、小红书推送强化敌我框架;

3.群体复诵:小粉红形成封闭回音室,情绪相互强化。

中国已形成国家主导的“心理操控架构”,透过舆情工程操纵民族情绪。但当社会长期在敌意与激情中运转,理性将被侵蚀,公共讨论被削弱,政策制定也可能被“虚构的民意”绑架。

结语:民族主义掩盖不了国家的不安

反日民族主义,早已不是历史创伤的延伸,而是北京治理逻辑中的标准工具。它的本质不是自信,而是不安;不是战略,而是治术的短视;不是力量,而是焦虑的伪装。

当一个政权需要靠制造敌意来维系稳定,真正的危机不在钓鱼岛,也不在台海,而在北京自身。

民族主义固然能被动员,但绝非无限资源。当它成为治理的替代品,最终将反噬操弄它的人。输的从来不是日本,而是中国自身的未来。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24小时新闻排行榜更多>>
  1. 为什么日本愿为台湾开战 你不知道的真相
  2. 赖清德推1100万本“民防手册”入户
  3. 想要逆龄?这些抗老好物帮你保养更有效
  4. 英伟达上季营收加速增长62%
  5. 白宫公布C罗访白宫照片,与川普相谈甚欢
  6. 美农业部长誓言彻底改革粮食券项目
  7. 川普重申必须允许高技能外劳进入美国
  8. 吴艳妮全运会拿银牌被嘲讽
  9. 美议员呼吁:推动替代技术 打破中共稀土垄断
  10. 保住中华民国 蒋介石1949年11月的最后决断
  11. 高校的入职标准,果然只有骗子才能满足
  12. 美国公民因涉嫌多次向中国提供情报在德国受审
  13. 川普出席美沙投资论坛:美国回来了
  14. 经济学人:2025大胜后 习近平2026面临三大诱惑…
  15. 硅谷反华情绪高涨,但美国AI发展仍靠中国人才推动
  16. 分析:农民工若大规模返贫 或将揭竿而起
  17. 超市的临期牛奶去哪了?离职员工:4个地方
  18. 罗瑞卿女儿罗点点病逝:晚年倡尊严死 六四时曾遭打压
  19. 强奸戏拍多了 她开始写剧本自救 短剧女主边拍边骂…
  20. 吉祥航空班机因机械故障延误6小时
  21. 消息:川普拟签行政令 以结束州级AI监管法
  22. EEOC起诉宾大阻挠反犹骚扰调查 核心名单披露成焦点
  23. 日本网民喊话:停手,道歉,辞职
  24. 路透:美国要乌克兰认了 用割地与裁军换停战
  25. 台积电退休“老将”,携2nm机密赴任英特尔?
  26. 日本熊害:熊今冬恐不睡了 猎人捕获惊见“无脂肪熊”
  27. 新兴“诈骗三件套”批量涌入 AI正偷走每个人的脸
  28. 德国内衣巨头“黛安芬”将退出中国市场
  29. 信仰战胜恐惧:幸存者忆述中共酷刑迫害
  30. 晋升军委副主席后 张升民党内政治排名爆光
  31. 2026美国退休年龄上调 对领取社安金有何影响
  32. AI热潮,哪些企业更受益?
  33. 大地震中的神秘现象:濒死体验
  34. 土耳其出土5000年前大麦粒
  35. 美沙携手在沙特建稀土精炼厂 对抗中共垄断
  36. 他的学术字典里没有“跟踪”二字
  37. 金正恩黑帮手段曝 海外黑客有逃跑念头将遭“就地处决”
  38. “日本很危险!痹,咱不去”中共警察直播视频遭讽删除
  39. 蔡霞:罗点点生前曾呼吁反思中共之祸
  40. 川普:中国拿我们的钱,威胁全世界
  41. 安徽黄山化工厂发生爆炸 民众拍摄遭呵斥
  42. 川普:美国敞开大门欢迎你们
  43. 中国企业为何不激流勇退?
  44. 美联储会议纪要爆严重分歧
  45. 才喊台湾抢走芯片生意 川普突然转贴黄仁勋三句话
  46. 港媒:中国国企要求员工“取消赴日旅游”
  47. 美对台军售先进导弹系统 价值近7亿美元
  48. 中共权贵“恐怖产业”曝光 于朦胧案撕开惊天黑幕
  49. 中国对日本不可或缺
  50. 英伟达财报全面超预期!盘后股价再冲高
  51. “闭嘴,闭嘴,蠢猪!” 川普辱骂女记者舆论大哗
  52. 豪赌再开局!他曾发起弹劾川普 如今竞选加州州长
  53. 加密女王钱志敏:化名“花总”骗12万人 用冷钱包假护照潜逃
  54. 分析:建立稀土供应链 西方占据两大优势
  55. 这银行催债太狠,被判罚
  56. 川普当场自嘲美国“疯狂概念” 你们老外压根听不懂!
  57. 反日民族主义:中国政治最廉价的兴奋剂
  58. 白宫晚宴川普猛夸C罗:我儿子见到他后更尊重我了
  59. 【佳音时刻】电诈园为何无法消灭?幕后势力曝光
  60. 欧盟呼吁建立“经济北约”对抗中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