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听到"农民可以拥有土地所有权",就感到义愤填膺?

2025-11-11 22:27:05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蜀都大道

为何听到"农民可以拥有土地所有权",就感到义愤填膺?

【题记】

有网友“投诉”成瘾。我写这个话题,前面已经3次“经用户投诉”而“暂时不可查看”。当然,用户一投诉一个准,这也是一桩奇事。但既然人家都投诉了,积极性必须支持。这是我对投诉界“行情”的理解。

我写了什么呢?我只是重复证明,农民可以“实质地拥有”农村土地所有权(而不只是向村集体“承包”),我认为,如果能这样,则农民会更好,农业会更 好,农村会更好,国家会更好。

文后留言我全部放出来,可是,你不留言,你没有讨论问题的兴趣,既不摆事实,也不讲道理,你就投诉。你相不相信,道理是讲明白的,不是投诉明白的。

我第3次修改以后,昨天晚上贴出来,今天上午十点,就被投诉准了,才一千个点击。其实我写得很用心的,辛辛苦苦写了三千字,才一千名朋友看到,难免感到失落。所以,我准备修改后贴第四次。

亲爱的朋友, 你知道吗?文章在公号上发得出来,就证明这是一个开放的话题,不是禁忌的话题,同时,也说明我用词是审慎的,没有触发敏感词。

我感觉到,有的朋友,一听说农民可以实质地拥有农村土地产权,就感到义愤填膺,怒不可遏。尤其是一位名叫“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的网友,上来更不打话,只掷我三个字:“已投诉”,我跟他沟通,他也不理睬我,仿佛他的使命就是投诉。

下面是被投诉删除的文章大略——

让农民拥有“农田所有权”会不吉利?

1

我知道,城市土地所有权是“不可以讨论”的,它属于“全民”,是“路线问题”;而农村土地,包括农民的屋基地,属于“集体”——最基层的农业生产组织(只是生产组织,而不是一级政权)——生产队,是“经济问题”,也是“民生问题”,是“可以讨论”的。

事实也是这样。上个月,笔者两次发帖“议论农村土地政策”,文章能够发出来,就证明这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虽然后来这两篇文章都“暂时不可查看”——系统是这样通知的,我也觉得“暂时”一词用得恰如其分,我也相信这是暂时的。

但事先我没有想到的是,这两篇文章,得罪的都是网友。10月4日第一次贴出来,有网友在文后争论,观点对立,其中一位不讲武行德,上来就赠我三个字:“已投诉”。当然,应该还有“投诉”了没有向我报告的。总之,两个小时后文章就“暂时不可查看”了。

“此内容暂时不可查看”是比较轻微的处罚,可以修改后重发。我就不嫌麻烦,耐心修改,然后重发,这是10月17日了,这一次停留得久一些,也没有超过半天。

现在,我又修改了,准备重发。为什么我的脸皮这么厚,一而再地非要讨论这个话题?因为这实在是一个显而易见被颠倒的问题,需要颠倒过来。

2

直接引起我的纠结的,是2025年9月16日网络消息,农业农村部长韩俊“重申”:“不允许城镇居民到农村购买农房、宅基地,严禁退休干部到农村占地建房”。报道还有一句——“韩俊部长特别强调,这一政策的初衷是为了更好地维护农民的土地和财产权益

我觉得韩部长是一位内心柔软的人,他知道强调一下“初衷”就够了,至于结果如何,部长心知肚明,他知道公众也知道,不用再说,因为这是一个经济学常识。

倒是一些网友杠上了。他们对农民可以拥有实质的土地产权“感到恐惧”,对持这种观点的人怒不可遏。他们的理由是:如果让农民实际拥有土地权,如果让土地成为农民可以处置的资产,就会发生土地买卖,就会有农民“失去土地”,就会发生“赤贫”,就会回到旧社会,就会“吃二遍苦,受二茬罪”。

这话怎么这么耳熟?。因为这是教科书级的谎言。几十年前的教科书就是这么编的。直到现在,从贩夫走卒(农民工——破产农民,及其子弟),到大学教授,都会不过脑子,仅动腮帮子,背诵这一套。他们做出一副不接受反驳的样子,理直气壮,仿佛在守护弱者的命根子。其状令人惊愕。

3

事实上,农村土地所属,不是国家性质的关键。苏联是社会主义的带头大哥,十月革命后,在农村土地政策上也是有过争议的,并不是直接没收富家的土地充公。

在中国,一九四九年以来,农村土地政策一直在变化。从“分田分地”,到“农业合作化”,再到人民人公社(初级社高级社),还有文革前,有过短暂的“包产到户”,后来作为作为资本主义复辟,紧急刹车,强令禁止,然后到了改开年代,全面实行“包产到户”,直到现在——每一个阶段的土地政策都不一样,但都是社会主义。

