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双11降温 专家:内需疲软 消费信心不足

2025-11-13 19:25:36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大纪元

今年中国“双11”购物节总销售额增速较去年显着放缓,多家电商平台延长促销周期并不再公布总交易额,转而强调订单量、购物者人数等结构性亮点。专家分析认为,这一变化反映出中国市场内需疲软、消费者信心不足等深层次经济问题。

“双11”降温 被指史上最“躺平”

中国零售数据提供商星图数据(Syntun)11月12日表示,今年“双11”购物节预估总销售额达到近1.7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近18%。这一增幅(18%)明显低于2024年的近27%增速,仅约为其三分之二。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购物节持续时间比往年延长。星图数据指出,由于促销周期的延长,同比数据并不完全具有可比性。分析师表示,电商平台延长促销期部分是为了在需求疲软时期帮助支撑销售额。

据《深圳商报》报道,各大电商平台普遍拉长了促销周期,例如天猫、京东、抖音等平台将促销期延长至30天以上,最终收官日延至11月14日。

与往年“成交额创新高”的宣传不同,今年天猫、京东、抖音等平台几乎都放弃了总交易额这一传统指标,转而突出“增长亮点”。

京东虽宣布成交额创新高,但未提供进一步的细节拆分,尤其是缺乏对内需增长的具体说明,使其数据含金量受到质疑。阿里巴巴旗下的天猫和淘宝平台尚未公布总销售数据,仅表示一些商家销售额实现了“超过100%”的增长。

新浪财经发文称,这是史上最“躺平”的双11,大促(大型促销活动)整体已经从造节神话逐渐向日销转变。高退货率、利润的问题,让商家参与的积极性下降。超长加时赛让消费者变得非常疲惫。双11不再有之前的热度。

专家:中国经济近通缩 消费者对未来缺乏信心

美国经济学者黄大卫(Davy J.Wong)对大纪元表示,今年“双11”的关键问题在于“增长的质量很差”。

他分析说:“各平台把促销期从几天延长到几乎整整一个月,商家被迫以更深的折扣换取销售额增长。消费者明显进入一种‘只在打折时买,从不原价买’的模式——他们等待促销、反复比价、越来越谨慎。这说明他们对未来收入缺乏信心。”

黄大卫认为,这反映出中国经济呈现“外暖内冷、高杠杆、低信心”的状态。他表示:“表面上中国仍处于‘约5%增长’的区间,但这一数字主要靠出口和政府主导的固定资产投资支撑;而家庭部门与私营部门,实际上已明显进入去杠杆与收缩阶段。”

台湾南华大学国际事务与企业学系教授孙国祥则形容当前状况为“消费休克”(指消费活动显着停滞)。他告诉大纪元:“网上销售增速放缓,这是通缩的经典场景,价格往下滑,信心也跟着滑。当民众连最容易冲动消费的节日都冷眼旁观,说明市场的热度早已退去。”

从价格数据来看,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刚刚从负值略回到正值,而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已连续数年处于通缩区间。黄大卫认为,整体情况更接近于“低通胀+持续的工业品通缩”,而不是温和健康的通胀。

消费模式生变 即时零售崛起

在整体热度回落的背景下,中国消费市场也在发生结构性变化。社交平台上相关话题热度明显低于往年,不少消费者表示“错过了预售也没关系”“大促和日常价格差不多”。

北京一位白领陆峰(化名)对大纪元表示,今年“双11”他只购买了两件衣服,“我觉得没看中什么”。他注意到,线下门店在“双11”前两天“确实挺火的”,因为要与线上抢客流。

值得关注的是,即时零售成为今年最大“黑马”。天猫推出“线上下单、分钟级履约”的闪购闭环,让即时消费成为大促新场景。

在直播领域也出现明显变化。数据显示,头部主播的大促直播场次同比减少40%,抖音电商头部达人带货GMV占比从三年前的35%降至9%。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品牌店播占比攀升至69%,中小达人与品牌店播共同瓜分了超过80%的直播流量。

专家警示:中国陷入“经济伪稳态”

对于内需持续疲软和通缩压力可能带来的后果,黄大卫从三个层面进行了分析。

在企业层面,他指出:“在需求疲软、价格下行的环境中,企业为了保住市场份额而激烈降价,而过剩产能又难以退出。结果就是‘有量无价’:产出不少,但价格低、利润薄。持续亏损或接近零利润直接削弱投资与招聘,形成‘低价格→低利润→低投资→低工资增长’的循环。”

在家庭层面,房地产调整、就业不稳、工资增速放缓使中产阶层采取防御姿态。“人们倾向于多储蓄、少借贷;推迟大额消费,将支出集中在必需品上。从微观角度看,这是理性的;但从宏观角度看,这进一步抑制需求,加剧价格下行压力。”

黄大卫警告,持续的低通胀或轻微通缩叠加结构性产能过剩,“可能让中国经济出现一定程度的‘日本化’:增长放缓、高债务、资产价格受压”。他补充说:“但与1990年代的日本相比,当下的中国杠杆更高、政治体系更集中,这意味着调整过程可能更漫长、更依赖行政手段,而非一次性资产负债表清理。”

