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吃主食多吃蛋白质,真会早衰早死?

2025-10-22 17:25:21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临床营养网

最近这几年,吃一碗米饭已经让很多人感觉到羞耻了。不吃饭,只吃肉和菜,已经成了一种时尚风气。

但是,不吃主食,高蛋白食物当饱的吃法,可能让你瘦,但不一定能让你延缓衰老,获得长寿。别惊讶,相关的研究证据正在积累中。

一项在 Cell 杂志上发表,用早衰小鼠模型进行的最新研究发现,在限制热量摄入的情况下,高蛋白饮食会降低基因长度依赖的转录水平,增加组织损伤和炎症反应的基因表达,加速衰老过程,并缩短动物寿命[1]。

雄性小鼠发育期间吃的是正常膳食,而且一辈子一直都不限制食量。但是 8 周后发育完成,它们的饲料就分成了 4 种不同营养模式:

----标准比例的营养饲料;

----低碳水高脂肪(LCHF),饲料中的脂肪减少 30%,碳水化合物增加 7.5%,保持标准蛋白质水平;

----低碳水高蛋白(LCHP),饲料中脂肪水平保持不变,蛋白质增加 95%,碳水化合物减少 30%;

----和高碳水低蛋白(LPHC)饲料中脂肪水平保持不变,蛋白质减少 30%,碳水化合物增加 9.5%;。

雌性小鼠发育期间吃的是正常膳食,在发育完成之后,缓慢把热量值降到标准值的 70%,属于节食模式。营养素比例则分为三种:标准比例营养饲料、低碳水高蛋白(LCHP),低蛋白高碳水(LPHC)。

结果呢,哪一组死的最早,哪一组活得最长?

一点都不令人意外:低碳水高蛋白(LCHP)的组死得最早,低脂肪高碳水(LFHC)的组活得最长。

(图1,左边是雄性小鼠的寿命图,右边是雌性小鼠的寿命图。线条最靠右的,就是最长寿的组。)

不过,按图 1 的曲线来看,既限制热量,又限制蛋白质,一部分动物会比吃标准饲料死的早,可能是营养不足时抵抗力有所下降。

研究者表示,如果比标准膳食稍微降低一点蛋白质供应比例,小鼠还能再延长寿命 15%,但如果蛋白质减少幅度太大,也会造成动物减寿。

如果离开条件舒适又清洁卫生的动物房,它们很可能会更加早死。所以,我绝对不建议大家为了长寿而吃这种既低蛋白又低热量的膳食。

总之,实验结果很明确:长期的高蛋白饮食,造成了 DNA 损伤积累,促进了细胞衰老,缩短了实验动物的寿命。

这个研究是在 DNA 修复能力缺陷的模型小鼠中做的。但是,研究者还进行了跨物种分析,发现在正常野生小鼠、大鼠和人类中,在DHA修复能力正常的动物当中,高蛋白饮食也与“基因长度依赖性转录衰退”这种情况相关。

这就更加肯定地提示,长期高蛋白饮食,可能加速动物的系统性衰老。即便配合“少吃”这个措施,仍然会让动物提前死亡。

总之,数据分析表明,蛋白质太多也好,太少也好,都不利于动物长寿。

(图2)

实际上,随着衰老进程,或者在压力状态下,或者在饮食营养不合理的情况下,人类的 DNA 修复能力也会下降。这时候如果再吃蛋白质高于正常水平的饮食,很可能会雪上加霜。

说到这里,可能很多朋友会问:什么是蛋白质的“正常”水平?

蛋白质摄入的正常水平是:

每公斤体重 1.0~1.2g 蛋白质。

例如我的体重是 55kg,每天摄入 55~66g 蛋白质即可。这个数是所有食物蛋白质的总量。只要主食充足,这个量是很容易吃够的,无需大量吃肉。

如要增肌,可以再多吃 10~12g,也不过是一个鸡蛋+一杯牛奶/豆浆的量。

素食者因蛋白质消化吸收率略低,要比肉食者的标准增加 10 克左右的蛋白质。增肌人士也需要在正常标准基础上增加 10~12 克。

很多人以为自己没有吃够蛋白质,是因为没把主食的蛋白质算进去。

实际上,主食对蛋白质供应有两方面的重要意义。

第一个意义是,吃主食可以有效增加蛋白质的总量。

100 克大米里通常含蛋白质 7%,面粉里平均为 10%,如果是高筋面粉可达 12%。

所以每天吃 200 克生重的米面(相当于 2 满碗米饭或 2 个大些的馒头),就能得到近 20 克的蛋白质。按中国居民膳食宝塔的推荐,健康成年人每天应该吃到200~300 克生重的主食(如果运动量大还应增加数量)。

