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003型航空母舰,将进入量产阶段
2025-11-12 03:25:26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大伊万频道
“福建”号航母正式入列令大家精神为之一振,当然比较激进的军迷现在更关心的已经是中国海军未来的航母之路了。

就在这几天,网上先后流传出来的、真伪难辨的中国海军新一代航母“19”舰、“20”舰的模型已经引发热议。而官媒则表示,在“福建”舰服役之后,中国海军航母要转入“量产阶段”,更是给人以无尽遐想。啥情况,我们真的要像下饺子一样开始建造航空母舰了?
中国航母的发展与需求
航母“量产阶段”是几个意思?中国海军的航母建造速度真的要提速了?其实,中国海军航母的发展之路,大伊万在几年前大概就说过,就从我们这三艘航母来看,可以说三艘航母完成了“三步走”的跨越,每一艘航母都有一定的技术进步,每一艘航母都为下一阶段的航母建造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首舰“辽宁”号航母尽管是苏联红海军1143.6航母继续建造的产物,但是起码让我们摸清了航母这种大型战斗舰艇是怎么建造的,弄清了航母设计,建造的基本流程,通过实施航母改造工程完善了一整套工程管理,培养了一套完整的施工队伍,成为我航母建造工业中最为宝贵的财富。

二号舰“山东”号航母,是1143.6航母基本设计的基础上,进行了一部分研仿改进之后,自主设计的产品,二者总体设计接近,但是我们的总体设计更为科学。该舰的出现,意味着我们在续建“辽宁”舰的基础上,基本上具备了从头开始,完全自主设计,自主施工,且根据自身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特化设计,建造一艘6万吨级中型航空母舰的能力。
“山东”舰的出现,是中国海军航母从“续建”向“自研自建”,完全具备了航空母舰的设计和建造能力的标志。

在先后续舰了“辽宁”舰,自主建造了“山东”舰后,此次服役的“福建”号航母是中国海军航母发展历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
一是首次突破了8万吨级舰体的建造和施工以及相关管理技术。如果说6万吨级航母还是属于中型航母范畴,那么“福建”号的吨位和舰体已经达到了大型航母的水平。以其飞行甲板面积和航空作业能力来看,更是达到了类似于“尼米兹”级的超级航母水平,标志着中国海军至此具备了建造大型乃至超级航母的能力。

二是全面验证了先进船电和先进航空作业系统。包括和055大型驱逐舰比较接近的综合射频系统,先进电磁弹射器和电磁拦阻装置,先进精密进近和自动着舰系统等,整个系统比“山东”号航空母舰又先进了一代。部分系统的技术性能甚至直逼美国海军最先进的“福特”号航母水平,标志着中国海军在航母分系统的设计、制造上全面成熟。

同时,“福建”舰的动力系统等,也经过了前两艘航母的验证,能够满足技术要求,该舰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海军已经突破了大型、超级航母的建造技术,整个航母系统工程全流程都已经被打通了。
以“福建”号航母服役为节点,可以说我们已经基本上参透了,一艘大型航母乃至超级航母应该怎样建造——怎样设计,怎样施工,怎样工程管理,怎样试航试验,怎样形成战斗力,配套的各种分系统,包括舰载机也都万事俱备了。且“福建”号航母的这正常排水量8万余吨的体量,其实并不小,满载排水量已经超过美国海军的“小鹰”号航母。
某种程度上来说,该舰就是人类历史上出现过的,仅次于“福特”级和“尼米兹”级的大型航空母舰了,从这个角度看,我们的航空母舰,最起码从技术上来说已经具备了实施量产的条件,而003型航空母舰的舰体、船电、航空等分系统的设计都很优秀,具备了以其为基础进行量产的条件。
而从海军战略需求的角度来说,很明显,我们不可能仅仅满足于现在3艘航空母舰的格局,无论是从海军军事战略还是从装备战略上来讲都是如此。从海军军事战略的角度看,我们和强敌的航母对比现在也不过是10比3,即使考虑到在航率之类的因素、在比较有利的条件下,也只不过是6比3。且还必须考虑到我们的“辽宁”号和“山东”号绑在一起,才跟“尼米兹”级差不多这样一个因素。