孙国祥则用更直白的语言描述:“通缩持续与内需下滑,就像冬天的暖气坏了,越开越冷。当价格跌、需求缩、库存积,企业没动力投资,民众不敢花钱,财政收入也跟着蒸发。”他认为,这会让中国陷入一种“经济伪稳态”:表面上保持稳定,内部却在缓慢萎缩的矛盾状态。

“如今北京政治圈的氛围更像是一场‘权力保卫战’而不是‘经济拯救战’。只要数据能包装、统计能修饰、舆论能引导,就算GDP掉两位数,也能被形容成‘结构性优化’。”孙国祥说。


    24小时新闻排行榜更多>>
  1. 当流浪的宠物们被“放血”——一个隐藏的产业链被揭开
  2. 研究证明:EB病毒可致狼疮
  3. 川普提议每人发2000美元关税分红 4点须知
  4. 川普签署法案重启政府 终结史上最长停摆
  5. 站在交易所门前的“中国英伟达”
  6. 印度启用全球最高战机基地 紧邻中印边境
  7. 奥克兰一吨重的大钟被盗走
  8. 四川红旗特大桥坍塌 工程专家指选址错误
  9. 芝加哥多名华人被ICE带走,全是因为这个原因
  10. 印巴连环爆炸事件的幕后玄机
  11. 丰田在美国召回超过12万6000辆汽车,或存引擎失速风险
  12. 全球最大盐湖,被智利“公私合营”
  13. 中美贸易休战,但工厂“去中国化”已难逆转
  14. 纽约地铁通讯大升级,估10年完成
  15. 同志交友软件惊现“中南海IP” 网猜哪个常委在偷同
  16. 加拿大放宽“克隆肉”,悄悄进入超市
  17. 中国10月出口意外萎缩 专家:经济深陷通缩
  18. 江苏30岁快递员因送错地址 被收件人丈夫刺死
  19. 消息: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请辞
  20. 福报不是天生的,而是你每天的选择
  21. 直击上海银行业绩会
  22. 前光明日报编辑董郁玉获刑七年 上诉遭驳回
  23. 旧金山豪宅“灭门案”真相
  24. 女子搭火车睡着 醒来崩溃了:正在被性侵…
  25. 有川普“撑腰”? 高市早苗不再避讳台海问题
  26. 卢比奥G7上对加勒比海空袭争议作出回应
  27. 中共违反制裁助伊朗武器计划 美议员:必须阻止
  28. 加拿大有望通过全民基本收入 引发辩论
  29. 睡8小时仍疲倦?真正让你恢复精力的是这“两小时”
  30. 美政府重启 航班取消或延期情况有何进展
  31. 苏州一快递员与收件人丈夫起争执 被当场杀害
  32. 军媒评何卫东案罕见提“枪响” 专家解析
  33. 10月份“三退”人数121万 破4.53亿
  34. 白宫警告停摆“永久性损害”:美国经济要“盲飞”了?
  35. “南朝四百八十寺”之永庆寺起火楼阁仅剩框架 官方:仿古建
  36. 遭冤判8年 不能自理的七旬老人被中共收监
  37. 多伦多圣诞市集出现“假官网”
  38. 日本女孩与虚拟男友举行婚礼
  39. “回春”之谜 中共权贵的恐怖养生链!
  40. 导致多起非正常死亡,“指居”何去何从
  41. “美人计”渗透硅谷?马斯克的警告与隐形的新娘
  42. 再有爱泼斯坦电邮涉及川普,我们又知道些什么
  43. 优步推出女性司乘双向匹配功能
  44. 中媒:吴石朱枫后,台湾还有一批同志“战斗”至今
  45. 知名记者爆猛料:我知道爱泼斯坦为何不揭露川普!
  46. 美国政府开启“漫长重启” 航班、粮食券恢复仍需多日
  47. 旧金山警察开枪,一男子与狗中弹
  48. 足够造500枚导弹 CNN曝:中国助伊朗重建导弹库
  49. 下周美众院表决 要求公开所有淫魔档案
  50. 欧盟拟加快打击中国小包裹 冲击Shein和Temu
  51. 美国大军压境 委内瑞拉策略:游击战或制造混乱
  52. 泽连斯基亲信涉贪$1亿逃海外 能源司法部长双双下台
  53. 爱泼斯坦前女友的狱中生活揭秘:无限量卫生纸…
  54. 荒野求生“刀疤哥”走红:钻木取火 每天吃30多个猕猴桃
  55. 1.5万人!Verizon酝酿史上最大规模裁员
  56. 血腥且残酷,库尔斯克之战重演了
  57. Trader Joe’s限量微型手袋上架 网络走红
  58. 华人二代角逐加州副州长 有望搅动美国政坛的黑马
  59. 中国采购美国大豆据报陷停滞
  60. 湾区洪水预警范围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