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度转身跨越四大洲:林玫君的“自由”创业学
2025-09-29 12:26:00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大纪元
在众多企业家的创业故事中,台湾女企业家林玫君的故事显得尤为独特且充满活力。她没有高学历的光环,却凭借着惊人的行动力与对机会的精准掌握,从22岁开始,跨足成衣百货、灯具制造、公共电话事业,到如今在美国深耕25年,拥有3家连锁餐饮店。林玫君用四段精彩的创业旅程证明:人生的自由,比银行存款更值钱。
没有高学历的包袱 只有敢于闯荡的决心
林玫君坦言,自己并非科班出身,学历不高,却因此成为她更早踏上创业之路的推力。“很多高学历的人一毕业就被大公司延揽,高薪让他们不容易放弃现有的生活;反而像我们这种学历普通的人,只能靠创业去闯,才能创造更多机会。”她笑着说,这种没有“高薪包袱”的状态,反而让她得以轻装上阵,勇敢尝试。
林玫君的创业地图从南美洲展开。22岁,她随夫婿移居玻利维亚的圣克鲁斯(Santa Cruz),开设了第一家百货店,专卖各式成衣和内衣用品,深受当地人欢迎。这为她的创业生涯打下基础。
绿枕头桌灯的制造女王:销售网遍及四大洲
到了1980年代,林玫君回到台湾,转型经营灯具工厂。她的产品主要销售至美国,并成功打入大连锁通路。她骄傲地回忆:“当时美国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的‘绿枕头桌灯’,有一半来自我家工厂。”为了赶货,林玫君经常与工人在闷热的铁皮屋里加班至深夜,将销售网遍及全球四大洲(非洲除外)。
林玫君带着产品,到了陌生城市就拿起旅馆里的“黄页本”打电话,挨个公司找订单与客户,方法看似很苦很笨,但成功率却颇高。
谈到创业的关键,林玫君认为除了行动力,更要懂得抓住时机。“人生就是迁移和选择,你要能把握住那个时机。”
从公共电话亭到西式快餐:在美国实现多元转型
90年代,林玫君的事业版图转战美国。她先是投入公共电话事业,巅峰时期曾拥有四百多座投币式公共电话亭,并在成功出售该事业后获利八十多万美元。随后,她选择了相对稳定的连锁餐饮业,投入Farmer Boys的加盟经营,至今已逾25年。
对于从制造业跨行到西式快餐,林玫君回忆,当初看到朋友经营连锁快餐店,不仅经济收益不错,还能兼顾时间,便决定一试。
尽管如此,加州的高工资与严格政策,让餐饮业主承受巨大压力。“现在最低工资20美元以上,每一分钱都要算得精准。”面对挑战,她选择引进自助点餐机以节省人力。林玫君强调,创业需勇于尝试、不畏失败。
成功秘诀:不斤斤计较、以身作则
林玫君的经营哲学中,合作与分享占有核心地位。她坦言,一路上很少单打独斗。“很多人怕合伙会吵架,但我觉得只要心态放开,不计较一时得失,就能走得久。投资本来就是五五的概率,人家愿意把钱放在你身上,就要懂得分享,别只想自己赚。”她提醒所有创业者“做老板不要斤斤计较”,懂得与伙伴分担风险,才能走得长远。
在谈到领导时,林玫君最重视“以身作则”。“我从来不只是坐办公室看报表,员工看到我在前台点餐、扫地,他们才会觉得大家是一条心。”她将这种态度带入所有事业,在台湾工厂赶货时,她与工人一起熬夜;在美国餐饮店,她亲自站前台。对林玫君来说,这不是管理技巧,而是一种做人态度。因为创业的路,本就不是一个人的战斗。
精神上的自由,比存款更值钱
林玫君谈到两个孩子走出了不同道路:大儿子拥有高学历,进入大公司获得不错薪水;小儿子则选择跟着她创业,收入虽不如哥哥,但生活与家庭能兼顾。
“钱当然重要,但不是唯一标准。创业就是选择你想要的人生,有时候精神上的自由,比银行存款更值钱。”林玫君语气平和却坚定。这位从南美洲、台湾到美国,四度转身的女企业家还是一名舞台剧导演!林玫君用充满活力的创业经验,为所有想开创自己人生的“闯荡者”们,提供了宝贵的人生启示。◇