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抗战到求和,泽连斯基走到尽头
2025-10-22 04:25:14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搜狐新闻
泽连斯基又放话了,这次不是喊打,而是喊谈。乌克兰总统在21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乌克兰已经与“伙伴国家”在通过外交方式结束危机上达成一致立场,并准备进行对话。
他甚至承认,这一做法得到了美国总统川普的支持。短短几句话,震得全球都愣了——那个几乎天天骂俄罗斯的泽连斯基,现在居然说要“停火谈判”。这转向,不只是姿态问题,更像是信号:乌克兰撑不下去了。
战争打到今天,已经两年多。曾经信誓旦旦说“打到最后一兵一卒”的乌克兰,如今主动提“外交解决”,这背后没有一丝浪漫,只有现实的冷。泽连斯基不是不想赢,是已经输不起了。
战场上,乌军伤亡惨重;后方,财政几近崩盘;前线,连美国援助的炮弹都不够用了。欧洲早就疲了,美国的新总统川普又不想掏钱。对泽连斯基来说,“谈判”不再是耻辱,而是最后的台阶。
这番话的时间点特别巧。就在前一天,川普刚刚改口说“尚未决定是否会见普京”,还称俄乌有机会停火。结果第二天,泽连斯基立刻响应,说“已准备好通过外交手段结束危机”。这配合得几乎像剧本。川普要一个“世界调停者”的形象,而泽连斯基则需要一个“我不是输,是求和平”的出口。两人各取所需,互相借势。这是政治,不是理想。
别忘了,泽连斯基这几年在战争里被捧得太高。他被西方当成“民主英雄”,被乌克兰人视为“民族希望”。
可如今,战线没推进,领土没收回,物价飙升、难民遍地,民意的风开始变冷。最近乌克兰国内多地出现抗议,要求政府“恢复正常生活”。泽连斯基不是看不见,只是现在不得不看了。战争初期他靠激情凝聚人心,现在靠什么?靠奇迹吗?可奇迹不可能永远续命。
说白了,泽连斯基所谓的“外交解决”,其实就是一场战场退潮的信号。他在为失败找叙事,为妥协找台阶。他说“已与伙伴国立场一致”,但到底是谁的一致?美国?英国?还是那群已经公开厌战的欧洲政客?别忘了,就在上个月,波兰宣布不再向乌克兰提供免费军援;斯洛伐克新政府直接要求“审查对乌援助”;法国国内民意也已经转向“别掏钱了”。所谓“伙伴国立场一致”,更像是一句外交包装——一致地想结束这一切。
川普的支持,则是这出戏的另一层讽刺。从头到尾,川普都不是真心帮乌克兰的人。相反,他一直在抱怨“乌克兰是美国纳税人的黑洞”。他现在支持“外交解决”,不是因为心软,而是因为他想削弱拜登留下的战争遗产。泽连斯基当然明白,但他没得选。
他需要美国点头,哪怕那个人是川普。只要能换来谈判桌上的一席,他愿意向任何人示好。这就是小柄的宿命,哪怕总统穿着军装,也改变不了依附的现实。
不过,这场“准备谈判”的声明,并不意味着和平马上到来。相反,它意味着一场新的博弈开始。俄罗斯会怎么看?普京当然乐意谈,但条件不会变:乌克兰必须承认现实控制线,必须放弃北约幻想。泽连斯基能答应吗?答应了就背叛了国内的民族情绪,不答应就没法结束战争。更要命的是,他现在已经失去了谈判的筹码。战争初期乌军还能打,现在连防御都吃力。主动喊“外交”,就等于告诉对方——我撑不住了。
从普京的角度,这正是等待已久的时刻。俄方一直在赌乌克兰内部崩溃、外部援助断裂。现在这两样都在发生。
乌克兰财政缺口高达GDP的四分之一,军队征兵率下降,社会信任危机扩散。而泽连斯基选择“外交”,其实也是一种自救:如果继续打,政治上就先死了。他的政府还能靠战争团结民众,但一旦战争变成日常痛苦,那种团结就成了怨气。和平,不是他想要的,而是他不得不要的。
而这正是川普最想看到的结局——一场由他“促成”的停火,让他以“终结战争总统”的姿态站上世界舞台。他甚至不用真的谈出结果,只要让普京和泽连斯基握个手,新闻标题就够了。美国选民不关心细节,他们只看形象。泽连斯基的声明,等于把这场戏推向高潮。川普会顺势而上,塑造自己是那个能“让世界安静下来”的人。而拜登阵营?只能干瞪眼。
问题是,这样的外交“和平”,能持续多久?俄乌之间的仇恨不是一张文件能消的。领土问题、主权问题、难民问题,每一项都像地雷。
更何况,美国政坛的风向一变,援助和支持就会再度成为筹码。泽连斯基能谈,但他能撑得住谈下去的代价吗?现在的乌克兰,已经没有谈判的主导权,甚至连谈判的节奏都由别人决定。
这场“准备对话”的表态,也在向乌克兰国内传递信号——战争的神话正在结束。无论外界多么浪漫地歌颂,这场战争终究要回到现实。现实是,国家破碎,城市废墟,经济崩塌,百姓疲惫。泽连斯基曾用“抗争”凝聚人心,如今他要用“和平”挽救政权。这不是转变,而是生存本能。英雄不可能永远站在战壕上,总有一天要走向谈判桌——哪怕那张桌子,是被迫的。
川普会不会真的让俄乌停火?也许会,也许不会。他更可能让这场戏继续演,因为他需要剧情,不需要结局。泽连斯基则需要结局,不管是胜利还是妥协。两人此刻的“共识”,其实是各怀鬼胎的契合。一个想要权力,一个想要喘息。世界听到的,是“和平”;他们心里想的,是“自救”。
战争的终点从来不是胜利,而是算账。泽连斯基这次的声明,像是在为未来写注脚:当英雄的故事结束,政治才真正开始。至于这场战争会不会真的“通过外交结束”?恐怕连泽连斯基本人都不敢保证。
因为他知道,所谓的和平,从来不是一方宣布准备好了就能实现的。那需要时间、筹码,更需要别人愿意听。而现在,世界只听到了他的声音,却还没看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