虽然谷物中的蛋白质不是优质蛋白,但粮食和鱼肉、蛋奶、豆制品混合食用的时候,可以起到“蛋白质营养互补”的作用,综合效果更好。

在 30 年前,肉食不足的时代,营养食谱中需要供应至少 1/3 的优质蛋白质。现在食物丰足,一半蛋白质来自于动物食品毫无压力。但更大比例的动物蛋白质并不会起到更好的健康效果。

第二个意义是,充足的碳水化合物有“节约蛋白质”的作用。

如果碳水化合物吃得太少,一部分吃进去的蛋白质就会变成热量被消耗掉,不能起到帮助组织更新和促进增肌的作用,就等于是减少了蛋白质的实际利用效果。

让你一餐不吃碳水,一餐不吃蛋白质食物,想办法让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分家,正是很多减肥食谱玩的游戏。因为这样会掉肌肉,显得体重下降特别快。

总之,如果有了主食,就可以用较少的鱼肉蛋类食物满足一日的蛋白质供应。

谷物主食和鱼肉蛋奶联合供应蛋白质,

还有几大好处:

一是降低食物成本,因为粮食比鱼肉便宜太多,保证供应也更加容易。

二是避免身体摄入过多环境污染物。

按生态学的“生物放大”定律,同样的环境污染水平,动物性食品比植物性食品里的污染物水平高至少一个数量级,而且污染物在人体内的消化吸收率更高。

三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因为动物性食品生产会造成更大的生态环境负担。消耗更多的水、肥、电、土地,排放更多的温室气体。

实际上,前面提到的这项研究,只是相关研究证据中的一个。

不久之前就有一项研究发现,用优质碳水替代部分蛋白质,更有利于健康长寿[2]。

此前几项流行病学研究发现,长期碳水化合物供能比在 50% 左右时,最有利于降低全因死亡率,也就是有利于长寿[3]。

前几年有跨学科研究发现,在生命前半程,蛋白质供能比适度提高有利于长寿(小时候要重点保证蛋白质营养,不能只喝粥吃面条);而在生命后半程,碳水化合物供能比高有利于长寿,蛋白质过高则不利于长寿(中老年时就要注意吃够谷物,避免过多肉类)[4]。

还有一些研究提到,限制某些动物性食物中特别丰富的氨基酸,有利于延缓衰老或减轻体重。

其实从基础的道理就能想明白。

营养学相关的新闻标题看似“颠覆”,但它的底层逻辑是不会有逻辑性“颠覆”的。

按照毒理学的原理,任何化学物质,包括蛋白质等营养成分,都符合“过犹不及”的规律。剂量决定毒性。营养素太少了,会出现营养缺乏病;太多了,会出现过量毒害。

简单说,凡是营养素,都是人体需要的必需物质,吃得太少都会死。但是,吃得太多也都有毒。只不过每一种成分的安全范围宽度不同罢了。

人体代谢的基本逻辑,是获得生命所需的各种营养成分,而且这些成分的数量比例要合适。太多增加器官负担,太少则影响组织修复。

蛋白质也是一样的。

如果没有碳水化合物帮忙,很大比例靠蛋白质来制造能量,供能效率会明显低于碳水化合物,耗费的维生素更多,而且还会产生尿素这种废物,增加肝肾负担。用脂肪供能的比例过大呢,就会产生酮体。它虽然是一种能量底物,但也是一种需要及时排泄的毒物,还会升高尿酸水平,给肾脏带来的压力不可忽视。

对健康、年轻的人来说,短时间这么吃不会有很大问题。虽说是增加了器官的代谢压力,但年轻健康的身体能够抗住压力。

但随着人体的衰老,器官能力的下降,或者工作压力本身就很大,身体代谢能力已经弱化,那么这种饮食带来的代谢负担就会给身体健康带来实际的损害。如果是肝肾功能已经下降的人,影响就会更大。所以肝病和肾病患者都要求限制蛋白质的摄入量。

一定要理解,减肥时的短期吃法,或者治疗性膳食的暂时要求,不能作为一辈子长期遵循的饮食方式。

长年累月来说,还是要正常饮食:主食吃够,适度有点全谷物;鱼肉蛋类可以天天吃,但总量别太多。蔬菜水果每天多样化、吃够量,但也不能替代主食。

所以,拿肉鱼蛋类当饭吃的吃法,短期可能还看不出来,但长期而言,不仅浪费金钱,浪费资源,而且伤身减寿。----你可以寻求充足营养,但不要太作、太浪费。也许,这就是大自然给生物们设定的基本规则吧。


