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舰载机飞行员培养为何改海选?
2025-10-07 20:25:19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万乘之尊
辽宁舰服役时,舰载战斗机飞行员选拔方式和飞行训练体制基本参考苏联,选拔标准极其严苛,都是从各部队选择的尖子飞行员,要求35岁以下,飞行时间超过1000小时,飞过5个机种,参加过多次重大演习,而近年基本放弃这种模式,改为学习美国海军,选拔标准大大放宽。
一:成为舰载机飞行员有多难
舰载机飞行员和陆基飞机飞行员相比最大的区别在于舰载机飞行员如何在舰载飞机要在一个有限的运动的平台上起飞和降落,对于弹射型舰载机而言起飞很简单,着舰进场时需要应对能见度、风速、海况等一系列复杂多变的条件,与陆基飞机不同,舰载机着舰没有拉平阶段,没有平飘阶段,也没有减速过程,着舰斜甲板与起飞甲板之间有个6度-13度的夹角,舰载机沿斜甲板延长线进入,着舰下滑轨迹必须依据菲涅耳透镜光学着舰系统引导精确控制沿着一条直线下滑,下滑迎角8度,下滑角3.5度一4度,下滑道入口高度为120米,指示灯的光线是直线传播的,偏离了这条直线就失去了操纵依据,还要始终保持85%~90%的发动机推力,飞行员要不断修正航向对准斜甲板的轴线,过程不具有轨迹稳定性,动态配平非常复杂。
运动中航母在海浪中会发生纵摇、横摇、滚转、偏航,高海况时往往航母后端在舰载机要着舰一刻一下子沉了下去,如果周期1分钟还好对付一些,如果周期20秒就困难了,航母行驶时舰面的气流会在艉部突然下沉,然后再上升,飞机通过该区域也会下沉,航母高速航行时,舰岛后方有一个很大的涡流区,飞机遇到会发生抖动、滚转、偏转等影响着舰姿态的变化,如果遭遇气流或侧风,造成高度太高或太低无法着舰,飞行员必须果断决定复飞,航母着舰区设置四根钢索,每根相距14米,只要舰载机挂钩挂上任何一根就可在70~100米内停下来,着陆挂钩无法挂到拦阻索时也迅速加满油门加速拉起复飞,着舰有三个关键点,其中位于航母甲板后方的某个位置是飞行员下决心着舰还是复飞的决断点。
整个着舰时间只有20秒,数秒中稍有闪失都会造成撞舰或坠海,任何一架舰载机的降落对于飞行员来说都是一项异常艰难的任务,非常考验飞行员的操控技能以及心理素质,最困难、最危险的是夜间在不足240米的斜角甲板上着舰,80%舰载机飞行事故发生在这个阶段,在作战时期保持电磁静默和降低照明条件的情况,难度还会大大增加,可谓是命悬一线,为了使飞行员有良好的状态,美国海军舰载机有25%~30%训练是在夜间完成的,飞行员白天超过20天,夜间超过7天没有在航母上进行过着舰就要重新取得相应的资格,一名新飞行员要经过多年的刻苦训练才能成为合格的舰载机飞行员,但在美国想成为一名舰载机飞行员,要求比成为美国空军飞行员低,可能性也比中国高。
二:美国海军的舰载机飞行员训练
美国空军飞行员必须获得军官资格才能有机会参加培训选拔,美国海军只要求年龄不超过32岁,有大学学历就行,中国空军飞行员视力是绝对的门槛,美国海军戴眼镜的也可以,通过了对数学和语言能力、机械知识、航空和航海知识笔试和特殊疾病体测之后就是飞行学员了,接着进行六周的空气动力、飞机和发动机,飞行生理,飞行气象,飞行导航和飞行条例学习,并完成水上逃生训练和适应高空飞行环境的低压舱训练,通过淘汰率不高的考核后就能登上T-34C和T-6A初级教练机飞行25个小时,完成起飞,降落、转弯、爬升、下降、特情处置等基础飞行科目和100个飞行小时筋斗、滚转、编队、夜间飞行等军事飞行科目后,会淘汰10%飞行学员分配至其他岗位。
剩下的分流到海军、陆战队和海岸警卫队,海军再分流直升机和支援作战飞机,被选为战斗机飞行员的学员将会进入高级飞行阶段,在这一阶殴,学员驾驶T-45高级教练机学会更复杂,更困难编队飞行和空战训练,空战训练包含了对地和对空两部分,对地一般需要完成15次投弹和射击飞行,对空则在教官带领下学习各种格斗空战和机动的要领,这些飞行都在岸基机场按航母着舰的标准完成,地面模拟着舰训练结束后,学员们将独自架机完成十余次着舰和起飞考核,分数确定是否获得上航母资质,获得资质后,学员们仍要继续驾驶T-45高级教练机上舰训练一年,通过考核就成为正式的海军飞行员,再到机种转换中队接受驾驶的机型训练后就开启了飞行生涯。
海上飞行飞行员要学会信任仪表,而不是相信自己的感觉,飞机进入浓厚的云层看到的全是-片白茫茫,在夜间则是只能感觉到飞机本身发出的防撞闪灯,根本看不到哪里是天、哪里是海,时常要在空间迷向的情况下操控飞机依照航母发出来的电子讯号进入着舰的航线,万一系统故障,飞行员就要独自操控飞机回到航母,要经过严训苦练后和学会最基本的天文航行与仪表的计算与操作,没学好回不了家,只能坠入茫茫大海中,能够在各种所能想像的恶劣天候下飞行是舰载机飞行员的基本功,和空军最大不一样,海军舰载机部队所有的飞行员全部都是完训的状态,只要是舰载机飞行员,就要有十八般武艺,所有的战技科目都要会,所有的空用武器也都要会。
