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双11降温 专家:内需疲软 消费信心不足
2025-11-13 19:25:36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大纪元
今年中国“双11”购物节总销售额增速较去年显着放缓,多家电商平台延长促销周期并不再公布总交易额,转而强调订单量、购物者人数等结构性亮点。专家分析认为,这一变化反映出中国市场内需疲软、消费者信心不足等深层次经济问题。
“双11”降温 被指史上最“躺平”
中国零售数据提供商星图数据(Syntun)11月12日表示,今年“双11”购物节预估总销售额达到近1.7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近18%。这一增幅(18%)明显低于2024年的近27%增速,仅约为其三分之二。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购物节持续时间比往年延长。星图数据指出,由于促销周期的延长,同比数据并不完全具有可比性。分析师表示,电商平台延长促销期部分是为了在需求疲软时期帮助支撑销售额。
据《深圳商报》报道,各大电商平台普遍拉长了促销周期,例如天猫、京东、抖音等平台将促销期延长至30天以上,最终收官日延至11月14日。
与往年“成交额创新高”的宣传不同,今年天猫、京东、抖音等平台几乎都放弃了总交易额这一传统指标,转而突出“增长亮点”。
京东虽宣布成交额创新高,但未提供进一步的细节拆分,尤其是缺乏对内需增长的具体说明,使其数据含金量受到质疑。阿里巴巴旗下的天猫和淘宝平台尚未公布总销售数据,仅表示一些商家销售额实现了“超过100%”的增长。
新浪财经发文称,这是史上最“躺平”的双11,大促(大型促销活动)整体已经从造节神话逐渐向日销转变。高退货率、利润的问题,让商家参与的积极性下降。超长加时赛让消费者变得非常疲惫。双11不再有之前的热度。
专家:中国经济近通缩 消费者对未来缺乏信心
美国经济学者黄大卫(Davy J.Wong)对大纪元表示,今年“双11”的关键问题在于“增长的质量很差”。
他分析说:“各平台把促销期从几天延长到几乎整整一个月,商家被迫以更深的折扣换取销售额增长。消费者明显进入一种‘只在打折时买,从不原价买’的模式——他们等待促销、反复比价、越来越谨慎。这说明他们对未来收入缺乏信心。”
黄大卫认为,这反映出中国经济呈现“外暖内冷、高杠杆、低信心”的状态。他表示:“表面上中国仍处于‘约5%增长’的区间,但这一数字主要靠出口和政府主导的固定资产投资支撑;而家庭部门与私营部门,实际上已明显进入去杠杆与收缩阶段。”
台湾南华大学国际事务与企业学系教授孙国祥则形容当前状况为“消费休克”(指消费活动显着停滞)。他告诉大纪元:“网上销售增速放缓,这是通缩的经典场景,价格往下滑,信心也跟着滑。当民众连最容易冲动消费的节日都冷眼旁观,说明市场的热度早已退去。”
从价格数据来看,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刚刚从负值略回到正值,而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已连续数年处于通缩区间。黄大卫认为,整体情况更接近于“低通胀+持续的工业品通缩”,而不是温和健康的通胀。
消费模式生变 即时零售崛起
在整体热度回落的背景下,中国消费市场也在发生结构性变化。社交平台上相关话题热度明显低于往年,不少消费者表示“错过了预售也没关系”“大促和日常价格差不多”。
北京一位白领陆峰(化名)对大纪元表示,今年“双11”他只购买了两件衣服,“我觉得没看中什么”。他注意到,线下门店在“双11”前两天“确实挺火的”,因为要与线上抢客流。
值得关注的是,即时零售成为今年最大“黑马”。天猫推出“线上下单、分钟级履约”的闪购闭环,让即时消费成为大促新场景。
在直播领域也出现明显变化。数据显示,头部主播的大促直播场次同比减少40%,抖音电商头部达人带货GMV占比从三年前的35%降至9%。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品牌店播占比攀升至69%,中小达人与品牌店播共同瓜分了超过80%的直播流量。
专家警示:中国陷入“经济伪稳态”
对于内需持续疲软和通缩压力可能带来的后果,黄大卫从三个层面进行了分析。
在企业层面,他指出:“在需求疲软、价格下行的环境中,企业为了保住市场份额而激烈降价,而过剩产能又难以退出。结果就是‘有量无价’:产出不少,但价格低、利润薄。持续亏损或接近零利润直接削弱投资与招聘,形成‘低价格→低利润→低投资→低工资增长’的循环。”
在家庭层面,房地产调整、就业不稳、工资增速放缓使中产阶层采取防御姿态。“人们倾向于多储蓄、少借贷;推迟大额消费,将支出集中在必需品上。从微观角度看,这是理性的;但从宏观角度看,这进一步抑制需求,加剧价格下行压力。”
黄大卫警告,持续的低通胀或轻微通缩叠加结构性产能过剩,“可能让中国经济出现一定程度的‘日本化’:增长放缓、高债务、资产价格受压”。他补充说:“但与1990年代的日本相比,当下的中国杠杆更高、政治体系更集中,这意味着调整过程可能更漫长、更依赖行政手段,而非一次性资产负债表清理。”
孙国祥则用更直白的语言描述:“通缩持续与内需下滑,就像冬天的暖气坏了,越开越冷。当价格跌、需求缩、库存积,企业没动力投资,民众不敢花钱,财政收入也跟着蒸发。”他认为,这会让中国陷入一种“经济伪稳态”:表面上保持稳定,内部却在缓慢萎缩的矛盾状态。
“如今北京政治圈的氛围更像是一场‘权力保卫战’而不是‘经济拯救战’。只要数据能包装、统计能修饰、舆论能引导,就算GDP掉两位数,也能被形容成‘结构性优化’。”孙国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