    24小时新闻排行榜更多>>
  1. 俄罗斯绝密情报 高层为习卸任准备 习近平会下台么
  2. 【翻墙必看】习将辞军委主席传闻被热炒
  3. 美国出手 陈志覆灭 习近平又一钱袋子没了
  4. 中国论坛:如何看中共四中全会“谣言”频传
  5. 四中全会敏感期 王岐山露面朱镕基“发声”
  6. 树倒猢狲散 传习派4常委请辞 汪洋增补为中央委员
  7. 反击北京!欧盟拟祭"杀手锏"贸易措施,报复稀土管制
  8. 中国要变天?债务压顶与“明斯基时刻”阴影
  9. 黑客攻入中共官网 称截获高层秘密会谈内容
  10. 四中全会内斗传言四起 北京市民近距离观察
  11. 美國一石三鳥 蔡奇私生子陳志覆滅 習近平又一錢袋子沒了
  12. 美专家分析习家军和太子党的生死权斗
  13. 成千上万人在西藏神秘消失?“冒险王”疑揭秘遭灭口
  14. 美国硬抗关税也得买,"每天从中国进口额仍有10亿美元"
  15. 身家904亿安徽农家子弟,重夺新加坡首富
  16. 南洛杉矶拦检非法移民 一联邦法警受枪伤
  17. 报告:中俄屡挡预算 试图瘫痪联合国人权工作
  18. 习近平还能撑多久?中共已暴露极大软肋
  19. 偷巴黎博物馆6公斤金块 中国女贼手法专业!
  20. 华盛顿特勤局检查哨遭汽车冲撞
  21. 消息:越捷航空停租中国C909客机
  22. 江泽民为何藉远华走私案 收拾姬鹏飞和刘华清?
  23. 华裔孙耀宁认罪 涉任中国代理人 或面临10年监禁
  24. 美国最安全与治安最差城市排名出炉
  25. 美限制关键软件出口中国? 贝森特:考虑中
  26. 鼻咽癌早期征兆难察觉 医生教你5种警示症状
  27. 8个最神秘的中国汉字
  28. Claude新版神器:告别996爆肝研究
  29. 中国学者革新百年宫颈癌手术标准
  30. 马斯克炮轰NASA局长:笨蛋一个
  31. 2026绿卡改革在即,哪些人最受益?
  32. 中国大变局即将到来?11月全人类大灾爆发
  33. 川普不满被说美第三优秀总统,回应被评不如华盛顿和林肯
  34. 中国稀土管制 美贸易代表承认过去这件事做错了
  35. 美著名癌症中心:新冠疫苗或助部分患者抗肿瘤
  36. 南中国海两军机发生事故,澳中互相谴责
  37. 纽森部署加州国民警卫队
  38. 川普政府施压下 美大公司纷纷撤销DEI计划
  39. 亚马逊拟以机器人取代逾50万岗位
  40. 荷兰与中共的安世控制权之争 一文看懂
  41. 这位出身贫寒的百亿投资人,又做出惊人选择
  42. 普京“一通电话”,打乱川普“大计”
  43. 反制稀土 川普:将对中国实施全面软件出口禁令
  44. 《平价医疗法案》保费恐飙升
  45. 萨科齐入狱首晚被骚扰 坐牢配“保镖” 狱管:闻所未闻
  46. 刺杀安倍晋三案将开庭 嫌犯母亲将作证 手写信曝光
  47. 东华“大国系列”课程全新开讲
  48. 起底陈志:从辍学少年干到千亿电诈大佬
  49. 河南人苦,大旱中救活的玉米,现在都泡烂了
  50. OpenAI发布AI浏览器ChatGPT Atlas,挑战Google
  51. 伊朗“头巾女孩之死”争议 高官女儿婚纱大炸锅
  52. 10/23霜降到 谨记“3做3不做”
  53. 印总统直升机降落时停机坪突发塌陷 上演徒手推离
  54. 狮子从运输车车顶舱口逃出 被后方车主拍到
  55. 从抗战到求和,泽连斯基走到尽头
  56. 濒死复生获得奇异能力的真实案例
  57. 杨振宁携80年力学难题考察三峡
  58. 罗浮爆劫案才过几天,中国二手平台竟出现"正品"拍卖
  59. 每一家新能源车企都在打击黑公关,那黑公关到底是谁?
  60. 高市早苗手下这位女将 美日混血 未来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