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九银十”失色 中国楼市十一异常寂静
2025-10-08 07:25:45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大纪元
曾经象征着市场活络的中国大陆房地产市场“金九银十”销售旺季,在2025年荡然无存。尤其是在今年的十一长假期间,多数地区的楼市呈现出异常的静默,令许多长期关注市场的人们感到难以置信。
上海财经博主“蛋小黄”犀利地表示,相较于往年的热闹景象,今年十一长假中国楼市基本是鸦雀无声,格外肃静。他质疑,在市场急剧降温的背景下,那些过往持续宣扬“房价永远上涨”“买房稳赚不赔”的“房吹”们,如今究竟去哪儿了?
“房吹”是一个在中文网络上,特别是在讨论房地产和投资领域非常流行、带有贬义(负面色彩)的俗语。指的是那些对房地产市场前景持有极度乐观态度,并持续不断地公开宣扬“房价永远上涨”“买房稳赚不赔”观点的人。
市场焦点集中在指标性城市上海。尽管官方媒体报道,在政策利好与房企促销叠加下,上海新房市场在假期期间有所回暖,成交988套;然而,二手房的表现却让业界大跌眼镜。
财经博主“忐忑的可乐饼”爆料,十一假期上海二手房成交数据出乎意料地差,展现出“异常低迷”的态势。他引用的数据显示,10月1日至5日,上海成交二手房仅462套。
他对比表示,上海9月份的二手房成交量约为1.8万套,日均成交数据接近六七百套。而10月份前5天的总和,甚至不及9月份平均一天的成交量。此外,相较于2024年十一长假期间日均200套左右的水平,今年同期成交量与之相差悬殊。
数据背后的深层次解读
尽管数据可能因节假日官方网签备案系统的滞后(导致实际签约量延迟至节后体现)而被低估,但博主和市场人士的普遍观感,折射出市场信心的脆弱。
在2024年“沪七条”新政发布后,上海楼市曾迎来一波爆发式反弹,单日成交量一度突破千套大关(如2024年10月13日成交1334套)。然而,政策刺激效应未能持续到2025年的“金九银十”,显示出潜在的购房需求已得到集中释放,市场重回理性甚至观望状态。
全国楼市“以价换量” 价格持续探底
上海的低迷并非孤例。全国范围内的楼市数据也证实了旺季的冷清。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10月6日报道,十一长假期间,广州市天河区一处“老盘”的销售中心冷清许多,仅有零星客户来访。广州一位房地产业内人士表示,十一长假首日,广州市区项目的来访量普遍比9月份有所提升,但外围区域则相对冷清,更多依赖渠道带客维持成交,若价格优势不明显,成交也较艰难。
广东中原地产项目部总经理黄韬表示,“目前,市场焦点集中在新盘,这类项目销售业绩突出,但总体只占市场约1成,其余项目普遍存在去化压力。”
国内大型二手房机构数据显示,“金九”全国二手房成交量较8月进一步下滑,主要城市成交量环比平均下降约3%,市场呈现出逐月回落的趋势。
地产经济学家邓浩志观察到,9月二手房市场只有北京、上海、深圳因限购松绑政策而出现成交量反弹,而广州、杭州等未出台支持政策的城市则几乎全线下跌,环比降幅分别达10%和12%。
成交价格方面,二手市场仍处于“以价换量”阶段,房价持续下跌,同比跌幅约在10%~12%。
邓浩志近日的文章《楼市“金九”不理想 “银十”后或更低迷》表示,“金九”的惨淡令人担忧,若传统旺季尚且如此难熬,“金九银十”过后市场势必更加难捱。
媒体与意见领袖被迫“正面”发声
与楼市冷清并行的,是信息市场的转向。文章观察到两个现象:其一,此前关注的房地产自媒体账号,超过90%的内容已与房地产无关,创作者停止相关输出。
其二,“传统媒体,如电视、报纸关于楼市的报道估计已减少九成。上级要求必须‘正面’报道。然而,无论数据、心态、资金还是政策,实在难以挤出好消息。最近凡有电视台采访,节目组均规定我只能阐述好的一面,或将仅存的一点利好拼凑成一条新闻。”
这也间接回答了博主“蛋小黄”的疑问——在市场缺乏自发热度的情况下,“房吹”群体因流量和话题性的低迷而被迫沉寂。
2025年十一长假房地产销售状况成为中国楼市信心面临严峻考验的一个缩影。新房虽然藉由促销取得一定成绩,但更具市场风向标意义的二手房市场,其持续低迷与价格探底的趋势,让业界普遍对“银十”之后的市场走向表示深切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