因此,即使是从单纯的军事实力均衡的角度看,我们的航母都有必要继续建造,以确保和主要假想敌实力大致均等。更不用说,未来随着太平洋海域的打开,我们的航母肯定也是需要全球巡航的,东非、西非、拉丁美洲等都有可能出现中国海军的航迹。这种情况下,光凭1艘具备电磁弹射能力和舰载机合同作战能力的航母,绝无可能承担这么繁重的全球存在任务,这必须通过更多的航母来实现。

最后从装备角度来看,航母这种装备,毫无疑问是绝对不能断线的。一旦断线,那么技术工人四散,设计能力缺失,配套厂家转产的代价可能需要很多年才能弥补回来。因此必须一直建造下去,维持航母设计和建造能力,也维持大型战斗装备建造能力不下降。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的海军军事战略,海军的装备战略,都在呼唤着航母必须继续生产乃至量产。
如何“量产”航母
那么接下来,我们要如何“量产”航母呢?咱说几个观点吧:

其一是目前003型航空母舰的总体设计,已经比较优秀,只有继续微调的可能性。比如“小鹰”级的舰体长度从早期的319米延展到了323米,延长了4米,满载排水量从1号舰的8.1万吨提高到3号舰的8.4万吨。
对于003型航母来说,做出这种调整完全正常。毕竟,我们的飞行甲板,起降作业设备设计,还有诸如弹药升降机和飞机升降机等,都还有进一步微调完善的空间。对于同一型航母来讲,在舰体和飞行甲板基本设计冻结的情况下,进行一定的设计微调本身也属于量产的范畴嘛。

而目前比较关注的问题……其实是003型航母在“量产”后,吨位怎么办,动力怎么办,尤其是这个“烟囱”怎么办?大伊万的观点,吨位不用说,是有进一步提高的可能性的。毕竟我们的航空母舰未来还要考虑运作新一代作战平台,而新一代作战平台的体量又足够大,以目前的003的飞行甲板面积运作起来未免有点局促。因此,后续的量产型在吨位上做做文章,飞行甲板面积也做做文章,完全是没问题的。
而动力系统呢?要看我们未来的动力系统是继续选择蒸汽轮机还是燃气轮机,如果是蒸汽轮机的话,那么可能现在的舰岛外形就没有太大的调整了。而如果是燃气轮机的话,考虑到它的进气量可能会相当大,那么舰岛的外形还是有调整的可能性的。自然网上流传出来的那个看着比较难看的舰岛和烟囱……哎,反正都是航空母舰,多看几次也就习惯了。再说,后面我们的重点不是常规动力航母。

其二,既然说到核动力航母了,那么自然而然的问题就来了,等到我们有了核动力航母以后,003型航母还有必要量产吗?当然有,一方面,核动力航母的建造和试航周期都会比较长,作为核动力航母的首制舰,它本身也会有自己的量产周期。也就是说,我们必须先等核动力航母成熟之后,才能进入量产阶段。而在这过程中,总不能让我们的航母断线吧,所以先量产常规动力航母是可以的。
二方面,即使我们的核动力航母出来了,成熟了,乃至也可以量产了,也不意味着常规动力航母就要停产。毕竟我们之前说过了,即使是冷战时期的美国海军,也是核动力和常规动力线并行的。与核动力航母相比,常规动力航母在航率高,维护比较简单,在坞维护周期短都是很大的优势。尤其是在打大规模高端战争的时候,核动力航母可能半天出不来,但是常规动力航母可以多艘在航。因此,常规动力航母自有其独特的技术优势,未来我们维持核动力和常规动力航母双线操作是必须。

总的来讲,既然003型航空母舰,官方表示到了量产的节点了。那么未来一段时间,我们就坐等着该级舰后续有没有量产的消息出现好了。但是2026年,相信所有人的目光,会集中在另外一艘大船身上。它的出现,绝对会让所有人都惊掉下巴。相比之下,会让刚刚服役的“福建”舰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变成过气网红。所以,还是那句话,2026年,我们继续共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