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欲推“国企民企融合” 动机广受质疑
2025-10-08 03:25:38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大纪元
北京当局近期宣称,要推动国企与民企“深度融合、优势互补”。多位观察人士指出,在经济低迷、民企信心不足的背景下,这场所谓的“融合”,更像一场经过包装的再收编行动。民营资本虽被邀请入局,却发现棋盘仍由中共掌控,有学者将其比作上世纪五〇年代的“公私合营”。
学者观点:制度任务化、政治化
2024年以来,中国民营企业普遍陷入困境。企业注销数量持续上升,房地产、互联网与教育行业相继整顿,制造业订单减少,许多中小企业停摆或倒闭。多份地方工商与行业报告显示,民间投资下降,融资环境紧缩,企业主对前景普遍缺乏信心。
近期,北京方面提出“融合”的新口号,强调国有与民营经济要“共同发展”。多位受访者认为,这与早年的“混改”并无本质不同,仍是强化国有经济主导的延续。9月28日,中共国务院国资委召开“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推进会。根据官方通稿,会议提出要“完善体制机制、深化改革、增强企业核心功能与核心竞争力”。虽未直接提及“混合所有制改革”,但措辞显示,当局正延续“混改”思路,进一步强化国有资本的主导地位。
中国文史学者翁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类政策表述看似务实,实际反映出中共意图将经济治理政治化。“地方和国企都被要求完善体制机制,这样看下来,‘混改’已经不是试验,而是任务了。”
他补充说,所谓民企参与改革,实际上是选择性吸纳优质企业;对经营不佳的民企,官方并无意介入。“我有一位朋友因担心被卷入体制,已把公司迁往东南亚。他说,如果企业能自己赚钱,为什么要跟国企合作?从商业角度讲,这更像政治动作,而不是市场选择。”
政策语境:从“混改”到“融合”
2022年9月16日,中共国资委发布《中央企业合规管理办法》,要求央企完善风险防控与内控体系。此后,各地政策文件频繁出现“依法经营”“协同创新”“深化改革”“合作共赢”等表述。
到2025年,国资委系统与官媒在报道国企改革时,常使用“依法合规”“深化改革”“协同合作”等语汇,并强调“推动国有资本与社会资本在股权与治理结构上融合”。官方同时指出,混改“不是并购,而是结构整合”,以塑造“非吞并式”改革形象。
多位受访学者认为,这种语言转向反映出中共对民营经济的再政治化倾向。表面上讲“合作共赢”,实际上是权力渗透与控制的制度化过程。
权力渗透下的“合作”
翁先生指出,官方口号中的“融合”“合作”屡见不鲜,但实际效果是压缩民企的独立空间。“从文件到宣传口径,都在引导民企往政治靠拢。所谓‘协同创新’,最后变成了体制性的合作,而不是市场行为。”
江苏一名不愿具名的学者也表示,这一趋势让人联想到上世纪五〇年代的“公私合营”。“在中共的语境里,‘融合’多半意味着权力主导的合作。民企若要参与,就得先设党支部、工会——这已不是市场合作能解释的事了。”
北京社会学者辛迪(化名)则指出,中共推行的“特殊管理股”制度,是以最小鄙权换取最大控制的典型模式。“自2016年起,政府背景基金以约1%的‘黄金股’入股民企,却能获董事席位与重大事项否决权;到2021至2023年间,这种模式已经常态化。”
“黄金股”现象:把经济治理纳入政治监控框架
早在2016年,中共广电总局就要求主要视频网站引入至少1%国资“特殊管理股”,并附带审查权。同年,路透社披露,北京方面透过政府背景基金在私营媒体与互联网公司中持有“黄金股”,并取得董事席位及决策权。
根据多家媒体报道,2022年,央视系统与北京广电分别以约1%股份入股抖音与快手;2023年,国家背景机构也入股阿里巴巴部分子公司,拥有特殊权利。虽然股比有限,但足以影响公司决策。?辛迪分析说:“这种模式可能会扩展到更多行业。当局以‘维护安全与稳定’为理由推进整合,但实际上,是把经济治理重新纳入政治监控框架。”
当局改革话语的再包装
江西某大学退休教师王先生指出,从“混改”到“融合”,不仅是词语的更新,也是权力逻辑的延伸。“官媒常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描绘国企与民企:国企‘稳健引领’,民企‘灵活创新’。但在权力不对等的条件下,‘共享’往往意味着民企的技术与资金被纳入国家体系。”
他又说:“在经济放缓、财政吃紧的情况下,当局以‘合作’之名重新强调政治主导。过去,国企与民企的边界在产权;如今,边界在政治忠诚。效益好、政治‘合格’的企业,才会被纳入合作体系。”
“融合”乃柔性“公私合营”
上世纪50年代,中共以“公私合营”名义吸收私人企业,最终实现全面国有化。如今的“融合”政策形式更柔性,但逻辑未变——仍是以“合作”为名,行政治控制之实。
2025年9月29日,中共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十五五”规划并决定四中全会时间。通稿提到“坚持统筹发展与安全”“推动高品质发展”等措辞,显示政治稳定仍居政策优先位置。?多位分析人士预期,四中全会在讨论企业政策时,将进一步强调“深度融合”的方向。有网民评论说:“说是改革,其实只是换个说法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