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总理紧急访华,背后是俄的三重焦虑
2025-11-04 03:25:07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华山穹剑
战略突围,俄罗斯急需中国支持
就在中美完成釜山会晤后不久,俄罗斯总理米舒斯京便急匆匆踏上了访华旅程。这一时间点的选择绝非偶然,背后折射出的是俄罗斯面临的多重压力与战略焦虑。
当前俄罗斯的经济形势可谓压力山大。尽管普京在俄乌战场上的姿态依然强硬,但支撑战争的经济基础正面临严峻挑战。特别是在欧美对俄两大石油公司实施新制裁后,俄罗斯能源出口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一、俄罗斯能源出口正遭遇“三重暴击”
印度最近大幅减少了俄罗斯原油进口。莫迪政府选择了一条中间路线:既不完全得罪美国,也不彻底切断与俄罗斯的联系。现有合同继续执行,但印度民营炼油厂已停止新的采购订单。这意味着俄罗斯失去了一个重要的增长市场。
乌克兰对俄罗斯本土石油设施的打击效果显著。“友谊”输油管道遭袭,使得俄罗斯向欧洲直接输油的最后一条大动脉被切断。如今俄罗斯只能借道土耳其进入欧洲市场,而这意味着要被中间商再剥一层皮,利润空间被进一步压缩。
更令人担忧的是,俄罗斯约20%的炼油产能已在乌军打击下陷入瘫痪。为保障国内供应,俄罗斯不得不临时禁止汽油和柴油出口。这既影响了收入,也暴露出其能源基础设施的脆弱性。
国际油价持续承压更是雪上加霜。回想2022年开战之初,国际油价一度飙升至每桶130美元,俄罗斯凭借能源收入大增反而“越打越有钱”。但如今油价已跌至60美元左右,加上俄罗斯原油因制裁必须折价出售,实际售价远低于市场价。结果是出口量增加,收入却不增反降。
二、川普的“能源霸权”战略
川普政府与拜登政府的对俄策略有着本质区别。拜登在对抗俄罗斯的同时,还考虑地缘政治平衡;而川普的立场包为直接——一切以美国经济利益为中心。
川普的能源战略清晰而强硬:彻底将俄罗斯油气挤出欧洲市场,为美国能源企业腾出空间;同时瞄准俄罗斯在亚洲的市场份额,试图在中国市场分一杯羹。中美釜山会晤中,能源合作正是重要议题之一。
对中国而言,能源安全的关键在于供应多元化和价格合理性。俄罗斯油气、美国油气或中东油气,在某种程度上都是可替代的选择。这种灵活性既是中国的外交筹码,也是俄罗斯的担忧所在。
三、中俄合作的战略博弈
米舒斯京此次紧急访华,核心目标之一是推动搁置已久的“西伯利亚力量2号”天然气管道项目尽快落地。这条管道对俄罗斯而言意义重大,能为未来数十年的能源出口锁定稳定市场。
作为交换,俄罗斯将进一步深化与中国的本币结算体系,推动双边贸易去美元化进程。事实上,在西方制裁背景下,俄罗斯对人民币结算的依赖已显著提升。
然而,中俄合作并非简单的“一方有难、一方支援”。中国在保持中俄战略协作的同时,也会权衡与美国、欧洲等各方关系。在能源领域,中国始终坚持多元化战略,不会将全部筹码压在任何一个单一供应国身上。
当前俄罗斯经济对中国的倚重确实日益加深,但这种关系本质上是互利共赢的。俄罗斯需要中国市场维持经济运转,中国则需要稳定可靠的能源供应。如何在复杂的大国博弈中把握平衡,正是对中国外交智慧的重大考验。
米舒斯京此行能否为俄罗斯打开新的局面,不仅取决于双方的谈判技巧,更取决于大国关系的整体走向。在这场没有硝烟的能源与经济战争中,每一个决策都可能改变未来的力量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