可以说,到今天,农村土地政策还在“摇摆”,不然,某些“政策”也就用不着一再“重申”,而且在实践中,全国各地有自己的人创举(正如当年的小霸村)。

这都是农村改革“不到位”带来的。

回想1979年,在邓小平的支持或“默许”下,四川广汉悄然摘下了人民公社的牌子,这标志着历史性的消灭了“人民公社”。而这样“重要”的消息,当时的报纸竟然不着一字。这无非是担心某些人转不过来弯——以为伤到了农村社会主义路线的根基。

接着“下放土地”(也叫“包干到户”,或“土地承包责任制”)——把原来属于公社所有的土地,全部“租”给农民。由于这一政策的转变,立即使七亿农民摆脱了饥饿,城镇集贸市场农副产品不再紧缺,“凭票供应”迅速成为历史。

由于取得了这样的“伟大成果”,后来的报纸倒是大张旗鼓地宣扬了。本来“撤销人民公社”和“土地承包制”是两个连贯动作,前者因其“敏感性”避开了宣传。

农民“向公社租用土地”的期限,说是三十年,现在看起来是,实际上是无限期。既然可以让农民“无限期”租用公社土地,本身就说明可以让农民“实质拥有”

而可以让农民“无限期租用”,又不可以让农民“实质拥有”的直接后果,就是束缚了土地的潜力,让农民不敢在土地上有长治久安的的建设和投入,非当地户籍的人想冒险去农村修房造屋,也被锁死。

4

按现在的有限使用权,土地有时候不是农民的资产,甚至是负资产。例如,当农民由于衰老和疾病等原因而失去耕种能力的时候,无人接手,不能变现,不能抵医药费和护理费,但理论上还对土地负有“责任”——家庭责任承包制嘛。

最后,农村土地终究如魔术师手上的飞刀,当一代农民逝去,再回到“集体”,回到不叫人民公社的“公社”。这将是土改之后,农村土地的第二次“回归集体”这位虚拟的主人。

为了让农民“不失去土地”,就让农民“不拥有土地”,这套逻辑强大得令人无法反驳。

其实,于理于法,“有限产权”也应该可以“有限变现”,使它成为农民最后的保障,尤其是“五保户”的“医保”。例如,农民“五保户”去世前将土地“交还集体”时,获得一定“补偿”。

今天触动我再次修订这篇稿子,企图再发一次的原因,是看到网上流传一个据说是原重庆市长黄奇帆的“政策建议”,他建议政府给城镇老人每月几千块钱,老人去世后,他们的房子归政府。也就是说,黄奇帆建议,政府帮助城镇老人用房产养老。

如果这一政策可行,那么,为什么不可以让农民用“责任地”养老?以体现农民在责任地上,除了责任,还有一定的权利?

5

事实上,从计划经济开始,“集体土地”不是作为一种财产,而是作为一种惩罚性的身份标签,被按在农民头上的。

只有按这种逻辑,才能解释农民身份的青年一旦考上大学,或者成为“国家工作人员”,就会立即取消原身份所属的土地。否则,假使土地真正是农民的财产,难道考上大学或成为“国家工作人员”就得接受一次财产剥夺的惩罚?

这便是农村土地的实质。

也就是说,当青年农民“及第”后便“失地”“失籍”,从此注定只能在房价高昂的城市老死,设若中年“去职”,或老来“思归”,均无再回到故乡居住的可能。陶渊明生活在这个伟大的时代,《归去来辞》只能是一篇痴心妄想。

在“离开故土便回不去”这一点上,中国古代有相反的政治传统。前清虽然跟今天一样,也是实行了官员回避制,县以上的官员都“外派”,但还有一个规矩是,官员告老都回原籍,不得在做官的地方置办房产。

今天就反过来了,不得在原籍买房盖房,你可以在任何城市置地买房,买多少房都可以国家正在鼓励,只要不在老家农村买就行。

在农村,花二十万可以盖一套宜居的独栋民居,而省城得花二百万,现在掉价了,也得一百万。所以,你想把城里的房屋卖了回老家住,省一大半的钱出来养老?不行。

6

说到底,“土地买卖”是多么不可思议的事情?

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或地区,土地是可以自由买卖的,土地买卖是纯商业行为,不涉及国家主权,不考虑购买者的国籍。

这里有一个令人回味无穷的故事。大约三个月前,媒体报道美国农业部“禁止中国买家购买美国农田”。这就是说,在此之前,中国人不仅可以购买购买美国的房地产,还可以购买美国的农田。

这至少告诉我们,土地买卖并非不可想像。“退休干部”回村买地盖房并非大逆不道。这只是治理模式的差异,而这种差异,取决于观念,而跟国家主权无关(否则,把土地卖给外国人岂不等于卖国)。

2025年7月9日,外交部严正地谴责了美方,称那是“典型的歧视性做法,违背市场经济原则和国际经贸规则,最终也将损害美国自身的利益。我们敦促美方立即停止将经贸投资问题政治化。”

而中国的农田呢,岂非歧视本村以外的所有人,包括从本村考学离开的前村民?

