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场季前赛在澳门举行 相隔六年,NBA重返中国
2025-10-08 12:26:35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德国之声
— DW 中文- 德国之声 (@dw_chinese) October 8, 2025本周,美国职业篮球联赛NBA将在澳门举行两场季前赛。此举标志着中断六年后,NBA已经重返利润丰厚的中国市场。六年前,一位球队高管发文声援香港民主运动最终导致NBA退出中国市场。
本周五和周日,布鲁克林篮网队和菲尼克斯太阳队将在澳门进行两场比赛,门票已经抢购一空。这是六年来,NBA首次在中国举行的赛事活动。 2019年,时任休斯敦火箭队总经理的莫雷(Daryl Morey)发文声援香港民主运动,引发中国当局强烈不满。而NBA高层公开维护莫雷的言论自由权利后,中国方面随即彻底切断了同NBA的往来。
官方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约有1.25亿人是篮球爱好者。NBA总裁萧华(Adam Silver)曾经表示,退出中国市场以及中国电视台停止转播赛事,给NBA造成了数以亿计的损失。 24岁的大学生邓伟健(音)表示,他的生活离不开篮球,“虽然官方电视台禁播NBA赛事,但我还是能找到别的渠道观看,我身边的人也都一样。”他表示:“NBA应该吸取教训,要避免涉及敏感话题,让篮球回归比拼球技的主题。”
此次NBA重返中国市场,正值美国总统川普治下,中美关系日趋紧张的大背景之下。美国企业一方面希望吸引中国消费者,但另一方面又要应对美国国内的政治压力。
2019年“莫雷风波”期间,NBA总裁萧华就曾明确表示,支持言论自由是NBA长期坚守的价值观之一。
NBA副总裁兼首席运营官塔图姆((Mark Tatum)本周书面回复法新社的问询时写道:“我们在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球迷互动时,都会遵循美国国务院的指导。”当被问及,NBA是否仍会继续支持其成员公开就中国议题发表观点时,塔图姆表示“是的。”
“愤怒的漩涡”
1979年,NBA球队首次踏上中国土地之后,中国的球迷数量开始一路飙升,而中国球星姚明加盟NBA并八次入选全明星队后,NBA在中国的人气更是一发不可收拾。从2004年到2019年的十五年间,共有17支NBA球队在中国进行了28场比赛。
然而,这一切在2019年戛然而止:时任休斯敦火箭队总经理的莫雷在推特上发布了一张图片,上面写着“为自由而战,与香港站在一起”。当时香港争取民主的抗议活动正值高潮。
关注中国体育产业的作家德莱尔(Mark Dreyer),此次事件简直就是一场“完美的风暴”,而NBA以中英文发表内容不同的声明,更是给事件火上浇油。“美国球迷认为NBA过度迁就中国政府,而中国方面则认为NBA认错态度不够谦卑。”
从姚明时代就开始关注NBA的球迷罗伊(音)表示,他认为,莫雷只是表达了“个人观点”,但并没有考虑到这种言论在国家以及联赛层面上可能产生的影响。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研究中国经济外交的讲师黛比·陈(Debby Chan)则表示,这场争端是中国“消费者民族主义”趋势的体现,即网络舆论和官方媒体相互作用,最终形成“愤怒漩涡”的效应。陈表示:“莫雷事件中,中国网民的批评显然得到了官方媒体的进一步强化。”
NBA软着陆?
中国电视台恢复了对NBA赛事的转播,NBA去年还同澳门就举办季前赛事宜签署了价值数百万美元的协议。本周的NBA赛事将在澳门威尼斯人体育馆举行,这是拉斯维加斯金沙集团旗下的一家体育馆。而掌控金沙集团的阿德尔森家族同时也是达拉斯小牛队的大股东。 NBA方面表示,两场比赛的门票均在数小时内销售一空。
澳门也是中国境内唯一允许开设赌场的地方。
在作家德莱尔看来,NBA重返中国市场,本来就是一个没有悬念的问题,毕竟中国是一个“重要市场”。有报道称,NBA已经同中方签署五年合同,每年都会在中国举办两场赛事。德莱尔说:“选中澳门是个明智之举,因为这样就可以实现‘软着陆’了。”
德莱尔表示,他认为NBA管理层会尽力避免2019年事件的再度发生。“人人都知道NBA在中国受到了多大的打击,没有人会愿意再去惹事。” 但澳大利亚学者黛比·陈则表示,近来几个外国品牌惹发众怒后极力讨好北京的案例就足以说明,“中国民族主义消费者的红线在不断变化,是非常难以把握的。”
26岁的建筑工人贺西选(音)认为:“政治不应当参与篮球。体育本可以成为中美两国人民的共同语言。如果大家都谈体育,而不谈政治,对双方都是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