三:中国海军的飞行员训练
美军这一套并不适合中国海军,辽宁舰入列时无论是航母还是舰载战斗机,对中国海军来说都是陌生和复杂的技术装备,如何在空间极其狭小的航母上起降舰载战斗机具有极大的风险,只能从头开始摸索,于是首批歼-15舰载战斗机飞行员是在在海、空军战机飞行员中进行了层层筛选平均年.龄在35岁以下,飞行时数超过1,000小时的尖子飞行员,以便尽突破难关,如首位在“辽宁”号上降落的戴明盟是东海舰队苏-30战斗机团的一大队大队长,拥有2000小时飞行时数,全程参与歼-15舰载机的试飞任务,入选还要前往海军大连舰艇学院学习舰艇理论、航海、气象等学科,然后经过至少3个月的航海生活并确定能适应长时间海上生活后,才可以取得第一阶段的证书,第二阶段则在辽宁省兴城的舰载机综合试验训练基地进行滑跃起飞训练。
基地上有个模拟的飞行甲板,形状、尺寸、颜色、标识线和辽宁舰的滑跃飞行甲板完全一样,甚至有偏流板、拦截钢索、指挥讯号、灯光辅助系统,20名优秀飞行员在上舰前已经在地面训练基地进行了完成100-120次起降训练,所以辽宁舰正式入列两个月后歼-15舰载战斗机就可以在辽宁舰甲板上成功起降,以此为开端,服役仅1年时间舰载航空兵部队己完成了30~40次驻舰飞行、短距滑跃起飞、最大重量起降、复杂气象条件下连续起降、飞行员通过航母资格认证等一系列训练内容,不久又进入携载武器对空、对海目标实战训练,最后实现夜间起飞和着舰,不过由于舰载机很多操纵要领与陆基飞机是相反的,越是技术熟练的陆基飞行员越容易出现误操作,所以择优抽调陆基飞行员确保航母快速形成可靠的战斗力只是解决一时之需。
大规模训练舰载机飞行员就要建立专门的航母舰载机飞行员培养和训练机制,中国海军2018年开始就从从招飞青年中直接遴选,中国海军空军80年代中期开始就是三级五阶段飞行训练体制,第一阶段是筛选训练是使用初教-6初级教练机让学员在心理上和生理上适应飞行,初步掌握仪表飞行、编队飞行,接着用教练-8中级教练机学习起落航线飞行、特技飞行、空中机动、仪表飞行、复杂气象飞行、基础导航、战斗技术等课目,再接着分配歼-7.歼-8战斗机的飞行员使用高教-9高级教练机,分配到歼-10.歼-11.歼-16和歼-20等战斗机的的飞行员则使用教练-10进行超音速飞行、武器操作技术、空战训练,最后使用与战斗机同型的双座教练机进行的掌握战斗机特性和战斗技能的改装训练。
但这套训练体系存在培养周期长,费用高的弊端,近年空军新的飞行员培养体系是将初教-6初教机的适应性训练从110小时压缩到了70小时,完成基本训练科目后,直接用教练-10高级教练机进行高级训练,这种新模式精简了教练-8中级教练机,减少机型转换,降低训练成本,同时飞行学员的培养周期缩短1年,海军航空兵也采用类似飞行员培养体系,直接从高中毕业生中选拔的飞行学员,在海军航空大学进行理论教育后,由初教-6初教-6初教机完成基本训练科目,筛选后的飞行学员直接上“海山鹰"进行陆基训练,初步掌握滑跃起飞技能,并习惯3秒内从0加速至260公里带来的脑供血不足造成的短暂“黑视”,同时还要习惯2秒内从260公里拦阻索强制拉停降时体内血液迅速涌向头部出现的“红视”。
飞行学员要反复练习着舰前从识别助降灯、对准中线,保持下滑角和挂住拦阻索的一系列动作,并学习处理挂索失败、拦阻索断裂、尾钩脱落等突发状况,通过考核后就可以驾驶歼-15战斗机练习着舰动作和展开部分战术科目演练,接着上舰克服在横纵摇摆、起伏不定的飞行甲板起降的恐惧后便可以加入舰载机部队成为战斗员,这种培训体制等于是把学员原本下到部队才能展开的高级战术科目训练改到了舰载机训练团,使用歼-15战斗机机一并完成,效率更高,飞行员平均年龄只有20岁,随着配备了更多的电磁弹射器的航母服役,这种模式可以成规模的批量培养飞行员,满足了舰载航空兵部队爆发式的增长需求。
四:结语
从陆基战斗机飞行员中选拔应变能力强、技术过硬、经验丰富的飞行员改装成为舰载战斗机飞行员的苏联模式存在陆基战斗机操作习惯难改,从其他部队中抽调优秀飞行员影响其他部队的战斗力、规模很难增加等问题,美国海军舰载航空兵学员从一开始就按照舰载飞行员要求培训,不存在改装转飞的技术调整过程,飞行训练体系非常成熟,但随着中国很快进入3航母、4航母、5航母时代,舰载战斗机越来越多,需要源源不断的舰载机飞行员,这套方法已经过时,海军需要按照全新的训练方式培养更多的舰载机飞行员了。中国海军舰载航空兵现在学美国海军的飞行训练体系,就是为了2030年前后可以编成不少于10个战斗机团,保证5个航母战斗群的飞行员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