2025年10月3日草稿,15日重修,17日再修,11月9日再再修,11月11日再再再修


    24小时新闻排行榜更多>>
  1. 北京做半套?美媒爆"松绑稀土出口"排除美军供应商
  2. 美移民局推“国土卫士”招聘计划 申请破纪录
  3. 德州教堂给联邦雇员发$2000支票
  4. 美参院通过政府拨款协议 黄金与股市上扬
  5. 上海市民沈永梅家园遭强拆 22年维权受尽打压
  6. 上海交大非全日制会计博士学费78万/期 引关注
  7. 中国蛋鸡供应严重过剩 导致蛋价“大跳水”
  8. 四川红旗桥垮塌:视频曝光 官方:山泥倾泻造成
  9. 四川阿坝州红旗特大桥垮塌 腾起巨大烟尘
  10. 被问解放军攻台支持哪一方?薄毕瓜如此回应
  11. 张又侠罕见现身广州 习张合影曝两个“核心”?
  12. 中共保密局和国安部争相发文 分析:涉争权
  13. 导演陈可辛出车祸,警方正调查
  14. 河南新乡门诊医保报销每日限额50元 引关注
  15. 内地“暴走团”杀入香港!沿路播大声音乐 途人侧目
  16. 从第一手史料谈1950年共谍吴石案
  17. 高市早苗"台湾有事"发言惹怒北京,日政府重申台海和平重要性
  18. 日本朝野一致谴责中国总领事薛剑 呼吁驱逐出境
  19. 激怒川普,BBC身陷“最严重危机”
  20. BBC剪辑风暴下的信任崩塌 川普纪录片事件深度解析
  21. “500年前是一家”?中国人姓氏的奥妙与玄机
  22. 近50年首次!日本拟2026年调涨签证费
  23. 上海“曙光计划”项目拟入选名单公示
  24. 曼哈顿地铁女子被撞身亡
  25. 风暴明日或登陆南加州
  26. 川普发红包 停摆期间坚守岗位 航管人员奖金每人1万
  27. 江西省5所高校拟撤销11个硕士点
  28. 50元外卖工服,戳破了“中产三宝”的体面
  29. 六大名家笔下的蜀山行旅图
  30. 日本拟2026年调涨签证费
  31. 川普这波操作 猛捧中国怼盟友 连MAGA都看不下去了
  32. 巴基斯坦首都发生恐攻:12死27伤
  33. 指明了方向?比利时组建“川普党”:他是终极象徵
  34. 石鲁写生册,笔力豪放
  35. 美政府"关门"最早12日结束,民主党因8人倒戈愤怒
  36. “双十一”行销套路重重 消费热情降温
  37. 山西一发电厂征地建厂 供热承诺落空 村民抗议
  38. 川习会后,中国发新规全面防范制毒物资流出
  39. “小野人”风波:男童已习惯穿衣服 父母未参与邪教
  40. 百度发售AI眼镜:价格便宜 有各种AI黑科技颠覆想象
  41. 贝森特:两年摆脱稀土依赖 中国:想法天真属空谈
  42. WSJ:中国正酝酿一项计划 阻止美军获取稀土磁铁
  43. 退伍军人节 川普现身阿灵顿国家公墓
  44. 美101岁二战老兵成乐坛新人 谱写人生第一曲
  45. 2025江苏本科教学名师榜单揭晓
  46. 老人不“听话”就用剪刀扎 黑龙江托老所虐待老人
  47. 纽约时报:中国绿色科技浪潮正颠覆全球气候政治
  48. 叙利亚加入国际联盟 打击恐怖组织伊斯兰国
  49. 联合国专员:科技巨头为人权带来挑战
  50. 美政府“关门”最早12日结束
  51. 费城这区域铁路削减班次,通勤族陷困境
  52. Rokid乐奇眼镜,上市5天销量破4万
  53. 印度德里汽车爆炸酿8死 警方展开反恐调查
  54. 白宫:经济增长率明年初将恢复到3%~4%
  55. 党内第一人刘少奇怎么就被活活整死了?
  56. 小小冷却液,是如何重伤1700亿的电动车巨兽?
  57. 北京审查压力蔓延至海外,纽约独立电影节被迫取消
  58. 少子化阴霾下:“卡”在体面线上的临聘教师
  59. 川普周三将在白宫宴请华尔街高层
  60. 短剧出海3年变天:80%亏损,玩家赔钱赚吆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